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區角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85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區角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區角教學反思

區角教學反思1

在一次區角活動中,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角在盡情地遊戲,我也在認真地進行巡迴指導,做好幼兒活動的觀察記錄,區角活動反思。

“咦,娃娃家原來應該是有五個小朋友的,怎麼少了一個?”我詢問了一下,原來嘉怡也在娃娃家做遊戲,不知什麼時候就不見了。幾個熱心的小朋友跟着我四下尋找,發現嘉怡把娃娃抱到了午睡室。我看見了又氣又急,對嘉怡説:“跟你講過多少遍了,娃娃家的東西怎麼能到處亂放呢?趕快把娃娃抱回去。”只見嘉怡嘟着嘴巴,兩眼紅紅的,不情願地照着我的要求去做。我很納悶,是不是我的語氣太重了,還是……

像上述案例中師幼互動的情況在幼兒園也許是普通存在的,我想這種師幼互動並不能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對在幼教實踐中如何“捕捉幼兒的興趣,領悟幼兒的行為”,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1、給予幼兒充分探索和主動發展的空間

幼兒的探索行為隨時都可以發生,如:雨為什麼從天上掉下來?為什麼打電話可以聽到對方的聲音?幼兒各種各樣的好奇心都是基於他們對事物認知的興趣,即使有很多問題在教師看來都很簡單甚至是荒誕離奇的,教師也應允許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膽嘗試,使他們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直接的體驗,並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重組自己的認知結構。教師不再是以灌輸的方式傳授“真理”給幼兒,不再急於給予孩子、代替孩子,而是有足夠的耐心“等待”着孩子在探索中主動學習。這種“等待”絕不是袖手旁觀,而是要通過細緻的觀察,及時發現幼兒探索過程的需要,通過對幼兒探索中的環境、材料以及精心組織設計的提問等途徑給予幼兒隱性指導。此外,教師還應創設開放的空間,讓幼兒自由自主地活動。

2、參與到幼兒的“工作”當中去,幫助、引導幼兒發現、解決問題

當教師以幼兒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感興趣的項目中去,並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現和探索行為時,這種以平等關係提供的支持最易與幼兒溝通,也最易被幼兒接納,幼教之友《區角活動反思》。在這其中,教師對待事物科學認真的態度,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有利於幫助幼兒形成探索和創新的品質。當孩子在工作中出現問題時,教師並不急於把知識呈現給幼兒或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幫助、引奇幼兒發現解決問題,並有目的地使“問題”更加複雜,以引發、促進幼兒更有價值的學習行為發生。

3、與幼兒共同分享“工作”成果

這種做法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學習動力和創造潛能,有利於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和增強幼兒對問題進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興趣。當幼兒感到教師認可自己的成果時,幼兒會有一種成就感,進而產生更強烈的學習慾望,樹立更強的自信心,有利於其朝着更高的目標前進。

4、提高教師對幼兒行為的領悟能力

教師對幼兒行為的領悟能力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理解孩子,這種理解不僅是要觀察幼兒的某一個獨立的行為,更要結合幼兒的個性特徵及其所處的場景對他們的行為做出全面的認識;不僅包括對幼兒某一種行為客觀原因的瞭解,還涉及對他們行為理由的理解。由於受身心發展水平的限制,更由於攝於教師的權威,孩子自己很少能夠藉助語言把自己的真實想法直接表述給教師,這時更需要教師具有一種開放性的心態,儘可能弄明白孩子行為的意義與理由。如在上述區角案例1中,教師因為嘉怡把娃娃家的餐具搬到了午睡室上,違背了活動區的“規則”,就視嘉怡的行為是違反規則,不守紀律,由此強迫嘉怡把娃娃家的餐具放回去。這時教師如果能站在嘉怡的角度,多去觀察、留意嘉怡作出這一行為的緣由,以平和、友善的態度直接詢問了解嘉怡內心的真實意圖——是想讓娃娃睡覺,那麼嘉怡也就不會感到委屈了。嘉怡此時最應該得到的是教師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受到批評。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也認識到在師幼互動行為進程中,教師的本意或許是出於履行教育者職責的施動行為,但由於教師一時可能缺乏對幼兒行為的領悟能力,就變成了傷害幼兒的一個根源。由此可見,提高幼兒教師對幼兒行為的領悟能力顯得極為重要與迫切。

5、教師應增強對自身行為的反省能力

在一項旨在探討影響師幼關係的`若干要素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在教師眾多的自身特徵中,對教師與幼兒關係狀況最有影響力的不是教師的學歷水平或性格傾向,而是教師個人所具備的反省能力。如果一個教師能夠在教育實踐中注意思考幼兒園內發生的每一件事情對幼兒發展的意義,留心自己的行為對幼兒情感體驗的影響的話,那麼,教師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對幼兒採取積極的支持性的行為,從而與幼兒形成和諧的師幼關係。

區角教學反思2

幼兒園規定每天區角的活動時間,所以幼兒每天玩區角的時間會特別的充足。區角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每個孩子都愛玩區角,在區角中孩子們可以自由模仿生活中大人們的生活,但是由於小班孩子年齡太小,生活經驗不足,如果老師不引導幼兒,那麼區域活動幼兒會自己沒有目的的亂玩亂扔,因此區角活動時需要老師的正確指導。

在區角的活動時間中老師應該觀察孩子在區角中所遇到的錯誤,應該及時糾正,並瞭解孩子們在區角中的表現。小班上半學期已經接近尾聲,小四班的區角活動開展的還是比較好的,在小班剛開展區角活動時,我們會讓讓幼兒熟悉區角,瞭解區角活動活動。接下來我們會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區域活動。並教育幼兒在活動中不隨便更換自己選擇的區角,(比如:音樂區,是讓幼兒願意參與音樂表演,使用打擊樂器等參與表演,有了目標,區角才能順利開展)漸漸的培養幼兒對區角活動的堅持性。通過這幾個個月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在我們的努力中,小四班的區角活動開展的很順利,但還是有不足的地方,在下半學期我們會繼續努力,不斷地提高,為幼兒提供更好,更有趣的區角活動。

區角教學反思3

一次在玩區角活動的時候孩子們都在各自的活動區裏快樂的玩着,個個都興奮的不得了。我也被他們的興奮所感染,穿梭於各區之間,當我走到語言區時,忽然發現語言區的地上落着幾本書,顯然這是孩子們在看書時掉在地上的。我看了一會兒,發現語言區的5個孩子並沒有在意地上的書,沒有一個人去撿,好像根本就沒看見似的。於是我就走過去對正在看書的文文説:“文文,你們的書掉了,你把它們撿起來吧!”文文看看了地上的書,慢悠悠地説:“這書不是我弄的”説完之後極不情願的把地上的書撿了起來,在撿的時候還不時的用眼睛瞟了瞟我。

這天放學後,還有幾位小朋友沒接走,於是他們便來到了圖書區和玩具區玩去了,玩着玩着,不知道什麼時候地上躺了一個山羊玩偶,我看了看正在看書的3位小朋友,我正想讓文文撿起來,想到了叫她撿時的不情願的眼神,於是我便想了一個方法,故意説:“啊呀!這裏怎麼有一隻山羊!真可憐!誰能願意幫那隻小山羊送回家呀!沒想到,我話音剛落,身邊文文就轉過頭來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地上的小山羊,笑着對我説:“我來幫小羊送回家吧!”文文一蹦一跳的跑過來把小羊撿起來,送回了家。

這兩次讓小朋友撿東西讓我認識到了對待平等,尊重是首要的,我們應該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行為態度與幼兒積極有效地交流和互動,使幼兒不斷感受和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