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音樂教學中的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57W

一次在上豎笛課上,我剛想示範演奏,教室裏很安靜,忽然一個同學把豎笛放在嘴裏一吹出很怪的聲音,於是全班鬨堂大笑,教室裏亂成一團。

音樂教學中的反思

大凡見此現象,許多老師都會驚歎:這樣的課堂太亂了,一點課堂常規都沒有,或是歸咎到學生太活躍。其實,我覺得音樂課上“亂”的現象是有一些潛在的、深層次的內因。最主要的應該從教者本身來反思一下。

1、瞭解不多

陶行知先生説:“兒童需要什麼?我以為他們需要愛。但是溺愛是有害的,小孩所需要的不是溺愛而是瞭解。”在音樂教學中,我往往把愛的教育理解成縱容學生,對學生的許多做法不聞不問。對學生許多錯誤的見解不能給出一個具有指導意義的科學評價,生怕説了以後會傷了學生自尊心。長此以往,學生的美醜、是非觀點將越來越模糊。由於音樂老師在學校中一般都要跨班教學,除了音樂課以外,基本沒有時間跟學生接觸。在音樂課短短的幾十分鐘裏,老師們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跟學生溝通思想的基礎上去組織教學。這就需要我們比“語數”老師更多的智慧,這種智慧沒有苦心磨練是不可能“一蹴即成”的。

2、執紀不嚴

自誇美紐斯的班級授課制推行以來,紀律便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平時只知道一時的嚴格要求,但是不能長期督促強化。另一方面,“偏心現象”也是造成執紀不嚴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對一些平時比較調皮的、上課常搗蛋的同學盯得很緊,而一些音樂學的比較好的,在器樂、聲樂等方面有特長的同學管得比較鬆,對他們的違紀現象老師則往往是輕描淡寫或是視而不見。

3、組織不力

音樂課的教學本應是豐富多姿的,不同的樂曲,不同的情境,教者應該有不同的把握。如果對教學內容的內涵、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把握不夠,就會出現教學組織不力的現象,並由此引發出課堂上的“亂”。本文開頭提到的“新疆舞”時間就是我在備課是沒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沒有先給所有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空間,是教師備課不充分的.表現。

找到了“亂”的原因,我們便要“對症下藥”,力求使音樂課堂活躍而又深刻,自由而又規範。

1、提高認識

古人云:“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可見提高兒童課堂常規的認識對他們在音樂課上的表現具有強烈的志向和激勵作用,要提高孩子們對課堂常規的把握必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從小處、從具體事情中形成影響和概念,如一學生總喜歡在音樂教室的途中打鬧、講話,課代表説了他多次也沒用,他意識不到自己給別人添了麻煩,隨後的幾週中,我便讓他當課代表,請他整隊,幾次下來,他紅着臉對我説:“趙老師,他們有的人總是不聽我的,真麻煩。”我笑着對他説:“體驗到課代表的難處了?”他不好意思地點點頭,這位學生便是在真切的體驗中感受到了自己不應該給他人,給班集體造成麻煩。

2、嚴格要求

陶行知先生説:“教育學生,應當嚴格的地方便當嚴格。”對音樂課上的一些常規,我們如果長期堅持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就會在孩子頭腦中建立起一系列條件反射,形成行為上的高層次的動力定型,使之獲得最佳效果。反覆的行為實踐會使學生形成一種定勢,而嚴格的訓練又會使學生的表現更趨於穩定,最終習慣成自然。那一些童聲合唱隊在舞台上訓練有素的表現不正是平時嚴格訓練的效果嗎?

當然,嚴格要求不等於濫施懲罰、蠻橫行事。對孩子,無論何人都不應該採取武斷的、強迫的、命令的、獨行的態度。嚴格要講究藝術性,做到嚴而有術、嚴而有度。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對學生理智的有是連接師生心靈的橋樑,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在音樂課堂中,教師只有具備了對學生的愛,才會在課堂“亂”的突發情況下,變激怒為冷靜,變簡單粗暴為循循善誘。而學生感受到師愛的温暖,才能積極的與教師配合。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化解課堂上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