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範文集合六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1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範文集合六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第一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悦、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第二個.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第三.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學生讀熟課文,勾畫好詞佳句,旁批寫感受。收集寫“雨”的優美詞語,語段或寫“雨”的詩文。2.課件:課文插圖,賞讀的語段,拓展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感

1.啟發談話: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心觀察,它準會讓你一飽眼福。朗讀“導讀”。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作者留心觀察後為我們描繪的美麗的自然景觀。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提醒讀準字音,理解生詞(課件)

水淋淋(lín)啼囀(zhuàn)傾吐(tù)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悦、清脆、凝聚、奇妙無比

輕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

啼囀:形容鳥婉轉地叫。

2.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組競賽朗讀,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吃過什麼水果?學生説自己吃過的水果。龍眼和山裏紅也是兩種水果,誰能介紹一下這兩種水果的樣子。學生介紹蒐集的資料和圖片,認識龍眼和山裏紅。

2、這兩種水果之間還發生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小故事呢,同學們想知道嗎?好,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

板書課題:説話算數,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利用生字條,把課文讀通順。

2、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

3、不組合作學習生字。

4、老師用詞語卡片,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5、老師檢查生字。

6、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聽準字音,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課文,體驗感情。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深刻感受,可以邊讀邊畫出來。

2、學生彙報畫出來的句子,並説説為什麼?

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引導,如:。

(1)指導學生抓住“微微泛紅”“忸怩不安”“低聲説”“我説話不算數”來體會圓圓心情的變化,通過朗讀來表現她的後悔,為自己的不守信而羞愧的沉重心情和後來她堅定的態度。

(2)抓住重點句子:“我不好,我説話不算數”“圓圓羞愧極了,臉蛋真像山裏紅一樣紅了”“兩個好朋友用小手指拉了鈎”“我説話也要算數的”讓學生體會圓圓真的是一個不守信的孩子嗎?想象一下圓圓當時會怎麼想?

通過讀課文可以發現,圓圓把説話算數還是不算數看得極為重要,可見圓圓還是一個好孩子。讓學生帶着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10月份到了,北京的山裏紅熟了,圓圓給表哥寄山裏紅時,她會在給表哥的信裏寫些什麼?

2、學習了這篇課文同,你最喜歡誰?為什麼?今後你會怎麼做?

小結:圓圓的表哥能説到做到,是個講信用的好孩子。圓圓把説話算數還是不算數看得極為重要,從這裏説明圓圓也是一個好孩子。老師相信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也一定會是一個講信用,説話算數的人。

五、作業。

1、課下把課文編成課本劇。

2、你以前有沒有做過這樣説話不算數的事?能把它寫在日記裏嗎?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4、瞭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感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5、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預習生字的方法。

2、複習的方法。

3、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4、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5、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是我們開學後的第一課,我想先考一考你,你知道“族”是什麼意思嗎?

⑴民族:漢族。

⑵聚居而有血統關係的人羣的統稱:家族。

⑶事情有共同屬性的一大類:水族館

⑷滅族:封建時代的一種刑法。

2、你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56個)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民族小學的課文。

二、初讀課文

我想課前同學們一定非常認真地讀了課文,下面就讓你來驗證一下自己學習的結果如何。

三、學習預習方法

1、複習的方法。

2、明確名稱:音部、部首、音節

3、畫表格:

章節

音部

部首

筆畫

組詞

字義

四、學習生字

1、部首相同的:

蝴蝶:怎樣記?(形聲字的方法,左形右聲)

坪壩:山區或丘陵地區局部的平地。

2、注意讀音的字:

坪壩(bà)

傣(dǎi)族

景頗(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3、容易寫錯的字: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構成。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五、練習書寫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4

《凡卡》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分三課時進行這課的學習: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是學生自己設計預習題目,要求抓住重點字詞,形式多樣,有思考價值;第二課時交流預習成果,檢查預習效果;第三課時圍繞課後思考題進行研究學習,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在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發現有的.學生設計的預習題很全面,很有創意,能夠抓住重點,聯繫舊知識,聯繫課外的知識,題量也很大;而有個別學生(有的屬於學困生,有的則屬於習慣差的學生)則相反,一堂課下來,這兩種類型的學生的收穫真是天壤之別。面對這種現狀,我開始想對策:對,在其他學生設計的同時,請一位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到黑板上完成,建議(或要求)後者模仿這位同伴的題目去設計自己的預習題,這樣,他們有了壓力,也有了動力,提高了他們的預習效果。另外,在進行預習成果交流是,要做到人人蔘與,採用兵教兵的策略,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收穫知識,提高能力。

