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最新高三地理教學反思(通用4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2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學反思(通用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高三地理教學反思(通用4篇)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1

本人本學期擔任高三年級的地理教學工作,反思這兩個多月來的地理教學,本人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

一.認真研討考綱

作為高三地理教師應認真學習地理教學新大綱和高考考試説明,分析對比考綱的變動情況,研究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把握高考命題走向,使高三地理複習有明確的導向。

二.立足課本,夯實雙基

分析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的特點: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學科的知識主幹、基本原理和規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維邏輯和知識運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實的基礎上的,沒有紮實、全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很難獲得高分。因此,在第一輪複習階段,切不可盲目追求進度,要穩紮穩打,注重立足課本、夯實基礎,突出主幹知識,重視圖表的判讀、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學科語言的運用,力求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網絡。並在此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和轉化,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去辨析和認識與人類生存或環境相關的具體問題。

三.重視圖表教學

圖表是地理學科的特殊語言,地理試題的信息往往來源於圖表,從地理圖表中正確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解決問題,是歷屆高考文綜地理試題的一個重點。但地理圖像繁多、龐雜,在教學中教師應對那些最能考查考生思維能力、最能體現地理特色的地圖,如:等值線圖(等高線圖、等温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壓線圖等)、日照圖、經緯網圖、(中國和世界)區域圖、地質構造圖等給予充分的重視,要指導考生進行圖文互換、變換角度,學會從圖表中提取對解題有用的地理信息並加以描述,從而提高考生的地理綜合分析能力和地理表達能力。當然,對地理圖表的分析、簡圖的繪製也應該成為考生經常性的練習。

四.優化練習,提高練習的針對性

知識的鞏固,技能的熟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過適當而有效的練習才能實現。因此,及時收集各地的模擬試卷,根據考生的具體情況和高考的命題趨勢,精心選題、組合練習試卷,並對練習進行及時評講,規範專業術語,幫助學生總結解題規律,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既能使學生及時發現知識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2

通過這一學期的教學,總體感覺這屆高三的學生與以前教過的學生相比,有明顯的梯度差異感,特別是沒有尖子生的特點比較突出,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的教學工作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另外,由於我所教的這個班級不是接班的,所以我不存在學生不適應本人教學的問題,一年來,本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本人的教學工作。

一、立足學生現實,積極調整心態

針對學生“梯度差”這一現實問題,我首先要做的不是從研究教材知識這個層面去解決這一問題,而是在心態上做一個積極地調整,如果仍抱着一種老觀念,那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會出現問題。具體來講,比如對學生上課的效率,僅限於學生安靜地聽講是不夠的,還要求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及時掌握老師傳授的知識要點,消化老師所講的知識重點,理解教師分析的知識難點。如此,學生可能會有更大的進步。

二、瞭解學生實際,做好過渡工作

由於時間上已進入高三,所以不允許用一個長的時間段去了解學生,在短時間內至少要對學生有一個大體的瞭解,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要了解學生的成績;另外一方面要了解學生對本學科的認知態度,對教師上課方式的要求,可以肯定地説,有一部分學生已習慣了我的教學方式,對於我而言,學生各有各的.特點,不可能標準一致,如果這個環節沒處理好,可能會導致教與學存在脱節現象。這裏就需要教師審時度勢,把握學生的特點,構建橋樑,使學生能與我密切配合,度過這最後的高中學習階段。

三、加緊融合,提高自己的受歡迎度

學生在對待學科學習的態度上,班級裏的學生可能存在着分化,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一般不會因為教師的不同而存在學習上的好惡,而學生在對待學科的學習興趣上,受學科教師的影響是較大。雖然這不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根本原因,但學生的學習成績如何還是要看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是不能忽略這一方面的因素,怎樣做到與學生更好地融合,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學科教師是教學效果狀況的重要條件。基於這一點,教師應該充分挖掘自己的優勢特點,從非教學方式上吸引學生。

四、作業佈置技巧的嘗試運用

對於總體學生基礎較薄弱這一現實問題,作業的佈置技巧更是值得研究的方面,作業佈置首先要因學生而異,而這一方面在作業大統一的大環境當中,也是最難處理的一個方面,客觀地説,教師也不大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針對班級裏不同羣體佈置不同的作業,而且這樣會帶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批改作業的時效上必然降低,作業分析課怎麼上,下一個教學環節的銜接上等等。所以,所謂技巧,其實是要以顧及大多數為標準即可,而且要從心理入手,不能讓學生形成你這門課作業“特多”的觀念,一旦形成,那麼在佈置任何量的作業上學生都產生一定的牴觸情緒,至於作業效果上就可以想象了。

