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談課堂部分探究教學物理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17W

多年的應試教育以及教師在課堂上的灌輸式教育方式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優秀學生”。這種教育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能力的培養,阻礙了現代教育的發展。物理新課程改革把探究教學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

談課堂部分探究教學物理教學反思

科學探究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要素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在科學探究中,其過程可以涉及所有要素,即完全探究;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即部分探究。本文就以“探究平面鏡成像”為例,談談側重於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部分探究。

1 提出問題

我們每天都要使用的鏡子,物理學中把它叫做平面鏡。我們在照鏡子的時候,能夠在鏡子裏清晰地看到自己,鏡中的那個“自己”就叫做“像”。那麼平面鏡成像有什麼特點呢?我們將利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進行學習。

2 提出猜想與假設

師:請同學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平面鏡,仔細觀察物與像有什麼特點,像、物與平面鏡三者之間的位置關係如何。

生:像與物在平面鏡的兩側,像與物是完全一樣的。

生:物運動,像也運動。

師:很好。有同學説像隨着物的運動而運動,那麼,這樣的運動滿足什麼規律呢?比如當物靠到平面鏡時,像是靠近還是遠離平面鏡呢?當物遠離平面鏡時,情況又如何呢?

生:物靠近,像也靠近;物遠離,像也遠離。

師:對了,也就是説像到平面鏡的距離隨着物到像距離的減小而減小,增大而增大。那麼,你們是否還可以做出進一步的猜想?

生: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可能是相等的。

師:很好。現在我們就來驗證這個猜想是否正確。有時學生提出的.猜想比較隨意、生活化,教師可通過師生對話,共同討論,以及在關鍵時加以引導,使學生提出的猜想更加科學化、模型化以便於下一步探究活動的展開。當然,在探究過程中還要使學生明白猜想雖然是一種假設,但也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以觀察為基礎,以事實為依據的。

3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師:下面,我們來設計實驗驗證物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否相等。請大家四人一組,共同設計實驗方案。經過幾分鐘討論,許多組在設計方案時遇到了困難。大多數的同學想到用直尺測量物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但與又發現像並不是真實存在的,無法進行實際的測量比較,只能靠視覺進行判斷。要設計出教材中給出的較完善的實驗方案對學生來説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讓學生去嘗試設計探究方案,主要是讓學生去體驗探究過程,並體會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師:平面鏡所成的像並不是由實際光線穿過平面鏡而形成的,這樣形成的像叫虛像。

師:在設計方案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距離的含義是什麼,物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指的是哪一段?

生:距離指的是垂直距離,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指的是蠟燭到平面鏡的垂直線段。

師:我們觀察到平面鏡的後壁是不透光的,怎樣能同時觀察到像又能看到鏡後的物體呢?大家觀察一下窗户上的玻璃板,你們什麼想法?老師發給每組一塊玻璃板和兩支相同的蠟燭,讓他們提出合理的方案。

生:我們組認為要測定物與像的距離,最關鍵的是把像的位置找到。於是,我們想到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面使其成像,透過玻璃板把第二支蠟燭放在與第一支蠟燭的像重合的位置上,這樣第二支蠟燭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最後我們用粉筆把物與像的標記下來,用直尺測量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如果這兩個距離相等,就可驗證物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師:玻璃板的位置需要確定嗎?

生:需要。可事先在桌子上畫一條線,在做實驗時就將玻璃板放在這條線上。

師:這個想法很好,但是粉筆記號會不會很容易被抹掉,或者在測量的時候變得模糊呢?

生:可以用白紙。先在白紙上畫一條線,將玻璃板放在線的位置上,然後把蠟燭放在白紙上進行實驗,這樣就可以用筆標出物與像的位置,既準確又方便。

此時,在老師與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方案已基本形成了,雖然不是很完善,但同學們都躍躍欲試,都想馬上動手操作。鑑於本探究過程並不是很複雜,老師可讓學生立即進行探究。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老師應關注學生的操作是否規範,每個學生是否都積極參與,及時為學生答疑或提供幫助,必要時也可參與到學生小組活動中去。

最後每位同學可以結合自己的探究過程,完成探究報告。完成報告實際上是對整個探究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總結和反思,也能對方案進一步完善,如有同學提出將白紙對摺,而不用畫線;有的同學提出直接把物放在距玻璃板5釐米的地方,再測量出像的位置。

設計一個好的實驗方案,是整個探究得以完成的關鍵,這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初中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加之他們對問題缺乏周密的思考,所以實驗探究對他們來説有一定的困難。這時老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嘗試,另一方面要針對他們設計的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引導他們一步步走向成功。值得注意的是,老師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儘量避免直接將其操作步驟告訴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