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千米的認識的教學反思怎麼寫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03W

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測量”中“千米的認識”這一課時前,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長度單位,如:米(m)、釐米(cm)、毫米(mm)和分米(dm)。學生已經基本瞭解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含義。所以在此認識基礎上,讓學生學習認識“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單位。”還是比較容易理解千米的含義。教材先設疑:“1千米有多長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通過學生熟悉的運動場中的跑道來進行引導:運動場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從而自然而然得出千米和米的關係式:1千米=1000米。教材通過活動安排引導學生對“1千米”進行由概念的認識到具體感知: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最後“做一做”佈置了一項校外活動“和老師一起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體驗1千米有多長。”來加深強化學生認知。

千米的認識的教學反思怎麼寫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的頭腦中要建立起“1千米”這一沒體驗過的觀念,難度還是比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先複習,做到温故知新。強調新舊知識的銜接,從複習長度單位“1米”的的感性認知和距離測量,到認識“10米”、“20米”……“100米”、“200米”……最後引出“1000米”。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自然過度“1000米”還可以表示成“1千米”,完成“千米的認識”這一學習目標任務,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這一系列的教學引導活動,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千米”這個抽象的`長度單位,對於這些八歲的孩子們來説還是很難想象和接受的,如果只憑我的引導,全靠小學生自己去憑空想象,是不容易達到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這需要很多學生身邊長距離的實際例子進行想象,所以我讓學生通過説説“我家離學校有多遠|”的活動,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表他們的認識,發揮他們的想象,聯繫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距離概念。

教學“千米的認識”時,我充分考慮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少經歷,建立“1千米”的長度感性認識比較困難。因此,我根據教材的編排和請示學校領導,在保證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請體育教師合作帶領學生用一節體育課“遠足”到一處安全的公路路段進行“1千米”測量和行走。這樣學生從實踐中感知“1千米”有多長,就比較容易建立“千米”的觀念。由於學生對户外數學活動的自由感到新奇,部分學生注意力分散到路邊景緻,對於長度測量和體驗的關注減少了,沒有完成測量過程中的長度計數和計算任務,使得學習活動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今後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安排好學生任務分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爭取每位學生有參與活動的合適任務和內容,讓學生體驗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是應用數學的樂趣。

對於這節課時的教學內容,還可以發揮網絡的強大信息功能,用衞星地圖的測量工具,讓孩子們認識城際間的距離和家鄉地理環境的長度,創造條件讓學生對於長距離的認識獲得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