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有關小學美術教案彙總九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06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小學美術教案彙總九篇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一、課時:

1課時。

二、課堂類型:

造型表現。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運用繪畫、拼貼等方法表現幾種氣味。

2、培養學生關注、創造、表現身邊事物的能力。

3、通過聞一聞、説一説、畫一畫、評一評,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能大膽、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感覺、心情,豐富情感體驗。

四、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學生感受美術活動的輕鬆,體驗過程的愉快,創作的個性化。

2、學生能以繪畫、拼貼等形式表現聞到氣味的感受。

五、教具學具:

繪畫工具。

六、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同學們,在我們教室裏有樣東西,我們卻看不到它,你們猜猜是什麼?(空氣)

2、對啊!在我們的教室裏到處都充滿着空氣,聞一聞,什麼味道?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等待一下(拿出空氣清新劑噴一噴)我們再來聞一聞,現在你聞到了什麼味道?

(2)聞到這股香味,你的心情怎麼樣?有什麼感覺嗎?

:想不到聞到空氣中的香味後會有這麼奇妙的感覺,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研究氣味到底有多麼奇妙!

(二)發展階段。

1、剛剛聞到香味的這種感覺,你能用什麼形式表現出來?

(1):可以畫下來。

(2)用語言説出來,你能試一試嗎?

(3)用一段優美的文字寫下來。

(4)剛才老師看到同學們聞到氣味時的表情也很豐富的。誰來試一試?

今天我們主要以繪畫的形式來表現我們的感受。揭示課題——畫嗅覺

2、老師聞到這股香味,已經把這種感覺畫下來了。

同桌討論: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空氣中的香味的?

:這張作品表達了老師聞到香味後愉快的心情體驗。

3、除了點和線條以外,還可以用什麼繪畫形式來表現呢?我們來欣賞一位同學的作品,你是從哪裏感受到這種香味的呢?

學生交流(我們還可以從作品的色彩中感受到快樂的體驗)

4、大師們也有許多表現香味的作品,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5、同學們,你們從生活中找到了哪些味道?打開瓶子讓大家聞一聞,你聞到了什麼味道?

(三)學生作畫,老師巡視指導。

(四):氣味真是太奇妙了,只要我們用心去體驗,就會發現我們生活中許多美好的東西!

(五)收拾。

妥善處理氣味物品,收拾繪畫工具、材料。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作為一節“造型表現”課程,目的是激發學生利用彩泥捏、揉、搓等方法表現生活中有趣的事物,體驗彩泥形、色帶來的美感。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嘗試把生活中原有的物體形象加以變形、誇張或改變,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勢,通過彩泥的捏、搓、團、壓、堆塑等製作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彩泥造型活動的樂趣。在美術遊戲中、在團結合作中達到心靈的愉悦,達到審美意識、審美能力的提高。

 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的掌握比較少,動手和運用工具的能力較低。但孩子們對美術本身的認識和對藝術創作的思維是自由的,學生在製作活動中,以四人為一小組,嘗試着用各種手段進行有趣的造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團結合作精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用彩泥來表現生活中的事物,體驗材料帶來的美感。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3、情感目標:在創作過程中強調發揚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彩泥製作方法的掌握及其運用。

教學難點:彩泥的色彩搭配以及利用彩泥大膽地造型。

教學方式:啟發式教學

教具準備:範作、各種動物、植物和人物頭部的圖片,彩泥、彩色卡紙、水彩筆、牙籤、鉛筆、尺、剪刀等。

學具準備:彩泥、墊板、水彩筆、牙籤、彩色卡紙及其製作彩泥的工具。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出示彩泥捏製的騎馬小朋友圖片與學生打招呼:小朋友們,我是運動場上的小強,還記得我是用什麼做的?(橡皮泥)對,橡皮泥不但能做各種人物,還可做出許多其它有趣的東西來。揭示課題──《有趣的彩泥》。

2、拍手歌:彩泥世界快樂多,捏一捏,搓一搓,今天我們來做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3、老師小結:植物、動物、人物、風景,只要你喜歡的都可以做。

二、教師示範製作,並教學生掌握簡單的製作方法。

1、欣賞圖片“海底世界”:觀察魚的外形特徵。

2、師問:魚兒是什麼樣子的,請學生説一説,老師現場製作(身體、尾巴、眼睛、花紋裝飾等),並由學生挑選顏色搭配,(提醒學生製作時需先後再前,先下再上,運用捏、搓、揉、壓、刻、切、割等方法),做出一條美麗的魚。

