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8.74K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這一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具有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並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體會到“學習活動是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所進行的必要活動”,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要讓學生多動手。不少學生會説但是一旦動手就錯,特別是對“東偏北,還是北偏西” 以及在地圖上標註某一地的位置等實際問題時,學生很茫然。我結合例一組織學生分組討論:1號在東北方向(或者偏東方向)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彙報交流時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如果學生提出結合角度來表示位置的方法,則因勢利導,課件演示30度、60度;接着請學生描述1號檢查點的方向。教師説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説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的,也就是夾角較小的方位。如果學生不能想出結合角度來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師則以合作學習者的身份,提出建議:能不能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有關角的知識來幫助我們呢?引導學生根據方位和度數説出具體的方向。並強化練習還可以怎樣説:南偏東45度 、東偏北50度 、西偏南25度、北偏西15度。通過對比練習,學生能理解本課難點,會清晰表述任意角度方向。

其中根據所給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是這個單元的教學難點,因為學生的作圖能力普遍比較薄弱。從學生的作業來看,學生畫示意圖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方向角沒有找準,不能熟練地區分東偏北和北偏東的不同;距離的表示,沒有按單位長度換算(少數);中心點的位置沒有找準,主要由於建築物的影響;物體的具體位置沒有明顯的表示出來,或者沒有標出名字,讓人看不清楚;也有學生方向找錯了。

根據這些情況,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更應該注重畫示意圖的細節,注重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如果要補救也只能個別輔導了,集體輔導多了容易讓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學產生厭煩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學也不一定馬上改正過來。這一單元的另一個難點就是關於位置的相對性,給定兩個位置,個別學生不能很好的區分以誰為標準,所以説出來的方向剛好相反。這一點跟學生的空間觀念強弱有關,需要多加訓練。

由於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本單元的活動交流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只能利用培優補差的時間,照顧稍差一點的學生,有時又不得不為思索稍慢一點的學生的反覆的重複,減少了稍好一點學生進一步的提高機會,總之,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學到自己的數學,實現學生自己心中學習數學的樂趣,還有不少的差距。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1、創設生活情境。數學新課標明確提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數學學習的過程”。“座位”是一個學生感興趣且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但由找朋友而引出的座位紛爭卻讓他們初步感受到:要確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確定位置的方法。例如導入時的找朋友、根據座號找到新位置的活動和練習時選取的動物園和遊樂場的場景等,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回顧這節課,學生在有意創設的來源於生活又富有活動性的學習情境中,學得積極主動,趣味盎然,在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有效利用學生的思維矛盾,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求知環境。本節課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主線,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有意地為學生的學習活動設置障礙,從學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其中有三名學生的座號是數對形式,有兩名同學的數對是不完整的而無法確定自己的位置,從而引發了學生的識識衝突,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探究確定位置的求知慾,使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維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始終是帶着問題探索、研究知識,層層深入、步步推進,使教學結構緊湊而且環環相扣。

整堂課教學環節連貫,學生自主性強,教學效果較為滿意。但在教學後,同樣發現自己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數對的比較應該放在換座遊戲後,根據找不到座位的同學的數對來比較。同時換座遊戲中數對的出示出應該特意給學生設置陷阱。如出示(5,☆)、(☆,3)、(☆,☆)等數對;

2、教學中還應重視學生對起始列和起始行的理解和掌握,否則,學生容易把第二列和第二行看成第一列和第一行;

3、在此堂課的教學中,我發現自己對學生的鼓勵性的評價比較蒼白無力,以後還應加強評價性語言的多變和豐富性;

4、此課內容是否能作為活動課在室外講授,是我正在考慮的問題,也許這樣能更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六年級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很多很雜,而事實上小學數學六年級的總複習,一直讓老師很為難,假如一味地將知識重新再現,學得好的同學認為自身都會了不要聽,學得不好的同學也沒有定心聽,老師覺得上覆習課很痛苦,該怎樣防止枯燥重複,又能體現同學的主體精神呢?我在概念課的複習教學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嘗試。

假如按課的類型分,可以分成計算課、概念課、平面圖形課和統計課等,每種課的類型在複習時各有特色。數學的複習過程,其實就是同學的認知結構不時重組,並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從而形成一個知識的網絡體系。在此過程中,同學的自主整理和構建知識網絡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畢業班的複習課注重協助同學把分散在各年級、各章節中有關的數學知識上下串聯,左右溝通起來。因為“獲得的知識假如沒有完滿的結構把它們聯在一起,即是一種多半為被遺忘的知識。”理清知識體系要充沛調動同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讓同學自身動手動腦,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協助、點撥和補充。

我執教的《比和比例》屬於概念課,為了讓同學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掌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達成舉一反三,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當問同學“關於比和比例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時,同學們講了很多,同時也深深感到這些知識點假如這樣處置的話會顯得零亂、無序、缺乏系統化,這一環節的處置旨在激發同學“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識,梳理結構”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同學在明確了學習要求之後學習的願望得到了滿足,同學學習方向明確,學習要求具體,認知牴觸相對集中,這樣同學的興趣濃厚了,每一位同學有了具體的任務,防止了小組學習只搞形式同學無事可幹的尷尬局面。本課從構思到實施已是幾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於同學將知識圖表化的過程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假如把這一過程放在課堂上的話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但是假如放在課前去完成的話,同學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還是缺乏知識的系統化。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我決定還是把這個過程放在課堂上去完成,因為一直有一個信念在支撐着我:複習課我該給同學些什麼?難道僅僅就是一些題海戰術嗎?我想應該給同學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才是同學一生都受用的。事實上,每一門學科有自身的特點,而同一學科的不同類型的課也各有特色,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複習重在強化轉化思想,計算複習課重在計算的戰略與實際運用,統計複習課重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並能對統計結果做出正確的分析,而概念複習課則在於選擇合適的方法將相關概念系統化,同學能對之整體掌握,進而形成清晰的認識。

因此我覺得這“浪費”的時間是值得的,同學經過自身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同學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同學的自學能力。總之,通過列表的方式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也明確了各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表示了同學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滲透了同學對各類信息的整合、梳理,培養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同學學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