二、在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我通過“明確目標-自學自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總結評價”的五步教學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主人公悲慘的生活,內心的痛苦,美好的嚮往。首先,我向學生提出學習目標:默讀課文,思考課後題,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註。接着,學生進行自學,與此同時,我進行行間巡視,及時發現有價值的批註及時進行交流,激活其他學生的思維。

之後,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要求在組長的帶領下,將小組成員的理解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統一的認識,並選出代表準備進行全班交流。最後,我組織進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多數學生能夠抓住關鍵性語句進行分析理解,尤其是抓住了課文的第8、10、15自然段,感受到了凡卡悽慘的學徒生活,有很多學生進行了動情地朗讀,更增加了感染力。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委、補”等8個生字,會寫“員、青”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願意為他人服務。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理解為什麼王寧的話剛説完,教室裏就響起一片掌聲。

【教學設想】

本課識字量不大,可以在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採用交流讀與評價讀相結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識字。“我選我”,這是多麼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説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小學生,“我選我”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選勞動委員這件事情本身。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對自己要有信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質疑課題導入

1、板書課題,學生質疑,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

2、學生暢所欲言。

二、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互相正音。

3、小組分自然段朗讀。

4、全班齊讀。

三、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想一想,“我選我”這句話是誰説的?我選我幹什麼?

2、再自由讀課文,告訴大家自己讀懂了什麼?

3、指導有感情朗讀。

4、討論交流:

為什麼王寧的話剛説完,教室裏就響起一片掌聲。

⑴自由發言。

⑵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進一步體會。

四、創造性的演讀課文

1、師生表演。

2、小組內表演。

3、各組推選優秀“老師”、“王寧”上台表演。

五、認讀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已經和生字成為好朋友的大聲叫出朋友的名字。

2、找一找:

師出示生字卡片,生從文中找出它的朋友,並叫出他們的名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出示帶有生字的短文,引導學生讀一讀,鞏固生字。

二、讀課文,回憶課文內容

1、齊讀課文。

2、發表見解:你認為王寧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三、找優點

1、小組內互相説説同學的優點。

2、集體交流。

3、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優點。

4、教師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因此,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

四、句子訓練

1、課件出示:

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

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是李小青。

2、學生練習讀。

3、仿照例子説句子:

課件出示:

劉爽是我的好朋友。

小明是我的同桌。

4、學生練習。

五、學寫生字

1、小組討論課後“我會寫”中的生字,應該怎樣寫才能寫得漂亮一些。

2、集體交流,互相提醒,教師範寫點撥。

3、學生描紅仿寫。

【板書設計】

愛勞動

王寧有禮貌我選我

關心集體

【教學後記】

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較感興趣。識字放在熟讀課文之後,學生掌握較好。在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時,也是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從效果上看,二年級的孩子對課文的理解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還應適當進行引導,逐步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從課文延伸到實際生活,讓學生髮現自己以及別人的優點,增強自信心。課後的讀讀説説,在讀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有的同學有時會出錯,應多加練習。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6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説。

這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説。課文記敍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讚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本課思想內容有以下兩個重點:

一是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除了題目,全文沒有一個窮字,但窮人窮到什麼地步,我們卻能從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桑娜的丈夫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着危險出海打魚,清早出去,深夜未歸;桑娜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可見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麼艱難。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慘地病死在稻草鋪的牀上。屋裏又潮濕又陰冷,兩個無依無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親旁邊。這些描述飽含作者的感情,使讀者深切地感受到窮人的悲慘命運。

二是讚頌窮人富於同情、熱心助人的美德。課文裏沒有一句直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收養孤兒,本來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養孤兒這件事安排在一個孩子多、生活已經十分艱難的窮人桑娜家裏,這就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兩個孤兒以後,作者細緻地描寫了她緊張、擔憂的複雜心理活動。造成桑娜內心矛盾的客觀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艱難,而收養兩個孤兒,無異於在極為沉重的生活壓力上,再增加一個包袱。然而最後桑娜夫婦還是做出了收養孤兒的決定。作者在敍述這個故事時,沒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於現實的土壤,真實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桑娜夫婦沒有説一句豪言壯語,然而他們那顆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卻深深地打動了讀者。

