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觀察物體》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03W

教學內容: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0—41頁上的內容。

《觀察物體》教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視圖,並初步學會根據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過程:

一、 觀察照片,激活相關的生活經驗

1、談話引入,觀察照片。

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兒嗎?(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兩張分別從教室的前後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仔細看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個教室,為什麼照片會不一樣呢?(啟發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

3、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評析:通過觀察從自己教室拍的兩張不同的照片,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會看到不同的樣子。]

二、 觀察實物,親身體驗從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視圖

1 、給小熊“拍照”。

(1) 指導“拍照”方法:請小熊“坐”在課桌中央,讓學生用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個框來表示“相機”,用這個“相機”去給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來。

(2) 實地“拍照”:

先自己選一個喜歡的角度給小熊“拍”一張照片,想一想這張照片拍出來會是什麼樣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腦子裏。

再變換角度,從小熊的前、後、左、右不同的位置給它拍幾張照片。想一想這些照片拍出來又會是什麼樣子的,把它們都 “印”在自己的腦子裏。

[評析:以模擬拍照這一遊戲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實際觀察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人人蔘與。通過有目的的指導和分層次的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物體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想一想照片的樣子並把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腦子裏,指導學生不僅要仔細地去觀察,而且要注意觀察到了什麼,從而提高了觀察活動的有效性。]

(3) 辨認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後、左、右拍的照片,請學生判斷是在什麼位置拍的,就站到相應的位置去。當學生辨認左、右兩邊拍的照片出現困難時,引導學生到小熊的左、右兩邊再次進行觀察,比一比這兩個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特別提醒學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臉是朝哪邊的。經過再次觀察和比較,讓學生重新做出判斷,並站到相應的位置去。

[評析:讓學生根據照片判斷拍攝位置,並站到相應的位置去,不僅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並有利於學生人人蔘與,而且也便於老師及時瞭解學生觀察、辨認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辨認左、右兩邊拍的照片是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注意讓學生帶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進行觀察,並引導他們從注意觀察到的整體形象轉向注意局部變化,逐步領悟兩者的差別。]

2、給小貓“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給小貓拍照的場景及4張不同的照片。請學生判斷這些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嗎?在書上連一連。

(2)核對結果。

[評析:有了上面給小熊“拍照”的經歷,學生不難解決這一問題。通過讓學生在書上連一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讓他們利用在上面的觀察活動中獲得的經驗,進行想象並作出判斷。]

3、觀察茶壺。

(1)請組長拿出一把茶壺,按老師指定的朝向放在課桌中央。

(2)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仔細觀察,並把每次看到的樣子記在腦子裏。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學分別從前、後、左、右觀察茶壺的場景,並出示四種不同的視圖,請學生判斷它們分別是誰看到的,在書上連一連。

(4)小組內交流,全班評議並核對結果。

[評析:在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以後,通過觀察對象的變化,讓學生再次參與實際觀察的活動,進一步體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物體,會看到不同的視圖。]

4、觀察茶壺和茶杯

(1)請組長再拿出一個茶杯,放在茶壺旁邊。

(2)引導學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它們的位置關係。

(3)在小組內互相説説從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壺的哪一邊。

(4)請一組學生彙報觀察結果。討論:4個小朋友看到的一樣嗎?為什麼會不一樣?

[評析:觀察對象由單個物體發展到兩個物體的組合,通過讓學生實際觀察並在小組內交流觀察到的結果,體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所看到的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也有所不同。]

5、反思總結,加深體會

(1)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一些物體,想一想,我們是怎樣進行觀察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評析:在學生經歷了三次觀察物體的活動以後,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對活動過程、活動中獲得的經驗和體驗作出進一步的解釋,形成更清晰的認識和更深刻的體會。]

三、觀察圖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視圖

1、出示一張大樓的照片,説明:這是一幢長方體的大樓。

2、引導學生想象:從大樓的前、後、左、右去觀察,分別會看到什麼樣子呢?

3、在小組內互相説説想象的結果。

4、出示四張圖片,請學生判斷分別是在哪個位置看到的。

[評析:讓學生根據大樓的照片想象大樓前、後、左、右的視圖,由於在課堂裏無法進行實際觀察,學生需要綜合應用在前面的觀察活動中獲得的經驗和相關的舊知才能展開合理的想象,並需要有一定的空間觀念作支撐,這對一年級的的小朋友來説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這裏向學生提出這一任務,主要是為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提供一種機會。在學生展開想象並交流想象結果的基礎上,再出示各種視圖,一方面讓學生作出選擇和判斷,另一方面也為學生的想象活動提供了反饋。]

四、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課後繼續觀察

你還想觀察些什麼?請同學們課後自己再找一些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看會看到那些不同得樣子?把你看到的結果和同學交流交流。

[總評:本課的設計突出了以下兩個方面:

1、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實際觀察中逐步學會觀察的方法,積累活動經驗。

設計者通過認真鑽研教材,在準確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活動作了精心設計。活動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動活潑,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每一次觀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確,反饋及時,並儘可能讓學生人人蔘與,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實實在在的體驗。

2、立足於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於教材。

各個層次的活動,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動線索而展開的,但在活動的具體設計和組織安排上,又能對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層次的挖掘和精細化的處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對教材進行創造性地加工,以利於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Tags:物體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