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雨霖鈴高中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18W

教學目標

雨霖鈴高中教案

(一) 情感目標: 藉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二) 知識目標:

(1)通過反覆朗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寫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寫法;

(3)鑑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

(三)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充分使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式、探究式學習,開拓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古典詩歌傳統意象在作品中傳情達意的效果。

2、體會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雨霖鈴》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詩話故事: 《歷代詩餘》卷一百十五引俞文豹《吹劍錄》:“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1、柳七所指何人?

2、從答話中説明了詩歌鑑賞的那方面問題?

一 作者簡介

北宋詞人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後世也有人稱他為“柳七”。後來他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也被稱作“柳屯田”。柳永年輕時到卞京應試,常常和歌妓們一起生活,為人狂放不羈。當時的皇帝宋仁宗聽到柳永這個人之後,説:“此人任從風前月下淺斟低唱,豈可令士宦!”所以柳永落地了。到了景佑元年,也就是柳永在47歲左右的時候,他才進士及第。柳永終生潦倒,據説在他死後,家中沒有多餘的錢來安葬他,只能由幾個歌妓一起出錢葬在了南門外。柳永的詞作音律諧婉,詞意妥帖;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長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作中鋪敍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在當時流傳很廣,對宋詞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後人對柳詞的評價也較高。

二、題目和背景解説

n 《雨霖鈴》這一詞調,又名“雨霖鈴慢”,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相傳,唐安史之亂中,玄宗西逃入蜀。楊貴妃在馬嵬坡被賜死後,玄宗日夜思念。入斜谷後,遇上連日霖雨,在棧道中,又聽見鈴聲陣陣,倍感淒涼哀婉,於是作《雨霖鈴曲》,寄託思念之情,調極哀怨。前人稱“一曲霖鈴淚數行”,可見一斑。宋代成為詞牌名。在詞史上,雙調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便是柳永的這首詞。而當時的柳永由於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汴京(河南開封)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與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更是覺得痛苦萬狀。這首詞就反映了柳永當時的這種複雜心情。下面請大家聽一聽課文的朗讀。

三、指導朗讀

1、教師範讀或播放錄音,學生感受詞的感情基調。

2、聽完了詞大之後,同學們感覺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應該是怎樣的?

明確:悽切低沉(從文章中找依據:悽切、傷離別)

3、明確了詞的感情基調之後,我們來齊讀一遍,看看同學們對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把握的怎麼樣。

(過渡:我覺得大家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在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個頻率在跳動,我是否被感動了。

如果你感動了,你又不妨用聲音把它表達出來。

實際上,在很多時候我們不防用我們的聲音來表達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情思,那個時候,你將會驚喜地發現,你獲得了一種另闢蹊徑的愉悦和享受。)

5、下面我們先把上闋一起來讀一下。

(我們還可以把這首詞處理得更細膩一些。要想用聲音更細膩地處理這首詞,有個前提,那就是得深刻地理解這首詞。讓我們一起進入到這首詞的血肉和肌理中去。)

四、詞的鑑賞

1、上下兩闋各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把它表述出來。並説説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

上闋: 離別時難分難捨的情景

(離別難)

下闋: 離別後孤寂悽清的情景

(思念苦)

2、既然是寫離別時難設難分,就會有抒情,同學們看看上闋是不是都是全部是直接抒情啊?還有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就要涉及到景物了,開篇三句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象?表現了什麼情?

節令:寒蟬

地點:長亭

時間:晚

天氣:驟雨初歇

渲染氣氛:蕭瑟淒涼

表達感情:詞人與戀人將別未別時的痛苦心情

3、“都門”三句展現了什麼場景?

明確:京城門外,情人設宴餞行,離別的.愁苦使這對情人對佳餚美酒也興味索然。正在難捨難分之際,船家催促出發,此時此刻,離別的痛苦達到頂點。

4、怎樣理解“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明確:兩手緊緊拉在一起,兩眼被酸楚的淚水模糊,便縱有千言萬語,也難以一一傾吐,只好無言以對,淚眼相看。這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把彼此的眷戀之情、又無可奈何之心寫的非常深刻.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以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襯托出詞人前途的廣闊。你認為這樣的説法對嗎?