3、師啟發學生:海水中除了有各種各樣的魚兒,還有什麼?請學生

配上景色,學生回答,教師從中挑選,依次配上海帶、水草或其它景

物等。(添加的景色也可用繪畫的方式)

三、交流探究學習。

1.師:看了剛才魚兒的製作過程,你是不是也想玩一玩有趣的彩泥,做一個有趣的動物?植物?人物或者其它的東西呢?(師出示動物圖片學生欣賞)

2.分小組交流討論:想好了?那就説出來給大家聽聽,看看誰的想法最有趣?

[通過交流,激發出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能力。]

四、欣賞開闊視野,拓寬思路。

1.欣賞同齡人或藝術家的作品,啟發學生想象。

你覺得哪裏漂亮?為什麼?它運用了哪些方法?顏色有什麼特色,是不是跟生活本身是一樣的色彩?

2.欣賞中引導學生討論:“怎樣利用彩泥製作有趣形象,你準備怎麼做?怎樣做才是最漂亮的?

3.集合集體的意見,進行小結:你所設計的造型與色彩可以突破常規,進行大膽的誇張、變形、想像和創造。色彩搭配要鮮明,對比要強烈,能突出主要的造型。

五、作業佈置。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並分工每人制作一、兩件自己喜歡的彩泥作品,然後合在一張彩色卡紙上,有時間可用水彩筆進行添畫,做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出示一些有趣的簡筆畫或卡通畫圖形,使創作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有所參考。)

2、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運用合適的泥工製作方法,選擇恰當的材料進行添畫。特別是造型上加以引導,以創造出富有情趣的形象。

[四人小組進行製作,既是個體又是小集體。因在製作的時候,四個人可以分工合作一幅作品中的某一部分,然後再拼貼添畫成一幅完整的有內容的有趣作品。在製作過程中可以相互學習、借鑑、欣賞、比較、評論,同時在拼貼中感受合作的樂趣。]

六、展示作品,總結評析。

1.通過實物投影進行展示,請學生來介紹本組或自己的作品,説説製作過程與感受,以及自己最滿意的是哪裏?最有趣的是什麼?

2.把介紹完的作品集中在展台上,互相評一評,看哪些作品最有趣?為什麼?(教師在旁補充、點評,並及時鼓勵表揚有創意的學生。)

七、課後拓展。

欣賞圖片:1、運用所學到的製作方法,製作不同主題的形象。

出示實物:2、兩件用布和紙張製作的作品,除了用彩泥做外,還可以用其它材料來做!

八、收拾與整理。

提醒學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教室整潔,養成良好衞生習慣。

九、板書

有趣的彩泥

捏、搓、揉、壓、刻、切、割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知識要素:

間色與複色應用,色彩搭配

技能要求:

水粉塗色的基本技法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感受古代壁畫,發現壁畫的特點

實踐與創造:瞭解壁畫色彩特點,臨摹壁畫並填補殘缺

欣賞與評議:欣賞壁畫內容、色彩、造型,並説説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

人物動態造型

教學難點

人物神態的塑造

教學過程

一.故事與導入

1.課件導入壁畫故事,教師講解故事。

①欣賞古代壁畫作品。

②以壁畫《九色鹿》的動畫故事為中心,介紹敦煌莫高窟的歷史變遷。

2.插放資料片《敦煌莫高窟》,從自然景觀介紹敦煌。

二.感受與交流

1.以小組討論所知道的古代壁畫,有哪些內容和作用。

2.小組代表發言,説一説對古代壁畫的印象以及這些壁畫的作用。

三.實踐與指導

1.修補壁畫,為其填色:

①根據的線描壁畫原稿,臨摹壁畫色彩,注重感受,可用原色、間色或複色。

②為壁畫殘缺部分補畫,根據臨摹的色彩感覺進行色彩的延伸(填色)。

2.發揮對壁畫色彩的感受,可憑自己的感覺去臨摹和填色。

四.展示與

1.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賞並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

