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數字與信息》教學反思9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63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字與信息》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字與信息》教學反思9篇

《數字與信息》教學反思1

《數字與信息》是國標本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的內容。這節實踐活動課,教者沒有按照過去的傳統教法:課前將相關知識一一查詢蒐集,然後傳授給學生。而是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郵政編碼的編排規律和身份證號碼的規律,掌握自主探索的簡單方法,感受數字編碼的思想及其運用價值。整節課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顯示了學生的創造性。

1、本課的教學設計創造性、開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優勢,有效運用了課前收集資料、課中觀察交流和課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闊空間。課前教者讓學生分別從郵政編碼和身份證號碼兩個方面收集整理相關編碼的資料。課堂結合學生熟悉的身邊的郵編來探索,學生興趣濃厚,學到了許多與編碼有關的知識,感受到知識的趣味性和無限性。

2、教學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學生通過諮詢、調查等方式收集到了許多編碼的知識。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編碼,學生通過進一步的調查學習,還了解到不同的編碼表示的含義。例如,郵政編碼的六位數就代表着四級含義:前兩位表示省、自治區、直轄市;第三位表示郵區代號;第四位數表示市(縣)的編碼;最後兩位代表郵件投遞局所。這些編碼都是廣泛存在於生活、為學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數學”一下子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使“數字與信息”這一看似很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有趣。

3、本節課注重理解與運用相結合。在學生了解、掌握了生活中一些編碼的知識之後,教者進一步引導他們歸納編碼的好處以及編碼時要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編房間號這一教學環節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字編碼知識給大樓的房間進行編號,學生得出了內容一致、形式多樣的號碼。讓學生親身感受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協作中互補,使學生用積極的情感來學習數學。

建議:

1、解決實際問題時沒有很好的運用合作學習。例如,在實際創編數字時,要求學生給大樓的第2層第5個房間,12樓第15個房間編號時,學生自主編好後,我是指名學生逐個回答,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學們。在這裏沒有總結出哪位同學的方法最好,讓學生一個一個的説比較耗時,可以採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裏交流,通過觀察、比較,提升自己的認識。這樣教學效果會好些。

2、對於數字編碼的特性:同一性、簡潔性、唯一性體現不夠。我們知道很多編碼在編寫時注意簡潔性的,如:報警電話、急救電話等。有些編碼是唯一的,如:車牌號、身份證號等。在整節課中體現的還不夠。

總之,我是把自己放在組織者、引導者的位置上,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探索問題的精神。通過課堂上的生生互動,使師生共同獲益,探索到數字與編碼的簡單方法。當然,這節課也有一些讓我感到遺憾的地方。人文科學啟迪智慧,自然科學揭示真理。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現代信息時代也就是數字時代,用數字編碼是起點,要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時代,還需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探索與創新。

《數字與信息》教學反思2

本節課是課本中的“數學廣角”。主要是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並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數進行編碼,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實踐活動加以應用,從而體會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課開始的設計是通過猜測哪條信息描述的是“王建峯”,最終引出身份號碼來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感受到僅僅幾條相關的文字信息是無法科學、準確地確定是否描述的是我。目的是將學生從教材特定的、靜態的、文本的數學知識中引入到現實生活的情境來。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僅逐步地領悟到身份證號碼的唯一性、科學性,還初步掌握了相關的邏輯推理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本節課從百度搜索導入,到學生彙報身份證的使用,到收集學生生活中的編碼記憶,再到練習鞏固中創設的警察破案情境,以及最後的編門牌號碼等,這些把編碼的生活化體現到了極致。這種生活化的極致是多種教學手段的參與形成的,新穎、巧妙,讓學生興趣盎然,流連忘返。但這是一節數學課而不是一節身份號碼知識的普及課。如何探求數學化的本質,在精巧的設計中突出編碼所能體現數學思想卻是我在試教中所大大忽視的,捨本逐末的形式活躍大大地衝淡了對於學生的數學思考,分散了學生的數學的有意注意。如何把生活化與數學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呢?我在設計中又完善與補充了自己編號碼與編碼的發展介紹的內容,通過比較、辨析讓學生深刻體會編碼背後的內涵思想。同時也注意錘鍊自己的語言,通過描述、概括、評價等多種手段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了學生對於編碼的數學思考。

試教後,聽課老師普遍的反應是這節課內容太單一,因為原來在教學設計中我只設計了關於身份編碼的相關知識,這一課的名字也叫數字編碼,後來在孫主任的建議下,將題目重新換成了數字與信息,因為本節課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數字的組合中獲取生活中的重要的信息。後來,在設計中,我又增加了電話號碼和郵政編碼的內容,將本節課的內容從單純的數字編碼的介紹應用拓展到了數字信息的高度,這樣的設計才讓人覺得既有深度,內容也不再單一。

《數字與信息》教學反思3

核心提示:這節課是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在組織活動前,我先讓學生調查或者上網瞭解常用的一些特殊的電話號碼以及作用,學校以及家庭住地的郵政編碼及其含義,家庭成員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證號碼等,使學生體會用數字編碼表達生活...

