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班主題高和矮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3W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主題高和矮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主題高和矮教案

中班主題高和矮教案1

教學目標:

1.意識到自己升中班了,長大了,是小班小朋友的哥哥姐姐。

2.主動與小班的弟弟妹妹交往,學習嘗試照顧弟弟妹妹。

3.萌發自豪感和驕傲感。

4.逐步養成垃圾分類處理和珍惜、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重點:

願意為弟弟妹妹做榜樣活動難點:能大膽主動的與小朋友之間相互交流。

活動準備:

故事《成成當哥哥》

活動環節:

1.組織幼兒討論:小班小朋友是怎樣上幼兒園的?你是怎樣上幼兒園的?弟弟和妹妹和你有什麼不一樣?

通過比較,讓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是小班小朋友的哥哥姐姐了,要有一種新的姿態,新的表現,為弟弟妹妹做榜樣。

2.小朋友現在是小哥哥和小姐姐了,你想為弟弟妹妹做點什麼事呢?(怎樣做弟弟妹妹的榜樣,怎樣關心小弟弟和妹妹。)3.教師引導幼兒以"我們升中班了,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我們應該怎麼做。"為題,拓展話題。

(1)教師組織幼兒觀看中班幼兒的學習、遊戲的照片。

使幼兒明確中班幼兒應該在愛勞動、守紀律、有禮貌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現。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上中班了,我們應該怎麼做?(鼓勵幼兒説一説自己在吃飯、睡覺、遊戲等方面應該怎樣做。)4.有個小朋友,也上中班了,他很想做哥哥,他能做一個真正的哥哥嗎?請小朋友聽故事《成成當哥哥》

提問:誰是成成的妹妹?妹妹讓成成幫她幹什麼?成成會嗎?他怎麼麼樣幫助妹妹的?妹妹高興嗎?成成怎樣學會繫鞋帶的?

通過聽故事,進一步激發幼兒當哥哥姐姐的自豪感5.小朋友要想當哥哥姐姐幫助弟弟妹妹,就要比弟弟妹妹學的知識多,本領大,要不怎麼幫助他們呢?

活動延伸:繪畫《我是大哥哥(或大姐姐)》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根據圖片説出自己和小班孩子的不同,而且還感受自己是一箇中班小朋友,為自己變能幹而高興。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門,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孩子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評價,看得出他們自豪,自信!想到這,我的心裏無比高興!孩子們在相互交流的時候,小部分幼兒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在今後的活動中應儘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讓幼兒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想法。

中班主題高和矮教案2

設計背景

在平時與幼兒談話交流中,當我問“爸爸媽媽愛不愛你,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有好幾個小朋友的回答是不愛,因為爸爸媽媽會打他,不給吃零食。孩子還小,他不懂得父母的愛有很多種表現形式。怎樣能讓孩子們感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這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激發孩子內心的情感,教會他們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能夠較清楚地説出父親、母親和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工作地點。

2.幫助幼兒初步瞭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3、體驗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受。一一家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受。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幼兒學會觀察圖書,從中分辨人物的身份,引發對圖書閲讀的興趣。我主要通過引導幼兒閲讀大書來達到此目的。

活動準備

一張閤家福照片。操作卡片《我的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們每天早上誰送你來幼兒園的?你是從哪裏到幼兒園的?下午又是誰接你回家的?你是從哪裏到家的?

2.你家都有誰?有幾口人?他們在哪裏做什麼工作?(引導幼兒説説自己的家人,教師給予適當的語言補充)

3.請幼兒手拿自己的全家福向同伴和老師介紹自己的一家人。介紹相片裏都有誰姓名和家庭住址?用“這是我的**,這是我的**”語言表達。

提問:你的照片上有哪些人?他們分別叫什麼名字?你家住在什麼地方?你們家有什麼好東西?你喜歡你的家嗎

再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家人是怎樣照顧自己的。(幼兒討論)

4.請幼兒看操作卡片,鞏固剛剛獲得的新知(爸爸 媽媽)

5.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有很多人關心你們愛你們,你們真的很快樂很幸福。

二.欣賞兒歌《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上幼兒園嗎?

生:喜歡。

師:為什麼?

生:幼兒園像我家。

師:你們真棒!(指大拇指)那你們愛老師嗎?

