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二年級數學教案(合集15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38W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教案(合集15篇)

二年級數學教案1

一、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一)數與代數教學內容

1.表內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義務教材第三冊裏,現在是乘法口訣全學完之後,再學習。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兩段編排分散難點,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時間。

2.萬以內數的認識。

(1)仍分兩段: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但更強調培養數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學“整百、整千數的口算加減法”(義教在“萬以內的加、減法(一)中)。

3.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

(2)增加了: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和估算

4.量的計量

建立質量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克和千克。

5.數學廣角(排列組合、推理)

(1)一年級下冊: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

(2)繼續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一些)。

·如圖形的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

·一個數列每相鄰兩項的差組成新的數列是等差數列。

6.解決問題

結合所學的知識,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單獨安排一個單元。

2.結合各部分知識的教學,安排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

·結合計算教學內容進行。

·結合其他教學內容安排例題或練習。如,在“克和千克”(第87頁的內容、第89頁第7題)和“統計”(第113頁第3題)的教學中,都安排瞭解決問題例題或練習。

(二)空間與圖形

圖形與變換(包括:平移和旋轉、鋭角和鈍角)

(三)統計(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仍然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四)實踐活動(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兩個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的編排還處於一個開始階段,對實踐活動的認識也各不相同,究竟什麼樣的活動才叫實踐活動,應該怎樣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分哪幾個層次,在教材上應該怎麼呈現,這確實是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們認識的水平而言,我們認為可以分兩個方面,一是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如“生活中的數學”。二是單獨安排,大體上可以分這樣幾個層次:1.在活動中鞏固數學知識。2.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3.體會課題研究的過程。我們的實踐活動,一定要讓學生活動起來,在活動中體會、應用數學知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剪一剪”、“有多重”,屬第一個層次,主要是通過活動,讓學生一方面鞏固數學知識,這些活動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由此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鋭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列的簡單排列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課時安排:

1、解決問題????4課時

2、表內除法(一)????15課時

3、圖形與變換????3課時

4、表內除法(二)????11課時

5、萬以內數的認識????10課時

6、克與千克????2課時

期中複習????4課時

7、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8課時

8、統計????2課時

9、找規律????4課時

總複習????6課時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並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一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遊樂園情境圖。

二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藉助相同加數連加的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能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數與算的過程,體會乘法產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感受乘法計算的簡捷性,初步有符號感。

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使學生理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

教學難點:

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加法和乘法間的轉化。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喜歡劉謙的魔術表演嗎?魔術表演不僅非常神奇,在魔術表演的過程中還隱藏着很多數學知識呢,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研究隱藏在魔術表演中的數學問題。

2、學生觀察信息窗,蒐集有關信息。

師:從舞台上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3、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師:看魔術師的表演,你能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交流根據信息提出的數學問題。

二、師生合作探究。

1、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瑣:魔術師變出了這麼多寶葫蘆,在列式計算時你有什麼感覺?

初步思考:魔術師如果變得串數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確探究問題。

學生説出算式,教師板書,在板書時,老師故意寫成9個5相加。

學生髮現老師的錯誤後幫助找出寫錯的原因。

師:那我們能不能想一種新寫法,既能讓人看懂是8個5相加,寫起來又不易出錯比較簡便呢?

4、小組合作交流,創造數學符號。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學生講述自己創造方法的想法,然後大家來比較每種寫法的優點。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意義和讀法。

引導學生觀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間的聯繫。

學生交流。

師生小結:乘法算式中一個因數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數,另一個因數是相同加數的個數。

師生一起用手勢表示從加號到乘號的過程。

進一步讓學生明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練習拓展,鞏固新知。

練習1:根據魔術師的表演把寫出的加法算式改寫出乘法算式。

練習2:尋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

五、佈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教學反思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已經學完,也為學生作了相應的檢測,總體來説還可以,但也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比如,有許多同學對乘法的意義理解還不透徹,如7個6相加,有些同學列式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學列式為88。另外,學生對生活中的題目解決不夠好,(1)一星期有7天,3個星期有( )天。(2)我們每天在學校的時間大約是6小時,一週(過雙休)在校學習時間大約是( )小時。這兩個題目可以説是拔高的題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學做對了,但也有老師講解完還是不明白的同學,還需多進行生活實踐類題目的指導。

二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遊戲中體會事件的可能性,並進一步體會到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求知慾,幫助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體驗到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遊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發生不確定的。

教學難點:

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並會用這些詞語表達生活的事件。

活動準備:

課件、球、盒子、硬幣、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促學。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故事,想聽嗎?(點擊課件)請看屏幕:迪尼斯樂園舉行比賽,米奇和唐老鴨都決定回去看看,可是隻有一張門票,讓誰去呢?最後它們決定用拋硬幣的方法來做決定。(板書:拋硬幣)

師:你們認為誰會去呢?

生1:米奇。

生2:唐老鴨。

師:到底是誰去呀,意見不統一,正好老師這裏有一個1元硬幣,我們先來認一認硬幣的正反面。誰能識別硬幣的正面和反面?

師:印有1元字樣的這一面是正面,有花的這一面是反面。現在老師想來拋下這枚硬幣,正面就由米奇去,反面就由唐老鴨去。怎麼樣?我請一位同學上來幫忙,誰來?

