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關於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23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央、瓦”等13個生字。會寫“央、交”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的變化。

3、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感受祖國首都的美麗。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從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祖國的心臟。從北京傳出來的聲音,響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國人民的眼睛,也越來越多的聚焦於北京。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讓他們愛北京、以北京為豪。在學習時我打算先讓學生説説自己對北京瞭解了哪些,在放幻燈片,讓學生對北京古老而現代的景觀有所瞭解,再進入本文的學習。生字的學習還是發揮小組的作用,有小組長帶領讀一讀、説一説、記一記,再通過讀短文檢查。課文的朗讀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的作用讀通、讀順、讀的有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説説北京,導入新課

1、説説你知道的北京。

2、課件出示:美麗的北京。

展現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現代的文明:天安門廣場、立交橋、頤和園、故宮、中華世紀壇……

請同學們認真觀看。説説你看到的北京。

3、北京多美呀!今天,我們一起出發去北京遊玩。

二、初讀識字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⑴ 學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檢查。

⑵ 課件出示詞語:

中央 城市 旁邊 花壇 祖國 莊嚴 圖案 立交橋

風景優美 綠樹成陰 高樓大廈 名勝古蹟

① 學生自讀;

② 小老師領讀;

③ 開火車讀。

⑶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正音。

⑷ 給生字找朋友。

三、朗讀欣賞,悟情

1、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讀課文,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麼。

2、讀讀想想説説:哪些地方寫出了北京的美,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

3、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把你覺得最想讀的地方劃出來,再讀給你的同桌聽,並和他説與説你為什麼想讀。

4、你覺得哪些地方不明白?你還想知道哪些關於北京的事情?

5、指名朗讀課文,大家評議,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四、實踐活動

北京的景色如此美麗,讓我們動手把它畫下來,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畫一幅想象畫,並配上一、兩句讚美的話。

第二課時

一、展示交流,複習鞏固

1、在小組內展示、交流自己畫的想象畫。

2、課件出示課後讀讀記記中的詞語:

綠樹成陰 鮮花盛開 風景優美

來來往往 高樓大廈 名勝古蹟

⑴ 自己讀讀這些詞語。

⑵ 同桌互相讀一讀。

⑶ 全班齊讀。

⑷ 開火車朗讀。

3、拼詞遊戲。

4、自由選擇詞語練習説話。

二、我會寫

課件出示本課要求書寫的字:

央 市 優 壇 國 交 旁 陰 城 圖

1、讀準這些字的音。

2、仔細觀察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佔位,同桌互相説一説。

3、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學生仔細觀察,並書空練習。

4、描紅仿寫。

三、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並背給小組長聽

四、拓展活動

説説知道的北京新變化。

【教學後記】

學生對北京非常向往,課件展示了北京的名勝古蹟、新風貌等風景,學生一看就激發了自豪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讀出課文。在佈置作業時,引導學生蒐集資料,培養想象力,這種練習須繼續加強訓練。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段落,瞭解孩子想考科學家原因。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達樂文的有關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1、教師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1課------孩子考科學家。

(2)板書課題,齊讀,認識生字

2、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看了這個韙,你想知道什麼,或者説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的?

(1)學生自由質疑

(2)教師梳理問題,加以板書。

3、教師小結導入讀文:我們班的孩子真會動腦筋提問題,現在就請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答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識字,讀通課文

1、教師示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識文中的生字新詞。

2、引導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學生自由讀文。

4、分段指名讀課文。

5、評議,糾錯正音。

6、結合評議,認識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詞。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説説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2、教師給提示,引導學生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3、學生獨立給課文分段

4、分明名反饋,評議。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瞭解孩子考科學家的原因

1、質疑:孩子為什麼要考科學家呢?

2、學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饋,交流、評議,認識兄弟倆與達樂文

(1)小兄弟倆很喜歡捉蟲子玩

(2)爸爸講著名科學家達樂文的故事

(3)兄弟倆對達樂文很感興趣,想見達樂文,於是想考考達樂文工團是否真像爸爸説的那樣有學問。

五、總結課堂,鼓勵閲讀與查找資料

1、教師總結:酷愛蟲子的兄弟倆得知達樂文是個著名的科學家,懂得許多有關蟲子的知識,於是,他們就盼望着見見達爾文,並且想考考達爾文。

2、學生齊讀課文第1~4自然段。

3、鼓勵閲讀與查找資料:兄弟倆接下來是怎麼考達爾文的,結果呢?達爾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呢?請同學們下課後繼續去讀課文,查資料。

六、結束課堂,佈置作業。

1、書寫本課生字

2、查找資料,瞭解達爾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聽寫本課生字組成的新詞。

2、説説上節課學了文中哪些內容,從中你瞭解到了什麼?

