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6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1

《識字六》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是數量詞歸類識字。把數量詞分類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圖畫之中,讓學生在感受美麗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時,認識事物,認識表示事物的漢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數量詞的表達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

教學本課時,我先引導學生在創設的語言情境中識記要求“會認的9個字。學生在掌握量詞使用方法的同時,主動交流識字方法,再識記字形,讓學生快樂地和生字交上朋友。教學中我採取多種形式,識與用有機結合,除帶拼音讀,除去拼音讀外,對照圖片讀,還把能認的量詞與相應的事物聯繫起來識記,把量詞放到短文裏讀,並延伸至課外,在課堂上正確運用生活中所知道的量詞進行交流介紹。因此,9個字在課內較好地掌握了,有效保證學生在課堂內由瞬時記憶通過多種識字方法鞏固變成短時記憶,再通過課外閲讀等形式不斷鞏固,這樣學生就能長時記憶,從而達到識字目標。

同時,我在本課設計中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讀文,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體驗幸福的生活。我設計的從景點選擇、認識生字、遊戲鞏固生字,使整個課堂充盈着師生之間衚衕流暢的情感交流,閃動着學生之間思維碰撞的知識火花。課堂不再如“死水一潭,而是充滿活力生機,讓人感受到課堂上揮灑智慧的樂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本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接觸生字,如,看圖説量詞、用量詞來説老師,同時我讓聯繫生活嘗試用數量詞表達熟悉的事物,這樣既鞏固了生字,又很好地進行了口語訓練, 有效地將識字與認識事物聯繫起來,將識字與發展學生語言結合起來,將識字與發展學生思維,培養想象力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這一點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説尤為重要。

當然,還有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加強,如以下幾點:

1、自身還需更加的從容,語速應慢一點,這樣才有益於一年級學生消化。

2、《識字六》本身就一趟識字課,課文不難理解,所以教學設計還可加大難度,如:讓學生用量詞來説物品時,可引導他們加上形容詞,例:一盆鮮花課轉換為一盆(美麗的)的鮮花。

3、還可用多種遊戲的方式,來讓學生練習數量詞。如出示一片短文,讓學生糾短文內數量詞的錯誤,最後還可仍學生朗讀正確的但聞,以加強記憶。

4、還可讓學生髮揮更多的主動性,如在學習生字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以小老師的方式來學習,這樣就能更加有效地實行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

學習的過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我的心中不彷徨,因為我相信,在砂小人性化、多樣化、自主化的工作環境下,每個老師都能獲得更近一步的提升!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2

今天教學《桃花心木》時,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一次有益的嘗試。

當學生明白了種樹人的心願後,我設計瞭如下的練習:聽了種樹人的心裏話,

如果我是一棵茁壯成長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會想:——————

如果我是一棵即將枯萎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會想:——————

如果我是一棵已經枯萎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會想:——————

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的一種情況練習説話。要求:小組成員每人湊一點,小組長整理、彙集,組成一段話。我一聲“開始”,各個小組立刻“躁動”起來。膽怯的李靜手舞足蹈,害羞的李研指指點點,平時根本不發言的朱偉也動嘴了,平時發言吞吞吐吐張紀齊鎮定自若。大家都“動”了起來,看來今天的小組學習有戲了。

大約過了三分鐘,教室裏仍然迴盪着孩子們的説話聲。我招呼大家停下,請小組派代表彙報。教室裏卻鴉雀無聲,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我一番鼓動後,一隻小手舉了起來。下面是小組展示的片斷:

李慶:我們小組選擇的是第一種情況,我是一棵茁壯成長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會想:多虧了種樹人,你讓我學會了自己找水源。放心吧,我會把根深深扎進泥土的,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師:一棵感恩的桃花心木樹苗,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

張曼:我們小組選擇的是第三種情況,我是一棵已經枯萎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會想:現在,我才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不過,我不會放過最後一絲希望,我要自己救自己。

師:嗯,上帝都只救自救的人。“即將枯萎的桃花心木樹苗”會怎麼想?