師:你的任務是老師拋完後要大聲告訴同學們你看到的是哪一面,好嗎?準備好了嗎?(師拋硬幣遮住,問學生)

師:同學們猜猜是哪一面朝上?

師:大聲告訴大家,哪面朝上?

生:正面。

師:正面朝上,這下米奇可高興了,因為它可以去觀看比賽。(猜對的學生很高興)

師:如果再拋一次,一定是米奇去嗎?

生1:是,一定是米奇去。

生2:不是,也有可能是唐老鴨去。

師:你確定嗎?你也上來拋一拋。(再指名生拋硬幣)

生:反面朝上。(猜對的學生歡呼)

師:反面朝上,唐老鴨高興得又蹦又跳。(生回座位)

師:同學們,在剛才的拋硬幣遊戲中,你發現了什麼小祕密?

生1:硬幣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生2:米奇和唐老鴨都有可能去觀看比賽。

師:同學們可真了不起呀!你們想來試試拋硬幣嗎?(想)

師:請聽遊戲規則:(略)

師:(拍手示意學生坐好)同學們剛才通過玩拋硬幣的遊戲,你們看到硬幣落下後是什麼情況?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通過遊戲我們發現硬幣落下後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也就是説正面或反面,這兩種可能都有。(板書:可能也可能)。

組織課堂:請組長收好硬幣,放回抽屜。

(設計意圖:由拋硬幣遊戲開始感受事物的不確定性,學生在觀察、拋擲、猜測等活動中,初次體會硬幣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嘗試用“可能”、“也可能”等詞彙進行數學表達,在知識、情感上為後面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展開活動、自主探究。

1、師:同學們,剛才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接下來我們再來玩個摸球遊戲,好嗎?師生摸球。

師:(出示盒子)看,這是什麼?

師:(指盒上標籤)對,裏面有三個白球和三個黃球,誰願意上台和老師一起玩?

(生踴躍舉手,一位學生上台)

師:咱們兩人這樣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來的是什麼顏色的球。

(台下同學聚精會神,饒有興趣地看。師動作誇張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樣子,摸出一個球捏在手上)

生:。(白色)

(師展開手掌正好是。台下同學鼓起掌來,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過程同上,猜中的學生鼓掌,沒猜中的有點失望)

師:你們也想這樣摸一摸、猜一猜嗎?(想)

2、學生小組合作摸球。(體驗不可能)

師: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小袋子,每個袋子裏裝的都是3個白球和3個黃球。摸球之前,請聽好遊戲規則:

1、小組其他成員猜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

2、每人每次只摸一個球,摸球時眼睛不能看,也別讓猜的同學看見,每人連續摸兩次。

3、把摸到的球給大家看,不能爭不能搶,更不能讓球掉地上,要有團結協作、互相謙讓的精神。

4、組長負責把每個同學摸球的情況打鈎記錄下來。

5、把球放回袋子裏,等組長記錄好,換個同學再摸。最後想一想,每次你都猜對了嗎?為什麼?

(1)請組長拿出袋子和表格

(2)師指導摸球填表格

3、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摸了這麼多次球,也猜了這麼多次,我請小組長來告訴老師,你們小組摸球的情況如何?

(1)各小組彙報情況

(2)老師幻燈出示彙總表,根據組長彙報情況填表

師:同學們你們每次都猜對了嗎?(生:沒有)

師:怎麼這麼多同學沒有全猜對呢?從這張表格中可以看出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袋子裏有白球和黃球,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黃球。)

師:淘氣和笑笑也做了摸球遊戲請看(點擊課件)笑笑可能從盒子裏摸到什麼顏色的球?(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白球)齊讀一遍

(設計意圖:小組內摸球猜球活動,意在使學生體驗從袋中摸一個球可能摸到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再次感受這種不確定性現象。學生摸得積極,猜得高興,較好地體會到了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4、體驗不可能

智慧老人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小問題

可能從這個袋子中摸到黑球嗎?(不可能)齊讀

可能從這個袋子中摸到紅球嗎?(不可能)

可能從這個袋子中摸到除白球和黃球以外其它顏色的'球嗎?(不可能)

為什麼?

師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因為袋子裏只有黃球和白球,所以,我們不可能從中摸到除黃球和白球以外其它顏色的球。(板書:不可能)小結

5、再次摸球。(袋子裏都是黃球)(體驗一定)

師:老師最近學了一樣新本領,無論誰從這個盒子裏摸球,我都可能猜到是什麼顏色。大家信嗎?不信,我們試試。這個盒子裏面裝的也是6個球。這回我們換一個玩法,我請每個大組裏最乖的小朋友來摸球,老師來猜。誰願意和老師玩?(多次猜黃球)

(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映:是不是有不滿。)

師:怎麼了,你們想説什麼?(裏面都是黃球)

師:很多同學都説對了,老師的確知道里面裝的都是黃球。所以,摸出一個一定是黃球。

如果盒子裏裝的是6個白球呢?(摸出一個,一定是白球)如果盒子裏裝的是6個紅球呢?(一定是紅球)

(板書:一定)

師小結:剛才通過拋硬幣和摸球的遊戲,我們知道了有的事件可能發生,有的事件不可能發生,有的事件一定發生。

(設計意圖:本小節讓學生在動腦思考中體驗到事件的確定性,在師生的趣味互動中既學新知又交流感情,調節課堂氣氛)

三、促成體悟,拓展延伸。

1、數學書第93頁:連一連。

小朋友們喜歡這樣的摸球遊戲嗎?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機靈狗和笑笑也來參加了。你們看!數學書第93頁的連一連。讀題,請同學們打開數學書本93頁

(1)先讀題目要求和內容,獨立完成。

(2)彙報交流

師:現在來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不通過實驗也能判斷正確嗎?淘氣的盒子中摸出的是什麼呢?