生:愛。

師:那老師像你們的什麼?(像我們的爸爸媽媽)

師:你們真可愛。(頂呱呱 做個笑臉)

三.結束部分

開展“我的家”角色遊戲活動,分別由3名幼兒扮演爸爸、媽媽和孩子。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找準了教學活動關鍵的切入點“愛親人,愛家,體會到家人的愛”,讓幼兒自主交流,能夠有更多的表達機會。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人人想説,人人想講,還特別願意説。因此,在活動中,還要加強小組討論交流,讓幼兒有更多的展示機會。

中班主題高和矮教案3

活動背景:

中班小朋友對高矮已有了自己的認識,他們在生活中也許會比較高矮,但不清楚在同一平面比高矮,分清最高最矮,按高矮順序排序還需要在活動中感知體驗。

活動目標:

1.體驗比高矮的快樂

2.感知物體的高矮,獲取高與矮關係的概念。

3.嘗試按高矮給五個物體排序。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課件《高朋友和矮朋友》。

2.桌子、椅子若干。

3.教師:四種顏色的同樣高的積木若干,小太陽圖片4.每個幼兒五塊高矮不同的彩色小方塊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幫幫忙:拿小太陽請一名幼兒幫忙拿小太陽,拿不着,為什麼?(矮了)怎麼辦?(請高一點的小朋友拿就行了)小朋友們真聰明,知道請高一點的小朋友拿,老師邀請你們比賽搭高樓。

二. 造樓比高1.請幼兒用小方塊積木搭樓,分兩組進行,一組都在桌子上搭,另一組一個在桌子上搭,一個在椅子搭,比高。

教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自由選擇在桌子或者椅子上搭樓玩造樓房的遊戲,遊戲規則是這樣的,我説開始,小朋友就開始搭積木造樓,我説停止,所有小朋友都要停下來,然後,我們比一比,誰搭的高。

2.教師引導幼兒用數積木或者把兩排積木並放在一起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師:誰的樓房造得最高呢?你們是怎麼做比較的呢?(注意引導幼兒學説如"我搭得比你高,你搭得比我矮""我搭得最高,你搭得最矮")3.討論:如果在桌子上的積木看上去比椅子上搭的積木高,我們是不是就能判斷在桌子上搭積木的小朋友勝利呢?(不能,因為它們不在同一平面上)。

4.小結:比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比。小朋友們真能幹,把積木整理歸位,我們一起來玩抱抱團的遊戲吧!

二. 和同伴比高1.兩人誰高。

教師:請起立,到老師這裏來。抱抱團、抱抱團,兩個小朋友抱成團,你們倆誰比誰高,誰比誰矮?(學説"我比你高,你比我矮")2.三人比高。

教師:抱抱團、抱抱團,三個小朋友抱成團,三個人中誰最高?誰最矮?

3. 模擬遊戲:高朋友和矮朋友1.請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引起幼兒興趣。教師播放課件【故事欣賞】。

2.教師帶領幼兒給故事配上身體動作(見附錄),在遊戲中感受高和矮的區別。

三.幼兒給積木按高矮排排隊附錄故事:高朋友和矮朋友從前有一個人長得好高、好高,(掂起腳尖,身體和雙手儘量向上伸)他有一個朋友長得好矮、好矮。(蹲下,身體緊縮成一團)矮朋友叫高朋友:"喂!上面的高朋友,你好嗎?"(兩手合攏於嘴前,抬頭往上叫,聲調提高)高朋友也叫矮朋友:"喂!下面的矮朋友,你好嗎?"(掂起腳兩手合攏於嘴前,低頭向下叫,聲調低沉)矮朋友説:"再見,我的高朋友!"(蹲下往上看,揮揮手,聲調提高)高朋友也説:"再見,我的矮朋友!"(掂起腳尖往下揮揮手,聲調低沉)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説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中班主題高和矮教案4

目標:

1、初步學習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的方法,並能在生活中尋找到高矮不同的物體。

2、樂意參與活動並體驗快樂。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重難點:

初步學習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的方法,並能在生活中尋找到高矮不同的物體。

能用語言將比較的結果表述出來。

準備:

房子兩間、長頸鹿一隻、小貓一隻、大樹一棵、小兔與小鳥、高人走與矮人走的音樂、兩個盆子、高矮不同的物品若干等。

過程:

一、以小動物住房子引入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動物王國的國王為小動物們蓋了兩間房子,你們瞧,多麼漂亮的房子呀,(老師貼圖片,專門請幼兒幫老師取磁扣,先請個子矮的幼兒,夠不着,再請個子高的幼兒,幫老師取下了磁扣,)老師請幼兒説一説為什麼第一個孩子沒有取到磁扣而另一個幼兒取到了?讓孩子初步感知高與矮。

