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01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1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性。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獲得新知的方法,從而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首先通過引導學生自己畫三角形,初步感知三角形,認識三解形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出示圖形,判斷哪些是三角形,抓住“三條線段”、“圍成”這些關鍵詞,從而進一步學習鞏固三角形的概念。這一教學環節,通過直觀感受讓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掌握知識比較牢固。教學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時,通過學生觀察、實驗,探究、感知,從而得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1、從生活中引入,感受數學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題圖與生活密切聯繫,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學生能從主題圖中找三角形,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許多幾何圖形構成的,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種。

2、在活動中探索,感知探究特性。

學習活動中,孩子更願意自己去經歷,去實踐。孩子或許會相信你告訴他的,但他更願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經歷的事,這就是一種“體驗”。三角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穩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礎之上探究出來的,有必要讓學生經歷特性得出的全過程。

通過教學,使我有了很多收穫,同時,學生的收穫也不僅僅是知識的增加、還有個性的張揚和創造力的培養。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力求有更大的突破,上出有自己特色的數學課。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2

為了更好地探究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突破重難點的研究,本節課屬於原始課堂,沒有采用任何現代化教學手段,僅僅使用傳統黑板和教具來實施教學,看看重難點的突破情況怎麼樣。

本節課主要學習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三角形的底和高,根據教學目標我設置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性,難點是畫三角形指定邊上的高。

本節課我還是精心設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有限的條件下,儘量創造合理的情境讓他們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在活動處產生體驗,從而來掌握知識。本節課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讓學生動手操作,主動參與學習,如通過讓學生畫三角形,讓學生感受三角形的意義和特徵。

(2)學生自主探究和課本定義學習相結合,因為不管是三角形的定義還是三角形的高,我都讓學生先自己嘗試、探究進行歸納,同時條件有限,只能教師給出定義後,再讓學生在進行理解。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教學三角形的高應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後再抽象到三角形中來,因為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單純直接從定義出發來學習三角形的的定義和三角形的高,學生未必能不能深刻體會它們的含義尤其是高的定義,並還能理解高和底是一一對應的關係,這一點在本節課上未能達到應有效果的,而且在整節課中與學生的互動非常少,學生的自我探索和歸納還不夠,需要在後面的教學中注意和加強。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3

一、從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了一個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情景中發現問題,使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數學化,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在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時讓學生用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然後捏住對角用力拉,再用四根小棒圍成一個四邊形,再捏住對角用力拉,通過比較學生得出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緊接着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實例。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有較好的掌握了新知識。

 二、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探究。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體驗探究。在上課前讓學生每人剪一個任意的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量出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的度數,三條邊的長度。教師根據學生測量的數據,進行板書,讓學生分組觀察討論,有什麼發現,從而得出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度和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一定大於第三條邊這兩個特徵,從而使學生在充分的操作活動中感知、體驗,經歷了探索數學知識的全過程,以外在的動,促進了思維內在的動,使認知更為完善,促使了學生的知識的主動建構,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新知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親身實踐”是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改變了重教師“講”知識,輕學生“構知識的教學模式,把教師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作為這節課的主旋律。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本節課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思維深刻性、廣闊性可以得到鍛鍊。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4

首先感謝各級領導專家給我們一線教師這樣一個交流的平台,我是帶着向兩位前輩學習的態度來上這節課的。今天我也是借班上課。下面就我所上的這堂課説説我的教學反思。

我所執教的《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五單元的三角形特性P59-60的內容.學生通過以前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課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及其特性。為後面三角形面積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本課主要採用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來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自主推導出定義,建立學習成就感,信心。

根據我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創建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出示安康夜景三橋圖與金字塔圖請學生欣賞,通過觀察找共同點(三角形)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藉助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感受三角形來源於現實生活。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精神,喚起學生已有知識儲備,激發學習興趣。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本環節是課堂中心環節,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

1、特點:(1)通過畫一個三角形,説一説、指一指,讓學生感受在玩中學,學中玩,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和交流,從中活躍課堂氣氛。

2、定義:(2)通過“火眼金睛辯一辯”的開展,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逐步探索和相互交流後(在學生不同説法互相補充,互相糾正,老師適時用反例引導糾錯),為自己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做好鋪墊。重視把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暴露出來,自主學習的方式得到較好體現。讓學生在主動、互相啟發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字母表示法的教學:通過讓學生觀察看展示的那麼多三角形不易區分,師生共同經歷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符號感。並以此為契機引出下一個環節比高矮。