生:10個黃球,摸出來的一定是黃球。

師:那會摸到黑球嗎?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師:機靈狗的盒子呢?

生:10個白球,摸到的不可能是黃球。

師:那會是什麼球?

生:一定是白球。師:那麼笑笑的盒子摸出來的球會是什麼?

生:5個黃球,5個白球,摸出來的可能是黃球。

師:也可能是什麼球?

生:也可能是白球。

師:能完整的説一説嗎?

生:5個黃球,5個白球,摸出來的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白球。

2.聽要求起立。看看誰最機靈。

師:接下來,我們來課間休息,再玩個遊戲,全體同學請注意,聽清老師的要求好嗎?我們玩的遊戲是聽要求起立,看看誰最機靈。準備好了沒?有沒有信心?(有)

(1)站起來的同學中老師任意摸到一個同學一定是女同學。

(2)站起來的同學中老師任意摸到一個同學不可能是男同學。

(3)站起來的同學中老師任意摸到一個同學可能是女同學,也可能是男同學。

師:同學們可真厲害,請給自己一些掌聲鼓勵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及時對新課知識進行補充和鞏固,使學生形成表象。並設計活動應用反饋,既調節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知識理解,形成一種教學互動)

四、聯繫生活,內化提高

聰明屋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每天都會有很多事情在發生。現在,老師又要考考聰明的小朋友,你覺得什麼事情一定會發生,什麼事情可能發生,什麼事情不可能發生呢?請看屏幕,這裏的題目你會嗎?誰來告訴老師。

學生説,老師注意評價。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有關可能性的問題,大家開心嗎?小朋友們,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倡學習生活數學,要求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通過練習對事情發生的情況進行牢固地加深,學生對生活中的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的描述,能進一步掌握用數學語言進行準確的描述事件的可能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課本第 39-40 頁

教學目標】

識與技能:

1、通過創設的情景,體會用正確的方法收集數據很重要。

2、初步學習收集數據,會用劃“正”字等方法進行數據記錄。

3、初步學會使用簡單的統計表呈現統計數據。

過程與方法:

通過經歷數據收集、整理、分類計數、描述和分析等統計過程。

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體會統計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知統計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培養初步統計能力,瞭解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會用劃“正”字等方法進行記錄,整理數據並填寫統計表。

 【教學難點】

對數據的整理、統計和分析。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小調查: [小轎車、公交車和卡車]

師:今天要學習的本領,在生活中十分有用處。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 見,請用自己的方法記錄這三種車分別出現了幾輛。(媒體播放)

交流彙報記錄的方法及數據。

小結:像我們剛才這樣將出現的物品分類進行記錄、整理數量的過程,就叫做統計。

二、感悟統計 學習新知

1、介紹“正”字記錄法。

2、介紹豎槓記錄法。

比較看一看這兩種方法的相同點。

2、學習“正字記錄法”

小丁丁他們班正好在統計女生最喜歡的水果,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觀看視頻教學)

3、嘗試記錄

第一個小調查用正字記錄法再來統計一次。

交流反饋。引出統計表格。(出示表格)

車輛出現的情況統計表

種 類

輛數(輛)

小轎車

10

公交車

8

卡車

11

師:像這樣把記錄的結果用數來表示,整理在一張表中,就叫統計表。出示課題:統計表初步。

4、嘗試填寫統計表

師:小朋友們已經會初步的收集、整理數據了。小丁丁的班級也完成了一項小調查(出示記錄)。請你們幫他把數據整理填在統計表中。(學生獨立完成書本P40/2。)

最喜歡的水果情況統計表

師:知道哪種水果最受小朋友歡迎?

師:根據這張統計表你能不能再提些數學相關的問題?

示範:喜歡草莓的人數是喜歡橘子人數的幾倍?

前後兩個學生進行一問一答。交流反饋。

師:通過統計可以瞭解許多需要的信息。

三、經歷過程 鞏固新知

統計最愛吃的食物。

開小火車進行彙報,整理數據,將結果填入統計表中。(學習單)

反饋交流。

師:根據這張統計表,你能獲得哪些信息呢?

四、課堂總結

師:除了統計表可以反映出一些信息外,還有一種圖也可以反映出同樣的信息,我們一起來看看。利用excel生成最喜歡的食物統計圖。(機動)

師:這樣的統計圖看上去比統計表怎麼樣?(更直觀、數據更明顯)想不想一起學習怎麼畫?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本領?