這節課是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在組織活動前,我先讓學生調查或者上網瞭解常用的一些特殊的電話號碼以及作用,學校以及家庭住地的郵政編碼及其含義,家庭成員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證號碼等,使學生體會用數字編碼表達生活信息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讓學生通過觀察並討論身份證號碼的問題,引導學生了解身份證號碼中所藴含的信息,以及身份證上數字編碼的特點,感受用數字編碼表達信息的好處,體會數字編碼的廣泛應用性。本課的教學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注重培養學生和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善於表達的能力,使學生在傾聽與討論、接納與讚賞之中,學到與他人交流的技巧。

《數字與信息》教學反思4

《數字與信息》這一教學內容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教學目的是想通過對學生熟悉的門牌號碼,身份證號碼的探究學習,讓學生了解數字經過編碼後能準確的表達信息,並通過組織大家討論如何來編寫學籍號,體驗學習和探索活動的樂趣,體會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課上下來,有這樣幾點感想:

一、學生對身邊的數學很感興趣

從今天上課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對身邊的數學很感興趣,對要自己研究的知識感興趣,有的學生課前就找到了相關知識介紹,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學生自己編寫學籍號也是很高興的事,應該説在這節課上學到了比較多的課外常識。

二、如果能在計算機室上,讓學生直接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效果更好

課前考慮過到計算機室上,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實現。我想如果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自己到相關網站查找需要的資料,瞭解相關數字編碼的`規則,這樣學生的記憶會更深刻。到課的最後部分可以從課堂延伸到課外,自己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問題,小組利用網絡去自行探究、學習其它數字編碼的知識,提高課堂密度。

三、小組討論學習的時間還不充分

由於內容比較多,給予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感覺還不夠。

《數字與信息》教學反思5

本節課所涉及的內容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數字信息,這些數字信息的存在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生對數字已經很熟悉,利用數字已經能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對一些編碼也有了初步的認識。本課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上加深對數字的印象,着重達到生活中使用數字編碼的應用價值。

在教學中,我先用情景導入,隨後削減“説一説”中的多個電話號碼為兩個,其它由學生列舉;改“看一看”中的信封為給學生寄來的信件,貼近學生生活;變“比一比”中比較後得出編碼規律變為在遊戲中渴求獲得編碼規律,在教師的一點點提示下理解並運用規律來解讀信息。補充欣賞資料(公交番號、音樂簡譜、門牌、車牌、火車票、公路限速牌、手機入網許可證號、產品代號……)。這一系列內容設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視野,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繫,學生課堂反映積極踴躍,成為了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與主人。當然這一課也有着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充分的教學準備是上好本節課的前提。教學準備應該包括兩個部分:教師的教學準備和學生的課前調查工作。而這兩個準備都基於教師對教材的充分理解。我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讓學生對教材中的“固定電話號碼”、“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進行了一些調查。教師也通過上網等方式詳細瞭解了身份證編碼的規則。之所以對這些內容詳細瞭解,是因為這是教學中的難點。但是,我忽略了讓幾個內容融會貫通在一起,讓學生更深入的體驗、感受對數字編碼編排規律的探索理解,學會分析排列的方法。如:練習題中給兩幢樓的房間編號,先讓學生分析編號時所需的信息“樓名——樓層——房間”,然後根據自己喜歡的符號和題中要求進行編排。

2、教學中學生對問題的討論還不夠深入,多數時間還是以個別回答為主。另外,還需加強學生髮現問題能力的培養。

3、在教學中牽着學生走的現象太嚴重,應讓學生完整的表述自己的理解,不要打破學生的解釋能力,多給一些活動的時間和機會。

4、精煉自己的教學語言,提高課堂效率。本節課中,我總是把學生的話重複一遍才覺得心裏踏實。後面,也就按照自己一貫的風格走了下去,導致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由此可見,高效的課堂,還需要規範的教學常規和教師充分的預設和對於教材的深入的鑽研。

一節課結束,沒有預想的“精彩”,只有濃濃的“失落”,失落的背後有着更多的問題。我也很慶幸:能夠發現問題並且改進,就是又向前前進了一步!

