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四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62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課文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四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央、瓦”等13個生字。會寫“央、交”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的變化。

3、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感受祖國首都的美麗。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從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祖國的心臟。從北京傳出來的聲音,響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國人民的眼睛,也越來越多的聚焦於北京。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讓他們愛北京、以北京為豪。在學習時我打算先讓學生説説自己對北京瞭解了哪些,在放幻燈片,讓學生對北京古老而現代的景觀有所瞭解,再進入本文的學習。生字的學習還是發揮小組的作用,有小組長帶領讀一讀、説一説、記一記,再通過讀短文檢查。課文的朗讀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的作用讀通、讀順、讀的有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説説北京,導入新課

1、説説你知道的北京。

2、課件出示:美麗的北京。

展現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現代的文明:天安門廣場、立交橋、頤和園、故宮、中華世紀壇……

請同學們認真觀看。説説你看到的北京。

3、北京多美呀!今天,我們一起出發去北京遊玩。

二、初讀識字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⑴ 學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檢查。

⑵ 課件出示詞語:

中央 城市 旁邊 花壇 祖國 莊嚴 圖案 立交橋

風景優美 綠樹成陰 高樓大廈 名勝古蹟

① 學生自讀;

② 小老師領讀;

③ 開火車讀。

⑶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正音。

⑷ 給生字找朋友。

三、朗讀欣賞,悟情

1、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讀課文,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麼。

2、讀讀想想説説:哪些地方寫出了北京的美,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

3、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把你覺得最想讀的地方劃出來,再讀給你的同桌聽,並和他説與説你為什麼想讀。

4、你覺得哪些地方不明白?你還想知道哪些關於北京的事情?

5、指名朗讀課文,大家評議,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四、實踐活動

北京的景色如此美麗,讓我們動手把它畫下來,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畫一幅想象畫,並配上一、兩句讚美的話。

第二課時

一、展示交流,複習鞏固

1、在小組內展示、交流自己畫的想象畫。

2、課件出示課後讀讀記記中的詞語:

綠樹成陰 鮮花盛開 風景優美

來來往往 高樓大廈 名勝古蹟

⑴ 自己讀讀這些詞語。

⑵ 同桌互相讀一讀。

⑶ 全班齊讀。

⑷ 開火車朗讀。

3、拼詞遊戲。

4、自由選擇詞語練習説話。

二、我會寫

課件出示本課要求書寫的字:

央 市 優 壇 國 交 旁 陰 城 圖

1、讀準這些字的音。

2、仔細觀察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佔位,同桌互相説一説。

3、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學生仔細觀察,並書空練習。

4、描紅仿寫。

三、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並背給小組長聽

四、拓展活動

説説知道的北京新變化。

【教學後記】

學生對北京非常向往,課件展示了北京的名勝古蹟、新風貌等風景,學生一看就激發了自豪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讀出課文。在佈置作業時,引導學生蒐集資料,培養想象力,這種練習須繼續加強訓練。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 從閲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3、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標: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重點:

1、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

難點:

通過個性化的閲讀,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蒐集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學生交流課前所蒐集到的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

2、 聽了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3、揭題:80多年前有一位年輕的作家也和我們有着一樣的感懷,於是他寫下了散文《匆匆》(板書課題,讀題。)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書:朱自清)

1、 你瞭解朱自清嗎?(生簡介作者)

過渡: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樸素、精煉,文筆清新如如水,自然如風,令人回味無窮。在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文章裏,他是怎樣來抒發他的情懷呢?

設計意圖:師生談話,學生彙報課前收集的有關時間的詩詞、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本文自主閲讀的狀態。

二、整體感知,讀中悟學

1、 整體感知:錄音朗誦《匆匆》。

聽了朗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文章,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懂文中的每個自然段。

(1) 老師選擇幾個難度的自然段指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正音。

(2)每個自然段分別説了什麼?