二年級數學教案5

冊數:二年級下冊

教師姓名:

任教班級:

二年級數學教學進度

教學計劃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圖形的運動、混合運算、有餘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數學廣角——推理、總複習等。

三、教學目標

1、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認識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剪一剪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5、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6、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瞭解克、千克的實際意義及1千克=1000克。

7、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

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四、情感態度

1、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新精神。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3、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4、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生學好數學家的信心。5、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和敢於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6、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經歷與他人交流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看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有的內容,都不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不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思考過程。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6、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並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瞭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説話的態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生活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遊的人數情況統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註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並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瞭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二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點:

使學生通過整理和複習,弄清楚本單元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能力點:

1、培養學生簡單的整理、歸納的能力。

2、培養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

體驗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整理知識:

小組交流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筆算加法、筆算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用數學。

把自己找到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

二、自主探究,發散思維:

1、學生自己編題,複習筆算的方法。小組自編計算題,自己筆算。

筆算加法應注意什麼?減法呢?

他們共同的地方是什麼?不同的地方是什麼?

做筆算時應注意什麼?

2、18+23 70-41 58+29 89-34 6+48 68-65

46+23 91-83 43+19 17+79 92-56 90-54

90-60+24 43-8-30 50+27-9 17+26+18

3、數學醫院。

8 2 3 9 9 5 2 7

-1 7 + 4 8 -1 6 + 7 3

7 9 7 7 7 9 9 0

説説錯在哪裏?

4、母雞有45只,小雞比母雞多47只,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學生提問並解答。

母雞有45只,公雞比母雞少36只,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5、爸爸今年41歲,兒子今年13歲,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學生列式計算。把題改為:10年後,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讓學生多討論,説一説解題思路。

三、拓展運用:

開放題:小明有50元錢,它可能買了下列哪兩種物品?應該付多少錢?(至少寫出兩種可能)並列出算式。

傘14元 鐘錶26元 足球35元 茶杯10元

教學後記:

實踐活動:我長高了

教學內容:教材第36~3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通過學生活動,加深對長度單位米和釐米的認識,進一步發展長度觀念。

2、在活動中滲透統計的初步知識,利用統計表發展學生收集、整理數據,從統計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3、鞏固用各種測量工具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

能力點:

1、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並通過實際的測量鍛鍊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創新發展的能力。

德育點:

通過比賽,提高學生對測量的興趣,同時在測量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分工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活動,加深對長度單位米和釐米的認識。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米尺、長繩、皮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今天就要在這個教室裏舉行一次測量大比拼,決出一個冠軍小組。

測量時我們要注意什麼?測量的方法是什麼?

二、自主探究:

1、小組合作分別量出1米、2米長的繩子。

比一比哪一小組量的又快又準。

學生動手操作。選出量得最快的小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2米長的繩子,對於不同的方法給予肯定。

師:測量時我們要選擇既簡單又方便的方法。這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務。

2、量出課桌的長、寬、高。小組分工合作。

3、分組測量身高、頭圍、臂長,並填表。

與6~8歲兒童生長髮育對照表進行對照。

男生女生

頭圍(釐米)43~5942~58

身高(釐米)99~13398~132

三、拓展運用:

1、大家還想測什麼?自由測量。

2、指導學生測量步長。

3、從你家到學校是多遠?怎麼測量?如果沒有工具又怎麼測量?

課後完成測量任務。

教學後記:

二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使學生髮現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

教學重、難點:

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規律。

教學準備:

給每對同桌學生提供3組圖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觀察引入:

1、觀察(出示教科書第115頁牆面圖、地面圖)

師:小東家廚房裝飾得真漂亮,你能發現瓷磚的排列有什麼規律嗎?

(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如果學生只看到斜行的規律,則教師酌情啟發學生注意橫行、豎行的規律,要是還有困難,教師可進一步啟發)

a、每行有幾種瓷磚?

b、這幾種瓷磚排列的順序是怎樣的?

(1)學生交流

(2)揭示課題:找規律

二、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1、讓學生小組合作找出牆面和地面裝飾的瓷磚的圖形排列規律,並用規範的語言來描述規律,幫助總結:

(1)從看的方向不同來尋找規律

(2)從圖形的不同來尋找規律

(3)從圖形的排列來尋找規律

2、把同學們發現的規律進行分析,像這樣幾個圖形按一定的規律不斷重複地排列,我們叫這種排列為循環排列規律。

3、每個同學在學習小組內把自己的想法,或別人好的想法説一説。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於豐富、有趣的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

三、動手實踐,創造規律:

1、如果你是小小建築設計師,你能設計出什麼樣的美麗圖案?老師和同學拿出各種各樣的圖形卡片,請大家設計一些有循環規律的圖案。

2、展示:□○★△、△□○★、★△□○、○★△□

3、讓學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圖形應當怎樣擺。

生:這圖形是後面的向前循環移動一個位置,所以應該是□○★△,與第一個圖一樣。

4、出示練習題:a、一隻鴨子頭像和兩隻鳥的頭像循環排的

b、看書第115頁,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鞏固了新知,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掌握了什麼規律?