明確:不對。作者選用三種景物來表達心情。用“千里”形容“煙波”,表明煙波的浩淼,去程的遙遠;用“沉沉”形容“暮靄”,表明暮靄的濃厚,天地的蒼茫;用“闊”形容“楚天”表明楚天的遼遠無邊。作者正是用如此廣闊遼遠的空間,以及如此濃密深重的霧靄,來表現離情之深之痛和自己前途的渺茫。

5、自由討論

同學們自己鑑賞下闋,你喜歡下闋中的哪一句,為什麼?

(由學生自己討論)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明確:在此句中詞人寫到了一些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風、月,這些意象給你什麼樣的聯想呢?請同學們給合之前所學,討論3分鐘,談談看法。

教師明確:關於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後,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後,依依惜別時,“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喜時——杜甫説:“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時——曹操為功業人才而愁,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時——李白失意官場,説:“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蘇軾也説:“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時,説:“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聲聲慢》) 王維送別元二,説:“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關於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徵,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關於風: 古語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曉風輕拂,帶來的並不是快意,而是涼意,淒涼的感覺。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總結:柳有“留”意,殘月西掛,伊人不再,曉風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作者組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絃。

小結:“一切景語皆情語”,柳永以清秋之蕭瑟,寫離別之悽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課後作業

1.比較鑑賞:將柳詞與蘇詞作比較

體會其風格的差異

2.熟讀並背誦詩篇

附:上闋朗讀指導

解讀第一句話“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這句話,一眼看過去,就是一句寫景的文字。就這句話,我的一個朋友曾經打了一個很有趣的比方,他説,這句話就好比是一篇日記的開頭,僅僅是為了交代時間、地點、天氣狀況,所以我們應當以一種平和的敍述語氣來讀這句話(師用“敍述語氣”範讀),這樣來處理好不好?

師問:為什麼?

學生髮言指出此句話雖明寫景,卻暗含情,環境氛圍多悲慼之意。

教師明確:這句話作者以淒涼的環境來暗寓他淒涼的離愁。所以,此句起調應起得低沉傷鬱,句與句之間應做稍長的停頓,要讀出“悲”、“涼”的味道來。

解讀“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

隨便抽一個同學。

(讓他想象)現在,你馬上要和你的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分別,你到機場或車站去送他,兩個人彼此握着對方的手,眼淚無聲地落下,想開口安慰一下對方,可這一開口,到化成了一片哽咽唏噓之聲。

讓學生深入到這種情景中去,並試着用此種感情來讀:“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

(進一步引導學生得出)此處寫離別之情,當屬離別之情的高潮。所以讀這一句,語調應該來得更悽切一些。

我想,這一句話由感情細膩的女生來讀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女生朗讀。

解讀“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我想這樣來讀這句話,大家看行不行。

師以一種極有氣勢的,昂揚爽朗的語調朗讀。

(學生對此反映極強烈,議論紛紛,均表示這樣來讀這句話不妥。)

在你們陳述你們的意見之前,我先來説一説我這樣來處理的原因。此句景象闊大。大凡闊大之象,即有氣勢。我這樣來處理就是為了表現一種氣勢。

我讀出這種氣勢沒有?

生答:讀出來了。

那麼這樣處理好不好呢?

生答:不好。

我讀出這句話的味道沒有?

生答:沒有。

那我們這裏該讀出什麼味道來?

學生舉手發言,他們認為老師的朗讀處理方式違背了本詞的基調,且這句話所寫之景象仍是飽含愁緒的。

繼續問:這裏僅僅只有因與心愛的人分別而造成的離愁嗎?還有沒有可能由其他什麼原因引起其他什麼愁緒?(提示結合前面看到的提示信息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討論,並舉手作答,得出結論:還有此去前途未卜,前途渺茫的身世之歎,失意之愁。

教師總結,並提示讀這一句的時候在悽切的基調上應加上蒼茫厚重之感。

這句話由男生來讀比較合適。

全體男生讀此句。

好了,上闋我們分析得比較熟透了。現在,我們醖釀一下情緒,然後帶着剛才大家一起分析品味出來的微妙細膩的情緒把上闋來一次完美的表現。

生齊讀。

下一闋,我把它交給大家。你們喜歡那一句或那幾句就去讀那一句或那幾句,不過你得告訴我你為什麼要這樣來讀它,你要表達什麼樣的情緒?

分組討論,每組選派兩個同學代表發言。一個同學負責朗讀,一個同學負責解説他們這樣來朗讀的原因,他們要表達什麼樣的情緒。

學生討論。

結束語:送大家一句話:學會聲情並茂地品讀文學作品,學會聲情並茂地品讀生活,你定會收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