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錦7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7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錦7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瞭解幾種區分生熟雞蛋的方法。

2、培養幼兒通過實驗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3、提高幼兒比較觀察和細緻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向父母詢問區分生熟雞蛋的方法。

2、物質準備:(1)生熟雞蛋(生雞蛋標上數字1、熟雞蛋標上數字2)若干個;

(2)托盤、餐巾、小碗(沒人2個分別貼上生、熟標籤)、手電筒;

(3)記錄用的區分生熟雞蛋的方法圖、記錄表、鉛筆沒人一套;

(4)快樂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教師扮演兔媽媽,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1、老師:“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兔媽媽,今天我想請你們到我家做客,你們願意嗎?“幼兒聽音樂入場坐好。

2、出示雞蛋引出課題。

老師:“歡迎到我家做客,我為大家準備了煮雞蛋吃,,可我不小心把煮熟的雞蛋和生雞蛋魂在一起了。小朋友們能不能幫我想想好的辦法,把生雞蛋和熟雞蛋區分開,但是還是不能把雞蛋弄破?”

二.啟發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動手嘗試區分生熟雞蛋

1、組織幼兒討論,讓幼兒説説自己想出來的辦法。

2、幼兒動手嘗試區分,並做好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老師:“大家想了許多好辦法,讓我們來試一試吧。為了更好地把生熟雞蛋區分清楚,我為大家準備了兩個碗,請你用自己想的辦法先試一試,然後把你認為的生雞蛋放到寫有“生”的碗中,在記錄表示畫×,把你認為的熟雞蛋放到寫有“熟”字的碗中,在記錄表上畫√。”

3、組織幼兒説一説是怎麼區分的。

請幼兒把自己驗證的結果、方法和記錄表講一講。

三.引導幼兒通過看圖來了解、驗證區分生熟雞蛋的方法

配班老師扮演小松鼠敲門:“我是小松鼠,聽説小朋友正在幫兔媽媽想辦法區分生熟雞蛋,我也從電腦上搜索了幾種非常簡單的區分生熟雞蛋的方法,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教師組織幼兒觀看圖片內容,瞭解三種區分生熟雞蛋的方法。

(1)把生雞蛋和熟雞蛋分別用手轉動起來,生雞蛋轉動的慢,熟雞蛋轉動的快。

(2)用收晃動生熟雞蛋,感覺裏面有東西的是生雞蛋,熟雞蛋則感覺不到。

(3)用手電筒照生雞蛋時比較透亮,熟雞蛋不透亮。

教師和幼兒邊看方法圖,邊用一組雞蛋進行嘗試驗證。

四.幼兒利用已知方法,幫兔媽媽再次驗證,並填寫記錄卡。

1、幼兒用每一種方法去區分生熟雞蛋並填寫驗證結果,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要求幼兒用第一種方法試驗後,把記錄表寫好:轉得快的雞蛋是熟的,畫√,轉得慢的雞蛋是生的,畫×。

用第二種方法試驗後,在沒有感覺的雞蛋下面畫√,在有感覺的雞蛋下面畫×。

用第三種方法試驗後,在不能透亮的雞蛋下面畫√,透亮的雞蛋下面畫×。

2、組織幼兒説一説自己的驗證結果。

3、請幼兒將熟雞蛋剝開,進行驗證。

老師:“孩子們,你們真是太聰明瞭,生雞蛋和熟雞蛋終於分清楚了。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動手把熟雞蛋剝開吃吧!”

五.簡單講解區分生熟雞蛋的原理。

啟發幼兒想一想、説一説,為什麼用這種方法能區分生熟雞蛋?

教師總結:因為生雞蛋裏面是液體,轉動時裏面的蛋清、蛋黃也在自轉,影響了雞蛋的旋轉速度,熟雞蛋裏面是固體,不會影響雞蛋的旋轉度;熟雞蛋裏面是實心的,所以晃動時不會有什麼感覺,生雞蛋則會感覺到裏面有東西;用手電筒照時,生雞蛋清很透明,而熟雞蛋則不透明。

2.將生雞蛋打開比較生熟雞蛋的不同。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通過操作活動,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物體是否吸水,吸水之後又會有什麼變化。

2、 體驗小組合作的快樂,並學會將觀察結果進行記錄。

3、 增強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餐巾紙、瓦楞紙、報紙、木塊、海綿、棉花、錫箔紙、雨衣布每小組一份。

2、 記錄表、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 小實驗——會吸水的紙條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變個魔術。

將紙巾擰成的紙條豎着放進裝有彩色顏料的盤子裏,紙條慢慢變色了。

討論:

1、把紙條放進顏料水裏,你發現了什麼?

2、為什麼水會“爬”上去?

師:紙巾變色了,是因為它把顏料水吸進去了,那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能吸水呢?

