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數學三年級上冊《24時計時法》個人的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8.52K

24時計時法是在學生認識時、分、秒和年、月、日的基礎上學習的由於學生平時很少使用24時計時法,因此在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時,往往不太習慣。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過分的注重講解兩種計時法的換算,沒有重視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發現兩種計時法的關係發現規律,直接告訴了學生什麼是24時計時法出現的必要性。因此,在本節課上,我力圖通過創設一些情境,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時間。通過為學生創設自主建構知識的活動和思考空間,直觀演示、觀察操作等方法,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理解24時計時法。最後利用學生喜歡遊戲的特點,將知識寓於遊戲中,同時強化了0時,突出重難點,使學生進一步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數學三年級上冊《24時計時法》個人的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

課堂上,我從與學生的親切談話開始走進新課,在與學生的共同探討、平等交流中進行新課,在生動有趣的遊戲活動中結束新課。親切自然的教態、充滿激情的語言使學生受到感染,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師生關係融洽、感情互通,課堂上知情交融,師生身心愉悦,這是一節好課最重要的前提和保證,也是我教學中努力最求的目標。

2、密切聯繫了學生的生活實際。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學時,我從生活現象的變化,引導學生感受一日有24小時,從電視報、火車票等實物中認識和學習24時計時法,感受它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用學到的24時計時法記錄自己或家人的作息時間等等,數學源於生活,有用於生活的思想和理念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3、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進行教學。

關於時間的知識,學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基礎。在設計和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並且巧妙地利用這些基礎,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更加真實有效。

4、多種方式並用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引導學生學習24時計時法的過程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主嘗試探究,同伴相互交流,師生相互考查等等,實現了多種教與學方式的並用。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和能力,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

這些問題也引發了我很多思考,它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小學數學教學,應該不僅關注是什麼和怎麼做,還應該引導學生去探究為什麼和為什麼這樣做,應該帶領學生經歷從現象到本質的探究過程,促使學生養成研究問題的意識,要把精力放在培養學生會聽、勤思、感説、善問的習慣上,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