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敕勒歌》優秀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17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敕勒歌》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敕勒歌》優秀教案

《敕勒歌》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瞭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粗獷古樸的意境,想象四野蒼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麗。

3、感受中華經典詩詞的魅力,激發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與傳承文化的責任感、使命感。

教學難點:

瞭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麗。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豐富認知

1、師:這節課,老師將帶着同學們一道去領略大草原的美麗風光,請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藍得如此純淨;地上的牧草,長得如此豐茂!

PPT2: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會讓人心醉神迷!

PPT3:看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們的線條是那麼柔美!

PPT4:看這些在草原上縱馬飛奔的牧民們,他們的生活是多麼快樂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這些草原風光圖,請你説説草原給你留下的印象好嗎?指名説。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經去過草原,並且對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動的描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舍先生是怎麼説的——(出示PPT6,師配樂朗讀:“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美嗎?為了表現草原的美。老舍先生這段話共用了200多個漢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僅僅用了27個漢字、短短的一首詩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現出來了。你們知道是哪首詩歌嗎?

6、指名説、背。

師:對!正是我們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書)——《敕勒歌》(課前用黑紙覆蓋)

二、練習朗讀,讀出韻味

1、(出示PPT7)聽師範讀《敕勒歌》(配樂)

2、學生跟師練習朗讀《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頓,讀出詩歌的味道。

3、四人小組內合作讀古詩。

合作要求:

①按組號順序依次讀古詩,別人讀時要認真聽。

②讀完後選出讀得好的同學作為本組代表參加朗讀展示。

4、請各組代表上台誦讀古詩,強調只請前五名,要求各組代表爭取機會,踴躍上台。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境

1、師:大家的詩歌讀得真好,可我想問一句:讀懂了嗎?“敕勒”是什麼意思?“敕勒”是我國古代一個少數民族的名稱,它後來與另一個少數民族鮮卑族融合到了一起。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鮮卑語在牧民中間傳唱,後來才被翻譯成漢語並廣為流傳。這樣一首隻有27個漢字的詩歌為什麼流傳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強盛的生命力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讓我們先來看看詩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請一名男生讀——

3、師:(出示PPT9)在詞典上,“川”字有三種解釋,請你判斷一下,“敕勒川”的“川”應當選擇第幾種解釋?(請用手勢回答)

4、是的,“川”在此處指遼闊無邊的草原,那麼“陰山”指什麼,你想起了哪句詩歌?詩句“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陰山”與此處的“陰山”指的是同一座山。這座山在今天內蒙古的中部,自西向東綿延數百里。讀着這句詩,你腦海裏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指名説。

5、一句“敕勒川,陰山下”,不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點,而且描繪出了一望無際的草原,連綿起伏的羣山,給人以無限遼闊(板書:連闊)、無比雄偉(板書:“雄偉)的印象。請你讀,讀出這種遼闊雄偉的氣勢來——(指名讀)

6、很好,讓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2句,請一名女生來讀——

7、要讀懂這句詩,先要了解“穹廬”是什麼,看(出示PPT10),“穹廬”就是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氈帳,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蒙古包。請你想想看,“天似穹廬”,是説天空像什麼?到底像不像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來想象一下。

師描述:現在,你來到了遼闊無邊的草原中央,抬頭往上看,湛藍的天空是那麼高,那麼遠;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遠些,遠處的草原與天空彷彿連在了一起;然後,你向左看、向右看,轉過身向後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線全都看不清了。這時,你感覺天空真像——(一頂巨大的蒙古包)把整個草原給——(罩住了、蓋住了)。

8、請睜開眼睛——“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景象你看見了嗎?可你知道為什麼在敕勒族人的眼裏,他們覺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們的家呢,這説明天空、草原在他們的眼裏就是他們的——(家)

9、家在我們的心中,永遠是我們最感温馨和親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廬”這個比喻,既寫出了草原的空曠與遼闊,也表達出敕勒族人對於草原的喜愛之情。請大家跟我一起,讀出這種喜愛來。跟師讀——(男生讀、女生讀)

10、讓我們懷着這種喜愛之情,看看詩歌的最後一句,看草原上更加令人喜愛的是什麼。

11、(出示PPT11)齊讀,——風吹草低,現出了什麼?(牛羊),現出的僅僅是牛羊嗎?只是牛羊嗎?

“天蒼蒼”,”蒼”是什麼顏色?(湛藍的顏色);“野茫茫”,“茫茫”是什麼意思?“茫茫”是説,草原和天空的界線看不清楚。我們看,天空,一片湛藍;草原,一碧千里,但僅僅藍、綠兩色,是不是有些單調呢?(板書:單調)然而,風吹過,草低伏下去,現出了成羣的牛羊。黃的牛,白的羊,這兒一羣,那兒一羣,有牛羊的地方,就會有什麼人?是啊,還有穿着各色服裝的牧民。風吹草低,這一現啊,不僅現出了牛羊,還現出了草原豐富的色彩(板書:→豐富)。請你再想想,除了現出草原豐富的色彩,還現出了什麼?

