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王昌齡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8篇)

欄目: 王昌齡 / 發佈於: / 人氣:2.32W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1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説,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説:“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而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着“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敍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五溪,雄溪、樠溪、酉溪、舷、辰溪之總稱,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裏的夜郎,並不是指位於今貴州省桐梓縣的古夜郎國,而是指位於今湖南省沅陵縣的夜郎縣。沅陵正在黔陽的南方而略偏西。有人由於將夜郎的位置弄錯了,所以定此詩為李白流夜郎時所作,那是不對的。

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已見於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歎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曹植《雜詩》:“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都與之相近。而細加分析,則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説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説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説,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通過詩人豐富的想象,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她,是多麼地多情啊!

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2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作者: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選自《李太白全集》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詩人。

2、背景

天寶年間,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作者聞訊,寫了這首詩寄給他,表示慰問。

3、詞義:

左遷:降職。 楊花:柳絮。 子規:杜鵑鳥。 五溪:五條溪水名。

4、譯文

暮春時節,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聽説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五條溪水;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主題:

表達了對友人的同情和關切之情,同事也流露出對自己遭遇的感傷情緒。

6、賞析: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先寫景後敍事,寫景時獨取漂泊不定的楊花和淒厲的子規,渲染了一種悲傷的氛圍。“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次句便直敍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表達了自己滿懷愁緒的心情,有飄零之感,又有離別之恨。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此句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化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心的知心人,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感傷自己過去的遭遇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有三層意思,一是説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説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説,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7、藝術手法:

融情於景,借景抒情,表達了對朋友的真切關懷,也展示了詩人飄逸豪放的性格。

運用浪漫主義手法,憑藉想象讓自己的心獨立於身體之外,或隨狂風,或隨明月,飛向遠方,於浪漫的想象中表達了悠遠深邃的感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3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隨君 一作:隨風)

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説您被貶為龍標尉,要經過五溪。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註釋

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貶謫,降職。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職稱為左遷。龍標:古地名,唐朝置縣,今湖南省黔陽縣。

楊花:柳絮。子規:即杜鵑鳥,相傳其啼聲哀婉悽切。

楊花落盡:一作“揚州花落”。

龍標: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總稱,在今湖南省西部。關於五溪所指,尚有爭議。

與:給。

隨風:一作“隨君”。

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裏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縣境,與黔陽鄰近)。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説“隨風直到夜郎西”。

創作背景

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於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説,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説:“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着“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敍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已見於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歎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曹植《雜詩》:“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都與之相近。而細加分析,則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説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説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説,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鑑賞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裏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讀了這兩句詩,我們不難想象出:寄遊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夠撩人愁思的了,何況又傳來了好友遠謫的不幸消息?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着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君”字一作“風”。這裏所謂“夜郎”並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説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藴藏着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麼滿懷愁思呢?不妨説,這裏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湯惠休《怨詩行》:“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説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後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託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裏不僅要託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4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賞析

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今貴州省錦屏縣隆裏鄉)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説,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説:“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

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

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裏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着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風”字亦作“君”。這裏所謂“夜郎”並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説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藴藏着豐富的內容,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麼滿懷愁思呢?不妨説,這裏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了思念家鄉懷念朋友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湯惠休《怨詩行》:“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説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後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託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裏不僅要託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中國古詩的體裁至唐代而大備。作為一代宗匠的李白,無論對於哪種體裁,用起來無不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不過其中尤以歌行和七絕的精湛成就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在李白集中,題材是懷人贈別而體裁又是七絕的多達數十首,但絕無一首構思或表現方法雷同。“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用“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用“比”,“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寓情於景,“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哭晁衡卿》)情景交融。不管用哪種手法,都能真切而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朋友的一片赤誠,使人回味無窮;而本篇則以想象的馳騁和構思的別緻在同類詩篇中獨具一格。詩人匠心獨運和技巧之嫻熟,於此也可窺見一斑。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5

