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咿呀咿呀喲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09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咿呀咿呀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咿呀咿呀喲教案

咿呀咿呀喲教案1

【設計意圖】

這首樂曲改編自《王老先生有塊地》,旋律歡快活潑,節奏鮮明,“咿呀咿呀喲”樂句反覆出現,此活動重在讓幼兒學會辨別該句的節奏,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樂曲,演奏中注重培養大班幼兒的分工、合作意識。活動中教師先讓幼兒欣賞、熟悉樂曲,然後師幼共同觀察圖譜,讓孩子比較自主的學習表現曲目的節奏,進行小小的律動,最後通過奧爾夫樂器演奏曲目,達到全班幼兒分工、合作演奏的目的。新《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教師力求讓幼兒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辨識固定樂句,充分感受音樂節奏,並藉助模仿動物,身體小律動等方法幫助幼兒反覆體驗、感受音樂的性質,從而體現“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特點,創編歌詞。

2、辨別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並運用肢體動作和樂器表現節奏“XX XX |X—|”。

3、提高觀察圖譜,分工、合作演奏的能力。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咿呀咿呀喲》音樂。

2、節奏圖,完整圖譜、水彩筆一支。

3、手搖鈴、打棒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熱身律動

隨音樂《咿呀咿呀喲》進場

師:春天來了,天氣越來越暖和了,小草小花都發芽了,讓我們去森林裏快樂的玩耍吧!

二、傾聽音樂

師:今天我們來到了大森林裏,可是這兒怎麼一個小動物都沒有啊?哦!原來它們在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它們藏在了這首好聽的音樂中,我們再來聽一聽都有誰?

師:音樂裏都有誰?

這段音樂裏藏了這麼多動物,你們的耳朵真靈!

三、感受音樂

(一)節奏練習

1、師:除了動物的叫聲以外,老師還發現這段音樂裏有一句話特別有趣,誰剛才聽出來了?

師:原來是“咿呀咿呀喲”,你們聽得這麼認真,小動物們覺得你們很聰明,要考一考你們,(出示節奏卡),看誰能用小手拍出這個節奏?”(師幼一起拍一拍,學一學)。

2、師:老師還把音樂裏的小羊請了過來,它要和你們打招呼:“我是一隻小小羊,咩咩咩咩咩。”請你也做一種小動物,像小羊這樣用叫聲給大家打招呼。(鼓勵幼兒創編歌詞)

(二)根據圖譜尋找固定的樂句出現的規律。

1、師:你們唱的這麼好,小動物就帶來了一份神祕的禮物,請你們仔細看看這幅圖譜,我們跟着音樂找找“咿呀咿呀喲”,找到了要像剛才一樣拍拍小手喲。(教師隨音樂用筆沿線描畫,在樂句“咿呀咿呀喲”出現時,用明顯的擺動動作畫出鋸齒線,以突出樂句和音樂節奏)。

2、用身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

師:原來“咿呀咿呀呦”會和我們捉迷藏,它不是每一個樂句都出來的,圖譜裏的哪一部分表示“咿呀咿呀喲”呢。(師幼共同認識圖譜,比如鋸齒線是為了突出節奏,有的地方是在休息),讓我們再來跟着音樂聽一聽,找一找吧,師幼共同跟着音樂律動。

師:聽到“咿呀咿呀呦”時除了剛才的動作,你還想用什麼動作表示呢?

你們想到了這麼多動作,那我們這次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表演這段音樂。(再次欣賞音樂,幼兒離開位置,自由起舞,師幼一同自由用肢體動作表現各種動作,也可以是各種不同小動物的形象動作)。

四、樂器演奏。

師:大家表現的都很棒,現在森林裏決定舉辦一次演奏會,請你們做小小演奏家,我們先來把我們的樂器寶貝請出來。

(出示打棒,手搖鈴,教師簡單介紹,請幼兒學習演奏“咿呀咿呀喲”的節奏)

師:第一次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演奏一次,我拿打棒,和拿打棒的小朋友一起來演奏“咿呀咿呀喲”前面的節奏,“咿呀咿呀喲”的時候請你們來演奏。(提醒幼兒有的地方是休息的,及時鼓勵幼兒)

師:互換樂器,請小朋友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看着圖譜來演奏這段音樂,拿打棒的小朋友先打前面的節奏,手搖鈴的小朋友演奏“咿呀咿呀喲”,如果沒有輪到你,那麼你的小樂器是休息的,小耳朵仔細聽,我們來試一次。(教師根據圖譜,引導幼兒演奏)