(3) 文中作者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媒體映示句子: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3、指導有側重點地讀好問句。

(1)指名讀。要求:讀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強調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該怎麼讀?指名讀、齊讀。

(3)小結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讀法和感受。

設計意圖:緊扣題眼,用不同的語氣朗讀重點語句,通過不同角度的朗讀,引導學生獲取不同的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並且獲得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

三、 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1、課文中,作者以他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具體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來去匆匆,請同學們細細讀讀課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有關的語句,讀讀品品,並在旁邊做些批註,寫寫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讀自悟。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指導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在讀讀寫寫中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3、交流,隨機映示語句,相機指導朗讀。

(1)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A、指名幾聲讀,談體會。(在交流中瞭解作者運用比喻的寫作方法,形象地寫出了自己八千多個日子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B、請讀的出色的學生介紹為什麼能讀得好,讓學生們明白怎樣讀進文字中去。

C、小結方法:朗讀時展開豐富的想象,並融入自己的感受,就能把文章讀好。

D、運用上述方法朗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教學時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並且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學生自己朗讀喜歡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獨特體會,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而師生共同研讀討論重點句段,有利於解決重難點,也體會了課堂的互動。

(2)於是——洗手時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時,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圈畫:“水盆”“飯碗”“雙眼”下面加點。)

A、讀了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B、學生評議:他讀得怎樣?聽了同學的朗讀,你還想到了什麼?

C、讀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瞭解內容,也不僅是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老師不斷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讀後的感受,創設不同的情景引導學生説話,落實了讀的訓練的同時指導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3)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一次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A、教師範讀,你能體會到什麼?是你想到了那些時光飛逝的詞?

B、時間能”跨”能“飛”,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誰也能把日子的這種飛逝的感覺讀出來?和老師比一比。指名讀。

C、男女生賽讀。

D、喜歡這個句子的同學站起來讀。設計意圖:該環節為學生創設了個性化閲讀的時空,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重視學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視學生朗讀中談體會和朗讀中的師生評價、交流,真正達到有感情朗讀的要求。

四、配樂齊讀,深化情感

1、學生配樂讀第2、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

2、此刻讓我們再來回味文章開頭的問句,你是否有新的體會呢?再讀。

設計意圖:抓住文中的設問句在課堂首、尾的運用,既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又對理解文章的內涵起到了很好的幫忙。

五、總結全文

既然日子這樣容易匆匆而逝,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品味,尋找答案。

六、作業

1、課外讀一讀《跟時間賽跑》。

2、協議據有關珍惜實間的句子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3、讀一讀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學習積累優美的語言。

設計意圖: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注意拓寬學習資源,使課內外有機的融合,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段落,瞭解孩子想考科學家原因。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達樂文的有關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1、教師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1課------孩子考科學家。

(2)板書課題,齊讀,認識生字

2、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看了這個韙,你想知道什麼,或者説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的?

(1)學生自由質疑

(2)教師梳理問題,加以板書。

3、教師小結導入讀文:我們班的孩子真會動腦筋提問題,現在就請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答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識字,讀通課文

1、教師示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識文中的生字新詞。

2、引導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學生自由讀文。

4、分段指名讀課文。

5、評議,糾錯正音。

6、結合評議,認識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詞。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説説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2、教師給提示,引導學生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3、學生獨立給課文分段

4、分明名反饋,評議。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瞭解孩子考科學家的原因

1、質疑:孩子為什麼要考科學家呢?

2、學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饋,交流、評議,認識兄弟倆與達樂文

(1)小兄弟倆很喜歡捉蟲子玩

(2)爸爸講著名科學家達樂文的故事

(3)兄弟倆對達樂文很感興趣,想見達樂文,於是想考考達樂文工團是否真像爸爸説的那樣有學問。

五、總結課堂,鼓勵閲讀與查找資料

1、教師總結:酷愛蟲子的兄弟倆得知達樂文是個著名的科學家,懂得許多有關蟲子的知識,於是,他們就盼望着見見達爾文,並且想考考達爾文。

2、學生齊讀課文第1~4自然段。

3、鼓勵閲讀與查找資料:兄弟倆接下來是怎麼考達爾文的,結果呢?達爾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呢?請同學們下課後繼續去讀課文,查資料。

六、結束課堂,佈置作業。

1、書寫本課生字

2、查找資料,瞭解達爾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聽寫本課生字組成的新詞。

2、説説上節課學了文中哪些內容,從中你瞭解到了什麼?