二、學習比較兩個物體高矮的方法並再生活中尋找。

1、小朋友國王蓋的這兩間房子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觀察説出不同之處,表達出有的房子高有的房子矮。

2、 這是誰的'房子呢?原來是長頸鹿和小花貓的房子,小朋友想一想,長頸鹿應該住哪個家?小花貓應該住哪個家?為什麼?引導幼兒將長頸鹿與小花貓比比個子,要讓他們站在一條線上,得出長頸鹿高住高的房子,小花貓矮住矮的房子。

3、 老師叫兩名幼兒比較高矮,然後請矮的幼兒站在椅子上,再次比較發現矮的變高了,可實際上他的個子矮,説明比較高矮時兩個物體必須站在同一個地方,這樣才可以比較。

4、老師請矮的幼兒下去,請高的幼兒與老師比較,發現高的幼兒變矮了,初步體驗高矮的相對性。

5、小朋友比較高矮,小動物們也要比較高矮呢。你們看樹上的小鳥對地上的小兔子説:‘我長的比你高’小朋友看對不對?為什麼?引導幼兒發現他們不在同一個地方不能比較,老師將小鳥飛下來與兔子站在同一條線上比較發現兔子高,小鳥矮。

6、請孩子們找找我們活動室中什麼高什麼矮?

7、幼兒操作。請幼兒將圖片比比高矮,高的放在桌子上的盆裏,矮的放在椅子上的盆裏。老師先示範,幼兒再放。

三、結束部分:剛才我們在活動室找了找高矮,現在讓我們到外面找找高矮吧。

活動反思:

通過此活動,孩子們不但學會比較兩個物體高矮的方法,在對比中初步瞭解了高矮的相對性,並且將數學領域的活動目標與語言領域的活動目標進行了整合,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本節活動以幼兒為主體,通過孩子的操作與表達將目標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進行,真正地實現了寓教於樂的教育效果。

本節活動設計符合小班孩子的認知特點,老師利用孩子們喜愛的動物引入,可以大大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動物住新房對房子高矮、動物高矮的比較與認知,孩子們明白高矮的比較方法,並利用兩兩比較的方法潛移默化地提示孩子高矮的相對性,孩子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中輕鬆的探究、觀察與發現,進而找到比較高矮的方法,最後的嘗試活動時對孩子經驗的總結與展示,幫助老師瞭解孩子的掌握情況,為下次目標的設定提供基礎。

本次活動中有4個孩子沒有積極的參與到活動當中來,這是因為有的孩子在觀察中沒有領悟到同一平面的含義,還有的孩子因為語言的匱乏,無法將自己的發現表述出來,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在活動中要積極引導,幫助孩子用語言總結,另外兩位幼兒老師要利用個別化的教育幫助孩子理解,進而使每個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獲得提高。

中班主題高和矮教案5

活動目標:

知道自己在長大,體驗升入中班的自豪感。

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説普通話。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幼兒繪畫材料、其他用於佈置的材料。

2.環境創設:佈置中班班級環境。

活動過程:

(一)認識自己班級的位置,感知班級環境的變化。

1.師:新學期開始小朋友們都上中班了,我們的教師是這麼的美,現在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我們中班的教室,跟小班的教室比有什麼不一樣?(幼兒觀察)

2.師:班級位置變了嗎?班級標誌有什麼變化?(個別幼兒回答)

3.師:小朋友説現在的班級變成了3樓,班級標誌變成了月亮一班。那班級內的桌椅有沒有變化?

4.師:那班級裏面的環境還有什麼變化?班級裏面的小朋友有什麼變化?

5.師小結:小朋友回答的很好,我們現在是月亮一班,班級在3樓,班級裏來了位新朋友。班級裏掛了許多漂亮的"蔬菜"。

(二)討論、比較自己的變化。

1.引導幼兒回憶自己剛上幼兒園時的情景。

(1)師:現在小朋友想想你剛上幼兒園時,你心情是什麼樣的?有沒有哭?(個別幼兒回答)

(2)師:剛上幼兒園時有的小朋友説會很想媽媽,會哭。

2.引導幼兒比較自己與小班幼兒外在的不同。

(1)師:小朋友現在看一看自己,跟自己原來在小班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個別幼兒回答)。

(2)師:小朋友的手和腳變大了,個子長高了。

3.引導幼兒討論自己與小班時相比,在本領、能力上有什麼變化。

師:小朋友想一想自己,跟原來自己在小班的時候有什麼不同?你學會了什麼本領?