五、結束環節

師:你們都是很能幹的小小演奏家,合作的這麼好!演奏會結束了,現在我們要做動物園裏的小兔子,回家休息了,全體起立,小兔子們豎起自己的耳朵,讓我們跟着音樂節奏,蹦蹦跳跳回家吧,教師收樂器,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這一集體教學活動給人的強烈感受是趣味盎然、充滿魅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營造了一個有情、有趣的音樂“童話世界”,孩子們玩在其中、樂在其中,在感受音樂快樂的同時發展着音樂的智慧和素養。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是這首樂曲中一個非常鮮明的音樂元素,於是所有活動環節就圍繞這最具感染力的樂句而展開。首先,我通過引導幼兒充分地傾聽,讓幼兒主動地尋找樂句、聽辨樂句。接着,我通過演示圖譜,將動態的音樂轉變成靜態的畫面,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樂曲的結構,發現樂句出現的規律。最後,我引導幼兒通過各種不同的肢體動作來進一步表現固定樂句和音樂節奏。

這個教學活動趣味盎然、富有魅力,遊戲化情境自然、合理,使整個教學活動富有意義。

咿呀咿呀喲教案2

一、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嘗試辨別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節奏“ⅹⅹ ⅹⅹ |ⅹ—|。

二、準備:

1、彩色紗巾,錄音機,錄音帶。

2、事先在白紙上畫好圖譜,水彩筆一支。

三、過程:

(一)、初步感受樂曲

(教師和幼兒在脖子上系一條紗巾聽音樂進活動室)。

1、聽音樂,尋找其中反覆出現的樂句。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有趣的音樂,這段音樂裏有一句話特別有趣,看看誰能找出來,(師幼一同欣賞音樂,並與幼兒目光交流,呼應)。

師:誰找到有趣的話啦?

幼:我聽到“……”我找到了“咿呀咿呀呦”。

師:是這句嗎:師哼(啦……咿呀咿呀呦)。

師:你們的小耳朵真靈,我們一起來和它打個招呼好嗎?當我們聽到“咿呀咿呀呦“的時候就和它招招手吧!(師幼一同再次欣賞音樂)。

師:呵,這個“咿呀咿呀呦”有點調皮呢,有時會出來和我們打打招呼,有時我們等它好久都不出來,小朋友,我們再豎起小耳朵聽聽。

2、根據圖譜尋找固定的樂句出現的規律。

(出示圖譜,教師隨音樂用筆沿波浪線描畫,在樂句“咿呀咿呀呦”出現時,用明顯的擺動動作畫出鋸齒線,以突出樂句和音樂節奏)。

3、用身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四小節)

師:原來“咿呀咿呀呦”會和我們捉迷藏,它不是每一個樂句都出來的,我們再來聽一聽,找一找吧。當聽到第一遍音樂“咿呀咿呀呦”時我們一起來拍拍手,聽到第二遍音樂“咿呀咿呀呦”時我們就一起跺跺腳;小朋友,聽到“咿呀咿呀呦”時除了想拍拍手、跺跺腳,還想幹什麼呢?

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一至二遍音樂,自由起舞,(師幼一同自由用肢體動作表現各種動作,可以是各種不同的小動物的形象動作)。

(二)、表現固定樂句的節奏。

師:森林裏的動物們想要造一座大房子,可是它們沒有小木匠,你們願意當它們的小木匠嗎?(幼:願意)

師:小木匠用什麼來鋸木頭呢?(幼:鋸子)

師:對,小木匠需要一把鋸子來鋸木頭,老師變變變,我的鋸子變出來了(教師將紗巾拿下來拉直,幼兒模仿)

幼:我的鋸子也變出來了。

師:讓我們一起來練練鋸木頭的本領吧,要注意聽音樂,在“咿呀咿呀呦”出現的時候才能鋸喔!

(師幼手持紗巾坐在位子上,注意聆聽音樂,在固定的樂句“咿呀咿呀呦”出現時來回拉動紗

巾,以表現鋸木頭的情景)。

師:本領練好了,喲,這裏有一棵大樹,“哪個小木匠來和老師試試鋸木頭?”(配課教師將紗巾蓋在頭上,伸展肌體當大樹)

(教師與一位幼兒演示鋸木頭,教師一邊哼唱,一邊示意幼兒在“咿呀咿呀呦”的樂句處來回在教師手腳關節處拉動紗巾。隨後,教師做出手臂、肩膀等處關節突然垂落的動作,以表示木頭被鋸斷了)。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鋸木頭呢?(幼:想)

師:好,那就請拿綠紗巾的小朋友趕緊到前面找個空位置變成一棵大樹,拿粉色紗巾的小朋友來當神氣的小木匠,一起來鋸木頭吧。(幼兒尋找合作的夥伴,教師根據情況調配,師幼一起玩鋸木頭的遊戲,辨別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並用肌體動作表現出來)。