沉默,再沉默。原來,沒有一個組選擇這種情況。我用期待與祈求的目光掃視全班……

喻正醐:我是一棵即將枯萎的桃花心木,我想説:我即將枯萎了,如果我早明白種樹人的心就不會這樣。不過“浪子回頭金不換”,我一定要把握最後一點時間,努力紮根生長。我要自己救自己。

師:(我特別激動,要知道他屬於膽小的那一類學生。)謝謝你,你是我的知己,你救我於水深火熱之中,患難之處見真情。(教室裏一陣鬨堂大笑。)

上面發言的有兩位優秀的組長,也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膽小鬼”。如果他們的發言還不能代表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且看下面幾位後進生的作業:

朱偉:我是那棵經得起風雨、茁壯成長的桃花心木,我想説:謝謝你,你讓我茁壯成長,讓我沒有依賴的心。我還要努力成長,長成參天大樹,報答你對我的養育。

李洹:我是一棵已經枯萎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想説:謝謝你,育苗人,你給了我生命,是我沒有好好珍惜,我不恨你。

張紀齊:我是一棵已經枯萎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想説:再見了,種樹人,我一輩子也報答不了你對我的養育之恩。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怎麼會辜負你的良苦用心?

周志祥:如果我是一棵茁壯成長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會想:如果不是你像老天爺那樣給我澆水,我就不會自己紮根找水源,我就不會茁壯成長。

我們班的學生底子薄,最怕的就是寫作文。當然,説話訓練也頭疼。閲讀課上,常是幾個優秀生的獨角戲。由於剛接任這個班,小組學習基本沒有起步。聽了李炳亭先生的報告,我的負罪感油然而生,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慾望在我心中燒得實在難耐。今天這節課,孩子們在小組中你湊一點,我拼一點,大家再合成一句話。結果表明,這種“大家唱”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的。

美國國家教育實驗中心有個調查數據:從學習24小時後的檢測結果來看,只通過講授法獲取知識的鞏固率大約是5%;通過閲讀獲取知識的鞏固率大約20%;利用多種視聽手段,比如多媒體獲取知識的鞏固率大約30%;而通過交流討論後知識的鞏固率可以達到50%以上。

實踐和理論都證明:小組學習是最有效的。李炳亭先生指出,按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才會有生命的狂歡。現在備課時,我總是這樣告誡自己:給足小組學習的時間,才能讓學生走出“接受”,走進“享受”。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3

一、巧用教材塊狀編排,激發學生學習情趣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得益於老師理念的轉變。教學過程展現的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發生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被理解的權利。所以,老師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和活動,變知識的單向傳授為師生互動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為有趣的遊戲和活動,老師和同學成為學習上的親密夥伴。如何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寓教於樂呢?

我想到了一個新的點子──塊狀編排。塊狀編排的靈感來自於語文園地的“我會讀”,“我會認”,“我會連”,“我會説”……這些充滿了自信的標題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願望,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不難看出,“我會讀”──“我的發現”──“我會想”──“我會寫”,這四個學習塊是一個有層次有梯度的學習鏈接。從把文本讀正確,讓學生走進文本與其進行對話,凸現一年級識字為重點的學習目標定位,到構建學生學習古詩的知識系統,引發學生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活動中去。把課上得有情趣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情感是在認識過程產生的,認識越深刻,情感體驗也越強烈、越深厚。真正的學習興趣是在知道一點、會一點的時候產生的,是在越來越明白、越來越會的過程中鞏固、加強的。所以,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地讓每位學生取得他們他們能夠取得的成功,讓每個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這比知識更重要!關注學情,緊密聯繫學生的認識實際,想辦法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產生學習創造的願望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

二、重視課外誦讀積澱,培養學生學習的志趣古詩,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沿着時光綿延,把悠長歲月中天靈物華沉澱的點點精粹送到孩子們身邊。古詩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為了讓詩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孩子浸潤傳統文化的精神甘露,我們班啟動了中華古詩文經典的基本薰陶和修養的活動。三個月來,孩子們已經誦讀了三十多篇。現在,教室裏最多見的就是孩子們圍在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老師的個人主頁上,畫紙上,留下了孩子們自己心底煥發出的詩情畫意。可以説,古詩教學在我們班已經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生在課外汲取的詩歌營養經過老師在“誦讀和導讀課”的展示,經過“小詩人”的評選,經過“古詩大點兵”等一系列活動情境的驅動,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起來、動起來,把學生的生命力量引出來。這“動”,決不是表面的熱鬧,而是視界的敞亮,精神的漫遊,思想的翱翔,心靈的舒展,理性的頓悟,智慧的迸發。