二、認識材料,講解操作方法。

1、 逐一出示物品,並加以認識。

2、 出示大表格,知道第一行是物品的名稱,大家集體猜測、判斷,能吸水的打√,不能吸水的打×,不能確定的打?

3、 幼兒分組記錄猜測結果,記錄在表格的第一行,教師巡迴指導。

4、 集體講述,每組選一個代表講出本小組討論的結果。

三、 幼兒分組實驗。

1、 幼兒分小組操作。

把各種物品放入水中,試試它們到底能不能吸水,並在表格第二行記錄實驗結果。

2、 驗證猜測結果。

大家把猜測結果和實驗結果進行比較,看看哪個比較有爭議,可以再次實驗。

3、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實驗結果,發現餐巾紙、瓦楞紙、報紙、木塊、海綿、棉花都具有吸水性,而錫箔紙、雨衣布沒有吸水性。

活動延伸:

老師將一些吸水慢的和一些沒實驗過的物品投放在區角里,讓孩子們利用其他時間自己去嘗試,並做好記錄。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按磁鐵的特性(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類。

2、通過動手操作把不能被磁鐵吸起的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

3、激發幼兒的探究欲,發展幼兒探索的能力。

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磁鐵,一份記錄紙,水彩筆人手一支,能被磁鐵吸的東西和不能被磁鐵吸的東西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引發活動課題。

1、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遊戲吧!“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嗎?

2、老師這裏還有一位新朋友呢,我們把它請出來吧,(老師出示磁鐵)你們看它是誰呀?它也想來找好朋友呢!你們猜猜看誰會是磁鐵的好朋友呢?幼兒自由猜測。

3、小朋友們猜了這麼多材料寶寶(教師出示準備的材料)老師這裏也有一些材料寶寶,(老師介紹材料的名稱)我們來猜一猜誰會是磁鐵的好朋友呢?幼兒自由的猜測(幼兒猜了之後要自己説猜的是什麼東西)。

那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猜的對不對呢,現在我們3個人一組動手實驗一下,把是磁鐵好朋友的材料放到中間的紅色小框裏,不是磁鐵好朋友的還是放到原來的盆裏。

要求:記住自己放的是幾號籃子。

下面的請小朋友們自己動手找一找。全都找好後派一個代表把籃子交給老師。

我們先請小朋友來説説看你找到的磁鐵的好朋友有哪些呢(請一組的小朋友全部講完)。難道留在盆裏的材料都不是磁鐵的好朋友了嗎?我們來試一下。(師拿磁鐵到每組的盆裏試一試)

二、引導幼兒幫助把不能被磁鐵吸起的東西變成能吸起的東西。

1、我們幫磁鐵找到了好朋友,聽!是誰在説話呢,喔,我聽清楚了,原來是桌上盆裏面的寶寶們在説“我們也想和磁鐵做好朋友,請你們幫我們想個辦法和磁鐵做好朋友吧!”誰來説説你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他們,幼兒想辦法講述。我們知道這個小籃子裏的材料都是磁鐵的好朋友,請它們來幫幫忙吧。教師選擇其中的一樣展示操作。(如:我們看這張紙不是磁鐵的好朋友,那我可以利用小籃子裏面的材料來幫助它,師示範,然後記錄在記錄紙上。)

2、老師這裏有一張記錄紙,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是需要幫忙的,你用什麼材料幫助它的就來這裏材料的下面打“√”。下面每組派一個代表來拿你們的小籃子,還是回到你們原來的桌上試一試,然後再記錄下來,試完一樣再試一樣。幼兒三人一組動手操作,老師巡視。

3、操作交流:幼兒展示動手操作的記錄表。你們都幫這些材料寶寶想出辦法來了嗎?誰來説説你是用什麼來幫助它的`。例:用**幫**,有沒有其他辦法,看看別的小朋友的記錄紙誰用的辦法多(如有爭議可在集體面前示範)

三、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幫磁鐵找到了很多好朋友,我們還幫助這些本來不是磁鐵好朋友的東西變成了磁鐵的好朋友,你還能在我們教室幫助磁鐵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嗎?讓我們出發去找找看吧!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時科學《磁鐵找朋友》,磁鐵對於幼兒來説並不陌生,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今天的科學活動主要讓幼兒對磁鐵的想象感興趣,並初步瞭解不同形狀的磁鐵都能吸鐵和鐵製品的特性。讓幼兒藉助對磁鐵的探究,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幼兒用磁鐵玩一玩,吸一吸。去感知磁鐵的性質,幼兒再通過自己的觀察結果,會生成很多有關磁鐵的問題。充分讓幼兒自己探究並在探究中發現問題。特別是我在問他們為什麼不能吸布條時,有幾個小朋友告訴我説,我能吸住布條,從而使讓我能為下一步隔着物體吸鐵有了明確的指引。