師: 哦!樹倒囉!扮演大樹的小朋友都蹲下。“鋸木頭很辛苦,流了許多汗,回位置坐下擦擦汗吧。”(師幼一同隨音樂表現拿毛巾扇風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呦”出現的時候,按照節奏在臉上輕拍表示擦汗。)

師:“休息好了,小朋友還想玩鋸木頭的遊戲嗎?”幼:“想。”師:“好,剛才當小木匠的小朋友現在趕緊變成一棵大樹,其他的小朋友當小木匠吧。”(幼兒交換角色,再次遊戲)

(三)、結束遊戲

師:木頭鋸好了,小朋友又流了許多汗,一起來洗個澡吧!(師幼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當洗澡盆,大家站在盆邊準備洗澡)

師:拿好你的洗澡沐浴球,一起來搓搓挫······(師幼將手中紗巾團成小浴球,隨音樂表現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樂句處有節奏地搓洗身體的各個部位。)

師:小朋友,拿好小木頭,一起去給動物們造房子吧。(退場)

(教師高舉紗巾並抖動,以表示蓮蓬頭,幼兒自然聚集到教師身邊。)師:拿好你的洗澡海綿球,一起來搓搓搓……(幼兒將手中紗巾團成團變成小浴球,和教師一同隨音樂表現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樂句處有節奏地搓洗身體的各個部位。)

設計思路:

這首樂曲改編自《王老先生有塊地》,旋律歡快活潑,節奏鮮明,“咿呀咿呀呦”樂句反覆出現,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欣賞需要。新《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教師力求讓幼兒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辨識固定樂句,充分感受音樂節奏,並藉助鋸木頭、擦汗、洗澡等遊戲情境幫助幼兒反覆體驗、感受音樂的性質,從而體現“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遊戲情境的營造和幼兒想象能力的激發需要藉助一定的載體,教師藉助一小塊彩色紗巾巧妙地幫助幼兒搭建起想象與表現的平台,豐富了幼兒表達、表現的手段。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譜,初步感受音樂的特定節奏,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節奏“x x x x │ x -│”。

2、嘗試辨識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激發幼兒傾聽音樂旋律的能力。

3、在遊戲情景中初步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並體驗音樂遊戲帶來的樂趣。 重點:通過多次傾聽音樂,嘗試辨識反覆出現的樂句。

難點:能創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音樂的特定節奏。

活動準備:快樂農場風景圖;小動物圖片10張;小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5分鐘)

1、聽音樂尋找小動物,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到快樂的農場裏做遊戲,聽一聽,都有哪些小動物?” 師:剛才你聽到了哪些小動物?我們把這些小動物都請出來了,一共多少隻?

2、通過互相問好,初步瞭解音樂中的特定節奏。

(1)“小動物們”向小朋友問好。

師:小朋 友你│ 好——│

(2)幼兒初步學習用特定的節奏問好。

幼:小動 物你│ 好——│

二、基本部分:(15分鐘)

1、通過遊戲,幼兒初步認識圖譜。

師:“快樂的農場裏除了有小動物,還有什麼?這些木頭一樣嗎?哪裏不一樣?我們一起來拍一拍吧。

2、傾聽音樂,幼兒能找出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

(1)師:音樂中,除了有小動物的叫聲之外,他們都在反覆唱了一句同樣的話,我們一起仔細聽一聽,把它找出來。

(2)師:它們都唱了一句什麼話?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結合圖譜和肢體動作,進一步練習音樂中的特定節奏。

3、再次傾聽音樂,幼兒能準確辨識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

師:“這個咿呀咿呀喲可調皮了,它喜歡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一會兒我們要認真聽音樂,當“咿呀咿呀喲”出來的時候,我們就揮一揮自己的小手和它打招呼。 ”

4、能初步運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音樂中的特定節奏。

(1)教師啟發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來表現特定的節奏。

師:“聽到咿呀咿呀喲的時候高興嗎?高興的時候你會做哪些動作?”

(2)請個別幼兒展示創編的動作,共同學習。

(3)隨音樂完整表演,鞏固練習音樂中的特定節奏。(兩遍)

三、結束部分:(2分鐘)

通過情景遊戲複習鞏固辨識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喲”及創編肢體動作,表現節奏“x x x x │ x -│”。

延伸活動:

在表演遊戲中,幼兒繼續分角色進行表演。

咿呀咿呀喲教案3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嘗試辨別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節奏 活動準備:

1.彩色紗巾,音樂

2.事先在白紙上畫好圖譜,水彩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受樂曲

(教師和幼兒在脖子上系一條紗巾聽音樂進活動室)。

1.聽音樂,尋找其中反覆出現的樂句。

(1)提要求聽音樂。

音樂中有一句特別有趣的歌詞,看看誰能找出來

(2)重複記憶

聽到“咿呀咿呀呦”的時候揮揮手

2.根據圖譜尋找固定的樂句出現的規律。

“咿呀咿呀呦”是很調皮的,她不是一直都出來的,有時候要等等才會出來。 (出示圖譜,教師隨音樂用筆沿波浪線描畫,在樂句“咿呀咿呀呦”出現時,用明顯的擺動動作畫出鋸齒線,以突出樂句和音樂節奏)。

3.用身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四小節)

出現“咿呀咿呀呦”時帶領幼兒扭動身體

(二)表現固定樂句的節奏。

故事串聯情節

(1)小木匠鋸木頭

分組表演大樹和木匠,只有聽到“咿呀咿呀呦”的時候才能夠鋸木頭哦。

(2)小扇子扇扇風、擦擦汗

隨音樂扇扇風,聽到“咿呀咿呀呦”的時候擦擦汗

(三)結束遊戲

洗澡浴球擦身體

師幼將手中紗巾團成小浴球,隨音樂表現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樂句處有節奏地搓洗身體的各個部位。

師:小朋友,拿好小木頭,一起去給動物們造房子吧。(退場)

咿呀咿呀喲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嘗試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達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喲”。

【活動準備】

音樂碟片、錄音機、與音樂節奏相符的小動物ppt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找一找

1、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歌,豎起小耳朵認真聽喔!(第一遍)

2、我聽到了一句好玩的話,你們聽到了沒有,我們再仔細聽聽,看誰能把這句話找出來。(第二遍)

3、誰找到了那句好玩的話? 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4、你們的耳朵真靈,我們一起來和它打個招呼吧!聽到“咿呀咿呀喲”的時候,請大家揮揮小手,這樣我就知道你們已經找到它了。(第三遍)

二、看一看,學一學

1、除了“咿呀咿呀喲”,你還聽到了什麼聲音?(第四遍)

2、小牛、小狗和小羊它們來幹什麼?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ppt,第五遍)

3、邊看動畫邊和小動物們一起走走跳跳。(第六、七遍)

三、想一想,做一做

1、小動物聽到“咿呀咿呀喲”會高興地跳起來,你們高興的時候會做什麼動作?(請個別幼兒帶領大家一起做簡單的肢體動作。)(第八、九遍)

2、高興的時候我們會跳一跳……,當你聽到“咿呀咿呀喲”的時候就做自己喜歡的動作吧!……(第十遍)

3、今天大家高興嗎?下次我們請樂器寶寶和我們一起來跳“咿呀咿呀喲”。

【活動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這首歌曲,在平時也有個別幼兒已經欣賞過。歡快的音樂一出現立刻就吸引住了幼兒的注意,兩遍後幼兒就能哼唱起來。直觀的ppt演示,讓幼兒瞭解到唱到“咿呀咿呀喲”的時候,要用簡單的動作來表示,為後面的肢體表達做了較好的鋪墊。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想出了小鳥飛、烏龜爬和小兔跳等動作,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達了“咿呀咿呀喲” ,較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讓幼兒體驗到了活動的快樂。

活動中幼兒對小動物的叫聲非常敏感,如果把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內容互換,可能會更符合幼兒喜歡小動物的特點,更關注幼兒的需求。對於託班幼兒來説,能嘗試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達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喲”。但由於託班幼兒生活經驗、創造想象和發散思維能力有限,因此如果將此活動放在小班進行可能會更合適。

咿呀咿呀喲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動作,道具等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2、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3、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鋸木頭的工具,方法。

2、音樂CD,紗巾,鋼琴。

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難點:能伴隨音樂通過肢體動作,道具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森林走一走,看一看森林裏有很多小動物,讓我們一起來向它們問好吧!先聽一聽老師是怎樣和小動物問好的?(小牛下午好……等)。

師:你們看明白老師是怎樣問好了嗎?現在請你們來問好其他的動物。

二、基本部分:

(一)肢體感應節奏“咿呀咿呀喲”

1、幼兒完整地感受樂曲。

2、揮手遊戲,再次感應完整樂曲。

師:這個“咿呀咿呀喲”可調皮了,有時出來和我們玩遊戲,有時藏起來不見了。現在我們仔細聽聽,它一出現的時候,就揮揮你的小手。

3、創編動作

師:除了小手,還有身體的哪個部位可以和“咿呀咿呀喲”玩遊戲?”