《數字與信息》教學反思6

《數字與信息》是蘇教版第十冊的一節實踐活動課。在實施教學時,結合數學閲讀,我做了如下幾點:

(一)在課前,先讓學生收集自己和親友的身份證號碼,以及相關身份證編碼的規律。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做好首次閲讀,制止一種“老師還要講”的意識的產生。當然,這樣的準備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探討郵政編碼的編排規律時,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上的信封,並説説可以獲得的信息;接着讓學生觀察江蘇各地的郵政編碼,並説出它們的相同點及不同點,為了解編排規律提供感性認識;然後默讀課本上的編排介紹,彙報讀懂了什麼,教師及時補充,將感性的認識上升為較為抽象的規律認識;最後,根據編排的規律,説説泰州郵政編碼的意義,教師及時説明泰州郵編的特殊性。

(三)在瞭解身份證的編排規律時,先讓學生交流在課前收集到的編碼信息,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閲讀身份證編碼的相關介紹,並且與他人交流又讀懂了什麼,豐富了學生的認識;接着,運用這個規律瞭解具體的身份證號碼中的信息。

(四)通過出示、舉例,説出圖書編號的好處,由以上介紹的數字信息拓展到生活中的其他數字信息,我認為這是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閲讀的一種反饋,也能體現出學生在“讀”。

(五)留疑下課。讓學生課後查閲相關資料,瞭解靖江的郵政編碼為什麼與眾不同。讓學生帶着這樣的疑問,繼續閲讀,將課內閲讀延伸到課外閲讀,逐步認識到“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閲讀”。

最後,我也提出我在教學本節課時的一些困惑:

1、在探討郵政編碼的編排規律時,通過閲讀,學生只能照本宣科地説出得到的信息,並不能概括性地總結出規律,這一部分主要還是依賴於我的介紹。課前我也思考了很久,要求學生根據一個郵政編碼的介紹得出編排的規律,這的確很難,而且以學生的能力通過網絡查找相關的資料,他們也比較難以總結出理想的結果。

2、郵政編碼的編排規律得出後,要求學生根據這個規律來説説泰州的郵政編碼的意義,學生也只能説出“22”的意義,其他的信息也要依靠教師來告之,我就在想,郵政編碼的規律如何才能像身份證號碼的編排規律那樣一目瞭然地顯現出來呢?

《數字與信息》教學反思7

本節課季老師以關注學生生活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為目標,以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數字符號為載體。採取實踐——研究——再實踐的方式。在內容的選擇上,體現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到數字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生活中處處需要數字,體會數學的價值。在學習方式上,注重合作與交流。通過創設有利於激發和引導學生探索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境中,體驗與他人的合作,並在交流中密切同學之間的關係,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應用意識的培養。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實踐,學生能夠主動從數學的角度進行分析並探索解決方案,也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根本所在。

課前,季老師佈置學生展開調查,尋找身邊的數字,學生通過蒐集、整理、分析有關資料,初步體會數字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學生通過實踐不僅調查了豐富的信息,也發現了許多數學問題。在他們眼中數學不再單純是簡單的符號,而是含有豐富的信息。

課堂上,首先組織學生以小組為範圍交流調查的信息。通過這些彙報,使學生從身邊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身份證”是每個學生將來都要面對的實際問題,瞭解身份證編碼的規律,不但是生活所必須,同時從中可以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與數字密切相關——數字反映信息,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部分我分了這樣四個部分進行教學。特別是引導學生探討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可能是多少這一環節,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和創造者,還將本節課推向高潮。學生們躍躍欲試紛紛試着編寫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學生彙報後,讓學生説出編寫依據,以此進一步理解、掌握身份證的編碼規律。為鞏固所學新知識,發展學生思維,體現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

最後,將課內活動延伸到課外,請有興趣的同學再去調查,由於用了前面的調查經驗和掌握新知識的樂趣,學生的調查將更深入,更全面。使學生再一次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應用意識。

《數字與信息》教學反思8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2~35頁。數字與信息。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調查身邊的數字編碼,知道數碼不但表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表達一定的信息。初步瞭解一些簡單的數字編碼的方法,感受數字編碼的思想及其應用價值。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嘗試應用數字對信息進行處理,培養收集信息、選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3、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1、調查瞭解一些特殊號碼及其作用。

2、瞭解學校和家庭居住地郵政編碼及其含義,以及瞭解寄信時為什麼要填寫郵政編碼。

3、家庭成員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證號碼。

4、自己學籍卡上的學籍號的編排。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字信息的應用非常廣泛,大家説説,在生活中哪些領域運用了數字信息,運用了數字信息有什麼優點?