總之,是個體生命的全面發展和成長。當每個孩子都深深地捲入經典詩文的時候,你還擔心他們在課堂上不“親臨現場”,你還擔心他們不“對話交流”,你還擔心他們不“動態生成”……如此,生命才能活潑地舒展開來,學習才能成為有意義的生活。語文課程是一個情感的世界,是一個詩意的世界,是一個豐富的生命世界。從教材、尤其是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尋找出一個連接着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的“知識儲存庫”,並以此為中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就能使教學成為一條融匯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主線,就能夠激活學生對文本的通靈感悟,與文本發生“內在的對話”,這樣,文本所藴涵的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會把學生生命的靈氣燃燒起來,由此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催發學生生長和發展。作業展現出來的創造力更讓我堅信了這一點。

新課堂應關注“人”的發展,應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發掘生命的創造性,讓孩子們的興趣和嚮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出來,飛揚起來。追求生命的成長,讓老師和孩子們的潛能如花綻放,讓師生之間的情感親密交融。在快樂中學習,讓老師和學生的熱情如湧泉長流,讓師生之間的情思互動碰撞,盡情張揚成長的快樂!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4

“ 四則運算”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四則運算是貫穿於小學數學教學全部過程。其內容佔小學教學知識的主要位置,可見計算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將探求解題思路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確先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什麼,又用什麼方法計算;最後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感受混合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順序。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四則運算》人教版教學反思_教學課後體會

1、對四則運算順序的理解

通過學習學生基本能記住掌握四則運算的基本順序,即先括號內,後括號外,先乘除後加減,單一加減或單一乘除要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學生雖説能記住,但在實際的練習中出現了以下的問題或者説是誤解應值得教師注意。

(1)對“先”字的理解,我發現在很多學生的練習中出現誤解現象,他們認為先算的就應該寫在前面,如計算12+(13-4)-6就會這樣些=9+12-6把先算的括號寫在前面,還如12+5×6-15就會這樣寫=30+12-15,打亂運算的順序 。

(2)在理解“先乘除,後加減”時誤認為要先算乘法後算除法,先算加法後算減法,如計算12÷3×2寫成=12÷6=2,計算12-3+6就寫成=12-9=3。而實際所謂先乘除後加減是指乘除哪種運算法則在前九先算哪種,加減也是。

以上兩點對“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現的誤解現象值得教師注意糾正指導。

2、很多學生在解答如“326與290的差去乘18與24的和,積是多少?”一類的問題時,對“與”、“和”兩個字的含義理解出現誤解,特別是“和”的含義。在學生的練習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出現錯誤,不理解其意思導致出現錯誤。“和”在題目中是表示連接兩個數字的關係的連詞使用還是表示運算法則中的加法來使用,老師一定要給學生將清,引導學生區別,正確的理解含義並寫出正確的四則餘混合算式。

3、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把算式説出來。(如x除以a減b的差。)這也為學生對文字題的理解打下了基礎。

4、遇到學生錯誤的典型例題時,進行錯誤的辨析,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在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5

這次教學《北京》一課,在反反覆覆的磨課中,我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進步。我們教研組的每位成員都鼎力相助,出謀劃策,幫我更改教學設計,聽我的課,再改教學設計,再上課,教研組長張老師更是幫我聯繫學校讓我試上,師傅胡老師也是不斷幫我指出各不足之處讓我改正。在這個磨課過程中的收穫遠遠超出我的料想。

一、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學《北京》這一課時,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改變導入的方式,把課文的第一句的後半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作為本課的導入,再引出北京不僅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它還是我國的首都。另外,先上學生喜歡的,讀起來優美動聽的有許多優美詞語“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川流不息”等的第三自然段,教師作為導遊來介紹沿途的風光,讓學生閉目想象,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再讓學生作為遊客的身份談談看到的美景,給學生自主的權力,而不是由老師牽着學生一個個地教學好詞好句。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這也給我的教學帶來了難度,課堂的生成性變化不易掌控了。最後上北京的象徵即最重要得景點——天安門,使整個課堂達到一個**。