4、高的教學

通過“比一比,兩個三角形”給三角形比高矮,生動形象引出三角形高的概念,激發學習探索慾望。培養學生探究獨立思考的能力。

(1):上台找高共同小結定義的過程,讓學生體會新舊知識的之間聯繫,學以致用,便於更好利用知識遷移學習新知。

(2):自主學習,驗成果,通過學生試畫,教師直觀演示。讓學生在交流、討論、認知衝突、自省中提升認識,體會高的依存關係。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定義和掌握高的畫法,有效突破三角形底邊上高的教學難點。

(五)、練習:加深鞏固畫高,探索直角、三角形的高。

(六)、找一找,拉一拉

通過讓學生兩次拉的親身體驗感受四邊形和三角形不同的特性,在操作實驗中加深對三角形特性的認識,又通過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七)、全課小結:幫助系統梳理知識,回憶強化所學。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本節課上課的效果還不錯,但是我讓學生試着找高完成後,學習畫高後沒有更正,這是一點不足之處,應該讓學生及時訂正。

一、是三角形有三條高,高不是唯一性的,兩個三角形在那裏比高矮這個情境設計有問題,如果設計成某動物住房子能住下嗎?的情境就會好一些,這是這節課的硬傷。以後在創設情境時,要注意知識的嚴謹性。

二、有的老師下來提出需要把特點和概念的教學進行顛倒一下,我覺得就學生的認知而言,他就是先去關注事物的特徵的,在逐步細化找出概念,有所分歧,我覺得值得探討一下。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5

這節課共有五方面的教學內容:三角形特徵、概念、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以及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內容比較多。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踐中也有着廣泛的應用。但是對於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以及三角形為什麼具有穩定性就有一定的難度。基於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我在備課的時候做了精心的準備,整堂課下來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積極性強,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聯繫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孩子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圖片中找出三角形,從而讓孩子體會生活和數學的聯繫十分密切,激發探索生活和數學的聯繫得興趣。

二、從生活中出發,感受數學之美。

先讓學生説説生活中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然後再用課件展示老師在生活中找到的三角形,這一環節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進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徵,瞭解三角形的特性做好準備。而且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

三、在活動中探索,感知探究特性。

“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在學習中,孩子更願意自己去經歷、去實踐、去探索知識。孩子們或許會相信你告訴他的,但他更願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經歷的事,這就是一種“體驗”。三角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穩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礎之上探究出來的,有必要讓學生經歷特性得出的全過程。因此,本節課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實踐活動:

(1)上課伊始,教師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的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的圖片,並留下疑問:“三角形有哪些特性,使設計師如此青睞呢?”激起學生探索的火花

(2)在探索三角形的特性這一環節,設計了動手拉一拉三角形框架和四邊形框架的活動,讓每名學生都親身感受到三角形的不易變形和四邊形的一拉就變形的特點。此時,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相信不用老師講,學生們就會記憶深刻。但是,我的教學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帶領學生進一步探索三角形為什麼具有穩定性。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課堂上,學生對教師設計的活動十分感興趣,思維僅僅跟着教師的思路走,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在學生的操作活動中迎刃而解了。

四、聯繫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引導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是體驗成功的最好選擇。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讓學生再去回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應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然後利用這一特性想辦法去修理生活中鬆動的椅子、歪斜的小樹等,就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熱情很是高漲,教學重難點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中也迎刃而解。但是,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靜靜的反思,我感覺這節課和我自身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6

“三角形的特性”這一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觀察圖片,聯繫生活中實例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這節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人人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思維相當活躍,在數學探究活動中學生不斷地有所發現。課後自己靜心的分析,感覺做的比較好的地方是: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數學的學習來源於生活。情境圖選取的素材是生活中對三角形利用的實例,對兒童有很強的吸引力,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我在引入這節課時,簡短的幾句話,引入情境後,讓學生找數學信息,在學生理解了題意後,則迫切想知道三角形的特性,並能很快融入到新知識的解決問題中,學習探究慾望被激發,併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2、留一片天地,保證探究活動的落實

實踐表明,學生都有表現和展現自己的慾望。因此,教師要順應學生的心理,留給學生一片展現自我的天地。我們必須把探究時間讓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主動學習、主動探究。

當然,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我將做如下幾點改變:

1、課前預設有針對性的練習題

2、在學生自主驗證結論後,應該出示一些數據,讓學生再次觀察認識,強化學生剛剛形成的概念。

3、課後練習在設計中要有改變,多元化一些。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7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的內容。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針對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特點,我備課的主要思路是用生活中的三角形引領學生的活動,通過找三角形,做三角形,説三角形,用三角形,介紹三角形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輕鬆愉快地完成學習目標。