五、提高練習:

出示小黑板:

1、我愛數學、學我愛數、數學我愛、。

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

3、1234、4123、3412、。

二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分析:

教材首先讓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麼他們説的數不同?”這一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指出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釐米”作單位,並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釐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的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裏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釐米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感悟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量一量我們的課桌面有多長。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彙報。

4、質疑:為什麼大家得到的結果不一樣?有什麼辦法可以使我們的測量結果相同呢?(用同一種測量工具)看來,只有在測量時使用同一種測量工具,才能得到相同的測量結果。你知道生活中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是什麼嗎?(課件出示:尺子)對了,尺子就是生活中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二、嘗試感悟,探索新知。

1、認識尺子。

請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細觀察,尺子有些什麼?

師小結:尺子上都有長短不同的線(刻度線),都有一些不同的數字,0刻度,還有cm兩個英文字母。其實cm就表示釐米。釐米是一個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釐米”做單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釐米。板書課題:認識釐米。

2、認識1釐米。

(1)尺上指

1釐米有多長呢?誰來猜一猜。(點擊課件,出示“1釐米”) 生:從0到1。

師:對了,這就是1釐米。(課件出示)除了這一段,你還能找到哪段也是1釐米嗎?

師:(小結)我們把每相鄰兩個數之間的距離叫做一大格,(板書:1大格)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釐米。(板書:1釐米)也可以寫作1㎝(板書:1㎝)。

其實,每一小格的長度也可以用一種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這個我們以後來認識。

(2)用手比

請小朋友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釐米,指給同桌看。

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劃出1釐米的長度。比劃得正確嗎?用尺子去檢驗一下。

輕輕地把尺子移開,手指不要動,觀察比好的1釐米,你感覺怎麼樣?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把它記在腦子裏了嗎?

(3)生活中找

睜開你的眼睛,找一找我們生活中有大約1釐米長的物體嗎?

師:現在,老師用1釐米來説一句話:注意聽清楚,這個圖釘的長大約是1釐米。我們的食指寬度大約是1釐米。你也能用1釐米説一句話嗎?學生説一句獎勵一個貼畫。(田字格的邊長,橡皮的厚度,數學書的厚度,文具盒的厚度--)

3、認識幾釐米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自己的尺子,你能找出從哪兒到哪兒是2釐米嗎?3釐米呢?4釐米?

學生在尺子上找出2釐米、3釐米、4釐米的長度,教師巡視指導。歸納出: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釐米。(板書)

4、學習用釐米量。

(1) 先讓學生嘗試自己量一量一根小棒有多長。讓學生説出答案。

師:究竟誰量得對呢?請同學們來看看老師量的。 (2)教師邊示範邊講解:“量時,先把小棒放平,使尺的0刻度對準小棒的左端,再看小棒的右端對着尺上的刻度幾,這根小棒就是幾釐米。現在這根小棒的右端對着5,那麼它就是5釐米長。”

(3)學生再用正確的方法測量一次。

(4)判斷。

課件同步,出示幾種不同的測量方法,包括正確的和錯誤的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那種測量方法對。

(5)小結: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着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釐米.(板書)

三、練習

四、總結師: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五、板書

認識釐米

從0刻度到1刻度的長度是1釐米。

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着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釐米。

二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 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直觀認識角。

3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動手實踐直觀認識角。

教具與學具:

1 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軟體、一個大三角板、一個活動角等。

2 學具:白紙2張、剪刀、尺子、小圓片、小紙條、三角板、一個活動角等。

教學過程:

一 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T:小朋友,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來認識角,探索角的祕密。

現在我們先一起來觀看一段錄象。

(師生一起觀看錄象)

小朋友,剛才的錄象你們發現了上面都有什麼了呢?(角)

[出示綜合圖]

T:小朋友,剛才你們看到了那麼多角,那麼從這幅圖中,你能找到角嗎?

A:找角,與同桌説説。

B:彙報。

T:小朋友,你們太厲害了,找到了這麼多的角,那麼在我們周圍是否有角的影子呢?你能找到嗎?

A:在小組內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角?

B:派小組代表彙報,均可補充。

二 導入探究,學習新知。

(一) 認識角

T:小朋友,你們剛才找到了好多的角,有一些老師都還沒發現到,你們平

時的觀察很仔細,很細心,給每一個小組往上爬一格。

現在請每個小朋友從桌面上找出一個角來。

A:找角

B:指出你找到的角再哪?彙報。

T:小朋友,老師終於知道角是怎樣的,(教師畫一點)原來是這樣的。

A:學生判斷

B:彙報

(學生判斷錯了,應該還要兩條線)

哦,原來還要兩條線。

(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一些負面的解題,讓學生再次進行判斷,逐步形成角的意識。)

A:再次判斷。

B:彙報:兩條線要和那個點相連在一起。

[出示課件]

頂點

T:小朋友,我們把這兩條線取個名字,叫——邊,這個點叫——頂點。通常為了方便説出這個角,我們就記作: 1。讀作:角1。

(教師演示如何畫小弧號:從上一條邊往小一條邊畫一個小弧號,然後在旁邊標上1。)

(二) 第一次嘗試練習。

A:獨立思考,與同桌交流哪些是角哪些不是?WHY?

B:彙報。

(三) 角大小的認識

T:小朋友,現在拿出你們桌上的圓片,有的同學是大圓片,有的同學是小圓片,然後想辦法折出一個角。

A:動手摺。

B:同桌(大、小)兩人相互比一比,誰折的角大?誰小?