提問:你覺得哪些顏色更能表現壁畫的古樸美。

2.教師和學生共同。

對色彩效果不同的作業進行講評,對大膽的作品給予鼓勵,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紙拖鞋課選用生活中常見的“拖鞋”作為切入點,利用各種卡紙、色紙以及繩線作為材料,製作一雙紙拖鞋。 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下:09課 紙拖鞋

通過紙拖鞋欣賞、試穿各式各樣的拖鞋,使學生從視覺、觸覺上感受到實用美術的作用,激發學生創作表現的慾望,積極投入學習、製作之中。紙拖鞋課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注意引導學生認識拖鞋的結構(鞋底、鞋幫)以及製作拖鞋的原則(合腳)。從而根據自己腳的大小做一雙合適的紙拖鞋,還可以試着穿穿,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與生活的聯繫。

由於紙拖鞋學習內容於學生生活,學生以自己的腳型為模,做一雙適合自己穿的紙拖鞋,教學任務的安排因此具有一定的規則性和自主性。

二、教學目標

瞭解生活中拖鞋的結構以及設計原則,培養實用造型能力。

掌握製作紙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培養學生對應用美術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三、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設計應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發現的樂趣。通過教師的有意引導,激勵學生對生活中的“美”進行分析、認識與再創造,將認識拖鞋、製作拖鞋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把“美術”、“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瞭學習的目的。

教學過程的安排要注意首尾的呼應以及各個教學環節間的銜接過渡:

欣賞評論——試穿體驗——自主表現——交流評析——激勵發散。

在欣賞評論中教師可出示拖鞋實物,引導學生回憶並分析拖鞋的結構、樣式,試穿體驗時可運用比較法,使學生認識到拖鞋不可過大,也不可過小,可以以自己的腳為模型進行製作。學生活動的開展以自主表現為主,學生選用準備的各種材料,進行自主創作,在愉悦的學習活動中感受創作的樂趣,交流評價以自評互評相結合,可以談談自己製作中所獲的感受,也可評評誰做的紙拖鞋最漂亮、合適。

激勵發散時教師可以將本課作為“點”,將美術與生活的聯繫發散到“面”.使學生感受到實用美術的應用與魅力。

作業要求:運用多種材料和合適的方法制作一雙紙拖鞋。

四、教學建議

為啟發學生思維,可提供部分拖鞋樣式圖片供學生參考欣賞,還可以將範品與實物結合,指導學生從中體會兩者之間的異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作業的形式既可以以繪畫裝飾為主,也可以以手工製作為主,引導學生充分運用手中的各種材料進行製作,如:鞋底可用硬卡紙或泡沫板等,鞋幫可用紙條、紙片、繩線等。

學生作業的進度和效果顯然會有差異。為此作業要求可適當放寬。

注意教學組織,保證課堂教學的完整順暢。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課題:美術小記者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簡單的攝影知識。

2、指導學生模仿記者進行採訪活動,瞭解美術記者的工作內容和具體的工作流程。

3、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策劃,採訪,編輯和展示活動,感受美術記者工作樂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難點:

1、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各個過程,敢於採訪實踐,並樂於與他人合作。

2、對資料,編輯,展示工作產生興趣,能在某一環節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教具學具:紙、筆、彩色筆、相機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1)做好學生分組採訪的組織工作。

(2)導入此課的內容,傳授美術記者的工作過程和具體要求。

(3)教師可先讓學生欣賞一些圖片文字展示的示範作品,激發學生強烈學習興趣。

2、發展階段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組員共同擬訂採訪內容及活動計劃。

學生分組按計劃進行採訪活動。

按照計劃內容對採訪記錄資料進行編輯。鼓勵學生通過集體構思設計,選定喜愛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種材料工具,製作出一幅生動有趣的,圖文並茂的主題性展示作品。

三、學生作畫,教師輔導:

在作業過程中要激勵學生大膽,自由地創意和製作。

作業完成後讓學生進行互相,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

四、收拾與指導學生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五、課後拓展

1、鼓勵學生積極地尋找進行拍攝,採訪實踐的機會,去創作更生動有趣的形象,報道展示更有意義的事物

2、利用模擬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具體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導學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題或活動去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研究。