以上是本人對本年度教學的一些個人感受和粗淺的認識,具體實施過程中得失共存,但總的感受是: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3

花開花落,春去秋來,忙碌了幾年的xx屆學生終有了滿意的歸宿。綜觀高考試題及學生考試結果,雖有得意之處,但也留有些許遺憾。

恢復高考以來,高考地理試題越來越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特別是對地理原理的考察。我們地理從高二接手文班就開始注重基礎知識積累,從大處着眼,從細處入手。地理能力的提高要依賴於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離開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能力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地理學科來看,知識比較龐雜,自然、人文兩大類下包含眾多知識點,一些學生由於基礎薄弱等原因,認為高三地理學習枯燥,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適當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鍛鍊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習能力是根本原則。而能力的積累一是平時需要緊緊抓住課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二是提高高考考前複習過程的合理科學性。

一、地理課堂的教學實施的調整

1、重視知識的探索過程

較多的學生認為:地理和文綜的其它科目一樣,只要背背書就行,其實不然。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必須強化探索意識,把思維的全過程展現出來,才能達到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的目的。教材中每個概念的形成、每個原理的推導、每種物質的運動的規律,幾乎都經歷了前人長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創造的漫長進程。由於教材知識點的銜接不足,很多知識忽略了知識的探索過程,以至於學生只會機械模仿,死記硬背,嚴重扼殺了學生創造才能的發揮。因此,在教學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運動規律等,要突出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創設“情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創造"有關的地理知識,不僅給學生以啟迪,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其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發現真理的方法,得到創造的體驗,增強自信心、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習“風”時,我們遵循以下步驟:概念----成因(氣壓差、氣壓梯度、氣壓梯度力)----冷熱不均(温差)----太陽輻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這樣學生才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2、用豐富知識、高亢的激情,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無論如何課程改革怎樣創新,只要學校教育、班級教學的制度存在,課堂講授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那麼在課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師首先要有豐富知識,其次則需要激情。知識淵博就能駕輕就熟,有激情就能產生共鳴。做到這些必須潛心鑽研,研究歷年高考題型,隨時快速準確解答學生問題。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師要善於把握學生心理特點、認知規律,以教學內容為載體,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精湛的教學藝術,融合教師的人格魅力,把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內驅力,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台風、沙塵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時,要結合時事,用詳實的資料、清晰的圖像、優美的語言、氣勢磅礴的激情以及對人類的無限的憐惜之情,讓學生的心靈產生深深的震撼。

3、夯實基礎,突出能力訓練和培養,以適應以"能力立意"為主的高考要求

高考目標是選拔人才,考察的是學生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平時上課要引導學生重視對地理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化教程進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結論的背誦;要引導學生重視地圖知識的複習,養成經常看圖和分析圖表的習慣,而不要只注意課本的複習;還要注意把高、初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機結合起來,分專題將相關內容相對集中起來進行系統複習,而不要各自為陣。20xx高考5-7考察產業轉移,是新課標教材必修三內容,但只要我們把握我國產業佈局的變化,此題則可迎刃而解。

4、教學中要緊密結合生產、生活實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近幾年高考在題目創設和對素材進行選擇處理時,注意提供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以引導學生將知識重組、整合構成有機的社會科學知識。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注熱點,關注國家經濟發展動向,平時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的質和量,必須是與國家經濟建設的大方向相吻合,必須與世界的發展主流相一致,必須能與教材內容有機的結合為一體;還應在提供信息資料時,幫助學生會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明確信息資料與教材內容的關係,以及解答此類問題的方法。這樣有助於加強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幫助他們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20xx年高考卷Ⅰ39題材料就是電視劇“東歸英雄”就是充分體現人們關注生活,平時稍稍留意,答題就應當很順利。

5、加強課堂限時訓練,重視階段考試

習題訓練時,要注意在精選試題的基礎上限定答題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即學科重點、主幹內容、薄弱環節和現實問題,把知

識點串聯起來,做到重點突出,前後呼應。課堂上及時反饋,協助學生回顧解題過程,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中找到規律性、原理性、基礎性的知識,總結出二級結論,以不變應萬變,只有這樣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進而達到訓練目標。練習的目的是進一步熟悉地圖,鞏固主幹知識,掌握解題技巧。讓學生學會讀懂各種圖表資料,如今年高考題從座標圖、柱狀圖、圖表、區域地圖等類型較多,都需要平時課堂精講精練,從中準確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三考試較多,試題一定要精選,既要檢測成績,又要考出學生自信。