12、草原裏,只看到茫茫一片綠色時,畫面是靜止(板書:靜止)的,而這風一吹,草一低,(手勢演示)現出了悠閒地吃着草的牛羊,騎着馬緩緩移動的牧民,草原,頓時充滿生機與活力。風吹草低,這一現啊,不僅現出了牛羊,還現出了草原的靈動(板書:→靈動)。色彩的豐富,畫面的靈動,使敕勒川變得更加美麗(板書:美麗)。

13、為什麼只有當風吹過,草低伏,才能現出成羣的牛羊呢?這説明草長得怎樣?牧草長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長得十分的——(肥壯),牛羊長得如此肥壯,就現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所以,風吹草低,這一現啊,不僅現出了牛羊,還現出了草原的富饒。(板書:富饒)

14、小結:學到這裏,相信草原的.遼闊雄偉、富饒美麗,已經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敕勒族人民為什麼把他們生活的草原寫得這麼美?他們讚美草原是要表達怎樣的感情呢?(板書:熱愛家鄉)

過渡:(指板書)正因為這首詩歌不僅寫出了草原的遼闊雄偉、美麗富饒,而且表達了敕勒族人民熱愛家鄉的感情。整首詩中畫面有靜有動,色彩富於變化,僅用27個字,傳達瞭如此豐富的內容,這正是這首詩流傳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強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還沒有哪一首描寫草原的詩歌,能夠超過它。無論哪個人,也包括我們,只要有機會來到草原,心中湧起的一定是這首詩,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這首詩。讓我們一起,再來美美地讀讀這首詩吧!(出示PPT12,生齊讀——敕勒川……)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聽着你們清脆、明亮、甜美的讀書聲,我終於明白:這麼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夠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是因為有一代代的少年兒童,一直都在學習它。我們可以想象,這首詩歌誕生後——

300多年過去了,少年時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們一起,用清脆的聲音讀着——(生齊讀——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過去了,少年時代的司馬光,和宋朝的孩子們一起,用明亮的聲音讀着——(生齊讀——敕勒川……)

時間如流水,轉眼又過去了600多年,少年時代的納蘭性德,與清朝的孩子們一起,用甜美的聲音讀着——(生齊讀——敕勒川……)

2、像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詩詞作品,就叫作——經典(板書:經典),像《敕勒歌》、《烏衣巷》、《望天門山》、《長相思》這樣一篇篇經典詩詞,像《論語》、《大學》、《中庸》、《紅樓夢》、《西遊記》這樣一部部經典著作,就構成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板書:文化)。作為一箇中華民族的少年兒童,作為新生的一代,將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承下去,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所以——

今天,我們要讀——(生齊讀——敕勒川……)

將來,我們的子子孫孫仍要讀——(生齊讀——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這種清脆的讀書聲永不停息,中華民族文化的薪火就會代代相傳,中華民族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孩子們,傳承文化,我們任重而道遠!

下課!

《敕勒歌》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瞭解樂府;會認“似”、“籠”、“廬”“茫”“蓋”“蒼”6個字。讀懂詩句,能夠想象詩中所描繪的風光。

2、過程與方法: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描寫草原的無比壯闊及遊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蒼茫的景象。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與價值觀: 激發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朗讀背誦詩歌;對詩歌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一定去過不少地方,看過不少的美景。什麼樣的景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師:看樣子,大家去過的地方還真不少。你們去過美麗的大草原,見過草原的美麗景色嗎?播放騰格爾的《天堂》,聽了歌曲看了畫面,你有什麼感受。

今天,咱們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簡單的27個字概括了我們用話語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讓我們來讀讀古詩《敕勒歌》吧!

師(板書詩題):誰來讀讀詩題?

師(給“敕勒”註上拼音):看看拼音,再來試試。

師:(請學生讀,齊讀詩題)詩寫得可美了!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二、初讀古詩

1、師:大家自由地讀一讀古詩,藉助拼音把每個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生字,出示:敕勒 籠蓋 蒼茫 見(xiàn)牛羊

3.這些字誰會讀?(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指名讀、“開火車”讀!

4、師(出示整首詩):字音都讀準了,我相信古詩也一定會讀得很棒的!誰來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仔細聽,聽聽他的字音讀準了沒有。(指名讀)

5、師:誰來評一評?

6、師:分組賽讀吧,看哪組的字音讀得最準,讀得最流利。

三、背景資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時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錄在《樂府詩集》中。樂府,是漢代設立的一個音樂機構,它的任務是制禮作樂、蒐集歌辭和訓練樂員。所蒐集的配樂的詩歌,就叫樂府詩,有的出於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數民族,今維吾爾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時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南部)一帶。這個民族在北方遼闊的草原上,過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住隨時可以搬動的“穹廬”(今俗稱“蒙古包”)。

四、品讀詩文

結合文中註釋,同桌間自己理解詩中含義。看你讀懂了多少?(藍藍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邊,風吹過來,草低下了頭,露出了一羣羣肥壯的牛羊。)

(一)前四句

1、師(課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許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麼?

