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般涉調哨遍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21W

教學目標

般涉調哨遍教案

(一)瞭解元曲、元雜劇的有關知識。

(二)瞭解這一元代著名套曲在思想上的進步意義。

(三)賞析這篇套曲新奇的構思、幽默的語言和富有生活氣息的場面描寫藝術特色。

(四)理解本篇思想內容的積極意義及其侷限性。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 思想內容的積極意義及其侷限性。

2、難點: 體會這一歷來被傳誦的元曲名篇的“新奇”之所在。

教學時數:

自讀課文,一課時

(預習補充:)元曲簡介:

元曲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體裁之一。元曲是元雜劇和散曲的合稱,二者都是當時流行的北曲 (散曲分南曲和北曲兩種,它們最初的萌芽都是從“詞裏蜕化出來的) 。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作家和作品,如關漢卿、馬致遠、白樸、王實甫、紀君祥等,因此人們把元曲稱為元朝文學作品的代表。

散曲起於金元,便於清唱,它包括散套(套數、套曲)和小令兩種(也稱清曲)。 小令每一首都能獨立成篇,(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但可重複),同時,它又能歌唱。它體制短小,句調長短不齊,卻有一定的腔格,元人稱為“葉兒”。(小令有一種特殊形式“帶過曲”,課文未選。)如《潼關懷古》的曲牌是“山坡羊”,作者是張養浩。

套數(套曲、散套)沿自諸宮調,是由同宮調的二支以上的曲子相聯組成,成為有頭有尾的一個整套曲子。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整套必須有兩支以上同一宮調是曲子互相聯綴而成。

2、每套作品除了用帶過曲作結以外,大多數在結束處有一尾聲。

3、整套作品一般用一、二支小曲開端,中間選用的調數可多可少。(少則二、三調,多則二、三十個曲調)不管散套多長,採用多少曲子聯綴成套,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換韻。套數應標明該曲子屬於何宮何調。

《高祖還鄉》屬“般涉調”,“哨遍”是曲牌名,“高祖還鄉”是曲題。

雜劇: 最基本的一點是有劇情,能演出。所以它有賓白(説白)對白説話、科介動作和唱曲,每折戲的唱曲是一個套數。同一折內由同一個宮調的曲子組成,中間不變換宮調,一折內一韻到底,這是與小令、套數的相似之處。基本形式是四折一鍥子。一折戲相當於今天的一幕,楔子是一個短場戲,放在全劇開頭或加在四折之間,起序幕或過場的作用,不能放在末尾。如: 《竇娥冤》《陳州祟米》。

教學步驟:

一、作者簡介:

《高祖還鄉》套曲是元曲名家睢景臣所作的著名套曲之一。睢景臣的生平事蹟流傳下來的不多,出生年月不清楚,大約是生活在十三世紀末,十四世紀初。據鍾嗣成《錄鬼簿》説: 景臣大元大德七年從揚州來到杭州才和他相識,知道他很愛讀書,心性聰明,精通音律。當時杭州的曲家都用高祖還鄉的題材作套曲,以睢景臣所作的最新奇,壓倒各家的作品。他還著有雜劇《屈原投江》、《鶯鶯牡丹記》等三種,都沒有流傳下來。

二、背景簡介:

劉邦本是豐邑人,當過秦朝的一名小小的亭長。他的父兄都是自己耕田,他卻好酒貪色,不愛勞動。陳勝吳廣起義時,他佔據沛縣,響應起義軍。後來他的勢力逐漸強大,打破了秦的京城。在他與項羽爭奪農民起義勝利果實的戰爭中,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統一了全國,做了漢朝第一任皇帝,歷史上稱為太祖高皇帝,或者簡稱漢高祖。

高祖還鄉這一史實在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上有一段文字,從這一段敍述來看,高祖回到沛縣時是十分熱鬧的,沛縣的老百姓對他也是非常熱情和親切的。並説他“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之,高祖乃起舞。”還説: “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十餘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因請留高祖。”後來高祖“張飲三日”。睢景臣卻沒有歌功頌德,而是從高祖本紀中所記劉邦少年時的無賴行為生髮開去。

三、整體感知,賞析課文:

這套曲子由八支曲子組成,大體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 寫漢高祖來到村前,村裏一片忙亂。

第二部分: 寫皇帝儀仗隊進村的場面。

第三部分:寫見駕、罵駕。

問題一:作者寫皇帝進村前人們忙亂情況有何作用?

提示:1、寫出官吏擾民情狀,表達憤怒之情;

2、“車駕”、“鑾輿”本來是皇帝坐的車子,歷來就把它作為皇帝的代稱,但是農民們不知道。他們卻在莫名其妙的議論紛紛,互相傳説“車駕”“鑾輿”要回故鄉了,又表現了農民在心裏嘀嘀咕咕的納悶着不知究竟是誰回來的心理狀態。同時也為以後漢高祖的出現埋下伏筆。

問題二:作者筆下的王鄉老、趙忙郎是怎樣的形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提示: 這裏用“新刷來”、“恰糨來”、“暢好是裝麼大户”等口語勾畫了農村中王鄉老、趙忙郎一類的人裝模作樣、趨炎附勢的醜態,表現了這個農民對這種人的厭惡情緒。

問題三:作者為何把堂皇富麗的儀仗隊,寫成了一羣荒唐可笑的人?

提示:化神奇為腐朽的諷刺手法是辛辣的,意味深長的。

問題四:“見駕’一節體現劉邦是一個怎樣的人?

十分高傲不敬的統治者形象,不尊重眾鄉親,素質低下。非常驕傲的模樣,而且還看到了他過去的無賴行徑,他的形象使人難以忘卻。

問題五:“罵駕”一節體現出劉邦是一個怎樣的人?表達了鄉親怎樣的情感態度?

提示:劉邦並不是什麼龍種、赤帝子,而是和他們一樣出身於農家的人,好酒貪杯,明借暗偷,敲榨勒索的流氓。從諷刺挖苦變成了指名道姓的憤怒揭露和斥責,似乎劉邦是為了賴帳才改名換姓稱作漢高祖的。其實,漢高祖是劉邦死後的諡號,也不是劉邦活着時的稱謂,所以這一句很不合情理,但是非常出奇、有趣。這在抒發感情上也達到了高潮。

四、小結:

1、人物形象鮮明:

本篇全文只有457 個字(不計標點符號),但卻塑造出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全篇是敍述高祖還鄉這件事,也用簡潔的筆調,勾畫了社長、王鄉老、趙忙郎、劉邦等幾個人物,在描述還鄉的過程中,還通過一個農民對這件事的觀察、解釋,刻畫出一個性格豪爽、奔放、粗獷、樸素、無所畏懼的農民形象,構成了這篇作品在寫作上的特色。

比如:作者善於運用“猛可裏抬頭覷,覷多時認得,險些氣破我胸脯”等一連串傳神的動作,和運用了“你須身姓劉,你妻須姓呂,把你兩家兒根腳從頭數”等個性化的語言。漢高祖劉邦的形象也就是如此。“那大漢下的車,眾人施禮數”,“那大漢覷得人如無物”,“那大漢挪身作手扶”,“強稱了麻三稱”,“偷量了豆幾斛”等等傳神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