二、生動的評價語。

課堂是學生和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教師富有趣味性的生動的評價語能給課堂增色不少。以往我總能給予那些朗讀動人或回答問題準確、精彩的學生以肯定、生動的評價,但對那些朗讀不到位的學生卻不知如何應對了,又不能太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只能説“哪個小朋友想跟他比比”。其實這樣對於他的朗讀指導沒有落到實處,這次教學中針對我的這個不足點,同事們告訴我,貼合孩子心理的評語既能給孩子指出不足之處,也很有趣味,讓孩子能立馬能領悟到自己讀的不夠好的地方。比如“天安門前面是寬闊的廣場,廣場中間矗立着人民英雄紀念碑。”如果孩子讀得太快,我這樣評價道:“呀,這廣場有點小啊,這紀念碑也有點矮,誰能把它讀得又高又大?”比如“道路兩旁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孩子讀得太快了,我又可以這樣評價“這麼美的景色一晃眼就過去了,你能慢慢地讀,讓我們慢慢地欣賞嗎?”這樣形象生動的朗讀指導和評價對孩子朗讀的進步很有幫助。

三、課堂感染力。

老師充滿激情地上課,很能感染學生,讓學生的情緒高漲,融入到課文所創設的氛圍中去。教師的示範朗讀對學生的課文朗讀至關重要,當學生讀不好時,教師飽含深情的朗讀就能起到榜樣作用,讓學生模仿。不僅老師的示範讀很重要,其實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每一句話都不可忽視,要抑揚頓挫,就像朗讀一樣動聽,並配上適當的肢體語言,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像一根繩子時刻拉住孩子的視覺神經和聽覺神經。除了要有老師深情並茂的講解,也離不開現代教學技術,漂亮的圖案、精彩的視頻、舒緩的背景音樂,在平時的課堂中巧妙地運用這些技術能給課堂錦上添花。

還有很多很多課堂細節,比如要及時抓住學生精彩的回答,讓孩子帶着這樣的感情朗讀,這就是對年輕老師課堂機動性的考驗了;當一個孩子讀得不好時,給予機會再讀,這對孩子幫助是深遠的。。。。。。總之,經過這段時間的磨鍊,我有了蜕變。今後,我要把所學的這些方方面面都運用到平時的家常課中,以後的每一堂課都是我的練兵場,繼續磨鍊自我。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6

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潛力的人才。現代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的研究證明,創造性是人的本質特性之一,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潛在潛力。創新思維的發揮,決不取決於先天生理因素的遺傳,而取決於後天的努力。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努力實施素質教育,開發學生的潛能,使他們學得生動、活潑、主動,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在電腦教學中,本人不斷總結經驗,收集教研,與師討論,在構建新的教學模式中,我在電腦繪畫上走出一條“激發興趣——精講多練——主動探索——發展個性”的電腦繪畫教學方法,與廣大從事電腦教育工作的小學教師共同探討。

一、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興趣的源泉在於體會到智慧能統帥事實和現實,人的內心裏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要感到自我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個性強烈”。所以興趣是一種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為創新思維的產生奠定基礎。

1、精心設計任務。任務設計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一個好的任務,能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畫圖軟件中圖案的放大、翻轉及拉伸的技術是比較晦澀的,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我讓學生畫一幅“小小樹林”的圖畫,在圖畫中設計大小不一樣的小樹,並使它們在太陽的照射下,在地面上投影成一片片的陰影。由於該任務的生動搞笑,可使學生在簡單的環境中掌握知識難點。

2、運用“羅森塔爾效應”。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就應充分運用“羅森塔爾效應”這一行之有效的理論。一個人創造潛力的發揮離不開自信,自信是實現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對學生恰如其分的鼓勵,會使學生滿懷期望和自信心,使興趣從外在因素向內在因素轉化,從而鞏固興趣。例如,在每堂課即將結束時,進行作品展示。當自我的作品出此刻投影儀或網絡上時,學生們將獲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以此激勵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二、精講多練

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據教學資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量上少講,把超多時光留給學生去自學、去思考;在質上精講,排除學生已經掌握的和透過自我能理解並掌握的知識。重在教學中給學生點明問題的關鍵,發揮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方法,以鍛鍊其獨立探討問題的思維潛力。

比如,在教《畫規則圖形》一課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小房子圖形,透過閃爍並配有聲音以強調房子的組成部分,這樣學生看得更加形象、生動、直觀,簡單瞭解規則圖形有哪些圖形,透過向學生詳細講解矩形的繪畫方法,讓學生自我上機嘗試,畫出圓角矩形、圓等圖形的繪畫,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集中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三、主動探索

