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最後一課》發散思維課教案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02W

教學目標:

《最後一課》發散思維課教案設計

⒈通過學生提問、評價、質疑,活躍思維,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熱愛母語、立志學好母語的精神和信念,《最後一課》發散思維課教案。

⒉發言人數:65人次,爭取每人有一次發言機會

教學要求:

⒈課前“三不”,即老師課前不定目標,不作要求,不作暗示,要求學生完全用自己的腦子去讀書。

⒉課堂師生“三不”,學生的“三不”是: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課本;不迷信老師。

⒊老師的“三不”是:不點名發言;不諷刺發言;不搪塞發言。

⒋發言“三導向”,即發問自己百思不解之處;評價優美、令人擊節之處;質疑不妥有誤之處,質疑是最高級思維,是創造力的表現。

教學步驟:

⒈佈置課前預習,學生在網絡上廣泛收集整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自己學習課本無法涵蓋的知識,經過思考和選擇,形成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並將整理後的資料經過小組討論、整理,以備課堂發言。鼓勵質疑,鼓勵學生難住老師的提問和糾正老師的錯誤。

⒉ 課堂上,分小組展示、自由發言、問題反饋三個環節,師生、生生自由交流。

學生髮言

預測:⒈作者為何以“最後一課”為題?

⒉這篇小説的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寫了哪些人?主要寫誰?

⒊“我”為什麼想 “別上學了? ”小弗郎士是怎麼想的?

⒋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

⒌對於普魯士兵的操練“我”是如何看的'?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⒍“可是我還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説明他能管住自己?

⒎在上學路上,小弗郎士看到的情景(操練、布告牌)對全文內容起什麼作用? 布告牌前為什麼圍了那麼多人?到底又發生了什麼事?如何理解“又出了什麼事啦?”

⒏到了學校、小弗郎土發現哪些情況不同往日? 在這種氣氛中走進教室,小弗郎士會想些什麼呢?

⒐郝叟老頭和其他人為什麼坐到教室來?

10.聽到韓麥爾先生説“今天是最後一堂法語課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麼?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變化?

11.第15自然段為什麼説韓麥爾先生是可憐的人?

12.小弗郎士沒能答出分詞的用法,老師説了什麼?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13.老師講到法語,對法語有什麼評價?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14.上習字課時,老師是怎樣安排的?有什麼用意,產生什麼效果?作者是通過哪些方面描寫專心寫字的?此時,從教室屋頂傳來鴿子咕咕的叫聲,我心裏怎麼想?表現小弗郎士怎樣的思想感情

15.小弗郎士以怎樣的心情觀察老師,聯想到了什麼?為什麼小弗郎士永遠忘不了“這最後一課”?

16.最後24-29自然段對韓麥爾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為什麼他聽到鐘聲,臉色慘白?我又為什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17.“使出全身的力量”寫出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使出全身力量”這句話,表現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書寫“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大字,含義是什麼?

18.他寫完這幾個字,痛苦得“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既不轉身也不回頭 ,為什麼?

19.文中的幾個“可憐”有何不同的含義?

20.文中是如何刻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的?你認為韓麥爾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21.“我”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能否改為第三人稱?小説的情節是如何安排的?

22.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學習本文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