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7.1K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本堂課我在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入手,引出了矛和盾這兩種兵器(圖片展示),同時進行了讀寫。在初讀後把課文歸納成一句話,以“矛盾,坦克之間的關係”為題進入課文,引導學生學習第五段,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大顯神威”讀出坦克的威力。接着緊緊圍繞“發明家怎麼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學習1—4自然段。通過找問題,解決問題,體會發明家的思考過程,瞭解坦克的發明過程。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反思一:閲讀為本,文本中感悟語言,驚歎創新的神奇威力。

記得有人説過這麼一句話:“一堂好的語文課是讀出來的”可見閲讀的重要性。語文課要多讀,“以讀為主,合理想象,適當擴展”。在指導第5段朗讀時,讓學生説説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時讓學生想象,“哇哇直叫” “亂成一團”會是怎樣的景象?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會把有關詞語讀重音,這不是又迴歸到文本中去了嗎?並且在朗讀時感受到了發明家發明出的坦克的威力, 驚歎創新的神奇威力。

反思二: 落實單元目標,層層深入的思考中探究發明的過程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多給學生展示的舞台,多給學生説話的機會。用他們的體驗和感悟來代替教師乏味的説教。這樣學生才能在這舞台上跳出優美的舞蹈。瞭解發明過程,領悟思維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在閲讀中,讀懂發明家遇到了什麼問題,怎麼想,在層層深入思考中發明坦克的過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結合語言學習,提高品悟積累的能力。在教學中運用換詞、動作表演,圖片聯繫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詞語,促進對文本的理解。

反思三:聯繫生活實際,在比較中感悟文本。

在引入課題時,學生對於“集合”理解僅僅是簡單的數量上的統一。通過對文本的朗讀感悟,瞭解了發明過程之後。學生對於“集合”有了全新的認識,那是優點的集合、長處的合二為一。課後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過課堂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探究讓學生將文本和生活結合提煉出課文藴含的人生哲理。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中,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道理。

第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把生字詞語讀準確,認識生字時可採用形近字對比:如“矛”和“予”。

第二課時指導學習第一部分時,抓住發明家難以抵擋朋友的進攻這個句子,首先理解“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把握文中的“如雨點般”説明朋友的進攻既兇猛次數又多,體會發明家當時那種急切無奈的心情,進一步理解發明家思維的靈敏。

其次,可以先讓同學瞭解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是怎麼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衞合二為一的,進一步強調的是矛盾的優點結合。借課文“1916年9月15日,英軍的坦克首次衝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説明了發明家的發明確實威力巨大,也説明了優點的結合是“1+1〉2”的,最後用自己的話把説一説這個發明過程。

最後一自然段是課文的難點,使學生了解本文所要闡明的道理,就是要善於發現事物的優點,根據需要,把優點很好的集中起來,為我所用。

但是,在理解方面學生對於一些詞語把握不準確。比如最後一自段,學生很自覺地歸納總結為取長補短。可是如何和現實相結合,學生不知如何説,我就給了他們一些提示:鉛筆、兩用空調等物品是如何發明的,學生從中也可以領悟到集合優點所得,如雙層汽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學習本課時,我從題目入手,先讓學生知道“矛”“盾”兩個字分別是古代的兵器,然後讓學生或畫或表演説出這兩種兵器的優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麼樣子呢?進入課文學習。學生基本在讀了課文後就可以理解大概內容,所以我請學生説説自已讀懂了什麼,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發明家是在恩怨把矛和盾結合的句子,接着再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説,我相機指導學生品味了“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語來理解。最後再抓住 “進攻、自衞、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統領全文,突破重點。

另外為了學生理順文章的順序,我反覆地研讀了課題——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它們的優點是什麼?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衞。這個想法怎樣產生的呢?因此,我就讓學生在同伴中互相説一説。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發明家在比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認真思考,發現了各自的優點,然後再不斷思考,想到了發明一種新的東西,使它集合兩者的優點,發揮更大的作用,於是發明了坦克。當我再讀文本時,發現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坦克把盾的自衞、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課題的很好的詮釋,也藴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於是想到從這句話入手前後勾連。那麼,如何引入這句話呢?這時就想到了這四個詞語,在詞語教學中引出這四個詞,“同學們,文中有一個句子,把這四個好詞語都用上了,請大家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這樣的銜接自然貼切。學生也很快找到答案。在複習時,還讓學生默寫了這句話,以突出這個重點句子。

最後讓學生説説自已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再集體讀最後一段,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讓學生知道以後寫一個道理時就可以用事例來説明的寫作方法。最後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於學生一時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雙層汽車、帶橡皮鉛筆等,學生經提示馬上也説了一些。如帶燈泡的鋼筆,帶音樂聲的拖把等等。這樣學生通過學文後可以在生活中去尋找類似的現象,也可以説是學以致用。

在《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中,我以“紮紮實實識字學詞、讓每個孩子讀通課文”這種信念統帥了我的課堂。從孩子的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到集中出現“帶有生字的語句”生字認讀要求準確;從檢查兩個重點語句的朗讀出現問題,到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讀通難點;從把長文讀成自己的短文整體感知,到重點生字“矛和盾”的字形分析,每一個環節,無不是圍繞“讀通課文識字學詞”而展開的。而且整堂課,我沒有機械的讓孩子們反反覆覆的讀呀抄呀,而是抓住了生字新詞的特點,充分的估計了學生的難點,所以課堂就呈現出——孩子能讀好的,我讓他們讀出自信,孩子應該出現的問題也都一一暴露,就生成了我“順學而導”的契機與資源。

閲讀教學可以沒有終點,或説着閲讀教學的終點可以是因人而異因課而異,但是閲讀教學的起點必須是統一的,一致的,不可含糊的。這就是識字學詞,讀通文本,這既是閲讀教學的規律,也是語文教學的基點所在。

週一貫老師曾多次在不同場合大聲疾呼:“讓每個孩子讀通課文,這是閲讀教學的底線,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職業道德,更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良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