(二)道具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1、運用紗巾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1)出示紗巾,引導幼兒將紗巾變成一把鋸子。

(2)用紗巾練習鋸木頭的本領。

2、通過遊戲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1)教師示範,引導幼兒聽到:“咿呀咿呀喲”的時候,表演手臂,腰,大腿等突然垂落的動作,以此表示木頭被鋸斷)

(2)幼兒開展鋸木頭的遊戲,分別扮演大樹和小木匠,伴隨音樂合作玩遊戲。

三、結束

師:木頭鋸好了,小木匠們出了許多汗,一起來洗個澡吧!(幼兒將手中的紗巾變成浴球,和教師一起隨音樂表現洗澡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喲樂句處按節奏搓洗身體的各個部位)

咿呀咿呀喲教案6

一、故事導入,玩洗澡遊戲。

寶寶和小動物們終於鋸完了木頭,好累哦,他們決定洗洗澡……

反思: 導入比較自然,能夠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孩子們的表演慾望。

二、感應節奏

1、洗澡——咿呀咿呀唷

音樂:走、跑、跳

咿呀咿呀喲:單人持布球依老師指示洗刷身體部位,雙人相互搓洗。

反思:洗澡是幼兒喜歡的遊戲,不僅自己洗,還幫助別人洗,人人都願意動手,幼兒合作愉快。老師再適當的配上語詞,如“請你幫我洗洗臉,咿呀咿呀唷。”能讓幼兒更清楚地知道要洗哪個部位,而且在遊戲中注意引導幼兒對節奏短短短長的表現。

2、聽辨動物音色——牛狗羊/馬貓公雞/青蛙鴨鳥/豬

(1)老師出示各種動物圖卡介紹動物名字。

(2)聽排音色:十人各持不同動物圖卡,依音樂的順序分辨出動物並排出順序。

反思:通過多次遊戲,孩子們對音樂比較熟悉,老師逐段讓幼兒聽音樂,能更清楚地聽出是哪一種動物發出的叫聲,並能較快地將動物卡片按照順序排在黑板上。

3、替換語詞——動物叫聲

(1)模仿動物造型:牛狗羊馬……

反思:在老師的引導下,啟發幼兒通過肢體動作模仿了小動物的各種造型,有貓、狗、猴、大象等動物造型,分別請幼兒示範,大家一起模仿,老師及時表揚鼓勵,幼兒興趣高,發展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2)替換語詞

音樂:律動

咿呀咿呀喲:替換成各種動物叫聲

如:老師:小狗小狗怎麼叫

幼兒:汪汪汪汪汪

反思:有了前面的遊戲鋪墊,老師稍提示,幼兒就能夠注意用“短短短短長”的節奏初步學唱語詞,如“汪汪汪汪汪——”。再經過幾次練習,幼兒掌握較好,並嘗試替換成多種動物的叫聲,發展了幼兒的思維多樣性。

咿呀咿呀喲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特點的基礎上,辨識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並用一定的節奏來表現。

2、初步嘗試用樂器為音樂伴奏,體驗打擊樂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音樂。

2、鈴鼓、小鈴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音樂,講的是小動物們去旅行,請你聽一聽它們旅行中發出了什麼有趣的聲音?(欣賞音樂)

師:音樂聽完了,你們找到了最有趣的聲音了嗎?(幼兒根據自己的感受回答)你能聽出小動物的心情怎麼樣?小動物們出去旅行,看到美麗的景色高興得唱起了“咿呀咿呀呦”。

二、隨音樂有節奏的做動作,重點掌握“咿呀咿呀呦”的節奏

1、出示圖譜,瞭解節奏。

師:你聽到小動物唱了幾次“咿呀咿呀呦”嗎?我們都把它找出來好不好,我這裏有一張小動物的旅行圖,我們邊聽邊看,把它們都找出來。

(教師指着節奏圖,欣賞音樂第二遍)

師:你們找到“咿呀咿呀呦”了嗎?它在哪裏?原來,線條的地方表示小動物在唱“咿呀咿呀呦”,那點點的地方表示什麼呢?(小動物走路)

師:我們把“咿呀咿呀呦”都找出來了,想不想來唱一唱呢?

2、用身體動作為樂曲打節奏。

師:剛才我們用小嘴巴唱了“咿呀咿呀呦”,如果用我們的小手來給它打節奏你會嗎?(引導幼兒看一看圖上有幾根線條,可以拍幾次手,並一起練一練)

師:除了拍手我們還可以拍身體的什麼部位來給“咿呀咿呀呦”打節奏呢?

(個別幼兒來説一説,大家一起學一學)

師:剛才我們都是給“咿呀咿呀呦”打節奏,小圓點也想請大家為它來打節奏,小圓點表示小動物在走路,那我們能不能用小腳來打節奏呢?