時下,讓學生帶着問題出課堂,在課後經過自我研究來解決問題的研究性學習在我們各科教學中成了時尚。信息技術課同樣也是如此,問題出得越多,我越高興!只有這樣你學到的知識才會越多,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導演主角就要扮演好,讓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他們學習計算機知識技能的過程。比如:我在教學“畫圖”軟件中的“橡皮”工具時,講完橡皮如何使用之後,讓學生自我去用,有的學生就會發現橡皮太小,擦得太慢,教師適時鼓勵怎樣辦?引導學生使用“+”和“-”號,如何將其變大變小,讓他們從書本中去尋找答案,在臨近尾聲時,再讓學生欣賞你表演的紅橡皮、綠橡皮的雜技,讓他們帶着問題到課後去尋找鼠標“右鍵”在畫圖選色中的應用,讓教師也“偷偷懶”,不要像竹筒子倒豆一樣,一下全出來。

四、發展個性

個性與創造性密切相關,要使小學生具有創新潛力,那就得從培養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入手,教師不要做學生思維的保姆,要讓知識技能成為學生思考的果實。在繪畫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的不一樣思維,讓他們在臨摹的基礎上,要求與繪畫作品有不一樣之處。並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將自我想畫的、想説的表達出來。如,在講解畫小房子一課時,先用多媒體演示幾幅由各種幾何圖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圖畫,然後依次提問:圖中的小房子由哪些圖形組成?你們還見過哪些形狀的房子?(幫忙學生整理表象材料)除了現實中的房子,你們還能夠想象出什麼樣的房子?(對錶象進行初步加工)閉上眼睛,在頭腦中把你剛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個美麗的環境中,然後將它畫出來。(對錶象進行再次加工處理,構成雛形)。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腦海裏將具備圖畫的大致形象,再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各自的得意之作。由於每個同學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創作的畫面效果也將不一樣。

其次,要從學生的實踐出發,要求學生學會觀察,從生活中、自我的身邊獲得感性經驗,開發學生的思維潛力,並引導學生用心參加各種科技、文藝體育活動,培養學生大膽想象和善於幻想的潛力,從而打開創新力的大門。

總之,在電腦繪畫教學中,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些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7

數學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學生為主體”是當代教學的基本思想。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變為主動,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從而我認為,數學預習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一、數學預習,有利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愛因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自學課本時,學生由於認知能力的侷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讓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儘管在老師看來非常簡單,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後的思維斷點。由於學生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問題具有思考的價值,有的甚至幼稚,我們重在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長此以往,水滴穿石,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越來越精彩。

二、數學預習,有利於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預習,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可以解決,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解決。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對自己疑惑的問題肯定會倍加關注。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經教師的點撥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對教師來説,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説,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通過預習,當認知發生衝突時,學生能及時反思學習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數學預習,有利於學生舉一反三,構建知識網絡

由於學生生活的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對同樣的知識構建的途徑必然也是多樣的。但因課本編排的侷限,不可能將各種想法全部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在借鑑課本想法的基礎上,展現多樣化的見解,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滿足於課本知識的獲得,敢於向課本挑戰,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運用自己的智慧填補課本的空白點,從而達到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構建自己清晰的知識網絡體系。

四、數學預習,有利於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

在學生預習後,教師要相應的改變教學策略,必須站在學生髮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於教材。靈活多變的處理教材,讓教材為師生服務,不要成為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因此教師更應深入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的將教材的知識思路轉化成學生易於接納的教學思路,並注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合適的空間。學生的心理結構、接受能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課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樣分?重點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為了防止學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為: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怎樣分?

誠然,小學生年齡小,還不知道如何去預習,這就需要教師有步驟的分階段進行輔導。對於剛剛起步的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在一節課結束時流出5分鐘時間來一起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為他們在家如何預習給予示範,以此逐步培養學生預習的能力和意識。在預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髮現問題、並設法自己解決問題。高一數學教學反思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新課程數學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8

《5的乘法口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一課是學生學習了乘法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打破了以往學習乘法口訣從小到大的順序,而是直接從中間5的乘法口訣開始學。把5的乘法口訣作為學習乘法口訣的第一課時,是因為學生對5個5個地數比較容易理解,又有生活經歷,同時也易於凸現乘法口訣的教學。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5 的乘法口訣,就為學習其他的乘法口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課後反思:

問題一:怎麼把握好學生現實的知識起點

A、在試教時,我問學生你是怎麼知道3×5=15,5×3=15的,學生都説:因為3個5是15,所以3×5=15,5×3=15,然後我就和學生一起編“三五十五”的乘法口訣。而在正式上課時,我也問學生同樣的問題,起先一兩個學生也説是因為3個5是15,所以3×5=15,5×3=15,接着有一個學生説:“我是用乘法口訣三五十五算的,因為我經常到我媽媽的衣服店裏去玩,我媽媽教我的。”我就直接把口訣填在3×5=15,5×3=15的右邊,再讓他説説這句口訣的意思。幸好有兩手準備,每個學生的起點都不一樣,備課時一定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儘量在備課時考慮得全面一點。

B、在訂正“一五得五”這句口訣時,基本上全部學生編的都是“一五得五”,我就很納悶,問學生,你是怎麼知道加“得”字的?一些學生説是聽説過,一些學生説知道這句口訣,還有一個學生説:“我媽媽説,如果得數比10小,是一位數時,口訣就加‘得’;如果口訣的得數是10或者大於10時,是兩位數,就不加‘得’。”學生就是這樣,讓你又驚又喜,有時會把你要教的都説完了,把你該説的一字不漏地出來了。

由次我想:課前預設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現實的知識起點,而不是理想化的。應該考慮學生會怎麼説,怎麼做。而不是我想讓學生怎麼説,怎麼做。應該考慮怎麼去引導學生,考慮怎麼抓住課堂的生長點,以達到課堂教學的理想境界。而不應該是預設了理想的課堂,而被現實弄得束手無策。

問題二:怎樣引導學生將乘法口訣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

在教完了5的乘法口訣後,我讓學生用差不多5分鐘的時間來記憶口訣,又通過全班背、指名背、師生對口令、生生對口令,還穿插了一個遊戲,本以為學生會對5句口訣掌握得很好了。可是在練習時,我出示一張課程表,讓學生算一算一星期有幾節課,一部分學生不會解決。天天都要面對功課表的,為什麼學生不會做呢?我很驚訝。後來在評課時,他們説這道題目太難了,因為隱藏着好幾個條件。一是每天有幾節課,二是一星期有幾天,就單單一張功課表,讓學生從中自選條件,有些學生當然就無所適從了。

由此,我想:怎麼引導學生將乘法口訣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呢?是不是可以在嘗試編口訣,交流整理5的時乘法口訣,應該讓學生説説怎麼想的,為什麼這麼編?不應該讓學生只是抽象地想到“幾個5是幾”應該巧妙地加以引導,啟發學生從各方面思考,比如“一隻手有5個手指”所以一五得五。“2張5元是10元”所以二五一十。讓學生從具體直觀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口訣的含義,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不但有利於學生快速地記憶口訣,而且對學生理解乘法問題,解決乘法問題很有幫助的。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9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我在本課時教學中努力挖掘生活中有利於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素材,找準結合點,力求做到在每個環節上儘可能多地給學生一些實踐活動的空間。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充分彙報、交流生活中辨別方向的方法,將已有的前、後、左、右方位知識與東、南、西、北建立聯繫,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經常要用到方位知識,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結合校園和教室的具體情況,讓學生介紹校園和教室的四個方向各有什麼,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東、南、西、北這四個方位。

這一單元雖然內容不多,但要讓學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幾個重要環節,還需要教師多動腦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學到真正的知識。讓學生把所學的有關方面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獲得充分的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10

《手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這篇課文的寫作很有特色,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但是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告訴我們的道理也不太難理解,因此我覺得教學這篇課文的難點是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手指的特點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通過讀拼音,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並歸納總結出五根手指的特點,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

在學生自學結束後,全班交流。此時,我重點引導孩子們分析了寫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學生歸納出大拇指特點的基礎上,我讓他們細讀了這個自然段。抓住句子“身體愛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去體會作者的風趣幽默,把大拇指當成人來形容,不但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具體,而且使文章顯得活潑。學習“例如拉胡琴,總是其他四指按弦……卻輪不上他。”這個句子,學生知道了這是用舉例子的説明方法來説明大拇指的用處,而且這裏還用了排比的修辭的手法,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寫的淋漓盡致。總之,我覺得雖然是略讀課文,我們教師也應該抓住有效的訓練點,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接着,孩子們把學習寫大拇指這個自然段的學習方法遷移,自學課文的寫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自然段。學生分成小組自學,並在書上進行批註。課文本身有趣,學生的學習趣味也就濃。孩子們的自學討論熱烈而有效。

然後我讓學習課文的開頭和結尾的兩個自然段,談談得到了什麼啟示。孩子們基本都眾口一詞“團結就是力量”。這時我在想為什麼的感悟驚人的一致呢?大概是沒有認真思考,人云亦云吧。

