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導學案設計(北京版七年級上冊)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71W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古代詩歌的朗讀、賞析技巧2.過程與方法:熟讀成誦,品味詩歌的意境美、詞句美3.情感與價值:激發欣賞詩詞的興趣,理解意境及思想感情。

重點 理解詩歌的意象及感情。因詩中以楊花、子規渲染悲哀氣氛,以明月寄託情感的方式,對於沒有親身經歷及類似情感體驗的學生來説不易理解,故是本 詩難 點。 難點 理解詩歌的意象及感情。因詩中以楊花、子規渲染悲哀氣氛,以明月寄託情感的方式,對於沒有親身經歷及類似情感體驗的學生來説不易理解,故是本詩難點。

教學過程

1.從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李白詩入手,既複習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靜夜思》、《望廬山瀑布》、《白髮三千丈》等。

2.課題解讀、介紹背景(幻燈展示):詩人王昌齡清白無辜,卻被“左遷龍標”。此時的李白正在江南漫遊,得知這一消息,倍感悲傷關切,寫下了這首詩“遙寄”自己對好友的深厚感情。

3.配樂朗讀詩歌 (採用PPT課件,同時顯示跟詩歌內容相 關畫面),學生邊欣賞邊結合畫面領會意 a.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從中可以看出屬於什麼季節?

明確:寫了楊花、子規、明月、 風。應是暮春花謝時節。

b.可寫之景很多,為什麼詩人僅寫了楊花、子規?

明確:楊花即柳絮,寓意為“漂泊不定”,暗示好友的行蹤和命運像楊花一樣漂白不定,同時使詩歌具有一種形象美,古人往往以柳絮寓示離別;“子規”即杜鵑,其啼聲酷似“不如歸去”,聲聲淒厲、哀婉,這種寫法,即合事理,又合時節,引人產生無限遐想,自然地在腦海中形成意境。

c.“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懷?

明確:朋友遠去,本當相送,無奈相隔千山萬水,只好相托明月,隨風送你到被貶之地了。詩句抒發了作者“寄情明月”,以風送友的情懷。明月、風又構成一組悽美無比,令人傷懷的畫面。

d.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逐步把詩中的優美畫面組合起來,轉化為詩歌意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全詩只有短短28個字,但卻包涵了極為豐富的內涵。從以下幾方面找出亮點,讓學生明白詩歌美,美在何處。(幻燈展示以下內容)

※有聲有畫:楊花、明月從視覺角度描寫,是畫;子規啼是聽覺,是聲。

※動靜結合:寫楊花落、子規啼、“隨風”是動景,寫明月是靜景,畫面動靜結合,靈動活潑,意韻無窮。

※虛實相間:楊花、子規、明月是實寫,“過五溪”、“隨風直到”是想象之景,是虛寫。

※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畫面中呈現在作者眼前的景物不多,但均是作者精心選擇,既有意象創造的考慮,又有 表情達意的考慮。楊花寓“飄零”、“子規”寓“歸去”、明月寄心、風送深情。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可見的意象。

6.斟酌 字句,品味詩歌語言之美。

a.體會“落盡”的妙處。楊花體輕,本是輕靈飄忽之物,用“落”顯沉重之感,似有不妥,其實恰是作者用心良苦、畫龍點睛之處:沉重之感方能表現作者心情之沉重,對好友關切傷感之情躍然紙上。

b.體會“聞道龍標過五溪”中“聞”、“過五溪”的意味。“聞”,聽説而已,友人被貶遠謫,自己不能相送,顯出無奈之情。“過五溪”,表明友人遠去那窮山惡水之地,前途未可逆料,為下文“寄愁心”作墊。

7.理解全詩感情。

a.找出全詩詩眼,即抒發作者感情的關鍵字:“愁”,讓學生圍繞“愁”字各抒已見,暢所欲言。

b.人格化的抒情方式:友人一去僻地,只能寄情與明月,明月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載體。明月是作者的化身,高懸空中,照着我,也照着遠方的你。通過詩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為動作。因此,此句成為送別友人 的千古名句。

c.對詩歌的思想情感進行概括,可讓學生先發言,老師作最後總結。

明確:這首詩寫於王昌齡被貶謫後,表達了作者對好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關心,對不得與友人相見的傷感憂愁。全詩透出的是作者與友人濃濃的深情厚誼。(PPT課件打出字幕)

8.在理解的基礎上,反覆朗讀,當堂成誦。

9.拓展延伸訓練:用本課所用到的方法賞析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10.佈置作業:1.背誦全詩;2.根據你對本課意境的理解,把它畫成一幅畫。

思考回答

瞭解

朗誦詩歌

再讀 詩歌

思考回答

積累記筆記

學生分組討論

整理回答

積累記筆記

小組討論

整 理回答

積累記筆記

板書 景物 :楊花、子規、明月、風

亮點:有聲有畫  動靜結合  虛實相間  情景交融

情感:關切 同情  傷感 憂愁 深情厚誼

教學後記 小組合作欠積極,教師缺乏相應的激勵措施。在小組合作討論環節中,組員顯示出較大的盲目化、形式化,“做個樣子給老師看”的心裏很嚴重。如:當老師提到對“楊花”這一意象的理解時,很多學生不從問題本身入手,大膽質疑討論,而是急於翻閲參考資料,盲目求助於組員,更有甚者,泰然處之、坐享其成。對這一現狀,教師顯得無所適從。我想,今後應採用多種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參與度,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做一些嘗試。(1)採取小組積分,引入競爭機制。(2)充分發揮組長的協調作用,把任務下達到每個組員,發揮整體優勢。(3)對學生的回答多鼓勵少批評。(4)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對較難的問題,適時地給予點撥指導。避免過度等待、不等待兩種極端現象的出現,提高課堂效率。

 

惜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