三年級上冊美術第十九課教學資料

攝影其實是一種記錄影像的技術,進行這種技術的工具就是照相機。照相機是一個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線的進入,使膠捲產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機包括機身和鏡頭兩個部分。機身內置快門來決定膠捲進行曝光的時間,快門其實是一個掩蓋膠捲的機械裝置,在進行曝光時按照所設定的時間而打開,讓業自鏡頭的光紀錄在膠捲之上,而鏡頭則是一些光學組件,用以結集光線,在膠捲上造像。相片影像的優劣取決於合適的曝光(還有構圖,色彩等等),相機快門負責曝光時間,而鏡頭不單有對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調較的光圈來決定光線量,再配合快門決定光線投射在膠捲上的時間,產生一個受控制的曝光過程,即是一個拍攝過程。而膠捲剛記錄下影像,通過沖洗,擴印等工序,便最終得到拍攝所要的照片資料。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瞭解對印版畫的簡單印製方法。

2、能力目標:學習對印版畫不同的表現方法,以及學生在版畫創作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的耐心、細緻有序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對印版畫,是造型表現的一種表達方式。掌握塗色方法和壓印的方法。

難點:如何巧妙的將印好的畫面進行新的創意。

三、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範作

學具:彩色卡紙、水粉顏料、毛筆或水粉筆、調色盤、筆洗等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出示課題

1、 我們在二年級時學習了樹葉拓印畫,還記得嗎?

2、 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就和拓印有關。(出示對印版畫)找異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對印版畫,出示課題。

3、 解題。

(二)、自主探究

1、看書研究對印版畫的製作方法。

2、師演示對印版畫:

3、 學生總結步驟

4、師板書;對摺,畫形,拓印。

(二)、學生實踐

1、請同學們先觀看一些照片

2、同學們想沒想好你這節課想印點什麼呢?

3、學生動手畫對印版畫(出示作業要求;利用兩張紙對印或一張紙製作一副對印版畫。)

4、師解決學生製作的對印版畫出現的問題

5、指導版畫添加

(三)、展示作品,積極評價。

(四)、總結本課

今天我們學習了對印版畫的製作方法,同學的對印版畫都非常有趣,有創意。

(五)、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同學還可以利用對印版畫做些什麼呢?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日常生活中乘車時的`不同情形,體會乘車時興奮、悠閒、焦急、無奈等情緒變化,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2、能以各種人物動態表現出乘車時的情景,並學習必要的構圖知識。

3、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回味生活的能力,通過對乘車的種種印象的討論,去發現平常事中平常人的閃光點,宣揚尊老愛幼、文明乘車的好風尚。

教學重點:通過看看、説説、想想、畫畫方式,回憶乘車時印象,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培養熱愛生活、尊老愛幼的情感。

教學難點:用繪畫的方式表現乘車印象,發展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想像能力。

教師準備:相關圖片資料。

學生準備:繪畫工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思路:

一、感知與體驗

教師房車的內部圖片,讓學生感受坐在裏面一定會有一種舒適的感覺,然後將學生的視線引向房車的外部----原來是一輛車,由此導入本課主題:乘車印象。

二、學習與創作

1、學生回憶乘坐各種車輛的種種感受與印象深刻的事,併到黑板上畫一畫。

2、針對黑板上的繪畫作業,瞭解學生繪畫情況,選擇下一步的教學策略:繪畫創作的指導重點放在人物動態及相互間的位置關係、不同構圖的表現方法。

構圖----畫面的安排可選擇車廂內的滿構圖或車廂外的大範圍的構圖。

人物----示範各種相關動態,注意人物表情及人物間的高低變化與前後遮擋。

3、欣賞不同繪畫風格的作品。

4、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繪畫風格,創作一幅《乘車印象》。

三、與反思

1、看賞同學們的作品。

2、可將學生作品彙集成冊。

四、學習情況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認識小手,知道手各部位的名稱。

情感目標:引導小學生們瞭解手的作用。

技能目標:學習按手輪廓描手印畫和印染手印的方法,知道繪畫有多種形式,體驗不同方法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小學生們喜歡手印畫,並知道手的作用。

教學難點:在按輪廓描手印中訓練小學生們手的控制能力。

活動準備

1. 圖畫紙若干張。

2. 油畫棒若干支(至少與小學生們人數相等)。

3. 幾盤已調好的水粉顏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老師和小學生們一起背誦兒歌《我的小手》。

二、引導小學生們畫小手(即添畫小手輪廓)

1. 認識小手的形狀(讓小學生們自由發揮想象説出小手像什麼)。

2. .老師指導小學生們認識手各部位的名稱。

3. 畫小手:教師示範將左手放在圖畫紙上,手指張開,右手用油畫棒沿着左手手掌及手指畫一圈。(教師示範的時候強調左手放在圖畫紙上不能隨便移動,畫的時候一定要沿着手指邊沿畫,達到訓練小學生們手的控制能力。)

4. 小學生們照着這樣操作,老師巡迴指導小學生們。

三、小手的作用

1. 老師提問:“我們的小手真能幹,會畫小手,想想手還能幹些什麼呢?”