2、師:你們説得真好!詩中哪句是描寫圖中的內容?(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3、生説含義:(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陰山腳下。天像圓圓的大屋頂,籠罩在原野上。)這就是陰山,多麼雄偉壯闊呀!看,天空就像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讀讀嗎?大家趕快試試吧!

4、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師:我聽出來了,陰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陰山下”。還有誰想讀?

5、師:説説他讀得怎麼樣?(他讀得又流利又有感情。聽了他的朗讀,我覺得草原很大!)

6、師: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把什麼比作什麼?

7、師:你們讀得真棒,老師真高興!下面咱們進行男女生賽讀這兩行詩句,好嗎? (男女生賽讀)

師:男生把陰山的雄偉高大讀出來了,女生把草原的遼闊無邊讀出來了,男女生都得第一!

(二)後三句

1、師:詩人還看到了什麼呢?(詩人看到了藍藍的天空遼闊無邊,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長滿了綠油油的草,而且草長得很高,很茂盛。風一吹把草吹彎了,露出了成羣的牛羊。)

2、師:你們把這個畫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想,從圖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先在四人小組裏交流一下。(學生在四人小組裏交流。)

生1:我體會到這兒非常美。

生2:我覺得這兒的牛羊肯定長得很肥,因為這兒的草長得很茂盛,牛羊吃得好就長得壯!

3、師:牛羊長得這麼壯,這兒牧民的生活怎麼樣呢?

生2:他們每天能看到怎麼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

生3:我覺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們養的牛羊這麼壯,一定可以賣很多錢。

4、師:對呀,能生活在這麼美的大草原上是多麼幸福的事呀!誰願意把最後三行詩句讀一讀?

(生搶着舉手,請一名學生讀)

5、“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別為人稱道,請你分析這句詩的意境?

6、師:老師看得出你真的喜歡大草原。詩中只寫了景色,沒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裏?(風吹草低見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説有一雙發現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現在詩裏。)

7、欣賞着自己美麗的家園,看着水草豐美之處的牛羊那心情老好了!還有誰來讀讀?讀出生機感、喜悦感;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指名讀)

(三)寫法指導:

看全詩,看板書:景物描寫中有動態和靜態描寫,天空、草地是什麼狀態的景物描寫?(靜態描寫)風吹草低見牛羊呢?(動態描寫)動靜結合的寫法詩中有靜有動,形成了一種動靜結合的美,使詩顯得有生氣,今後同學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也要多運用這種寫作方法,這樣我們的作文會寫得更好。

五、誦讀古詩

1、這首古詩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説呢!據説,在公元646年,統治中國北部的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之間爆發一場大戰,東魏喪師數萬。軍心渙散,主帥高歡為安定軍心,在宴會上命大將斛律金唱《敕勒歌》,羣情因之一振。

2、聽範讀錄音

3、看節奏,朗讀時應注意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4、學生先自己反覆練習朗讀,再指名朗讀,集體評議是否讀出詩中天地曠遠宏大的氣勢。

5、師:誰先來試試?讀得好,你們就把掌聲送給他!(請3—4名學生配樂讀)

6、師:看到你們讀得這麼美,老師也想讀一下。

7、師:我們來齊背這首詩,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這樣你們會比老師背得還要棒。如果不會背的同學可以看着書讀。(學生配樂齊背。)

六、畫中展示:

1、師:“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滿眼青綠,無邊無際地延伸開去,只有那同樣遼闊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從四面低垂下來,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蒼蒼茫茫的天地之間,風吹拂着豐茂的草原。時而在這裏,時而在那裏,露出遍地散佈的牛羣和羊羣。”交流: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

2、師:大草原就是一幅美麗畫卷,趕快拿出你的紙和筆把它畫下來吧!

(學生作畫,師巡視。) (展示繪畫作品)

3、師:今天我們學習《敕勒歌》這首詩,已經有1500年的歷史了。我們有56個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國家的驕傲。我們以後要多關注古典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真實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書:

敕勒歌

蒼蒼 茫茫 靜

(遼闊無邊)

草低 見牛羊 動

(茂盛肥壯)

《敕勒歌》優秀教案3

(一)看圖畫導入課題。

1 出示插圖投影片、掛圖或光盤。使學生面對反映北方草原風光的圖景,説一説看到的情景,抒發自己的感受。

2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描寫北方草原美麗風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這首詩寫作時間離現在已有1500多年了。寫得怎麼樣呢?

請同學們聽錄音——放課文朗讀錄音。

3 解題。

(二)讀通詩句,認識生字。

1 自己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 在課文中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正確。

3 檢查識字情況。

4 檢查指導讀課文,把詩句讀流暢。

(三)讀懂詩句,瞭解字詞。

1 自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學生嘗試互相解疑,教師點撥講解難懂的詞語句子。

2 教師針對學生質疑講一講詩句的大意,學生仿照口述。

(四)反覆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1 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範讀。將學生帶入情境。

2 學生自己讀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指名讀,評議指導,反覆練習。

3 多種形式開展朗讀比賽。

(五)看圖有感情地朗誦。

1 再次出示圖畫,學生看圖練習背誦。

2 小組選代表到台前看圖吟誦,評議後齊背。

(六)指導寫字。

(七)完成課後練習第3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