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課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通用11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75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課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通用1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課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通用11篇)

小學課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1

《雷雨》是一篇寫景的短文它的條理清晰可分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後三部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除了注意到完成識字、朗讀的重點外還針對這兩部分作了不一樣訓練目的的處理。

“雷雨前”為了讓學生能充分體會到烏雲密佈、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的緊張氣氛我結合課文的情境朗讀,讓學生感受情景,引導學生注意其中幾個動詞,如“壓、亂擺、垂、逃”結合語境來體驗輔以直觀的動作演示或經過刪減、替換詞語來比較學生很快受到感染。

“雷雨中”重在體會雨由小到大的變化過程這個變化緊扣兩個詞語“越……越……”、“漸漸地”經過朗讀音量大小、語速的控制將雨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過程展現出來配合用詞造句體會事物發展變化。並且讓學生充分地説“越……越……”這一句式。

“雷雨後”一部分利用插圖觀察、想象雨停了,讓學生感受理解。

上完這篇課文後我感覺學生對“雷雨中”一部分的掌握情景最好。首尾部分的詞語用得很生動但由於我總是擔心學生説不好表達不清在引導體會時過多地去細緻描述反而對學生的思維構成了限制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雖然我注意到對學生語感的訓練但對好詞好句的積累沒有落到實處。另外這篇短文的資料對二年級學生來説趣味性並不是很足如果抓住雷雨前後小動物的表現插入擬人化的語言、心理描述訓練我想在激起童趣的同時又能加強對詞句的形象理解可能效果更好些。

小學課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2

《雷雨》是一篇描寫夏季時節雷雨景象的優美短文,本文作者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自然景象。在教學中,我能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圖文結合,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的特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文章所描繪的畫面。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本節課我能充分利用課件和文章插圖幫助學生學習、理解課文,讓學生先直觀的感受圖片,然後再走進文本,通過朗讀深刻體會句子所描繪的意境。例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的壓下來”中黑沉沉一詞,學生不易理解,我及時出示烏雲密佈課件,讓學生觀察。學生看圖才明白黑沉沉是因為雲很重、很厚,也就是這句話描述的是馬上要下雨的景象。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展開多種朗讀、感悟。

二、引導想象,加深體驗

結合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是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本節課,在學習雷雨前時,我能讓學生髮揮想象,在這樣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的環境下,除了蜘蛛,、蟬之外,其他的小動物會有怎樣的反應?如果你在這樣的環境下,會怎麼辦?學生立刻沸騰起來,思如泉湧,有的説“蜻蜓呆呆的站在那裏,不敢飛了,”有的説“螞蟻飛快地逃進洞裏.......”在想象畫面,交流感受的同時,不僅加深了學生自身的體驗,同時為感情朗讀做好了鋪墊。

三、緊扣字詞,訓練説話

這篇課文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推敲體會。在教學中我能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品詞讀句,例如:一條彩虹掛在天空,“掛”使用的巧妙,一隻蜘蛛逃走了中“逃”的傳神之處,學生抓住這些關鍵詞,細細地品讀推敲,慢慢的體會文字的優美精妙。隨後,在朗讀的過程中我讓學生用“漸漸的,越來越”説句子,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鍊。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還存在不足之處,例如在課堂提問時,個別問題的預設有點偏難,使學生一時回答不上,導致課堂不夠活躍積極。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力爭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課堂上學到知識,掌握技能。

小學課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3

《雷雨》該課屬於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文字優美、生活感強,同學們能在讀書的過程中感受到雷雨將要到來的壓抑、下雨的酣暢淋漓、雨過天晴的清新。

最初我的設計是隻講第一部分雷雨前,苗老師在聽過我的課之後提出建議:第一,簡單的字可以換組詞這種方式識記。第二,只講雷雨前的部分,太過單薄。第二,這樣一篇文章,文字紮實優美,為什麼不學完呢?第三,把生字落實到最開始,同時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三個部分落實到讀。

於是我把這節課重新設計,生字的識記依舊還是重點,書寫生字指導方面“雷、垂。”“垂”字橫畫、豎畫為主筆,橫畫之間間距相當。在指導朗讀方面,我主要抓住了“雷雨前的壓抑”“雷雨中的酣暢”“雷雨後的美麗”讓同學們反覆讀,反覆感受,首先借助圖片感受大雨將至的擔憂、害怕,先説説自己的感受,再把這種感受讀出來。雷雨下下來的急且大通過“譁、譁、譁”有節奏的停頓讀出來。雨過天晴的美麗景色先欣賞一組圖片,同學們再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投入進去讀。