在實驗操作時,小朋友能認真參與到實驗中,但是出現過於關注實驗,等實驗結束後,才發現忘記記錄了。説明小朋友還不太習慣記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記錄這種方法用得太少了,以後要讓小朋友多記錄。

在活動結束後,我將磁鐵放入區域活動中,在區域活動時,很多小朋友拿着磁鐵去找好朋友,教室裏、走廊上、活動室、午睡室。每當他們找到磁鐵的朋友,他們都會興奮不已。我請小朋友到家裏再找找磁鐵的朋友,找到了再和小朋友來分享。通過這樣的探索活動,小朋友就知道鐵和鐵製品都是磁鐵的好朋友。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大班孩子已經對大自然中的各種現象充滿探索的興趣,同時他們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相當的知識和經驗。在活動中,孩子們特別對一些自然界中物象預報天氣的現象頗感興趣,他們從好奇到自己主動地探索:通過信息的收集、故事的討論、繪畫的表達和做個“小小氣象預報員”等活動,孩子的好奇得以滿足,知識得以豐富、經驗得到提升,從而能進一步激發孩子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喜歡收集天氣信息,萌發幼兒觀察天氣的興趣。

2、通過理解故事和爭做氣象預報員,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

活動準備:

1、事先發動幼兒收集“大自然語言”的氣象信息:如“蜻蜓低飛,天要下雨”等氣象信息。

2、倒黴的小白馬掛圖、小白馬頭飾

3、繪畫材料、“小小氣象台”舞台一個

活動流程:

故事導入――討論――我知道的天氣信息――小小氣象預報員――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倒黴的小白馬

(1)教師出示小白馬頭飾,引出故事:有一匹小白馬想出門,它遇到了一些什麼事情呢?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出示掛圖)

(3)提問:小白馬打算去草地上玩,遇到了什麼倒黴事?為什麼?

小白馬打算去看日出,遇到了什麼倒黴事?

小白馬想去樹林裏散步,遇到了什麼倒黴事?為什麼?

(4)幼兒再次完整傾聽故事。

2、討論:故事中告訴我們什麼天氣信息?

(1)聽了故事,故事中有那些關於天氣信息的內容,如:晚上星星多,白天天氣熱;朝霞映紅了天,就會下雨等等。

(2)小白馬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獲得天氣方面的信息?

3、我知道的天氣信息。

(1)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知道天氣的信息?(觀察天氣、動物;電視、報紙、電腦等)

(2)你收集的是什麼信息,能不能把自己知道的氣象信息用繪畫表達出來。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小小氣象預報員。

(1)那麼,我們知道這麼多的氣象信息,現在,我們就可以和電視台的氣象預報員一樣來預報氣象。

(2)討論:怎樣預報天氣。(教師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語句來表達,如:烏龜背潮濕,明天下大雨

(3)學做“小小氣象預報員”

5、延伸活動

讓幼兒到户外,看看天、花草樹木、小螞蟻等,猜猜明天的天氣,説説自己的理由。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認識顏色的興趣。

2、能在生活中找到紅色的物體,鞏固幼兒對紅色的認識。

3、認識紅色,學習詞語:紅色。

活動準備

1、一個小布袋(布袋裏裝有一塊紅色的小方巾,一隻紅色的蠟筆,一個紅辣椒)一張紅色寶寶的卡片。

2、幼兒每人一支紅色的蠟筆,一個紅蘋果。

3、幼兒用書:《認識紅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主題。

1、師:有一個小寶寶,它有一個神奇的布袋,它的布袋裏能變出許許多多好玩的東西。

小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

2、師展示紅色寶寶的卡片,引導幼兒初步認識紅色。

(1)師:這就是擁有神奇布袋的小寶寶,它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畫面中寶寶的自我介紹吧!

(2)點擊幼兒用書P9紅色寶寶,學習詞語:紅色。

二、遊戲:神奇的布袋,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紅色。

1、師:紅色寶寶的布袋裏能變出什麼東西呢?讓我們來一起變變吧!

2、教師邀請幼兒依次從布袋裏拿東西。

(1)當第一名幼兒拿一件物品後,提問:布袋裏變出的是什麼呀?它是什麼顏色呢?

(2)當第二名幼兒拿一件物品後,教師放慢語速引導幼兒説出自己拿出的物品顏色,

加深幼兒對紅色的認識。

(3)當第三名幼兒拿出一件物品後,幼兒對其他小朋友説:這是一個紅色的××。

三、點擊幼兒用書P9空白處,引導幼兒觀看方框李的紅色物體,鞏固認識紅色。

1、觀看畫面,引導幼兒用短語説出:紅色的衣服,紅色的皮球,紅色的積木。

2、師幼共同討論:在生活中,你還看見過哪些紅色的物體呢?

