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8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1

本節課學習的是線段,線段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既抽象有實際。我在設計本節課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徵,恰當把握教學要求。

儘管教材只寫出“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但用直觀描述的方式表明了線段的屬性,直的、兩個端點即可以度量。教學時,我緊緊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徵,反覆用多種方法強化學生對線段的認識。

2、注意創設情境,感受理解線段。

教材只有半頁的內容,如果為了背出線段是什麼,畫一畫線段,那不是難事,但線段的教學,更重要的是結合情境感受線段,理解它的意義,使學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想象力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3、提倡學習方法的多樣化,尊重學生自主。

傳統的教學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填鴨式,學習方法單一,學生沒有自主性,本節課的設計處處體現教學民主。教師引導學生找問題,探索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因人而異,多種多樣,並讓每個學生通過比較選適合自己的方法。例如,認識線段是可以度量的;又如畫線段的方法多種多樣……這些不是教師講的,而是學生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學生有了成功感,學習的勁頭自然就足了。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2

線段對二年級學生來説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教材注重學生的體驗,在體驗的基礎之上通過大量表象的支持,從而獲得對線段特徵的直觀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經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初步實踐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

1、 重視探索實踐。

課始,我讓學生動手實踐:想辦法讓桌上彎曲的毛線變直,再變換方向拉一拉,讓學生充分感知線段的本質特徵。在折線段時,我向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條線段,並比較其長短。讓學生比較中初步感知線段是有長短的。在畫線段時,我也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畫線段的工具、方法和注意點。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很重視學生的探索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思、做中悟。

2、注重聯繫生活。

生活中的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親近數學,對數學感興趣。首先,我直接讓同學們觀察毛線在桌子上的自然狀態,再讓他們想辦法怎麼樣能讓它變直,讓學生感知直。其次,在認識了線段的基本特徵後,我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學生找的熱情很高,找出了許多。最後,我又展示了一些學生熟悉的用線段圍成的圖案,如:五角星、松樹、房子等等。整節課,我儘量的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來理解、認識線段。

這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練、明確。對於二年級小學生來説,有些問題我提的不夠明白,造成了小學生的思路不夠完整、清晰。從而導致課堂上學生多處出錯。

2、在總結線段的特徵時,絕大部分的同學能夠回答出來“直”的特點,“兩個端點”不能很順利的説出來。可能是我在教學“兩個端點”的過程中沒有引入好強調的還不夠!由於課前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當時有點措手不及。

3、教學時間沒有把握好,導致在處理給出四個點問能畫出幾條線段時,沒有講解到位!沒有能及時總結本節課的內容。

4、重點沒有突出到位!還需努力!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3

線段對線段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既抽象有實際,學生難以理解,對此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通過拉一拉、比一比,體驗線段“直”的特點和線段有兩個端點,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形成線段表象。引導學生觀察直尺、課本、黑板等物體的邊,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對線段的感受。鼓勵學生尋找、利用身邊的工具畫線段,讓學生經歷畫線段的過程,通過交流,探索畫線段的方法。

但上完這節課後,我覺得這節課存在很多缺陷:

1、語言表述不夠嚴密。在表述線段的最主要特點時,我就用了“一段直的並且有兩個端點的線就是線段”,顯然這樣的描述還不夠嚴密。

2、我的教學設計還不夠豐富,容量不夠大,變式不夠多,在發展開拓學生思維方面還要做出努力。

3、可以更緊密地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如找出教室內、生活中的線段等等,從而更好地讓數學為生活服務。

4、沒能用課件,如果在讓學生辨認平面圖形中的線段用課件顯示就更好,如,學生找出的線段就顯出紅色,不是線段的顯綠色並打X。這樣學生可以看得更清楚,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分層教學還顯得不夠,雖然我在這節課讓學生全體參與但根據學生的智力程度分層教學還不明顯。 為您服務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初步認識線段,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先由學生實際操作拉毛線團,得知線段的表象,再通過指一指(同桌)、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這幾個環節,抽象概括出線段。整個過程由具體直觀到抽象,並由易到難逐層進行,創設開放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這節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好的:

(1)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背景;

(2)體現學生是發現者和研究者;

(3)關注學生的差異面;

(4)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面廣。

當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如:準備的毛線團太新,不夠形象,學生沒開始拉就已經是一條線段了;老師説的話太多,容易使內容瑣碎造成學生思路不完整;在畫線段時還不夠規範,特別是畫指定長度的線段,最好利用多媒體手段,這樣學生才能看得清楚。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知道它的特徵。

(二)使學生能辨認線段,初步學會畫線段。

(三)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空間的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徵。

教學準備:

人手一根毛線、一張長方形紙、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想認識它嗎?它的名字就叫“線段”。

(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覺得線段是怎樣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彎曲的……)

2、能不能想辦法變出一條線段?

生嘗試。

師(出示準備好的毛線):把毛線拉得直就出現一條線段。

請一生上來摸一摸。演示:這直的一段叫線段。

3、同桌合作:一個拉,另一個指出這條線段在哪裏。

請兩生演示。

一生想辦法拉出線段,另一生指出:兩手之間的距離就是線段。

演示,問:垂下來的這一段是不是線段?為什麼?

4、小結:線段是直直的。(板書:直直的)

(2)認識端點

1、兩頭粘上去的叫做線段的什麼?(端點)(師把毛線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條線段有幾個端點?(兩個)(板書:有兩個端點)

(3)總結概念

現在,小朋友認識線段了嗎?線段是怎樣的?

讓生記線段: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把線段印在自己的腦子裏。

(4)找線段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物體的邊都是線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誰的小眼睛最亮?生:課桌邊、黑板邊……(讓生用手感知)

(5)折線段

1、指出白紙中哪些邊是線段?

2、在白紙中折出一條線段。(摺痕)

3、再折比剛才短一點的線段。

4、在這張紙中折出最長的線段。(擺擂台,讓擂主説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結

通過剛才的拉、折、指,你認識線段了嗎?

(7)畫線段

1、生自由畫在白紙上,然後反饋評價。

2、指定條件畫。

A、畫一條3釐米長的線段。

説説你是怎樣畫的?(師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畫出3釐米長的線段)

B、畫一條比3釐米長1釐米的線段。

反饋:要求非常準確。(進行認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結:線段有長有短。(板書)

(三)鞏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線段?(小黑板出示)

2、數一數,下面的圖形是有幾條線段組成的。

3、過任意兩點,能連起幾條線段?

3點能連幾條線段?

4點呢,每兩點連起來,共有幾條線段?(生思考,動筆畫。)

4點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較:看看哪條線段長?

演示:一樣長。(生活中經常用到這樣的數學知識。如:穿豎條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橫條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 總結

這節課,小朋友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認識線段

直直的,有兩個端點

有長有短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初步認識線段,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先由學生實際操作拉毛線團,得知線段的表象,再通過指一指(同桌)、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這幾個環節,抽象概括出線段。整個過程由具體直觀到抽象,並由易到難逐層進行,創設開放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這節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好的:(1)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背景;(2)體現學生是發現者和研究者;(3)關注學生的差異面;(4)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面廣。當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如:準備的毛線團太新,不夠形象,學生沒開始拉就已經是一條線段了;老師説的話太多,容易使內容瑣碎造成學生思路不完整;在畫線段時還不夠規範,特別是畫指定長度的線段,最好利用多媒體手段,這樣學生才能看得清楚。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6

《認識線段》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較抽象,學生不太好理解。對此我將教學過程大體分四個層次來進行。第一個層次,想辦法將一根毛線拉直,兩手之間的這段就是一條線段。引入線段,使學生感知“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這兩個特徵;進而呈現線段的圖形,使學生初步建立線段的直觀表象。第二個層次,結合學生熟悉的物體,讓學生明白直尺、黑板、課本的邊以及紙的摺痕等都可以看成線段,在此基礎上,通過讓學生折出不同長短的摺痕,引導學生體會“線段是有長短的”,從而既使學生豐富了對線段的感知,又使學生進一步完善了對線段的認識。第三個層次,教學用直尺或其它合適的工具畫線段。第四個層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完成課後“想想做做”,進一步鞏固對線段的認識。