通過這次講課,我認為讀落實到每一次理解和表達中要更加簡潔,把語文簡單到“讀”和“寫”,讀是我更容易忽視的一個版塊,所以能夠讓學生把文字真正讀出文字的韻味才是當下低年級的教學追求。

小學課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4

期中後,第二輪聽評課活動開始了,我在二年級二班執教了部編本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16課《雷雨》一課。低年級聽評課小組的五位老師對我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聽評課指導。

《雷雨》一課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炎炎夏日,閃電雷鳴,聲聲蛙鳴,美麗彩虹……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雷雨對於學生來説並不陌生,他們都有着一定的生活體驗。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看圖與讀文相結合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的特點。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究、同桌合作、多形式的朗讀感悟,從而獲得收穫,體驗學習的快樂。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是低年級學生所需要的。如,課文第一段“黑沉沉”這個詞學生不容易理解,要讓學生通過看圖,知道雷雨前的雲很黑、很厚,所以看起來“黑沉沉”的。在指導朗讀時,抓住重點詞句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雷雨前、雷雨中景物的變化。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知了一聲也不叫”這句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自然景物的特點,“烏雲——黑沉沉”、“樹葉——一動也不動”、“知了——一聲也不叫”來理解朗讀,並結合情境畫面領悟雷雨前景物的特點。再如讀“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這句時抓住“越來越亮”、“越來越響”結合課件,體會閃電一次比一次亮、雷聲一次比一次大、刺耳。並聯系生活實例,嘗試用“越來越”説句子。

二、注重積累,加強運用

這篇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在引導學生理解“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個句子時,“垂”比較抽象,難理解,用多媒體制作蜘蛛垂下來的動作變化畫面,將抽象變為直觀,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説蜘蛛順着一根蛛絲從網上下來。”然後就“垂、掉、落”這三個字進行了詞語的訓練:

金黃的稻穀()下頭

蘋果從樹上()下來

葉子從樹上()下來

兔子的耳朵從頭上()下來

又如“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一句時,抓住“越……越……”進行訓練,課件以“我會説”的形式填空訓練:()越來越亮;()越來越響;烏雲();風();()越()越()。這個環節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而且積累了詞語。

三、多樣形式,指導背誦

背誦是閲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學生積累語言的重要途徑。《雷雨》一文語句生動、簡短,朗朗上口,是背誦積累的佳作。課堂上,通過展示圖片、填空、兒歌的形式指導背誦,學生有了扶手就能順利地背誦出內容。

四、反思不足,提升自我

講完課,結合老師們的評課,細細琢磨,這節課我還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很多事情趕到一起,備課不夠充分,課件操作不流暢。二是朗讀時,還要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三是放手不夠,授課過程面面俱到。結合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建議,在今後的聽評課中,我會向各位老師多學習,精心打造生本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課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5

本篇這篇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語言生動優美,內容條理清晰,插圖形象生動,學生在看插圖讀文字的過程中把看圖與讀文有機結合起來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後的不同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觀察自然現象的慾望。

對於本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教學,我一開始就沒抱多大信心,在內容安排上,我總覺得自己安排了太多,而且有鑑於頭幾次一直未將寫字安插進入課堂,所以又下決心在本節課一定完成四個生字的書寫,就這樣自己在糾結、矛盾、取捨中進行着本節課的教學。

課堂進行的頭十幾分鍾,一直很順暢,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這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內,心中不免偷喜。但是,一到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層次,自己就亂了陣腳,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人已經坐不住了。就這樣,剩下的時間裏,我就硬撐着,自己管自己講,孩子管孩子聽,課堂的失敗再一次顯現出來。

對於本堂課,我認真聽取了三位新老師和童老師的點評和建議。對於我的課,老師們肯定了我在識字教學上花的心思,這是最鼓舞我的地方,而讓我最值得反思的問題在於兩方面:

1。課堂常規上的嚴重不足。課堂常規一直是我苦惱的問題,今天是真實的反映了我們班學生在我的語文課上的本來面目。我想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自己在班級管理上的不夠重視,在學生學習習慣養成上的不夠嚴格。童老師針對我的情況還給出了相關建議,希望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指令清晰”,讓孩子明白該做什麼事。對於自己班級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我感到難過,但又為之慶幸,終於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後可以對症下藥了,這不就是培訓所帶來的最大的效益嗎?

