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繫鞋帶》的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16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繫鞋帶》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繫鞋帶》的教學反思

《繫鞋帶》的教學反思1

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們設計了本活動。活動中,我們循序漸進,巧妙過渡。繫鞋帶是一項幼兒較難掌握的技能,練習時幼兒往往會因為枯燥難學而失去興趣,扎漂亮的蝴蝶結卻是幼兒樂於學習的。該活動從讓幼兒聽故事開始,先學主人公扎蝴蝶結,再遷移至學系鞋帶。我為幼兒示範繫鞋帶時,還編了一首兒歌一邊念一邊示範:小小鞋帶手中拿,先請左邊彎彎腰,再請右邊繞它走,鑽進一個小洞洞,一、二、三,用力拉,小小鞋帶繫好了。如此循序漸進,巧妙過渡,幼兒願意學,有興趣學。同時,我們以語言指導行動,且貫穿整個學習活動。故事中的短句實際上把繫鞋帶的方法具體詳細地表達出來,而且念起來象兒歌般朗朗上口,很有韻味,幼兒樂於接受。在整個活動進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了這一指導語的作用,受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們還做到教育、保教並重。整個活動,教育是為保教服務,保育中又有教育的成分。兩者相互聯繫、相互促進。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我們還延伸到了區域,因為幼兒動手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絕非一兩次學習,活動所能達到的,必須在平時多次練習、鞏固。

《繫鞋帶》的教學反思2

平時我們總要求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他們到底會不會做呢?像繫鞋帶的難度係數就比較高了,很多小朋友都不會,針對這一情況,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幼兒的實際情況,我開展了本活動。

繫鞋帶是一項幼兒較難掌握的技能,練習時幼兒往往會因為枯燥難學而失去興趣,扎漂亮的蝴蝶結卻是幼兒樂於學習的。我讓幼兒從家裏帶來了漂亮的絲帶,活動開始了,先讓幼兒欣賞故事,讓他們產生系蝴蝶結的慾望,然後再講述方法,邊念兒歌邊示範系蝴蝶結,最後再遷移到生活中學系鞋帶。小朋友低着頭系蝴蝶結很費力,我就請他們把絲帶系在大腿上,為了不讓他們重複同一動作,我還讓他們反坐椅子,在椅背上練習打蝴蝶結。

活動結束後,效果不太明顯,只有少數幼兒能獨立學會系蝴蝶結的任務,我究其原因也許是兒歌不夠形象,具體。上網搜索後,反覆思考,又改編了兒歌:兩個好朋友,交叉握握手,變個兔耳朵,一個鑽山洞,耳朵拉拉緊。故事中的短句實際上把繫鞋帶的方法具體詳細地表達出來,而且念起來朗朗上口,很有韻味,幼兒樂於接受。在整個活動進程中,只有充分發揮了這一指導語的作用,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我還把繫鞋帶延伸到了區域活動,因為幼兒動手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絕非一兩次學習,活動所能達到的,必須在平時多次練習、鞏固。

《繫鞋帶》的教學反思3

今天進行禮儀教育《着裝:繫鞋帶》活動,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能做到自己把鞋帶繫好,可是從過程的結果來看孩子們並沒有掌握得很好,只會打結但不會很好地打蝴蝶結,鞋帶還是系得不夠好。我進行了以下反思:

首先幼兒説説自己會繫鞋帶嗎,知道怎樣繫鞋帶嗎,幼兒大膽發言,然後教師拿出鞋帶示範並講解繫鞋帶的過程,先打十字結,在打蝴蝶結。教師先講解打十字結的方法,然後請幼兒來操作;再講解打蝴蝶結的方法與步驟,最後幼兒自主操作練習繫鞋帶,教師指導。