本節課體現最明顯的特點是:在生活素材中學習數學知識,在數學活動中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1、從生活素材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我在引入新課時,出示北京奧運會的比賽場館“鳥巢”,提出把‘鳥巢’與數學聯繫在一起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找認識的圖形;出示美麗的斜拉大橋,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測量橋頂到橋面的高;舉出生活中運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並改變練習十四第3題修椅子的呈現方式,變靜為動,變文本資料為現實場景。這些環節都體現着生活與數學的聯繫,學生體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三角形,數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

2、在數學活動中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學生經歷活動:

(1)找三角形;

(2)説三角形

(3)做三角形,使學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徵;

(4)通過拉一拉,猜想驗證,瞭解三角形的特性;

(5)通過觀察美麗的白沙大橋,找斜拉橋的高,自學探究理解高的含義,學會了畫三角形的高。整節課學生的學習寓於活動之中,學生在一系列活動中去發現、去體驗、去思考、去發現,達到了化難為易、化隱為顯、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的目的,使問題有效簡捷地得以解決。

數學思想方法上,在三角形的特徵時“根據提示,去掉不符合要求的圖形”,三角形穩定性的應用,做不同三角形的高等環節的學習活動中,滲透了分類、對比等思想方法,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了從活動中汲取知識的全過程,獲得了快樂心情和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

3、從教學過程看,引起我深思的問題是:

1、對三角形概念中“圍成”的體驗不夠到位。在描述時,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很容易定義三角形的概念為有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或封閉圖形),學生很難確切地表述出“端點要首尾相連”,這時我藉助找一找活動和多媒體展示,讓學生體會概念中“圍成”、“相鄰端點相連”這兩個條件的必要性,但是這個“相鄰兩條線段端點相連”學生體驗的還不太到位,説明對圍成的理解不夠好。

2、教學中給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不夠,體現在下面兩個環節:

(1)本節課的引入我還是延續用2009年備課時設計的《北京歡迎你》和鳥巢來進行,但是發現08年的奧運會離現在的四年級孩子的生活經驗似乎又遙遠了一些,學生居然問我“為什麼北京歡迎你?為什麼提到北京?”看來我們的教學設計必須與時俱進,必須找和孩子生活經驗最緊密的事物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

(2)學生板演畫三角形的高時,一個孩子的三角尺放錯了,另一個學生在直角三角形作高時出現了找不清頂點的錯誤,這些錯誤的出現,歸結起來還是對底和高的概念的認識模糊造成的。這個問題的處理,我有點代辦,沒有給孩子放寬畫高的空間,應該讓孩子再正確地放一放三角尺。如果這兩個環節處理得到位,會使這兩個孩子以及全班同學對高的認識和畫法更清晰。我感覺本節課的重難點突破得不夠到位。

我最大的感受是:只有多學習,多經歷,多思考,才能真正提高。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反思,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一步一步走向有效、高效。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8

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遵循概念教學的規律,及時地把學生頭腦中形成的初始概念進行反思、對比,從而形成新的正確概念。《三角形的特性》是在學生已經直觀的認識了三角形,並且認識了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為學生已經有了生活中積累的對三角形認識的豐富體驗。所以我從生活中的漂亮圖片入手,把數學的學習融入生活之中,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挑戰新問題。這樣學生通過獨立探索、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學習過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就在於它具有穩定性。為使學生親身感受三角形穩定性這一特性,我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拉拉三角形,然後得出結論。而是先讓學生拉四邊形和三角形,猜想三角形拉不動的原因,再通過擺小棒的活動,讓學生經歷“從已有經驗為基礎——動手實驗發現數學結論——體會應用”的認識全過程,做到 “以思考指導實踐,實踐驗證思考”的科學態度。學生從探索實踐中得到的不僅是知識,更有思考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在獲得基本知識、掌握基本技能之後,適當延伸拓展是這節的課的又一亮點。學生明確了底和高是對應存在的,有三條底邊,就會有三條高。通過畫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指定地邊上的高,使學生可以掌握三種三角形指定底邊上高的畫法,告訴學生鈍角三角形另外兩條高在三角形的外面,可以使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知識是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堂教學,在落實“雙基”的同時,適當拓展知識,只要適時適度,是有利而無弊的。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9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和理解。

成功之處:

1.從認識角引入,讓學生通過角的變化引出三角形,利於對三角形意義的理解,特別是角不是封閉圖形,而三角形是封閉圖形,從而得出“圍成”的含義,經過對比分析,學生非常容易的説出三角形的意義。

2.畫三角形的高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學生在學習此內容時,總會出現個別幾個學生不會畫高的現象。因此在教學本內容時,注意讓學生説出畫高的方法“兩重合,高虛線,標直角”。

不足之處:

1.個別學生理解畫法還是存在問題,經過板演發現學生不會用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重合底,不知道如何放置三角板,在本子上比劃來比劃去,感覺思維短路一般。

2.對於“圍成”的解釋沒有強化學生記憶,導致同步學習上的填空出現很多錯誤。

再教設計:

針對以上兩點不足之處加以改正,重點強化畫高時放置三角板的過程,並要求學生抄寫本節課的知識點。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10

課標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課標的把握,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兩次小組合作學習:第一次,概括三角形的概念;第二次,畫三角形的高。事實上,這兩次小組合作學習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課後,許多同仁給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使我毛瑟頓開,我也進行了積極的思考:

思考一:什麼情況需要小組合作?

在教學三角形的概念時,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總結概念顯得有些多餘。因為學生在一年級就開始認識簡單的圖形,在頭腦中已經初步形成了三角形的圖形印象,能辨別出三角形,對於三角形這一概念有的僅僅是一些模糊的認識。由於學生認知水平達不到,很難將概念表述清楚,即使讓小組同學互相交流也難以達到教師想要的目標,這一環節的設計顯得十分牽強。作為教師,在概念教學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直觀到模糊,再到清晰的認識過程。對於學生的要求適中,不能操之過急。

小組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主要是在突破教學重、難點上發揮作用,實現1+1>2的效果,使集體智慧得到充分發揮。

思考二:小組合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在教學三角形高的畫法時,雖然學生在四年級上冊學習了垂直與平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的畫法,積累了畫高的感性經驗,但是三角形特別是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高仍然是教學的難點。這時,小組合作學習就十分必要。從實際情況看,小組合作學習不是簡單的説一説各自的想法,而是學生在辨析中把握畫高的正確方法,使思維不斷得到修正。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對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它的作用不容忽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藏,能量無限,就看我們如何去開發、去利用。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11

三角形在平面圖形中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並藉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徵是很重要的。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特性的認識和理解。上了這節課後讓我有了以下的一些反思:

一、在活動中感知,培養實踐意識

三角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穩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礎上探究出來的,有必要讓學生經歷三角形特性得出的全過程。本節課讓學生了經歷了找三角形,畫三角形,説三角形,做三角形、拉三角形等活動。尤其是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中,讓學生分別做一個三角形框架和四邊形框架,然後親自動手拉一拉,親身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觀察埃及金字塔,找斜拉橋的高,自學探究理解高的含義,學會了畫三角形的高。整個學習過程都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在數學活動中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注重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

由於學生已經進行了自學,課堂上根據自學情況讓學生進行交流,企圖讓他們通過合作討論發現三角形的特徵、各部分的名稱和它獨特的穩定性,在教學三角形的含義時,我通過讓學生觀察動態演示圍成三角形的過程,並在練習中讓學生理解圍成的含義,最後在此基礎上自己來總結到底什麼樣的圖形才叫做三角形。這節課中,討論三角形的意義,拉四邊形和三角形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都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聯繫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課始,讓學生從主題圖中找三角形,從生活中找三角形,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許多幾何圖形構成的,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種。接下來又找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應用環節,引導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動手中體驗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時,讓學生修理鬆動的椅子、判斷小兔和小猴誰圍得籬笆更牢固等,就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先學後教,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

本節課,按照我校“問題導學”訓練強體”教學模式,讓學生先根據設問導讀自學,先學後教,這樣各層次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都會有自己的發現和收穫,在本節課探究三角形的高時,由於學生有了自學基礎和畫平行四邊形的經驗基礎,已經試着畫了高,又在小組裏交流了畫高的方法、步驟,在展示環節,又讓展示小組到黑板上畫高並説出自己是怎麼畫的。通過交流、展示,學生很順利地掌握了高的畫法,這樣,大部分學生都能通過自學課本,從中獲得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五、欣賞生活中的圖片,感受數學之美

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新課快要結束時,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課件播放生活中三角形應用例子的圖片,通過欣賞圖片,使學生感受到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人類的智慧。同時使學生感受數學的美、生活的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體會數學的博大精深。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