二、教學新課

1、説一説。

(1)説説下面各是什麼電話號碼?小組中説一説。

110……報警112……故障申告

114……電話號碼查詢117……報時

119……火警120……急救

121……天氣預報122……交通事故報警

12315……消費者投訴熱線

你還知道哪些特殊的電話號碼?

這些用數字組成的電話號碼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方便?

(2)你能説説自己和同學在班級裏的編號嗎?

知道編號有什麼作用嗎?(便於管理、登記)

有些編號是以0開頭編號,主要是考慮編號的對象的整體數量,如給1000個以內小朋友編號,可以使用三個數字,如001、002、003……

(3)小結: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見到一些用數字編成的號碼,這些號碼都表達一定的信息。

2、看一看。

(1)分析郵政編碼214206表達了哪些信息。

能説説信封上有哪些內容嗎?

你知道郵政編碼的含義嗎?

(2)閲讀並説説郵政編碼的結構和每一部分數字所表達的信息。

(3)試着寫寫學校及居住地的郵政編碼。

説一説各部分表示的含義。

(4)討論交流。

寄郵件時為什麼要寫郵政編碼?

應該怎樣寫?寫在哪裏?

3、比一比。

(1)小組交流家庭成員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證號碼?

(2)討論。

你能從身份證號碼中看出一個人的出生日期嗎?

不同的身份證號碼裏有相同的部分嗎?

你知道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嗎?

你還有什麼發現?

討論後彙報交流情況,集體評價。

你知道身份證上的數字編碼有哪些用處嗎?

(3)你還見過哪些用數字表達信息的例子?(圖書編號、門牌號、電話的區號、超市條形碼……)

用數字編碼表達信息有什麼好處?(生活便利,查找容易等)

4、做一做。

(1)活動1:

説説房間的編號中必須包含哪

些信息,分別需要用幾個數字表達?

在小組中説説自己準備怎樣為房間編號。

交流彙報。

(2)活動2:

説説自己的學籍號。

比較、明確學籍號所包含的信息及編碼規則。

試着為200名新生編號。

交流彙報,集體評價。

(3)活動3:

理解題意。根據左邊的圖説説每個字母表示的意思。

以學校為中心,用編碼表示出自己家在學校的什麼位置。

解讀小組內成員的編碼含義。

三、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活動,你有哪些收穫?能説説數字信息對生活的幫助嗎?

反思:本堂課為活動課,為此在課前我們讓學生做了大量的調查工作,尋找特號的意義,瞭解自己的學籍號,瞭解郵政信息,瞭解家人及自己的身份編號。

在課堂上,學生通過熱烈的討論,探詢特號的特點,身份編號的特殊含義及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學生也能自己大量的舉證一些特號的編排特點和其中的含義。

但是,在做一做的教學中,學生因地區的差異,對客房編號的不瞭解,所以碰到一些困難,我們對他們做了一些解釋,學生在小組交流中,能發現編排特點,有幾個學生還是有點閃光點的,他們想到了對於樓號的分別對待。在方位上的困難,是我們所未料及的,希望能在下一學段中,學生能因年齡的增長,對此有更深層次的瞭解

《數字與信息》教學反思9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32頁~35頁。

教材簡析:這部分教學內容通過教材提供的豐富的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在觀察、交流和調查活動中瞭解數學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它們的實際價值,感受數字編碼的思想和方法,發展實踐能力。教材安排了“説一説”、“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等四個環節的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感知數字表達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教學難點:嘗試應用數字來處理信息。

學情分析:學生對郵政編碼、學號等數字信息有所接觸,具備一定的根據要求發現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並能根據所學知識解決一定的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認識編碼和生活的聯繫,瞭解編碼的作用。

2、瞭解一些編號的結構和含義,知道數字描述的信息。

3、能根據實際需要設計簡單的編碼。

4、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認識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一、説一説:“數字之中藴涵信息”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在語文上有沒有學過這樣一首詩?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讓學生齊讀)

師:這是一首絕妙的數字詩。作者藉助我們常見的數字,“一、二、三……”寥寥幾筆便繪畫出景色宜人的鄉村畫面。

[在美麗的鄉村畫面躍然屏幕上之後,教師用工整的板書和點睛的話語將其中“數字”凸顯出來]

2、瞭解編碼。

師:那在我們數學上數字還可以告訴我們什麼呢?