最後我和孩子們一起欣賞了閲讀鏈接裏的小詩《手》,談談收穫和體會,並有感情地誦讀。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11

這一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具有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並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體會到“學習活動是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所進行的必要活動”,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要讓學生多動手。不少學生會説但是一旦動手就錯,特別是對“東偏北,還是北偏西” 以及在地圖上標註某一地的位置等實際問題時,學生很茫然。我結合例一組織學生分組討論:1號在東北方向(或者偏東方向)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彙報交流時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如果學生提出結合角度來表示位置的方法,則因勢利導,課件演示30度、60度;接着請學生描述1號檢查點的方向。教師説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説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的,也就是夾角較小的方位。如果學生不能想出結合角度來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師則以合作學習者的身份,提出建議:能不能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有關角的知識來幫助我們呢?引導學生根據方位和度數説出具體的方向。並強化練習還可以怎樣説:南偏東45度 、東偏北50度 、西偏南25度、北偏西15度。通過對比練習,學生能理解本課難點,會清晰表述任意角度方向。

其中根據所給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是這個單元的教學難點,因為學生的作圖能力普遍比較薄弱。從學生的作業來看,學生畫示意圖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方向角沒有找準,不能熟練地區分東偏北和北偏東的不同;距離的表示,沒有按單位長度換算(少數);中心點的位置沒有找準,主要由於建築物的影響;物體的具體位置沒有明顯的表示出來,或者沒有標出名字,讓人看不清楚;也有學生方向找錯了。

根據這些情況,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更應該注重畫示意圖的細節,注重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如果要補救也只能個別輔導了,集體輔導多了容易讓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學產生厭煩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學也不一定馬上改正過來。這一單元的另一個難點就是關於位置的相對性,給定兩個位置,個別學生不能很好的區分以誰為標準,所以説出來的方向剛好相反。這一點跟學生的空間觀念強弱有關,需要多加訓練。

由於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本單元的活動交流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只能利用培優補差的時間,照顧稍差一點的學生,有時又不得不為思索稍慢一點的學生的反覆的重複,減少了稍好一點學生進一步的提高機會,總之,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學到自己的數學,實現學生自己心中學習數學的樂趣,還有不少的差距。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12

《長城》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裏、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於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為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在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時,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在課的結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説什麼?”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長城》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裏、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於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為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在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時,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在課的結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説什麼?”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長城》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裏、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於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為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在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時,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在課的結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説什麼?”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13

以手工製作為主軸的美術課,課堂較活躍,學生情緒飽滿,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教學中以下幾點我認為是比較成功的:

一、教學引入

堂課遵循了小學生喜愛童話故事的心理特點,巧引學生進入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中。遵循新課改的要求,使學生真正成為了教學課堂的主人,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老師不同形式的啟發引導點撥下, 學生敢於想象,敢於創新,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入到小屋的設計、製作中。

二、教學具有連貫性和遞進性。

1、故事激趣,巧引課題。通過故事情節引出教學設計中的問題,觸動學生樂於助人的愛心,並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出課題。

2、引導分析,啟發想象。在課前預習和課堂大膽思考的基礎上,學生通過交流並描述各自設計的方向。(可以小組先交流)

3、欣賞作品,拓寬思維。教師演示紙盒小屋的製作步驟。鼓勵學生製作小屋時,可以製作方形、橢圓形等外形,並可以誇張設計,使製作的小屋更有新意。同時,讓學生明白要製作出與眾不同的房子,材料一定要新穎、獨特。

4、設計製作,鼓勵創新。依據學生的能力,進行輔導幫助,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快樂。

5、展示作業,總結評價。組織學生,進行欣賞評價,引導學生自評、互評。

6、故事小結。將學生的設計方案迴歸到故事中,並鼓舞學生樂於助人的精神,引申出課題以外的知識修養,給予學生更高的思想道德的提升。

在教學中也有遺憾之處:

1.教學中還有很多時候對學生不放心,怕耽擱時間,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去説,學生説得不流利時,急着去幫忙,在不自覺中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喪失了一些培養學生説話能力的機會。