課文以窮人為題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與西蒙兩家的貧窮──住得差,吃得差,勞動條件差,還有疾病,是沙俄時期俄國漁民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就是在這樣貧窮的情況下,桑娜與漁夫做出了令人難以相信的舉動:在自己五個孩子的基礎上,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作者就是通過這樣的事例,謳歌了窮人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有力地抨擊了當時上流社會的墮落與腐化。

課文在寫作上特色鮮明,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環境描寫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勞、善良的品質。關於桑娜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桑娜的內心世界,刻畫了一個充滿愛心、樂於助人的窮苦勞動婦女的形象。漁夫與桑娜的對話,個性鮮明,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人物的真情實感。漁夫的話顯示出他爽直、樂於助人的品質。而桑娜則小心應對,説話斷斷續續,表明了她緊張、不安的內心,反映出她熱愛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質。

課文段落分明,結構獨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內心矛盾為主線,圍繞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這件事,前後設置了兩個懸念:漁夫是否平安回家?漁夫回家後能否同意收養孩子。兩個懸念交替展開,逐步消除,從而推動着故事向前發展。這樣處理,使得全文波瀾迭起,扣人心絃,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這樣做是指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把他們扶養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發現西蒙已經病故,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個還不會説話,另一個剛會爬。面對西蒙的悲慘遭遇,桑娜本能地把兩個孤兒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與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看似矛盾,實際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窮人、關心窮人的善良品質。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兒後,面對自己的五個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緊張、擔憂,她不知道丈夫會説什麼,覺得自己這樣做給丈夫增加了負擔,覺得對不起他;她擔心丈夫突然回來,不知道怎麼告訴丈夫自己把孤兒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寧可讓丈夫揍一頓,也要收養孤兒。課文真實地展現了桑娜此時的心理活動。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讀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給桑娜帶來的壓力,感受到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的心靈。激起讀者對桑娜今後命運的關心。

省略號的連續運用,表明桑娜當時的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逼真地寫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③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聲的意思。桑娜與漁夫對話時先後兩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與漁夫同時沉默。漁夫回家了,漁網也撕破了,面對剛剛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訴丈夫收養孤兒的事,所以選擇了沉默。而漁夫還沉浸在與海浪搏鬥的恐怖中,心裏尚存餘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説話了。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訴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決定,所以又沉默了。桑娜的兩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

④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説,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皺起眉臉變得嚴肅、憂慮説明漁夫感到問題很難辦。搔搔後腦勺説明他正在認真考慮,形象地説明漁夫覺得問題嚴重。嗯,你看怎麼辦?這是漁夫在徵求妻子的意見。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這是漁夫做出的初步決定。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艱苦的生活)的意思。説明漁夫為了撫養鄰居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辛勞。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怕孩子醒來受驚,催促桑娜去抱孩子。這段話細緻地描寫了漁夫做出決定前後思考的過程,説明他與妻子桑娜一樣,有着一顆甘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⑤但桑娜坐着一動不動。

你怎麼啦?不願意嗎?你怎麼啦,桑娜?

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文章的懸念終於消除,讀者懸着的心也終於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動、興奮和快慰中。這一動不動的動作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靜又不平靜的效果,讀來給人以回味的餘地,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

(2)對詞語的理解。

呼嘯:文中形容海風發出高而長的聲音,説明寒風猛烈。

抱怨:埋怨。

自作自受: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結果。受:承受。

魁梧:(身體)強壯高大。

倒黴: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憂慮:憂愁擔心。

二、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舒適、擱板、勉強、抱怨、傾聽、掀起、魁梧、撕破、倒黴、嚴肅、憂慮、濕淋淋、心驚肉跳、自言自語、自作自受、縫縫補補等詞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3.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教師要進行朗讀備課。朗讀時要注意:描述性的句段,如,課文開頭對天氣的描述,要讀得低沉而緩慢。人物的心理和對話,要體現人物的性格和不同場合的心情。如,桑娜抱回孩子後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有害怕,也有自責,更有決斷。又如,漁夫回來後,桑娜與漁夫的對話,桑娜開始是提心吊膽地回答丈夫的話,接着是強作鎮定地敍述西蒙家的事,最後是如釋重負地告訴丈夫孤兒已經抱過來;而漁夫,先是對天氣的後怕,接着對西蒙去世感到震驚,最後是在擔憂中做出收養決定。朗讀時要注意有感情地讀出來。