2。對於語文教學,不能將簡單事情複雜化,已不能將複雜事情簡單化。譬如《雷雨》一課中,雷雨前中後的劃分學生出現了小小的議論,而我卻不予重視,一言帶過。在這裏,我就犯了“複雜事情簡單化”之大忌,對於這一分段的過程,童老師建議最好以通讀課文為基礎,再以有沒有雨為依據,探討雷雨前中後到底應該劃分到哪裏。

本堂課上,因為考慮到時間的問題,自己在精讀“雷雨前”這一部分時,刻意跳過內容的講解,直接銜接到寫字教學,所以導致本堂課顯現得那麼不完整,真是顧此失彼,失敗極了!這完全是自己在備課時就沒有考慮好的問題,所以這次會所課下來,感覺一下子暴露了很多問題,真的該好好反思反思,動動腦筋了!

小學課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6

《雷雨》這篇課文以簡煉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夏日雷雨圖。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順序,清晰地展開陳述,三部分特徵鮮明,寫景細緻逼真,引人入勝。激起了學生對大自然的深刻體驗,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自然的熱情。

《雷雨》這節課的教學,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課前佈置他們去收集關於雨的資料,因而在拓展時學生十分進取。初讀課文,自學生字的設計,我體現了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學習理念。在識字、寫字的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經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讓學生充分經歷學習過程:學生按“雷雨前”的學習方法學習“雷雨中”和“雷雨後”兩部分資料,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生理解了課文資料,體驗到了自主、合作學習帶來的歡樂。

另外本節課我很注重朗讀訓練,記得有一句話這麼説着;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當在朗讀上。於永正教師也説過:語文是讀出來的。誠然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讀得流利、有感情就證明課文的資料理解了,文章藴涵的情感體會出來了。新課標也強調“讀”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所以,這堂課我讓學生讀了很多,有第一次和課文見面的初讀,有生字詞語寶寶認識後的再讀,有講讀課文時的精讀,學生讀的形式也在發生着變化;有自我讀、有小組讀、有個別讀、有團體讀等多種形式,整堂課書聲琅琅,學生讀出了正確,到達了流利。

都説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在引導學生説下大雨時,還有哪些東西也看不清了,學生説的範圍較窄,而我又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使得這一環節有點脱節。

小學課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7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了語文學習是個性化的行為,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在執教《雷雨》一課時,改變傳統的`單純接受性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經過這一節課的鍛鍊,我覺得自己有了很大提高。為了上好這節課,我對學生做了充分的訓練,在訓練學生的過程中,不僅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擁有了識字能力,而且他們的反饋對我的教學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生們喜歡的,就是我們正要教學的。通過這節課,我有幾點感觸,接下來我從這幾方面來談一談:

一方面我感覺到學生們現在能自主地到前面來抓重點講解生字,但有些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待於我今後再進行訓練。有幾個學生的想法很好,可一到前面來説的時候,卻表達不清。我想在今後我可以鼓勵他們多讀一些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讀的方式最好是大聲地朗讀,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鍛鍊了他們的用詞造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靈活巧妙地掌握了所學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另一方面我看到了自己基本功仍需要練習,就象李校長説的,要想上出一節成功的識字課,首先教師的字要漂亮,針對這個情況,我想每天抽半小時的時間來練習自己的粉筆字和鋼筆字,每天鼓勵學生也抽半個小時的時間練習鉛筆字和粉筆字。而且每天無論是上課的板書,還是平時的小事記在黑板上,我在書寫時首先要做到工整、仔細,讓學生平時就意識到字應該怎樣寫,怎樣寫才能寫好。我想日久天常的訓練過後,學生們和我的字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另外我還認為學生們在小組合作這方面有很大的進步,我覺得他們的傾聽能力比以前加強了,而且他們在小組合作中相互配合得也越來越好了。因為在小組合作中,他們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所以他們也願意以這種形式來學習,並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無論今後上每一節課,我們老師都應充分尊重學生們的選擇,滿足不同的學習需要。這樣,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便能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同時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交流,既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又可使學生注意學習方式的優化,也讓老師從學生的多角度思考中受到啟迪,得到提高,從而使教學的過程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提高的過程。