這節課講完,我感覺比較成功,學生掌握的`較好,並且每個在課堂上表現非常踴躍,思維不止一次達到昇華。

我認為本節課有三個亮點,(1)想辦法拉直毛線,體現線段的“直”和“有兩個端點”的特徵,(2)畫線段,用合適的工具畫線段,比比誰畫得對、畫得多。體現線段的特徵,還告訴學生線段可以橫着畫、豎着畫、斜着畫;(3)數線段,這個環節是由課堂中的一個“小錯誤”引出的,在比賽完畫線段以後,進行反饋。我發現×××在一條線段中間點了一個點,我就和同學一起數他畫的線段,並且瞭解該同學是不是真的這樣想的,當他説出是自己出錯了,我在表揚他誠實的基礎上,也感謝他給了我們一次探討數線段的機會。即在一條線段上點兩個點、三個點……一共有幾條線段?接着繼續探討平面上的三點、四點、五點,每兩個點連起來,一共有幾條線段?這時學生興趣積極性高漲,很輕易地得出數線段的規律——一個奧數中問題。

課堂教學就是這樣一個靈動的、讓師生共同進步的過程。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7

量物體的長度,實際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線段的長短。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初步認識線段。線段對學生來講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我先通過學生的體驗活動來初步認識線段並用圖表示,再通過學生畫線段活動,讓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的特徵。最後學生通過量線段、數線段來加強對線段的認識。

線段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既抽象有實際。我在設計本節課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徵,恰當把握教學要求。

儘管教材只寫出“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但用直觀描述的方式表明了線段的屬性,直的、兩個端點即可以度量。教學時,我緊緊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徵,反覆用多種方法強化學生對線段的認識。畫線段是在認識線段的基礎上進行的。由於學生已有了對線段的感性認識,知道某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線段。因此,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畫一條線段,並請了不同畫法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畫的線段,並介紹自己是怎麼畫的,從而使學生明白畫線段時既可以先畫一條直的線,再畫上兩個端點,也可以先畫一個端點,再由這個端點引出一條線,最後畫上另一個端點,還可以先畫兩個端點,再把兩個端點連起來。除此之外,我還請學生説説為什麼尺、鉛筆、數學書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來畫線段,還有哪些東西也可以幫助我們畫線段,使學生明確只要有直邊的東西都可以用來畫線段,又一次鞏固了線段“直”的特點,最後我請學生再畫一條定長線段,這樣,學生經歷了畫線段的過程,自己得出並牢固掌握了畫線段的方法,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存在問題:這一環節我過多關注線段的測量,而沒有關注定長線段的畫法。雖然學生沒有多大問題,但作為新授課教師必須明確指導:從零刻度開始到規定釐米刻度畫一條直直的線,並畫好端點。如果在這一環節上教師能夠示範畫線段,學生思路上會更明確。

2、注意創設情境,感受理解線段。

教材只有半頁的內容,如果為了背出線段是什麼,畫一畫線段,那不是難事,但線段的教學,更重要的是結合情境感受線段,理解它的意義,使學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想象力和探索問題的能力。這一環節學生進行了多樣、靈活、有趣的練習,不僅鞏固了對線段的特徵的認識,而且對線段的認識更豐富、更深刻了。他們在練習中獲得了提高,樹立了學習的信心,也充分感悟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存在問題:設計問題時我能夠考慮題目的開放性、遞進性、靈活性、知識的連接性等方方面面,但對練習的反饋形式或者説反饋時教師的問題設計不夠全面。如反饋斷尺量長度時,我只考慮有三種方法,沒有考慮這三種方法的思考過程。比如我考慮到可以用12—8地方法來解決,在練習中通過引導,學生也想到了這種方法,這時我沒有再深入研究為什麼可以用12—8,當然學生的思維也只停留在可以用減法,至於為什麼就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