(根據幼兒情況練習1-2遍)

三、嘗試用小樂器進行打擊樂

1、出示鈴鼓,學習用鈴鼓為“咿呀咿呀呦”伴奏。

師:這個朋友你認識嗎?它叫鈴鼓,它也想來和“咿呀咿呀呦”伴奏呢,你會用它嗎?(聽音樂在“咿呀咿呀呦”的地方打節奏)

2、增加樂器小鈴,嘗試為走路部分音樂伴奏。

師:又一個小樂器朋友來了,它是誰?(指圖譜)鈴鼓在這裏和“咿呀咿呀呦”伴奏,小鈴可以在哪裏伴奏?

3、分組合作完整演奏。

四、結束活動

師:時間不早了,我們要回去了,讓我們聽着音樂會去吧,當唱到“咿呀咿呀呦”的時候,我們可以和老師們揮手再見。

咿呀咿呀喲教案8

設計意圖:

這首樂曲改編自《王老先生有塊地》,旋律歡快活潑,節奏鮮明,"咿呀咿呀呦"樂句反覆出現,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欣賞需要。新《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教師力求讓幼兒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辨識固定樂句,充分感受音樂節奏,並藉助鋸木頭、擦汗、洗澡等遊戲情境幫助幼兒反覆體驗、感受音樂的性質,從而體現"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遊戲情境的營造和幼兒想象能力的激發需要藉助一定的載體,教師藉助一小塊彩色紗巾巧妙地幫助幼兒搭建起想象與表現的平台,豐富了幼兒表達、表現的手段。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嘗試辨別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節奏"ⅹⅹⅹⅹ|ⅹ—|。

活動準備:

1、彩色紗巾,錄音機,錄音帶。

2、事先在白紙上畫好圖譜,水彩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受樂曲(教師和幼兒在脖子上系一條紗巾聽音樂進活動室)。

1、聽音樂,尋找其中反覆出現的樂句。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有趣的音樂,這段音樂裏有一句話特別有趣,看看誰能找出來,(師幼一同欣賞音樂,並與幼兒目光交流,呼應)。

師:誰找到有趣的話啦?

幼:我聽到"……"我找到了"咿呀咿呀呦"。

師:是這句嗎:師哼(啦……咿呀咿呀呦)。

師:你們的小耳朵真靈,我們一起來和它打個招呼好嗎?當我們聽到"咿呀咿呀呦"的時候就和它招招手吧!(師幼一同再次欣賞音樂)。

師:呵,這個"咿呀咿呀呦"有點調皮呢,有時會出來和我們打打招呼,有時我們等它好久都不出來,小朋友,我們再豎起小耳朵聽聽。

2、根據圖譜尋找固定的樂句出現的規律。

(出示圖譜,教師隨音樂用筆沿波浪線描畫,在樂句"咿呀咿呀呦"出現時,用明顯的擺動動作畫出鋸齒線,以突出樂句和音樂節奏)。

3、用身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四小節)

師:原來"咿呀咿呀呦"會和我們捉迷藏,它不是每一個樂句都出來的,我們再來聽一聽,找一找吧。當聽到第一遍音樂"咿呀咿呀呦"時我們一起來拍拍手,聽到第二遍音樂"咿呀咿呀呦"時我們就一起跺跺腳;小朋友,聽到"咿呀咿呀呦"時除了想拍拍手、跺跺腳,還想幹什麼呢?

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一至二遍音樂,自由起舞,(師幼一同自由用肢體動作表現各種動作,可以是各種不同的小動物的形象動作)。

(二)表現固定樂句的節奏。

師:森林裏的動物們想要造一座大房子,可是它們沒有小木匠,你們願意當它們的小木匠嗎?(幼:願意)

師:小木匠用什麼來鋸木頭呢?(幼:鋸子)

師:對,小木匠需要一把鋸子來鋸木頭,老師變變變,我的鋸子變出來了(教師將紗巾拿下來拉直,幼兒模仿)

幼:我的鋸子也變出來了。

師:讓我們一起來練練鋸木頭的本領吧,要注意聽音樂,在"咿呀咿呀呦"出現的時候才能鋸喔!

(師幼手持紗巾坐在位子上,注意聆聽音樂,在固定的樂句"咿呀咿呀呦"出現時來回拉動紗巾,以表現鋸木頭的情景)。

師:本領練好了,喲,這裏有一棵大樹,"哪個小木匠來和老師試試鋸木頭?"(配課教師將紗巾蓋在頭上,伸展肌體當大樹)(教師與一位幼兒演示鋸木頭,教師一邊哼唱,一邊示意幼兒在"咿呀咿呀呦"的樂句處來回在教師手腳關節處拉動紗巾。隨後,教師做出手臂、肩膀等處關節突然垂落的動作,以表示木頭被鋸斷了)。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鋸木頭呢?(幼:想)

師:好,那就請拿綠紗巾的小朋友趕緊到前面找個空位置變成一棵大樹,拿粉色紗巾的小朋友來當神氣的小木匠,一起來鋸木頭吧。(幼兒尋找合作的夥伴,教師根據情況調配,師幼一起玩鋸木頭的遊戲,辨別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並用肌體動作表現出來)。

師:哦!樹倒囉!扮演大樹的小朋友都蹲下。"鋸木頭很辛苦,流了許多汗,回位置坐下擦擦汗吧。"(師幼一同隨音樂表現拿毛巾扇風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呦"出現的時候,按照節奏在臉上輕拍表示擦汗。)

師:"休息好了,小朋友還想玩鋸木頭的遊戲嗎?"