(直接出示圖片110。)

師:這張交通指示牌表達了什麼信息?

110---高速公路限速110千米/時。

這個信息是由數字組成的數來表達的。

師:同樣的數字我們再來看一幅圖片

(直接出示圖片110。)

那它還又表達什麼信息呢?

110---報警電話。

師:為什麼不讀一百一十?

生:這是電話號碼。

師:對,電話號碼是由數字組成的編碼。數字既可以組成數表達信息,也可以組成編碼表達信息。

那麼,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將數字進行有規律的編碼後是怎樣來表達信息的?(板書:數字編碼信息)

師: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一些常用的電話號碼,你們收集到了那些?(交流)

看,老師這兒收集到一些用數字組成的常用電話號碼,

我們來看一下。

(直接出示:1191141209612112315)

點擊119---火警114---本地電話號碼查詢120---救護

96121----天氣預報12315------消費者投訴熱線

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使用過這些電話號碼?

在使用這些電話號碼時,你覺得怎麼樣?

生:(齊)很方便。

師:這裏每個電話號碼都表達一個特定的信息,所以使用起來很方便。

師:課前老師還收集到這樣2個電話號碼,我覺得很奇怪,這裏的兩個電話號碼都是由兩個9和三個5組成,為什麼表達的信息卻不同呢?

(直接出示:95559---交通銀行的服務熱線

95595---光大銀行的服務熱線)

生:(因為它們的排列順序不同,編碼順序不同,表達的信息也不相同。)

師:所以,我們在編碼時要注意——“順序”

[再現日常生活經常接觸的事例,從數字信息轉入編碼信息,繼而揭示數字編碼反映信息的特質。準確的概括,簡潔明快。]

二、看一看:“數字是如何表達郵政編碼的信息”

1.瞭解郵政編碼的信息。

師:剛才這些常用的電話號碼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像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我們來看,(點擊②)這是一個信封(出示)他要把這封信寄往哪裏?

信封上你能找到用數字編碼表達的信息嗎?

生:有。214206。

師:這是什麼編碼?

生:郵政編碼。

師:想了解這個郵政編碼表達了哪些信息嗎?自學書本33頁。

書上會告訴你答案的

(反饋學生的發現,形成下圖:)

師:誰來告訴大家,郵政編碼上的每一個數字所表達的信息嗎?

(點擊,一個一個介紹)

介紹:蘇北----22

師:郵政編碼就是按照這樣的規律編排的,不同的地區,郵政編碼應該也——不同(從大到小)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一下自己家庭居住地的郵政編碼,好,我們把它拿出來一起來交流一下。

板書:226126----湯家

226121----三廠

226100----海門

師:這三個郵政編碼前四位都是2261,你知道為什麼嗎?

為什麼?

生:(齊)我們都是江蘇省海門市郵局。

師:而最後兩位所表示的投遞局是不一樣的。

2、瞭解郵政編碼的作用。

師:到這兒,張老師就有一個問題,寄郵件不是已經寫了收件人的詳細地址了,可為什麼還要填寫郵政編碼呢?

(工作人員根據郵政編碼分揀郵件,這樣會更快一些。)

師:那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了解工作人員是怎樣分揀郵件的嗎?我們來看一段錄象(播放錄像)

師:看完了錄象,以後大家在寄郵價時要注意什麼?

(寫清郵政編碼,不要夾寄硬物,還要使用標準信封。)

[通過自助閲讀教材,瞭解郵政編碼的知識,滿足體驗成功的需求;恰當使用多媒體,瞭解郵政編碼的作用,並感受交寄郵件應注意的問題。]

三、比一比:“數字是如何表達身份證號碼的信息”

師:郵政編碼反映了收件人居住地的相關信息,一個人的個人信息還可以通過什麼編碼反映?

接下來就研究-----身份證號碼。

師:課前大家已經收集了自己家庭成員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證號碼,請同學們拿出來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出示討論題:

師:身份證號碼一般都是---18位,以前是15位的。

1、你能從身份證號碼中看出一個人的出生日期嗎?

2、不同的身份證號碼裏有相同的部分嗎?你知道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嗎?

(利用課件隨機輸入學生父親的身份證號碼)

師:這是誰的身份證號碼?

他的出生日期是多少?