小學課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8

每次看電視台的頒獎晚會,讓獲獎者發表講演時,他們總會一一感謝,大家都覺得那樣的話語實在太無創意,太沒勁兒了,但是一屆又一屆,大家仍然在感謝着。其實非常理解,每次的開課或者比賽,背後總有許多人在默默地支持着,雖然看者覺得無趣,但是真心想感謝許多人的。

這次上《雷雨》,得到了林校的精心指導,蘇校的細心諮詢,蔡的全程跟蹤,真的要好好感謝他們。同時,因為任七班時,都沒有正式開過課,這是第一次。開始其實有點擔心,他們的上課狀態,是否精神,是否機智,是否用心。上完課後,才知,這幫小傢伙,平時看着漫不經心,實際上,到關鍵時刻,他們非常團結,表現十分出彩。

《雷雨》這一課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炎熱的夏日,驕陽如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着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淘氣的孩子光着小腳丫,在積滿雨水的路上嬉戲。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雷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因此我通過鑽研教材,設計了認識4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並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來表現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這兩個教學目標。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符合我班學生的教學方法,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體會作者描摹景物時用詞、造句的生動、形象。再通過看圖擴展方式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説話能力。

一、以詞串學,帶動全文。

設計這一課時,有個刪繁就簡的過程,開始覺得什麼都是亮點,什麼都值得講,於是課堂容量超級大,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更多的是老師帶着學生去感受,一堂課下來,以師為本,而不是以生為本。後來,改進後,抓住課文中的“垂”與“坐”的體驗,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準。而在課外詞語這一塊,在課前先讓學生説説關於“雨”的四字詞語,而後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與場景,適時讓學生理解“電閃雷鳴”“嘩嘩大雨”“雨後彩虹”,並讓學生進行積累。

二、訓練語言,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把欣賞雨前、雨中、雨後美景的感受表達出來,是語言訓練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指導朗讀描寫雷雨前的語言片段時,讓學生自己説説,雷雨前都寫到了哪些景物,讓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滿天、黑沉沉、壓、一動不動、垂”去品讀,讀出雨前的壓抑、先動後靜、電閃雷鳴的景象,帶領學生去看“閃電”的動畫圖,聽越來越響的雷鳴聲,讓學生身臨其境,讀出畫面,讀出真情來。而雷雨中,讓學生自己讀,交流讀懂了什麼,學生説到了雨大,引導他們都從哪些地方瞭解雨很大,學生從“看不清”,從“譁,譁,譁”與“沙,沙,沙”的比較,體會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而當一個學生起來説自己“漸漸地”,我順勢而導,能去掉一個“漸漸地”嗎?學生討論後,認為雨不是一時變小的,是有一個較長的過程,逐漸變小的,由此越讀越輕,讀得非常到位。而描寫雨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我將其變成詩歌的形式,再讓學生擴展觀看雨後的美景,讓學生試着説一説“雨停了……”。學生的語言也十分生動,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三、讀畫結合,拓展思維

這篇課文描寫雷雨之後的景象是一幅非常美麗清爽的畫面,怎麼樣才能讓學生領略到這種美,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讀出這種美,如果光説光講肯定是很難達到這個目標。因此我不急着讓學生讀,不急着讓學生説,而是讓他們先默讀雷雨後段落,然後全班合作上黑板畫一幅雨後圖,每人只能畫一個景物,不能重複,可以是書上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畫完還要説説為什麼要畫這個景物,並想象畫中的動物人物可能會説些什麼。讓學生通過手中的彩筆和配音來表達他們對雨後的感受。畫完以後,再讓學生帶着他們的感受來朗讀課文。在完成這項目標時,學生完成的非常出色,畫畫得非常好,很有想象力,而且説的也很不錯,有效地訓練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説話能力,開發了他們的想象力。這個教學環節我認為是我本節課的一個亮點,我非常生動有效地完成了有感情朗讀雨後美景段落這一教學目標。

總的來説這一節課的教學我密切聯繫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思維,開發了他們的想象力。

小學課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9

本文以簡練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夏日雷雨圖。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順序,清晰地展開描寫。三部分特徵鮮明,寫景細緻逼真,引人入勝,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了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雷雨對於學生來説並不陌生,他們對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體驗。因此,在教學時,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從他們已有的經驗入手,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要引導學生在體驗、觀察、閲讀中感悟課文的內容,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在學法上,積極鼓勵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和理解,有所感悟,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有感染力的課文情景,多種形式讀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景色的不同特點。