幼:"想。"

師:"好,剛才當小木匠的小朋友現在趕緊變成一棵大樹,其他的小朋友當小木匠吧。"(幼兒交換角色,再次遊戲)

(三)結束遊戲師:木頭鋸好了,小朋友又流了許多汗,一起來洗個澡吧!(師幼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當洗澡盆,大家站在盆邊準備洗澡)

師:拿好你的洗澡沐浴球,一起來搓搓挫oooooo(師幼將手中紗巾團成小浴球,隨音樂表現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樂句處有節奏地搓洗身體的各個部位。)

師:小朋友,拿好小木頭,一起去給動物們造房子吧。

餐前活動

手指遊戲——石頭剪刀布

活動目標

1、説兒歌配動作,使幼兒手口協調。

2、認識手指,喜歡有一雙能幹的手。

3、促進幼兒小肌肉的`發展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要來玩一個手指遊戲,這個手指遊戲叫做石頭剪刀布,你們玩過石頭剪刀布嗎?(請幼兒示範做石頭剪刀布)教師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後帶領幼兒學念兒歌,逐漸配上相應的動作,達到手口協調。

請一名幼兒上來示範做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做。

附兒歌:

石頭剪刀布,石頭剪刀布,做什麼(左擺一下)做什麼(右擺一下)?

左手是石頭,右手是石頭,胖胖臉胖胖臉(握拳貼小臉兩邊)石頭剪刀布,石頭剪刀布,做什麼做什麼?

左手是剪刀右手是剪刀,小白免小白免,(做小免)石頭剪刀布,石頭剪刀布,做什麼做什麼?

左手是布右手是布,小螃蟹小螃蟹(手心對前胸兩大拇指靠一起、另外的四個指頭只是前面彎曲一下)石頭剪刀布,石頭剪刀布,做什麼做什麼?

左手是石頭右手是剪刀,小蝸牛小蝸牛。(石頭放剪刀上面)

咿呀咿呀喲教案9

活動目標:

1、嘗試辨識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喲”,並運用肢體動作進行表現。(重難點)

2、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體驗音樂遊戲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森林場景佈置、動物圖片(小狗、小貓、小鳥、小鴨)、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角色引入,並隨音樂進場。

師:春天來了,小動物們今天在森林裏蓋房子,我們一起去森林裏幫幫他們好不好?

2、和小動物打招呼,初步感知固定句式的節奏。

師:“好了,終於來到大森林了!哇,春天的森林空氣好新鮮啊,聞起來好香好舒服!看看春天的大森林裏有什麼呢?有花、有草....(讓幼兒感受到春天美麗的景象)

師:森林裏還有誰呢?這是誰?它怎麼叫?(教師根據特定句式的節奏模仿動物的叫聲)還有這是誰?(讓孩子們自己模仿)

(前面兩個動物是讓孩子們模仿老師來感知節奏的,最後一個動物讓孩子們自己來表達,由易到難,層層遞進)

二、基本部分

(一)用肢體動作感應特定節奏

1、初步感受樂曲。

師:“剛才,你們跟小動物打了招呼,真是有禮貌的好孩子!小動物也很有禮貌哦!它們唱了一首很好聽的歌來歡迎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欣賞音樂)

師:在這首歌裏面你聽到了什麼?

幼:咿呀咿呀喲。

2、揮手遊戲。

師:“你們知道嗎?這個咿呀咿呀喲可調皮了,有時很快和我們出來玩遊戲,有時藏很久才出來,那我們注意聽一聽,當它出來的時候就揮揮你的小手,看誰的耳朵最靈。”(播放音樂)

(師幼一同再次欣賞音樂,教師把手放在耳邊以示專注傾聽。當“咿呀咿呀呦”樂句出現時,教師用欣喜的表情和幼兒揮手互動,或用困惑的表情引導幼兒注意並不是每一樂句都會出現“咿呀咿呀呦”的)

3、肢體創造。

“小手和咿呀咿呀喲玩遊戲了,那我們的身體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和它玩遊戲呢?”(如頭、肩、屁股等部位。先請個別幼兒做,再集體隨音樂模仿)

師:“剛才我們和咿呀咿呀喲玩了遊戲?那現在我們該幫小動物們蓋房子了,小朋友們想一想,蓋房子之前我們要做什麼呢?