二、二輪複習階段地理課堂教學策略

1、迴歸教材。

通過回想教材內容,理清思路,適應高考。回想的方法主要是根據考試説明的要求進行。回想要目標明確,有計劃性,要將任務分解到每一天、每一節課。不僅教師要自己明白複習的目的與複習計劃,更要讓學生明白,便於師生配合進行復習。另外,還要讓學生從某一知識點出發,儘可能多地回想以前複習的內容,形成知識塊。如從"降水"出發,想到其成因、影響因素及該因素對天氣、氣候、農業、工業、交通等方面的影響,還要想一些相關的練習,這種方法雖然零亂,但往往對應着考題,實用性強,可作為前種方法的補充。通過回想不僅能查漏補缺,便於知識的遷移,而且學生會感到自己掌握了相當豐富的地理知識,能夠適應高考,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對調整臨考狀態很有好處。

2、重基礎,抓熱點

高考前的學習,要根據自身各科目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複習計劃,一方面可以夯實自己的強項,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薄弱科目得到較大的提高。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不要處理過多的高難度習題,而應把自己模糊的知識點回歸課本,確保每個基礎點都過關。比如20xx年高考伊犁河谷的水草充足等等,無一不是在基礎知識上做文章。熱點問題不可避免,這要求教師課後必須做大量工作,針對熱點,我做了以下專題:糧食問題、西氣東輸、雪災、地震、南水北調、北煤南運、交通等。為考前穩定軍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重視審題和解題技巧的訓練

在教學中,往往不是教師的忽視,而是學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的學生認為等到臨近高考或高考時注意就行了,實際這種不良習慣已養成,在高考那種緊張的氛圍中,這種不良習慣會不知不覺地"復原"。所以在平時教學中必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的做法有:第一,慢審題,快答題。就是讓學生一字一句地讀懂文本材料和題意要求,一個圖例一個註記地看清圖幅內容,然後提取有效信息,並根據掌握的知識、技能、方法進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後較迅速地規範書寫。慢審題有兩個作用,一是找出"題眼",即解題鑰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如20xx年高考卷Ⅰ1--4題,圖中很多信息(油菜、中年人口比重)是題的答案的關鍵。對於新題型,教師應該講透,還要提醒學生重視。

總之,高三地理複習要讓學生多看、多想,在此基礎上,加強針對性的訓練,教師要切準高考的脈搏,切實落實雙基,培養學生解題的策略意識,形成良好的考試心理,在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嚴格按高考要求規範學生行動,把學生置於一種仿真的環境,對答題速度、答題規範做出嚴格要求,這樣才能使學生適應高考,取得好成績。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4

這次一模考試,我校學生基本上達到了預定目標,學生已初步具備了一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我們學生試卷上非選擇題的32、33、37、38題答得較好。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分述如下:

1.我們的學生選擇題失分率較高,尤其是單選題部分,除了第3題糧食問題,12和13題太陽波長範圍圖,全市失分率均較高,我們第5題和第6題青藏地區城鎮分佈,青藏鐵路線路題,第9題根據經緯度判斷地形區,好多學生一看等高線地形圖,也不看具體的經緯度就輕易選了四川盆地,第10題雲貴高原的成因,也就跟着錯。第15、16題風向、漁港2題錯誤率也很高。雙選題21題——23題有關沃爾瑪的知識,24——25題等温線、等壓面,26題鋒面氣旋的題目,29題貿易比率等幾題錯誤率也很高。

2.平時講題可能講得不夠透,比如選擇題第15和16兩題是上學期考過的,33題澳大利亞東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及其成因,我平時都講過,但學生錯誤率很高。可見老師不應光看到自己講了多少,而應看學生掌握了多少,力爭做到試後100分。還有人文地理部分要講到點子上,比如鹹海附近種棉花的有利條件是有一點是光照充足,我們學生有好多人只寫到降水少,晝夜温差大更是很少有人想到,這和我平時沒強調到點子上有關係。

3.尾巴還是比較長,我們這次還有10人不及格,有幾個恰恰認為應該及格的,反到沒考及格。高分不多。看來平時應把眼光面向全體學生,尤其關注一些中等學生,不應只注意一些後進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