正式上課前,我讓學生辨別“毛毛雨、陣雨、雷雨、暴雨”,讓學生對“雷雨”有初步的印象。當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體會恰當運用詞語所帶來的奇妙效果。此外,我圍繞“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景象的不同,引導學生通過讀句對比的方法,説出景象的不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

小學課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10

陳琳琳教師在教學《雷雨》這個環節中,學生和教師都是在簡便、和諧的氣氛中進行的,陳教師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學生成為主體,教師成為主導,平等地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啟發和引導學生運用所收集的資料自由地發表自我的所得、所想,陳琳琳老能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佈置他們課前去收集關於雨的資料,這些資料是學生平時看過、聽過、學過的東西,積累起來容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蘋果,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悦,從而使他們樂於積累所學的知識,進取運用所積累的知識,這些都為他們以後高年級的感悟,運用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不僅僅如此,陳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與學生進行對話教育,讓學生充分發揮自我的想象力為自我的畫面起名字,經過全體同學與教師之間的對話,為畫面起恰當的題目,但在導入新課時如果能把學生起的題目巧妙地與課文題目相結合那就更好。

總之,陳琳琳教師的這節課是成功的課,我只是提出自我的看法,在今後的教學中將多向她學習,在積累方面多下功夫,為我的學生創造更多的想象空間。

小學課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11

我這次上的公開課是《雷雨(節選)》的第二課時。《雷雨》是戲劇大師曹禺先生的名作,也是我國現代戲劇的經典之作。它作於1932年,至今已有70多年,但它依然活躍在國內外的舞台上。因此,從備課到上課,我都感到要上好此課確實不容易,感到自己收穫頗多。

收穫:

一、課堂教學思路清晰

在備課時,我主要是從文本語言情境進入人物內心世界,感受周樸園形象,瞭解人物形象的複雜性。因此,我主要設計了兩個大問題:一是“三十年前的周樸園是怎樣的一個人?”二是“三十年後的周樸園是怎樣的一個人?”圍繞這兩個大問題又設計了若干個小問題,層層推進,思路清晰。

二、導入切合情景

在本次的教學過程中,我用雷雨的故事框架導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課堂氣氛較活躍

在上第二課時前,我已經讓學生進行角色朗讀,學生對人物對話較為熟悉,因而本節課的課堂上,對於我的提問,學生能夠迅速在文中找到相應的語段,積極回答問題。如:我提問:“從哪些細節能夠看得出三十年前周樸園和魯侍萍曾在無錫度過一段美好的生活?”學生迅速找到文中的的原話“無錫是個好地方”,“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個燒破的窟窿,後來用絲線繡成一朵梅花補上的?”,“旁邊還繡着一個‘萍’字。”

不足:

一、教學設計較常規

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設計圍繞人物的語言做細緻的分析,藉助對人物語言的把握,最後分析人物形象。但這樣的教學思路較常規,一堂課下來學生能夠理解周樸園的人物形象,但這是在老師一系列問題的牽引下獲得的。課後,我對自己的設計進行反思,我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課堂發言權,尊重他們個性化的解讀。而《雷雨》這齣戲劇有很多可供學生探討的話題,比如人物形象的討論。周樸園是話劇的男主人公,在他身上有很多矛盾、有爭議的地方,把他作為討論的中心,學生也會有話可説。如果我拋出一個看似簡單大問題:周樸園是怎樣一個人?學生很容易找出劇本中的對話,來説明人物。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把握劇本的基本內容。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把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他對魯侍萍的愛情上。接着,我就可以把“周樸園對魯侍萍的的愛是真情流露還是虛偽?”這個問題擺出來,給學生充分的爭辯時間,藉助這個問題,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從而再對性格成因進行研究。

二、教態不夠輕鬆自然。

因為上的是名家名篇,又是公開課,因而自己心態沒調整好,心理有些緊張。在上課時我沒能做到像平時那樣輕鬆自然。以後講課前要調整好心態,拉近自己與學生的距離,使自己和學生都能有更好的發揮。

三、課堂中對學生的點評不到位。

這一點是和自己的課堂反應能力以及語言功底有關,自己一直想改進,並且能夠在課堂上注意這一點,但還是不夠好希望日後在在平時的課堂中不斷磨練自己,提高能力。

總之,通過這次公開課,我收穫了很多,有對教學設計方面的,有對課堂實施方面的,也有對個人能力方面的。希望日後能不斷改進,提高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