2. 教師抽小學生們講自己的小手會做的事。(寫字、洗衣服、洗碗、拿東西、擦桌子等。)

3. 老師告訴小學生們我們的手會做那麼的事情,一定要愛自己的手,保護好自己的手。

四、手印畫

1. 教師:“我們畫畫的時候,小手除了能握筆畫畫,還能怎麼畫呢?你們看看,老師的手還能用另外一種方法來畫我們的小手。”

2. 老師示範手印畫:先把一隻手的手掌和手指蘸上已調好的水粉顏料,然後把手指張開,按在空白的圖畫上,完整的手印畫就印好了。

3. 小學生們按老師教的方法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並提醒小學生們注意保持衣服的乾淨,不要將顏料弄在自己的身上或其它地方了。

4. 小學生們欣賞自己的手印畫,體驗手印畫的樂趣,根據自己的手印來比較誰的手大,誰的手小。

五、結束活動

1. 教師依次幫助小學生們洗手,擦掉桌子上的水粉顏料,共同和小學生們清理教室裏廢畫紙丟放在垃圾桶裏。

2. 教師評價,掛出小學生們作品展覽,小學生們欣賞。

小學美術教案 篇9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 表現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用橡皮泥來表現生活中的事物。

2、在創作過程中強調發揚團結合作的精神。

3、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橡皮泥製作方法及其運用。

2、學習橡皮泥的色彩搭配。

教具學具:墊板、牙籤、彩泥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引導階段

1、作品展示

教師出示“橡皮泥姐姐”作品,啟發、提問學生並導入新課——“有趣的彩泥”。

師:“這個小姐姐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生:“橡皮泥做的。”

2、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這個“小姐姐”是教師特意用豐富多彩的橡皮泥作的,教師把她請來,除了讓你們欣賞橡皮泥姐姐的美麗外,還有一個目的,是要看看你們對橡皮泥的製作知識掌握了多少,看看像橡皮泥姐姐這樣貼出來的畫美不美。她準備教給大家一個新的橡皮泥製作方法—橡皮泥貼畫。待會橡皮泥姐姐還要給大家評評獎,同學們,你們説好不好?

二、講授新課

1、欣賞範作

師:在我們學習製作橡皮泥貼畫前先來欣賞幾幅貼畫作品。

出示範作,並結合課本的範作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欣賞。讓學生了解橡皮泥貼畫的材料特點,從構圖、用色、造型、內容讓學生了解每幅畫的特色。

引導學生討論、發言使學生在討論觀察中發現橡皮泥貼畫的技法——壓、割、戳等多種手法,以及如何使用色彩搭配,讓橡皮泥貼畫更豐富美麗。

2、教師示範製作並講解貼畫製作的步驟:

教師邊示範邊講解橡皮泥貼畫《小帆船》,並歸納出貼畫的步驟:

(1)橡皮泥貼畫的構圖設計(以向日葵為例,指出構圖要考慮到畫面安排、作品大小。)

(2)橡皮泥貼畫的色彩搭配。

(3)橡皮泥貼畫的造型設計。

三、佈置學生作業

要求學生用橡皮泥貼畫形式做出一幅自己喜歡的作品。

四、教師巡迴指導,主要提示橡皮泥的製作技巧和色彩搭配,並提醒、幫助學生充實作品的內容。

五、教師組織學生和橡皮泥姐姐一起欣賞、評價作業,評評你覺得哪幅作品比較好?為什麼?説説作品的優缺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六、教師小結:同學們這節課又學會了一種新的橡皮泥製作方法,做出了好多精美的橡皮泥作品,其實啊,橡皮泥的製作方法可不僅僅是這些,在平時你們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去探索,你們就會覺得橡皮泥製作是一個非常精彩的世界。

七、佈置學生收拾、整理教室衞生,美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