T:小朋友,通過剛才折角比角,我們發現了角有大小,對吧,那麼,現在老師想和大家一起折角,好,我們把圓片對摺,然後再對摺,最後對摺。

A:思考:同樣折三次,同桌兩人折的角,誰大誰小?

B:再次比一比。

C:彙報。

T:一樣大,可是好象怎麼看都是那個大圓片折出來的角大呀,你們能告訴陳老師角的大小與邊有沒有關係呢?

(生彙報)

哦,與邊沒關係,那麼角的大小跟什麼才有關係?拿出桌上的兩根小棒。

A:利用這兩根小棒,製做一個角,再小組內討論,動手實踐,角大小跟什麼有關係?

B:彙報,小結。

角的大小與邊沒關係,而是與角的兩邊的張口有關係。

C:教師利用活動角及課件加以演示。

三 實踐活動。

T:小朋友,我們發現了角這麼多的祕密後,不知道你們現在能作出一個角來嗎?

A:小組為單位,交流:有幾種方法?

B:小組彙報。

C:全班參與評價。

四 第二次嘗試練習。

T:小朋友,這堂課我們發現了角什麼祕密呢?

A:彙報

哇,挖掘了這麼多的祕密,智慧爺爺説想考考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Q1:數角。

Q2:思考。

對這個圖形剪一刀,那麼還剩幾個角?

A:猜

B:動手剪——證實。

二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及驗算方法的過程。

2、使學生了解驗算的作用,並初步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3、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4、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數學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提高獲取信息、整理信息及處理信息和探索發現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豎式計算及進行驗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啟迪探究。

1、小朋友們,上個星期三我們學校開展了一項活動,誰來説説是什麼活動啊?(愛心大義賣的活動)

2、你買了哪些物品呢?

3、小朋友們通過這次活動,獻上了自己的一份愛心,真棒。

4、齊老師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場,摘錄了一些商品的信息。(示信息)

5、誰來説説,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學生彙報商品價格信息情況)

6、那麼你最想買那兩樣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錢怎樣列式?(學生彙報購買情況)

二、自學互動,進行探究。

(一)探究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師摘錄信息:老師想買兩樣最貴的,買一個遙控汽車和一個積木要花多少錢呢?

怎麼列式?126+132=

1、(1)你想怎麼算,跟同桌説一説。

(2)生彙報多種計算方法(計數器算法、豎式算法)。

(3)生演示計數器算法。

(4)講解豎式算法。

這道題在列豎式時要注意什麼?

2、探索驗算:

(1)同學們算的對不對呢?我們可以來驗算。

(2)怎麼驗算呢?將這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再算一遍。

(3)驗算結果和原題結果相同,説明我們算對了。

三、作業練習,反饋探究。

1、想想做做第1題

2、想想做做第3題填表

3、小結: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啊?(揭示課題)

做筆算加法時需要注意什麼?

四、應用探究,培養個性

1、判斷對錯

2、探究圖書館借書問題(示P31例題)

3、示評選“文明班級”表格,算一算哪個班能獲得“文明班級”稱號。

4、算路程:從學校到公園走那一條路比較近呢?生算

5、許多小動物在玩套圈遊戲,選擇2個來算一算一共多少分?

五、系統回顧,延伸探究

1、小朋友們今天學得開心嗎?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2、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我們平時要多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

二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並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養學生辯證、縝密的數學思維習慣。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仔細傾聽、大膽發言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 思維碰撞,導入主題。

師:同學們,老師想給同學們講一個盲人摸象的故事。

從前,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第一個人摸到鼻子,他説:“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第二個人摸到了尾巴,他説:“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第三個人摸到了身體,他説:“大象像一堵牆。”第四個人摸到了腿。他説:“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學們,同樣一頭大象,為什麼四個人的説法都不一樣呢?

(生交流)其實把四個人説的綜合起來才是象的真正樣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1、教師轉動身體,讓學生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2、拿出玩具恐龍進行展示,讓學生簡單感知恐龍的正面、側面、背面。

(二)從不同的四個面觀察玩具恐龍。

課件出示觀察要求:

a、靜靜的觀察,靜靜的思考。

b、請4位同學觀察彙報,“我在恐龍的( )面,我看到了恐龍的( )”。

1、原位觀察,交流,指名彙報。

2、換位觀察,四名學生每次沿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換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彙報。

討論:從四個不同的位置觀察恐龍後有什麼發現?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總結出: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

3、師:同學們,老師課前還給恐龍拍了照片。幻燈片依次出示三個面的恐龍照片,學生認真觀察,想一想這是從哪個方向拍的。

4、試一試練習鞏固 指名彙報,全班評價。

(三)觀察數學課本的上下 認識上面、下面 感知物體

師:除了前面,後面,左邊,右邊,還有什麼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師:猜一猜他們是從哪個方向看到的? 配一個練習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問,完善探究

師:通過觀察恐龍、數學課本,我們都能得出一個結論: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一定是這樣嗎?

師:老師拿出杯子,順時針移動從不同位置觀察。

師:同學們從不同位置觀察杯子後,有沒有什麼發現想和大家分享?