2.學習本文,重點是從環境和人物的心理、對話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教學時可參考如下思路:

(1)讀題激疑,讀通課文。開課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閲讀本文的興趣。如,為什麼用窮人做題目?課文是否只寫了窮人的窮?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自學生字新詞,獨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本文篇幅較長,有的語段也比較難讀。如,第九自然段桑娜的心理活動。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説説哪些語段比較難讀,然後安排時間讓學生自由練習,最後指名朗讀語段,幫助學生讀通課文。如果學生還不能讀通順,教師可進行適當的範讀。

(2)概括課文內容,整體把握課文。學生讀通課文後,可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怎樣的事。由於課文篇幅長,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時不容易一下子説清楚,應當允許學生逐步把事情説清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全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課文第1~2自然段,講漁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裏,等待出海打魚的丈夫回家。第二部分:課文第3~11自然段,講桑娜出門探望丈夫的漁船,結果走進了西蒙家,意外地發現西蒙已經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兩個孤兒抱回家,然後忐忑不安地繼續等待丈夫。第三部分:課文第12~27自然段,講漁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動提出收養孤兒,夫妻倆的想法不謀而合。理解桑娜夫妻決定收養孤兒的艱難。

(3)深層研讀,感受人物品質。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句子,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教學時要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兒回家後複雜的心理活動以及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這些內容組織學生深入研讀。桑娜抱孤兒

孤兒回家部分,重點研究“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個句子,聯繫上下文了解“這樣做”的意義,從這種矛盾的心理中,體會桑娜的善良品質。理解桑娜複雜的心理活動,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教師首先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朗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然後組織交流:桑娜在繼續等待丈夫的時候想到了哪些?為什麼會想到這些?通過討論明確:由於桑娜家庭的貧窮,由於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所以才會有如此複雜的心理活動,同時明確:雖然桑娜的內心活動十分複雜,但是收養孤兒的決心沒有動搖。接着讓學生再讀讀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瞭解省略號的作用。最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桑娜的崇高品質。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部分,要以讀為主,在讀中理解兩處“沉默”的不同含義。通過朗讀,讀出兩人不同的性格。

在研讀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感情朗讀。桑娜複雜的心理活動與她和丈夫的對話是朗讀的重點。教師可先讓學生根據標點符號的提示,自己試試怎麼讀才能讀好,再把自己的體會和大家交流,然後反覆朗讀,讀出人物的真情,最後讓學生彙報朗讀。朗讀的形式力求多樣,必要時教師要發揮範讀的作用。

3、本文的環境描寫既有天氣描寫,也有桑娜與西蒙兩家情景描寫。這些環境描寫從側面烘托出桑娜與漁夫的美好品質。教學時應當結合對收養孤兒這件事的理解進行。可以通過朗讀,讓學生找出有關環境描寫的語句,思考“環境描寫對刻畫桑娜與漁夫的形象有什麼作用”?讓學生暢所欲言。最後讓學生把描寫環境的句子摘抄下來,進行積累。

4、課後小練筆:續寫《窮人》:

桑娜告訴丈夫自己已經把孩子抱回家後,課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運會怎麼樣呢?桑娜與漁夫又會帶領孩子怎樣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這些問題牽動着學生的心。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續寫時要把握故事情節的主線,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無論最後發展成什麼樣子,主線不能變,人物的思想品質不能發生本質的變化。接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創造,必要時可以進行小組討論。然後讓學生把想象的故事寫下來。最後,組織學生交流。如,通過開小小故事會、在宣傳欄出專輯、排課本劇等形式,讓學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5、課文多處運用了省略號,主要作用有:

⑴表明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⑵表示省略遞增的次數。如,“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⑶表示語意的跳躍。如,“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我不在,你在家裏做些什麼呢?”

⑷表示説話結巴,欲言又止。如,“我嘛……縫縫補補……”這些用法,都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相機滲透。

6、生字、新詞一般以學生自學為主:

教師可提醒學生讀準“怨、掀、慮”的讀音。“作”是多音字,在“自作自受”中讀“zuò”。字形上引導學生區別:“怨”與“祭”的上半部的不同。“魁”是半包圍結構,“鬥”字要寫在豎彎鈎裏面。

7、教師可結合對桑娜與西蒙兩家貧窮生活的理解,向學生介紹課文寫作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列夫·托爾斯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