四、點擊幼兒用書P9空白處,引導幼兒觀看蘋果樹,向幼兒説明題議,幼兒完成練習。

1、引導語:小朋友,秋天到了,蘋果成熟了,蘋果樹老爺爺給我們帶來了好吃的蘋果。

但是,在吃蘋果前,蘋果樹老爺爺也給我們出了一道難題,要先完成才能吃蘋果。

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蘋果樹爺爺給我們帶來了什麼難題。

(點擊幼兒用書蘋果樹,聽聽蘋果樹的問題)

2、塗色,幼兒給蘋果樹上的蘋果塗上紅色。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鍛鍊幼兒運用味覺來對食物進行辨別的能力。

2、豐富幼兒有關食物味道的感知及形容詞,豐富詞:酸的、甜的、香的。

活動準備:

布娃娃一個,錄音機、音樂磁帶,有關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味道的食物,通過給學習小朋友過生日,來引出課題:嚐嚐味道。

今天是我們班xx小朋友的生日,我們一起給他慶祝生日好不好?他今天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好吃的東西。小朋友吃的時候,看看你吃的是什麼東西?它是什麼味道的?小朋友邊吃邊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2、討論食物的味道:

(1)請小朋友説説,你剛才吃的是什麼?它是什麼味道的?你還吃過哪些東西像糖果味一樣是甜的?你還吃過哪些東西像楊梅味一樣是酸的?你還吃過哪些東西像花生味一樣是香的?

(2)豐富形容詞:酸的、甜的、香的。

(3)小朋友你喜歡吃什麼味道的東西呢?

(4)不能吃太多甜甜的東西,這樣,牙齒會吃壞的。

3、按酸、甜、香的味道來分類:(出示酸、甜、香的食物請小朋友分類)

(1)xx請我們吃東西,我們也送好吃的東西給xx吃好嗎?xx要我們把禮物放在三個籃子裏。把味道是甜甜的放在一個裝糖果的標記的籃子裏;把味道是酸酸的放在一個裝楊梅標記的籃子裏;把味道是香香的放在一個裝花生標記的籃子裏。

(2)xx説你們分得真好!這是甜甜的味兒;這是酸酸的味兒;這是香香的味兒。謝謝小朋友送來這麼多好吃的禮物。

4、活動結束:今天xx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味道的食物,有甜的、酸的和香的,謝謝xx嘛,那讓我們唱歌跳舞來祝xx的生日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擰蓋子

2、能給各種瓶子配上合適的蓋子

3、鍛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帶有瓶蓋的塑料瓶子若干,每個寶寶3—4個塑料瓶

2、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組織幼兒邊聽音樂《捏攏放開》邊做動作進入活動室做好,用談話引出課題。

二、基本部分

1、引發幼兒興趣,探索嘗試

①教師:“寶寶們,你們瞧老師這有什麼呀?”(出示裝有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的瓶子各一個),激發幼兒興趣。

②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空手練習擰瓶蓋、捏豆子等動作兒歌:手指握住小瓶嘴,轉轉轉轉轉下來,手拿瓶蓋放瓶口,轉轉轉轉轉上來。

大拇指食指伸出來,撿起豆子捏捏緊,輕輕放進瓶子裏,瓶蓋轉轉轉轉緊。

老師:“老師發給每個寶寶一個瓶子,你們也把瓶蓋擰開,把玩具裝進去吧!”

③教師發給每個寶寶一個帶蓋的塑料瓶,讓他用自己的方式試着擰開蓋子,把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等任何一種裝進瓶子裏,試一試。

④寶寶自由練習,請個別幼兒演示給其他寶寶看,自己是怎樣裝進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的。

2、教師示範,寶寶練習。

①教師説:“我選大一點的瓶子,慢慢地演示給寶寶看,如何把蓋子擰在瓶子上。請寶寶們看仔細。”

②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像老師這樣擰,對了。把蓋子擰緊了,小玩具就不會掉出來了”教師適時指導:“往這邊擰不動了就再往那邊擰試試”

3、“找朋友遊戲”配配對。

①將大小不同的瓶蓋混放在一起,請寶寶給不同的瓶子尋找正確的蓋子擰上。“這一個蓋子太大了,這個蓋子剛剛好,寶寶你也來試一試。”

② 讓幼兒把瓶子的蓋子擰開,按照瓶子上的圓點標誌裝上不同的物品,把瓶蓋擰緊,搖一搖、晃一晃、滾一滾、扔一扔、聽一聽他們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小結:今天寶寶們真能幹,幫瓶蓋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它們可高興了,讓你的瓶寶寶隨着音樂一起來跳舞吧!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內放上各種不同的瓶子和瓶蓋,準備許多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等,讓寶寶繼續練習擰瓶蓋,配配對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