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瓊珊為什麼沒有識破--《最後的常春藤葉》教學鏡頭 教學實錄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48W

湖北省枝江一中 張曉春

教學進入探究質疑環節,同學們的思維異常活躍。

生:老師,畫在牆上的葉片和長在藤上的葉子區別很大,瓊珊為什麼就沒有識破?

生:對呀,而且她是畫家,連畫在牆上的葉片都看不出來,這不合乎情理。

師:是嗎?這麼重要的、關鍵的情節構思,竟然不合“情理”?這需要我們細讀課文,到字裏行間去尋求答案。

學生閲讀思考。

生:老師,我注意到課文細緻描寫了蘇艾和瓊珊的居室環境。在一個社會下層藝術家聚居的小區,窗外“是一個空蕩蕩、陰沉沉的院子,和二十英尺外的一幛磚屋的牆壁”。光線是陰沉沉的,距離是在二十英尺以外,不能很清楚地辨認對面牆壁上的葉片,應該是合情合理的。

師:讀得很細緻,有道理,還有其他想法嗎?

生:作者反覆強調,貝爾曼是一位60多歲、技藝高超的老畫家,這片藤葉又是他準備了幾十年、用生命描繪的傑作。文中描述它“靠近葉柄的顏色還是深綠的,但是鋸齒形的邊緣已染上了枯敗的黃色”,可見,老畫家畫得多麼細緻,多麼逼真……

師:停,我打斷你一下。你從哪裏看出他畫得“很細緻”“很逼真”?能讀出來嗎?

生:(讀)先看葉片的形態,連邊緣的鋸齒形狀都清晰可見;再看葉片的顏色,靠近葉柄的是深綠的,鋸齒形的邊緣是枯敗的黃色,色彩多麼有層次,多麼逼真。所以,瓊珊不能識破,是情理之中的。

生:我覺得還可以從常春藤的生態來分析。它是很善於攀爬的植物,我們鄉下叫他“爬山虎”,所以課文中説“藤枝依附在磚牆上”,畫的“一片常春藤的葉子貼在牆上”,一個“依附”,一個“貼”字,也就暗示了瓊珊不能識破真假的原因。

師:很好,同學們讀得很細,抓住了關鍵字詞。所謂“暗示”就是為下文埋下伏筆。不過,除了上述居室環境、畫家技藝、藤葉生態外,還有更重要的是人物描寫---作者在瓊珊的描寫中有這方面的“暗示”嗎?

生:有很多的暗示。瓊珊是嚴重的肺炎病人,蘇艾説她“病得很厲害,很虛弱”,“高燒燒得她疑神疑鬼”。試想,一個迷迷糊糊的高燒病人,怎麼能識破遠處牆上葉片的真假呢?

生:更何況她是躺在病牀上看那一片藤葉的。第一天早上是躺着看,文中説蘇艾把臉湊到枕邊安慰她;第二天早上也是“躺着對它看了很久”。躺着遠視---那種視覺誤差是可想而知的。 (掌聲響起)

師:請大家注意,他説到課文中一個重要的細節描寫,“瓊珊躺着對它看了很久”。她為什麼“看了很久”?她在想什麼呢?

生:她非常驚奇,簡直驚呆了:一夜怒號的北風,傾瀉的雨點,那一片藤葉竟然還是沒有落下,這是為什麼呢?

師:對,她在驚奇中思考“為什麼”,她找到了答案嗎?

生:她找到了,她認為是“冥冥中有什麼使那最後的一片葉子不掉下來,啟示我不想活下去是個罪惡”。

師:非常準確!這裏所謂“冥冥中”,大意是在“潛意識中”。瓊珊在潛意識裏彷彿覺得有一種什麼神奇的力量,“使那最後的一片葉子不掉下來”,並且啟示她“不想活下去是個罪惡”。多麼神奇,多麼經典啊!

師:請問,那種神奇的力量究竟是什麼---

生:是一種與疾病抗爭的力量---是一定要活下去的生存慾望。

師:對!那就是生命,是堅毅、頑強的生命的力量。

師:我們討論的問題現在有了答案。那一片畫上去的藤葉,“瓊珊為什麼沒有識破”?不只是因為居室光線陰暗,不只是因為畫家畫得逼真,不只是因為疾病高燒迷糊---更是因為在瓊珊的心目中,那已經不是一片普通的藤葉,它超越了真假,超越了凡俗,它儼然成為了一種象徵。

師:你們認為它象徵着什麼呢---請搶答!

生:它象徵着生命神奇的力量。

生:它象徵着求生的強烈慾望。

生:它象徵着生命的四季常春。

生:它象徵着人生的信念與希望。

師:精煉,精彩!同學們真正領悟到了作品的旨趣和深意。那就讓我們一齊向“最後的常春藤葉”致敬!請大家齊讀 (PPT顯示)

生:一片永不凋謝的藤葉,象徵着生命之樹常青。

一盞永放光芒的明燈,指引着人生之舟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