4.教師小結:我們升中班了,大家都長大了,不僅長高了、長壯了,而且比小班時有了更多的本領!現在我們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

(三)討論上中班後該怎麼做。

1.師:小朋友們都上中班了自己的事情應該怎麼做?哪些事情應該自己做?(個別幼兒回答)

2.師:小朋友説的真好,小朋友現在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忙做。

(四)繪畫《我是中班小朋友》。

1.師:我們升中班了,大家都長大了,不僅長高了、長壯了,還會做很多事情,等一下請小朋友畫一張《我是中班小朋友》。

2.幼兒繪畫。

3.師:小朋友都畫了《我是中班小朋友》,都學會了很多本領。

(五)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裏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裏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悦,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中班主題高和矮教案6

活動設計背景

升入中班以後我們班的孩子在家基本用筷子吃飯,家長反映説孩子每次吃飯時,會拿着手中的兩根筷子做着不同的造型,或拿着筷子敲着桌面,表現出對筷子的興趣。作為老師的我想,何不就筷子這種我們最常用的生活用品,設計一節活動希望能滿足孩子們的願望。

活動目標

1、知識:通過摸、看、玩筷子讓幼兒瞭解筷子是用哪些材料製成的以及筷子的用途和特點。

2、情感:發揮幼兒的想象思維,用筷子創造各種圖形或情境。

3、技能:讓幼兒練習使用筷子並用筷子學會夾物品。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説重點、難點:如何正確使用筷子以及用筷子夾豆類食材

活動準備

各種樣式及色彩的筷子數十雙,用盤子裝好的混在一起的花生和豆類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

小朋友,生活中我們吃飯的時候,都會用到什麼餐具?(勺子、筷子、叉子),現在我們在幼兒園用勺子吃飯,可是我們長大以後,就要用到筷子了,你們想不想用筷子夾到好吃的東西呢?今天老師就跟小朋友一起來跟筷子兄弟做遊戲,好嗎?

二、 基本部分

1、 教師出示各種不同材質和不同花色的筷子,請小朋友來看一看,摸一摸,並觀察筷子都是用什麼材質做成的。請幼兒討論,筷子都有哪些作用。

2、 小朋友,你們知道嗎?筷子除了可以用來吃東西,它還能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好看的圖形呢?出示課件圖片(用筷子擺出的各種好看的圖形)請幼兒欣賞。

3、 把幼兒分成小組,利用桌子上的不同筷子嘗試擺出各種不同的圖形,並請各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分別説一説他們小組擺的是什麼圖形。

4、 老師教用筷子的正確方法:手捏在筷子的中下方,不能太低和太高,兩根筷子不能分得太遠,中指與大拇指碰頭,其他手指做輔助。

小朋友們都知道了如何正確使用筷子,那麼我們來玩個遊戲,請小朋友幫助老師把這些混在一起的花生和豆子分開來,放進旁邊準備好的小碗中。

三、 結束部分

遊戲:分一分

教師講解遊戲規則,幼兒以小組的形式把混在一起的花生和豆子分別夾出來,放在旁邊的小碗中,教師計時,在規定的時間內夾的最多的一組勝出。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找一找廚房中各種餐具,看一看都有哪些?並記錄下來,來到幼兒園彙報給老師。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興非常高,而且幼兒比較感興趣。但由於個別幼兒在家基本不使用筷子吃飯,所以不太會使用筷子這種食用餐具。可是我發現我們中一班的小朋友都很有團結友愛的精神,會作用筷子的小朋友會幫助她旁邊不會使用筷子的小朋友一起來完成任務,這種團結合作的精神真的值得我高興。另外,幼兒氣氛活躍時應多提一些有啟發教育性的問題,另外,平時説話我的語還有些快,但在教學中我會克服這樣的習慣,讓幼兒能夠充分領悟老師的意圖,並做到微笑面對每一位幼兒,這樣的教學氛圍會使教學效果更好。

今後,如果再讓我上一次這樣的教學活動,我會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要害怕孩子們玩筷子時不小心互相碰到或出現意外,這樣會束縛孩子們這方面的自由。同時也會避免讓活動的激情,影響幼兒學習的動力,把玩作為了主要的目的,應該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