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範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9.37K

回顧反思《克和千克》的教學過程,感到以下幾個教學環節取得較好教學效果。

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範文

一、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在生活中感受數學。

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已有的生活經驗(比輕重)出發以及課前佈置到超市調查物品的淨含量來揭示課題,學生感到很親切,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但是對質量單位還是缺乏認識。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教學中我採取了多種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千克的觀念:

1、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通過1個2分硬幣和2袋食鹽,讓學生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並通過遊戲抱一抱同桌同學,來感知比1千克重的物品。

2、給學生提供實際測量物品的機會。如説明“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稱”,讓學生説説你認識哪些秤,再通過課件演示介紹一些常用的秤及認識盤秤的使用方法。再如讓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稱出1千克食鹽,1千克的蘋果,1千克的梨。

3、採用估測方法。如:在學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後,給他們提供先估測再實測(猜一猜1千克蘋果、梨各有幾個;估估文具盒、擦子各有幾克等)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與實際測量所得結果的差別,讓學生在修正的過程逐步建立質量單位與具體實物的關係。

4、運用對比的方法建立知識間的聯繫。如一手掂兩袋食鹽,一手掂1個2分硬幣,這樣通過比較,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輕重”形成較鮮明的表象,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關係。

三、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建構概念

體驗學習,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親身感受物體都有輕、重,使學生對看不出、聽不見的質量能夠用手或身體的其他部位的感覺而感受到,體驗並比較什麼“重”,什麼“輕”。再想方設法使學生親身感受“1千克”“1克”的實際重量,進而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稱出1千克的食鹽、拿起1個2分硬幣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這1千克與1克放在手上的感覺;再聯繫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如:1千克蘋果、梨大約有幾個,1個文具盒、1個擦子大約有幾克,讓學生藉助對蘋果、梨、文具盒、擦子的質量的感知,遷移到對1千克、1克重量的感受。所有的這些實踐活動,不僅使學生都能較為深刻地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並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交流、實驗等能力。

四、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新課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我們採用小組合作實踐(如稱一稱)、合作驗證(驗證估測的結果)、合作交流(統一估測的意見)的方式,給學生創造了自主探索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們都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觀察、猜想、操作、討論、驗證交流之中。

在聽課老師和教學行家的指點下,認識到本節課存在的不足:學生對“克”、“千克”的質量,體驗還不夠豐富,判斷物品有幾克、幾千克,估測值與實際值誤差較大,説明學生對“克”“千克”的觀念的建立,還需要通過更為豐富的實踐活動來促進,教學中,如果大膽讓學生舉例估測生活中常見物品的重量,教師再加以引導修正學生的估測誤差,這樣會取得更佳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