楊花落儘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背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燦的羣星之一,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特別擅長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着相似之處。王昌齡貶龍標尉的時間不可確考,有人推測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譯文

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

聽説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結構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着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敍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味,有三層意思,一是説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説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説,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特色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

想像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6

作品介紹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作者是李白,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72卷第13首。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於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原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⑴

作者:唐·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⑵,聞道龍標過五溪⑶。

我寄愁心與明月⑷,隨風直到夜郎西⑸。

註釋

⑴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貶謫,降職。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職稱為左遷。龍標:古地名,唐朝置縣,今貴州省錦屏縣隆裏鄉,現保存有龍標書院。

⑵楊花:柳絮。子規:即杜鵑鳥,相傳其啼聲哀婉悽切。楊花落盡:一作“揚州花落”。

⑶龍標: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總稱,在今貴州東部湖南西部。

⑷與:給。

⑸隨風:一作“隨君”。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裏指湖南的夜郎,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説“隨風直到夜郎西”;錦屏位於貴州東部,湖南西部,故“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

聽説你被貶龍標,那裏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

希望能隨着風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賞析

這首詩歷來頗負盛譽。正如明代胡應麟在《詩藪》內編卷六中所高度評價的“有揮斥八極,凌屬九霄意”。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説,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説:“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着“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敍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已見於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歎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曹植《雜詩》:“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都與之相近。而細加分析,則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説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説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説,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

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緻的描述。灑脱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於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湧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7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註釋

①、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

②.、左遷:貶謫,降職。古尊右卑左,左遷即貶官。

③、龍標:唐代縣名,在今貴州錦屏縣,現保存有龍標書院,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④、楊花:柳絮。

⑤、子規:即杜鵑鳥,啼聲哀婉悽切。

⑥、五溪:唐人所説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當時屬於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⑦、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裏指貴州的夜郎(在今貴州西部地區)。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説“隨風直到夜郎西”。

⑧、聞:聽説

翻譯

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

聽説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賞析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裏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讀了這兩句詩,我們不難想象出:寄遊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夠撩人愁思的了,何況又傳來了好友遠謫的不幸消息?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着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君”字一作“風”。這裏所謂“夜郎”並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説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藴藏着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麼滿懷愁思呢?不妨説,這裏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湯惠休《怨詩行》:“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説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後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託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裏不僅要託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8

原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者: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註釋

①、王昌齡:唐代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

②.、左遷:貶謫,降職。古尊右卑左,左遷即貶官。

③、龍標:唐代縣名,在今貴州錦屏縣,現保存有龍標書院,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④、楊花:柳絮。

⑤、子規:即杜鵑鳥,啼聲哀婉悽切。

⑥、五溪:唐人所説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當時屬於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⑦、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裏指貴州的夜郎(在今貴州西部地區),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説“隨風直到夜郎西”。

⑧、聞:聽説

譯文

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

聽説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賞析

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今貴州省錦屏縣隆裏鄉)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説,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説:“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

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

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裏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着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君”字一作“風”。這裏所謂“夜郎”並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説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藴藏着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麼滿懷愁思呢?不妨説,這裏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了思念家鄉懷念朋友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湯惠休《怨詩行》:“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説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後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託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裏不僅要託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中國古詩的體裁至唐代而大備。作為一代宗匠的李白,無論對於哪種體裁,用起來無不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不過其中尤以歌行和七絕的精湛成就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在李白集中,題材是懷人贈別而體裁又是七絕的多達數十首,但絕無一首構思或表現方法雷同。“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用“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用“比”,“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寓情於景,“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哭晁衡卿》)情景交融,不管用哪種手法,都能真切而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朋友的一片赤誠,使人回味無窮;而本篇則以想象的馳騁和構思的別緻在同類詩篇中獨具一格。詩人匠心獨運和技巧之嫻熟,於此也可窺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