3、學生自由發言,回憶兄弟倆到底是怎麼考達爾文的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瞭解兄弟倆考前的準備工作

1、學生默讀課文第二部分。

2、教師導言:聽説達爾文要來,兄弟倆的心情如何,他們有什麼想法?

3、指名反饋

4、學生裝有感情地朗讀第5、6自然段,讀出文中感歎號表示的興奮、高興的語氣

5、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邊説了幾句悄悄話,他會説些什麼?

6、質疑:兄弟倆是怎樣製作這個怪蟲標本的呢?

7、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7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瞭解兄弟倆考的過程與結果

1、教師導言?過了幾天達爾文爺爺綞來了,兄弟是怎麼考達爾文工團的?

2、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3、用橫線畫出文中描寫兄弟倆表情的語名,引導體會

4、教師質疑:達爾文真的被考信了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5、學生裝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6、議一議?兄弟倆為什麼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四、總結課堂,佈置作業

1、教師總結:這對調皮而聰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個拼湊而來的“怪蟲“來考倒達爾文爺爺,然而就被博學多才的達爾文爺爺一眼識破,在這之後,他們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2、結束課堂,佈置作業。

(1)把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一些昆蟲的知識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4

一、教材説明

這個語文園地裏有五項練習,包括複習同偏旁的字、讀詞語、比較形近字、讀句説句和讀兒歌。

二、教學建議

第一項“我會認”,是複習學過的帶“訁、亻、口”的三組字。通過歸類認讀加深記憶。為此要讓每個同學獨立練習,忘了的字查查生字表,讀完之後想想每組字在字形上有什麼特點。然後再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讀讀問問,老師可用三組卡片變序抽檢。

第二項“我會讀”,內容是學過的字組成的詞。這些詞在口語中常用,多讀幾遍有利於鞏固生字,積累詞語。可以四人小組的形式互相讀讀。橫向讀、豎向讀,讓學生自己變換讀法,讀得有興趣。讀前老師要提示讀準字音,讀後要注意檢查,糾正不準的讀音。

第三項“比比寫寫”,需區別六組形近字再寫下來。有四組是一筆之差,有兩組字形差別在兩筆以上,要引導學生仔細辨認,學習深辨細究,把字看清楚。比較時要從音形義三個方面清楚地説出每組兩個字的不同。如:“日”,讀rì,紅日、生日的“日”;“白”讀bái,白雲、雪白的“白”。“白”比“日”多一撇。或“白”去掉一撇就是“日”。先同桌的兩人你説一組,我説一組,互相説説、互相補充,再全班交流。比較清楚後再寫一寫。提醒學生寫字時要把不同的地方記住,字要寫正確。

如“馬”第一筆是“”不帶“鈎”,“鳥”第二筆是 “”與“馬”不同,裏面還有一點。要藉助田字格把字寫勻稱,沒把握的同學可再看看課文中的範字。

第四項“讀讀説説”,要求通過讀句,瞭解“嗎、呢、吧”的用法,會用它們説疑問句。這三個語氣詞都可用在問句裏,“嗎”一般用於是非問句,只需別人作肯定、否定的回答;“呢”用於特指的問句,需對方説出具體的答案;“吧”用於推測、估量的問句,回答也只需肯定或否定。這些用法只供教師判斷學生用詞説句合適不合適,對於學生則只要求通過讀句來培養語感,學着説一説。教學時先指導學生明白題目要求,再讀三句話,啟發學生想想三句話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指導讀出問句的語氣。然後分組練讀學説。最後檢查説句的情況。

第五項“我會讀”,內容是一首兒歌。這首兒歌想象豐富,形象地描繪出白雲的姿態,流露出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與第12課《雨點兒》有一定的聯繫。兒歌中“站、躺、涼、肥、才”沒學過,“着”是多音字,要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注意輕聲的讀法。朗讀中可啟發學生想象自己在看白雲,與白雲談話,力求把兒歌的韻味讀出來。兒歌的內容不必講,要通過讀來感知了解。

三、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