可是在教師講解過程中,我問幼兒知道怎麼打十字結嗎,幼兒搖頭,他們沒什麼信心和興趣,於是我再放慢速度講解示範、請幼兒來打結,在幼兒打結的過程中教師不斷講解給予提示,並給幼兒及時鼓勵,孩子們的興趣也慢慢增加了,等孩子差不多掌握打十字結後,教師繼續講解示範蝴蝶結,可是孩子們並不能掌握蝴蝶結的打法,此刻他們只説不會,所以我只要求孩子們會打結,蝴蝶結可以現在嘗試練。緊接着孩子們開始練習用繩子繫鞋帶,教師並指導。

幼兒在練習過程中,有的孩子快速地就打好十字結,而且有主動幫能力弱的小朋友的意識,這時候我介入請他們大膽嘗試繼續打蝴蝶結,鼓勵能力較弱的小朋友自己學。在練習過程中大部分幼兒經過老師的指導能成功地打好十字結,可是蝴蝶結不會打,但也有的幼兒十字結也不會打可是也沒有請教同學和老師。

這次活動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1、吸引幼兒的地方不多,教師應該多加些遊戲互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2、教師雖然及時瞭解幼兒的情況也作出調整,但幼兒實際操作能力並不理想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3、教師應該關注每個幼兒,特別是那些內向不愛交流能力又弱的孩子,教師要多多留意。

4、教師對幼兒能力情況掌握得並不好

希望下次活動之前仔細思量,能夠取得一些進步吧!

《繫鞋帶》的教學反思4

其實我僅僅關注了形式上的東西,只是對錶面的內容進行了“對症下藥”,如用生動形象的兒歌來激發孩子外在的興趣,沒有激發孩子內在的動機,更沒有了解孩子是怎麼學的,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不同水平,也就僅僅關注了老師的教而忽視了孩子的.學,因此導致這活動本質上的“有教無學”。雖然這只是一個生活活動,可孩子怎樣學系鞋帶才更有價值?孩子怎樣學才能更主動?作為教師要提供怎樣的支架才能促進孩子生活能力發展?我經過反思得出以下幾點想法:

第一步:激發興趣,主動探索。設計為小辮子,衣物等繫上裝飾性蝴蝶結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活動區中,通過觀察每個孩子系蝴蝶結的不同表現,瞭解孩子的不同發展水平以及需要的何種不同幫助,由於是在活動區中進行,人數少,老師指導性強,並能及時給予點撥,使孩子不至於因難度大而失去探索的積極性,這也是教師用適宜材料給孩子提供主動探索的有效支架。

第二步:演示觀察,交流討論。在孩子一週的充分探索後,老師通過觀察孩子系蝴蝶結的細節,讓不同系法的幾名孩子來演示,大家觀察討論哪種方法又容易又牢固,哪種最省時?這是讓孩子在與材料及同伴的相互作用中,互相同化和接納外界信息的過程。同時這裏也採用了自然後果法(在系的過程繩子只“打叉沒鑽洞”就不會成功),這樣孩子就體驗到難點是什麼,具體方法怎樣了,而且是孩子主動建構知識的重要經歷。

第三步:梳理總結,圖文展示。這是幫助孩子整理及提升經驗的過程,也是促進孩子的無意行為的過程。然後用圖文的形式把系法步驟展示在牆上,發揮了環境的提示和暗示作用,這樣做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放老師,同時也誘發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

第四步:遷移運用。在積累系蝴蝶的經驗基礎上,讓幼兒學習自己穿鞋並繫鞋帶,使活動貫穿於日常生活中,因為穿鞋繫鞋帶對孩子來説是經常重複的勞動,養成習慣需要孩子的一貫堅持。

第五步:組織比賽,再度激勵。通過活動進一步激發幼兒興趣的同時,由於是比賽,在速度、技巧、能力上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爭取“第一”成了孩子們積極嘗試和練習的內在動力,幼兒都積極參與。比賽不是活動的結束,更不是目的所在,在孩子們積極探索過程中,建立對自己能力的充分認識――“我能行!”,這種自信的建立將幫助孩子擺脱依賴,走向獨立,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實現“學會生活”、“學會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