幼:鋸木頭,扛木頭。。。(播放音樂,幼兒跟着音樂節奏做動作) 三:結束部分

木頭扛過去了,小朋友們跟着老師一起去幫小動物們蓋房子吧!

咿呀咿呀喲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動作,道具等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2.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1.通過肢體動作,道具等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2.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鋸木頭的工具,方法。

2.音樂CD,紗巾,鋼琴。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森林走一走,看一看森林裏有很多小動物,讓我們一起來向它們問好吧!先聽一聽老師是怎樣和小動物問好的?(小牛下午好.....等)。

2.師:你們看明白老師是怎樣問好了嗎?現在請你們來問好其他的動物。

二、基本部分:

(一)肢體感應節奏“咿呀咿呀喲”

1.幼兒完整地感受樂曲。

2.揮手遊戲,再次感應完整樂曲。

3. 師:這個“咿呀咿呀喲”可調皮了,有時出來和我們玩遊戲,有時藏起來不見了。現在我們仔細聽聽,它一出現的時候,揮你的小手。

4.創編動作

5.師:除了小手,還有身體的哪個部位可以和“咿呀咿呀喲”玩遊戲?”

(二)道具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1.運用紗巾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1)出示紗巾,引導幼兒將紗巾變成一把鋸子。

(2)用紗巾練習鋸木頭的本領。

2.通過遊戲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咿呀咿呀喲教案11

一、設計意圖

歌曲《王老先生有塊地》旋律活潑,節奏鮮明,“咿呀咿呀喲”樂句的反出現,非常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欣賞需要。中班幼兒樂意聽音樂,在音樂活動中,能感受音樂,掌握音樂旋律。新《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我力求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充分辨識固定樂句,充分感受音樂節奏。結合幼兒好動,喜歡遊戲活動的特點,我將遊戲融入於活動中,藉助據木頭、擦汗、洗澡等遊戲情境幫助幼兒反覆體驗,感受音樂的性質,從而體現“玩中學’的教學理念。遊戲情境的營造和幼兒想象能力的激發,需要藉助一定的載體,我藉助一小塊彩色紗巾巧妙地幫助幼兒搭建起想象與表現的平台,也是豐富幼兒表達、表現的手段。

二、説目標

《幼兒園指導綱要》(藝術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提出: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因此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在遊戲情境中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嘗試辨識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喲”,並運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

重難點剖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運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

大膽運用肢體動作表現是韻律活動中最基本也最主要的要求,幼兒天生對音樂有着敏鋭的感受,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音樂,我們應鼓勵幼兒大膽進行表現,從而培養幼兒的藝術表現能力,所以我把這個作為活動重點。活動中我以多種遊戲情境激起幼兒的表現慾望,在師幼互動中讓幼兒大膽表現。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嘗試辨識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喲”。“咿呀咿呀喲”在樂曲中多次出現,但不是每個樂句都有,這讓幼兒辨識起來有些困難,因此,我運用圖譜,讓幼兒從直觀上感知咿呀咿呀喲出現的規律,同時通過一些動作提示,眼神交流,幫助幼兒辨識。

三、説活動準備

為激起幼兒興趣,更好地進行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

(一)知識準備

課前對幼兒進行“鋸子”這一詞的理解,並積累一些鋸木頭動作的經驗,幫助幼兒在鋸大樹遊戲環節中,有更清晰的思路。

(二)物質準備

1小動物圖片

用開場時的環境創設,這些直觀的圖片,讓幼兒在與小動物打招呼時更真實,從而引起幼兒興趣。

2圖譜

用於環節二中尋找反覆出現的樂句,圖譜的直觀地出現,可以幫助幼兒更清晰地感知固定樂句出現的規律。

3紗巾

紗巾在活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各個遊戲情景中它都以不同的遊戲工具出現。

4音樂CD

四、説活動過程

五、説活動特色

(一)趣味盎然,使教學活動富有特色。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營造了有情有趣的“童話世界”,遊戲化的情境:森林、大樹、鋸木頭、洗澡……孩子們在有情有趣的遊戲中愉快地感受着,積極地發現着,快樂地學習着。

(二)紗巾的創意運用,使活動充滿挑戰與發展價值。

一方面紗巾色彩鮮豔,能喚起幼兒學習的熱情,既有趣又不干擾幼兒傾聽、感受音樂,符合幼兒的特點。另一方面,紗巾輕盈多變,能挑戰幼兒想象、創造能力,時而紗巾變為大樹、鋸子,時而變為毛巾、浴球等等,孩子們在與紗巾的遊戲中,創造性地運用各種肢體動作來表現固定樂句,並大膽進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