生:從不同位置觀察觀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樣的。

引導學生小結: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鞏固練習

1、 攝影展覽,連一連:

小猴子照出來的是:

小兔子照出來的是:

2、下面個圖分別是在車的哪個方位看到的?

3、下面的圖形分別是在哪個位置看到的?

連一連。

4、連一連,並説一説分別是從電視機的哪個方位看到的?

5、 説一説分別是從電視機的哪個方位看到的?

四、 全課小結,課後延伸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想和大家分享的收穫嗎?

師:孩子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

板書設計: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

二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一課時(第67、7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學生活動,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物體。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

學生喜歡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用學生喜愛的遊戲入手,創設情境

1. 播放有多種動物叫聲的vcd,請學生猜一猜都有動物(如孔雀、恐龍、獅子等),同時問:“你是怎樣猜出這些可愛的動物的?”(學生回答説是根據動物的聲音。)

2. 出示幾張動物卡片,遮住動物的一部分,又請學生是什麼動物?

3. 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動物的紙片,問學生是怎樣猜出來的?

4. 生:我看見大象的長鼻子;我看見老鼠的尾巴;我看見駱駝的駝峯……

師:你們看見了動物的不同形狀,有正面的、側面的、後面的。那今天我們就玩一玩,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你看到了什麼?(出示課題)

二、引導探索,體驗不同位置觀察到的不同的物體形狀

1. 師:請同學拿出汽車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組內的同學互相玩耍,並説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車的形狀。

小組彙報:看到的是什麼形狀?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門和車輪;我看到的是它的車燈;我看到的是它的車尾。

2. 畫學生看到的汽車形狀。師:咱們來一個畫畫比賽,看誰能把自己看到汽車的形狀簡單而又比較準確的畫出來。(小組活動)

3. 展示圖畫。請每組小組長把本組的畫收集到一起,並貼在黑板上。

師:請小朋友來介紹自己的畫,講講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麼位置看到的?為什麼汽車有這麼多不同形狀?

生:因為我是從側面看的;因為我是從正面看的;因為我是從後面看的……

師:原來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車形狀也不同。

4. 師:請學生交換位置,再觀察,説説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車的形狀。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門和車輪;我看到的是它的車燈;我看到的是它的車尾。(讓學生回原位。)

5. 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玩具(每組一個)放在桌上,坐在現在的位置上觀察玩具的形狀並把它畫出來。(全班交流,介紹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麼位置上看到的。)

三、應用拓展

1.找朋友。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數學書合在一起,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書的形狀。老師同時出示圖片請學生判斷。

2.連線遊戲。教科書第70頁第一題,請學生仔細觀察從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車形狀。

四、小結評價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出示卡片)所以在我們的眼睛裏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這裏面有我們許多數學的知識。因此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生活。

二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使學生藉助於算盤讀寫數的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數感,掌握數的組成,能用數的組成進行相應的口算。

使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更進一步的提高,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利用數的組成進行讀寫數及相應的口算。

教學難點:

能利用數的組成去探索開放性的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計數器、算盤

教學過程:

知識再現

1.出示“練習三”第1題。

請同學們拿出算盤,小組合作。在算盤上先撥出下面各數,再一邊撥一邊接着數出6個數。

小組內指名彙報怎樣邊撥邊數。

2.出示“練習三”第2題。

指着第1題的“六百九十五”問:這個數是由( )個百、(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教材這兩幅圖你知道他們的組成嗎?課件出示第2題。

基本練習

完成“練習三”第3題。

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注意對第(4)小題的生成信息,根據反饋採取教學策略。

千以內的數的加減法

完成“練習三”第4題。

看來同學們對千以內的數的組成掌握得還是挺好的,你們會利用數的組成進行計算嗎?出示第4題。

指着第一組問:這樣一組口算,我們該怎樣想呢?引導學生利用數的組成進行口算。例如320-20,320裏面有3個百、2個十減去2個十,還剩下3個百,結果是300.

3.千以內的數的讀寫

完成“練習三”第5題。

師:下面我們玩一個小遊戲,拿出你們準備的小卡片,拼成一個三位數,讓你們同桌讀一讀。

綜合練習

完成“練習三”第6題。

師:你能寫出橫線上的數嗎?説一説在你的腦袋裏面這兩個數到底有多少?

完成“練習三”第8題。

出示題目。右邊這兩個杯裏面有多少粒黃豆呢?

找規律,在計數器上面表示數。

完成“練習三”第7題。

這個小火車上面的數字有什麼規律呢?請你們在小組裏面交流一下。

交流好了以後,指名評價。

師拿出計數器,問:現在老師要在計數器上面放5個算珠表示三位數,可以怎樣放?小組裏面交流一下。

完成“練習三”思考題。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二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會用統計表表示數據的結果。

2.組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交流開展統計活動的體驗與技巧,提高數據處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練習統計表的有關知識。

二、練習鞏固

1.“想想做做”第3題。

(1)出示張力在班上調查的原始材料。

提問:張力同學調查了自己班級中的同學的什麼情況?一共調查了多少位同學?