在身份證號碼中能看出來嗎?(第7位--第14位)

師:我再輸入張老師的身份證號碼320625197909040060。

你能從這裏可以看出張老師的出生日期是什麼時候嗎?

(9月4日)

這裏的9月4日為什麼用“0904”表示,而不用“94”表示。

生:如果是10月的話就沒辦法寫了,寫94的話,身份證號碼就少了2位。

(驗證一下你手中的)

強調:日期和月份都是兩位數,所以用兩個數字來表示。

這樣就保證所有的身份證號碼都是18位。這是編碼的一個規則,要保證編碼對象數位要統一。

繼續研究另一個身份證。

(直接出示3211821978061897X)

師:你能説出這個人的出生日期嗎?

生:他的出生日期是1978年6月18日。

師:其實,每個身份證號碼的第7位---14位

表達的信息都是出生日期。張老師和那同學的身份證除了這裏相同以外,還有哪裏表達的信息也相同呢?

生:前面的1至6位都是表示出生地:(第1位-----第6位)

師:前兩位32------江蘇省,

中間兩位06----南通市,“11”------表示鎮江市

最後兩位25----海門市。“82”------表示揚中市

師:你還想了解身份證號碼中哪一部分的信息?

(生1:第15到17位的信息。

生2:為什麼最後一位是X?)

師:也就是想了解身份證號碼的最後四位的信息。

想一想,如果身份證號碼中沒有最後四位,行嗎?

(不行。因為如果同一地區同年同日出生的不止一個人,

就會重複。)

師:第15到17位就是順序號---表示所在地派出所的代碼,順序號的最後一位如果是單數就表示這個人是男的,如果是雙數就表示這個人是女的。

師:最後一位是校驗碼---表示這張身份證已經驗證

(可以用0—9數字來表示,有時也可以用羅馬數字x表示。)

(填一填出示:一張身份證)

師:請將下面的身份證補充完整。

(填性別、身份證號碼的前兩位和7到14位的數字)

師:現在有辦法查到此人的姓名嗎?

歸納總結:到派出所輸入身份證號碼就可以了,因為每個人的身份證號碼都不一樣。也就是每個身份證號碼錶達的信息是——惟一的,所以我們每一個人要好好保護好身份證,它代表每一個人的身份信息。

[以身份證為例證,瞭解數字傳遞的信息,發現數字編排的規律,學習數字編碼的方法。]

四、做一做:

師:學了這麼多,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生活中要用數字編碼表達信息嗎?

(方便、惟一。)

師:編碼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簡潔、有規律、有順序)

(直接出示題目:)

某賓館有一幢12層的客房大樓,每層都有20個房間。你認為賓館應該怎樣為房間編號,才能使旅客拿到房間號就明白自己房間的位置。

提問:給房間編號,需要包含哪些信息?

生:哪一層,哪一個房間。

師:請大家給一樓的第5個房間編號。

(0105,因為有12層樓,是兩位數,所以用兩個數字,房間數也是兩位數,所以用05表示。)

追問:非常好!如果12層第9個房間怎麼編?(1209)

師:如果還有一幢14層的客房大樓呢?

分別給一樓的第5個房間編號。

(也可以把數字與文字、字母合起來編碼。)

師:生活中見過這樣的例子嗎?

(課件出示:汽車牌號、樓房單元號等)

師:(播放錄象)

用數字進行編碼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到,

讓學生體會到數字——

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字!

用數字表示信息,簡單、方便。

教學反思

《數字與信息》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十冊第三單元的一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觀察、交流和調查活動中瞭解數字與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它們的實際價值,感受數字編碼的思想和方法,發展實踐能力。教材安排了“説一説”、“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四個環節的實踐活動。在實際教學中,由於教師、學生課前調查非常多,如特殊的電話號碼、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等領域的相關知識,這些涉及到了某些方面的專業術語,學生調查難度比較大。為此利用網絡的快捷性,廣泛性,我設想帶領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利用預先設置的課件來實施課堂教學。對教學內容重組後,安排了“比一比”“學一學”“做一做”、“玩一玩”等環節。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煤體,把信息與技術體現在課堂中。在“比一比”中,讓學生自主查詢充分體現了網絡的優勢、學生的個人學習需求。搶答賽又將學生的積極性演繹得淋漓盡致,創造出了一個積極的、熱鬧的課堂氛圍。而“做一做”中,既有教師引導為主的環節,也有學生自主查詢的環節;有學生間、師生間的交流,也有學生與信息之間的互動。學生無論是情感態度,或是知識技能方面都獲得了發展。

Tags: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