2、為抓緊時間,板書過於潦草,不利於一年級學生的閲讀。

3、演示製作過程過於簡單,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

4、講課兒童趣味不夠,應該再有親和力一些。各環節間聯繫不夠緊密。

5、時間掌握不到位,備課中應該明確標出上課時間進程,才不會出錯。

6、更換教室上課時,沒有提醒學生將工具備齊,出現忘帶書的情況。

7、給學生評價時方法顯得有些單一,不夠準確,看來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

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都有待改進。我作為一個新教師,一定會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認真學習新課改的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14

《月亮的心願》

教學反思:在課文的開頭,我板書“心願”,採用提問型的方式,先是問他們“心願”的意思,再讓他們具體説一説自己的心願有哪些?這種結合實際的問題會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願意去思考問題,我覺得這種教學的引導方式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是可以再運用的。之後,我貫穿新課標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觀察能力。在觀察之前,我告訴他們我發現了一個祕密,學生忽然就覺得特別的驚奇,他們會忙着問我發現了什麼,我就順勢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他們就顯得很積極,很願意去尋找答案。之後我讓他們自由朗讀課文,並初步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並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想一想該如何記住這些字,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式,學生能很快地想出了多種的方式去識記生字,這樣學生對字自然能印象深刻的多,我讓認的最快的學生來當小老師,去教全班的學生,這個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忽然提高了,進一步鞏固了生字詞,之後我讓學生讀一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讓他們暢所欲言,説一説自己想問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對於文章便有了初步的認識。

人教版小學教學反思15

一、反思教具、學具準備

要很好的實現這些課的教學目標,必須要有充分的教具、學具準備。因為今天是開學第一節數學課,所以配套的學具沒有到位,雖然課前要求學生自己準備好相應的立體圖形實物等學具,但從今天上課的表現來看,很多同學並沒有準備,以致影響整體教學效果,沒有實現人人動手操作的課堂氛圍。

二、反思教學目標:

這節課上完以後,我覺得我的孩子對平面圖形已經能夠準確識別,但還不能很好的説出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徵。因為一年級學生的認識特徵,他們對平面圖形有一定感性認識,但抽象出平面圖形概念還是有一點難度。

三、反思教學重難點:

一節課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達到教學目標,其次是看重難突出了嗎?能在課堂教學中幫孩子解決難點嗎?因為教學就是為了幫學生解惑。我這節課的難點是:1、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平面圖形的辨認;2、圖形擺放的位置不同瞭如何辨認。但在課堂上沒有很好的幫孩子解決問題,我的起步太高了,而且沒有幫孩子在研究平面圖形特徵及區分上給予階梯,引導學生不夠到位,而且還拔苗助長了,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是沒有幫助的。

四、反思教學方法:

這節課我的主要教學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研究圖形,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這個方向是對的。尤其在教學伊始,通過引導學生怎樣畫手形,很多同學想到了印、描的方法,為後面從立體圖形中畫出平面圖形作好了鋪墊。但作為老師應該如何去放,什麼時候收呢?這才是最重要的,就我這節課來説,我雖然做到了放,但卻放得不合理,做到了收,但收得不全面,因為在討論彙報這五種平面圖形過程中,我有讓孩子自己去找各種圖形的特徵難度太大,放給學生去做,但學生無從入手去進行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徵,也不懂得研究;收得不全面是因為孩子不懂得系統的找到圖形的特徵,彙報出來的結果不能達到我想要的,所以導致這節課的知識點沒有突出,還令學生學得模糊了;另外,在練習上,很多孩子還沒能很好看分辨出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與平行四邊形;把一些平面圖形斜着放的時候,學生也很難辨別,這就是難點沒有突破好的問題。

今後需要注意問題: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知道許多教學上的誤點,我個人認為如果要上好一節課要做到以下幾點,同時也請各位老師多給意見,有不對的地方請多指教。

1、全面理解教材

(1)把握本教材教什麼,學生要掌握什麼知識。

(2)認真細讀教參與課標,瞭解教學的重難點。

2、充分了解學生。

(1)、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

(2)、瞭解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是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準備好學具,如果不能,教師應該適時準備幾組學生課堂所需學具。

3、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與課時,整合教材

(1)每位教師都就應該有駕馭教材的能力,不一定要按教材所説的課時去開展教學,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特徵及對教材的理解來組織教學。

(2)做好單元教學設計。每個單元應該讓學生掌握什麼首先老師要知道,並寫好單元的教學目標及做好本單元的整體設計。

4、設計好課時教學目標

(1)目標要明確。

(2)目標要易於操作。

(3)目標要體現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