(2)根據這個調查表,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對這些數據進行,怎樣進行分類?出示書中的兩個統計表。

(3)讓學生獨立分類,並填寫。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數據,如畫“○”或畫“正”字等。

(4)組織學生在組內進行交流,説説自己在這兩張統計表裏分別知道了什麼,回答菜椒先生的問題,回答第一個問題要看第一張統計表,回答第二個問題要看第張統計表。

(5):同樣一張調查表,但根據不同的分類,我們可以得到不同的統計結果。分類後的數據比原始數據更清楚地反映相關的信息。

2.“想想做做”第4題。

(1)根據張力同學的調查,我們瞭解了他班同學的一些情況,我們也來進行一個類似的調查。

(2)以小組為單位,先調查組內每位同學的年齡及出生月份。

(3)全班彙總,算出合計數,請學生完成第97頁上的統計表。

3.“想想做做”第5題。

啟發學生提出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按圖片顏色分為彩色和黑白兩類,可以按圖片上動物的只數分為1只、2只和3只三類,也可以按拍攝照片的方式分為橫拍和豎拍兩類。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填寫統計表,並正確算出相應的“合計數”。

三、課堂

通過今天的練習,我們學會了分類統計並填寫統計表格,這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

二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鉛筆有多長》(分米、毫米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釐米和米的基礎上,認識分米和毫米。教科書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藉助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引入對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並關注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關係的學習。

【教學目標】

1、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釐米和毫米之間的關係,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驗,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2、能根據具體情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展估測意識,並激發學生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活動的主動性。

3、通過尋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強對分米和毫米實際意義的體會,並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際測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長,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難點:通過實際測量體會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同時,通過“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

學具:米尺,卡片,吸管,鉛筆,剪刀,測量單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1、觀看數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

師:請看數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看看在這個數學故事中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數學思考?你有什麼好辦法?

2、回憶在測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師:你覺得在測量時要注意些什麼呢?周老師帶來了現場留下的腳印,誰來測量?

生:測量並彙報,這個腳印的長度是10釐米。

3、揭示“分米”。

師:10釐米還可以用另一個長度來表示,它就是——1分米,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米的認識。

師: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麼表示嗎?

二、認識分米。(11:00之前必須結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釐米的關係。

師:現在請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並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PPT 活動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並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生彙報

師小結:藉助直尺,同學們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長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釐米用一個符號來連接,你會選擇哪個符號呢?

師:很好!1分米=10釐米。

2、自主學習,進一步認識分米。

師:現在,我們對1分米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請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這根吸管的長度比1分米長,還是短?

師:現在我們就利用這根吸管來繼續研究1分米。請看活動要求!

PPT 活動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長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進行調整後剪下1分米長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長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長約1分米或幾分米的物品。

生彙報

師小結:在今後的估計中,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別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課桌的高)的長度都可以作為我們估計的標準和依據。

3、發現米和分米之間的關係。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分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上學期我們還認識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請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試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藉助吸管來研究。

PPT 活動三:

小探究

1米 ? 分米

生彙報

師小結:真棒!我們通過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來比劃1分米,還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學們對分米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感受!

三、認識毫米。

1、通過“量一量”,揭示毫米。

師:請用直尺在測量單上“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生彙報

師:不是6釐米嗎?鉛筆的長度比6釐米長,但是又不到7釐米,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它就是剛剛——毫米,用字母來表示。

2、通過自學,發現毫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

師:剛才我們一起對分米進行了研究,接下來請同桌之間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開對毫米的獨立學習吧!

PPT 活動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或幾毫米。

想一想 1釐米=?毫米。

生彙報。

師小結:看來同學的收穫可真多,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1釐米=10毫米。

3、通過摞卡片,感受毫米、釐米和分米之間的關係。

師:剛剛我們説一張卡片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現在請你將3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現在把5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兩個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這時候大約是——10毫米,也就是1釐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長度吧。

師:現在請看,周老師吧20張卡片摞在一起,這就是?30張卡片呢?90張卡片呢?再添10張卡片就是?

師:10釐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來1分米就是10釐米,也是100毫米!看來1毫米實在是太短了!不細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測量時一定要認真仔細!

師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並且在老朋友米和釐米的幫助下,發現了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接下來就請你帶着這些滿滿的收穫,趕快幫黑貓警長找到偷吃紅土的小象吧!

四、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1、測量腳印

師:你覺得案發現場的這個腳印是哪隻小象留下的?

生獨自測量

師:看來確實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紅土,可是,你知道小象為什麼要偷吃紅土嗎?

師:紅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補充的礦物質銅和鹽,但是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不勞而獲是不對的。

2、修改日記

師:小馬虎最近也學習了長度單位,他已經迫不及待的寫了一篇數學日記,一起讀一讀吧!

今天早晨,我從2米長的牀上爬起來,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洗了洗臉,

用70米長的毛巾把臉擦乾,吃過早飯去上學。來到學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釐米厚的語文書準備開始語文課。

3、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

師:這兩個算式請同學們今天回家後想一想,並把自己的想法説給爸爸媽媽聽!

1( )-9( )=1( ) 1( )-99( )=1( )

4、全課小結。

師:誰來説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收穫了很多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其實長度單位不只是我們現在認識的這四個,還有比米更長的單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單位,這些長度單位都等着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去探索、去發現!

五、板書。

分米、毫米的認識

1米=10分米 分米 d

1分米=10釐米 釐米 cm

1釐米=10毫米 毫米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