3、學生自由發言,回憶兄弟倆到底是怎麼考達爾文的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瞭解兄弟倆考前的準備工作

1、學生默讀課文第二部分。

2、教師導言:聽説達爾文要來,兄弟倆的心情如何,他們有什麼想法?

3、指名反饋

4、學生裝有感情地朗讀第5、6自然段,讀出文中感歎號表示的興奮、高興的語氣

5、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邊説了幾句悄悄話,他會説些什麼?

6、質疑:兄弟倆是怎樣製作這個怪蟲標本的呢?

7、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7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瞭解兄弟倆考的過程與結果

1、教師導言?過了幾天達爾文爺爺綞來了,兄弟是怎麼考達爾文工團的?

2、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3、用橫線畫出文中描寫兄弟倆表情的語名,引導體會

4、教師質疑:達爾文真的被考信了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5、學生裝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6、議一議?兄弟倆為什麼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四、總結課堂,佈置作業

1、教師總結:這對調皮而聰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個拼湊而來的“怪蟲“來考倒達爾文爺爺,然而就被博學多才的達爾文爺爺一眼識破,在這之後,他們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2、結束課堂,佈置作業。

(1)把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一些昆蟲的知識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3

一、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本文講的是四個小夥伴之間發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本課教學應注意讀書指導,將讀書貫穿學習活動的全過程。通過讀書,體會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在讀書過程中鼓勵學生暢談自己獨特的感受,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受到三個小夥伴優秀品質的感染,學會關心他人。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課後的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對話時的情感,從而體會“一邊……一邊……”的用法,並練習説話。

3、 在讀書過程中能獨立思考,能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會關心他人。

三、教學重點

1、 掌握課文中的生字,正確、規範地書寫要求會寫的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難點

從角色對話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有條件的學校製作課件,四個小夥伴的人頭像。

學生:預習課文(邊讀文邊看圖)。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課前我們預習了課文,你們認識課文中的小朋友了嗎?

1、(課件出示維佳像)瞧,誰來了、你是從哪裏知道的?

(課件出示郭良、米沙、羅晨像)這三個小夥伴是誰?

2、出示課題,讀課題。

 (二)自主讀書,學習生字詞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1)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生字詞多讀幾遍,句子讀通順。

(2)數清段落,標上序號。

2、 同桌相互進行生字正音。

3、 出示生字詞,老師檢測掌握生字詞的情況。

方法一:生字詞帶拼音讀(試讀、抽讀、齊讀)。

方法二:生字詞去掉拼音讀(抽讀、開火車讀)。

方法三:詞語帶進句子裏讀正確、通順。

(三)指導朗讀,理解感悟

1、自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師生共同明確學習目標:通過角色朗讀體會小夥伴的感情,弄明白他們是怎樣關心、幫助維佳的。

(1)第一段,重點讀第二句,體會維佳此時的心情(圖文結合)。

(2)朗讀2~8段。

方法一:

①自由朗讀。老師提醒學生注意人物對話時,句子中的標點符號表達的語氣。

②五人小組練習讀。老師提醒學生,分好角色練習讀,相互評價,練習對話的語言表達效果。

③五人小組全班彙報讀。老師提醒大家注意他們朗讀時對話語氣表達得怎樣。(評價。)

方法二:

①五人小組練習朗讀2~8段。老師提醒一人讀敍述語言,四人分別扮維佳、米沙、郭良、羅晨讀。注意從對話中體會三個人物的感情。(小組評價。)

②五人小組全班彙報。老師提醒大家注意表演者的情感表達。(評價。)

方法三:

①四人小組去掉敍述語言,角色對話練習。老師提醒大家注意當時人物的動作、表情、心情是怎樣的。(注意評價。)

②四人小組對話表演。老師提醒評價。

3、大家談:通過朗讀,你體會到了什麼?

老師鼓勵學生暢談自己獨特的感受,讓大家體會到郭良對維佳丟了點心表示關心,擔心他肚子餓。米沙對維佳丟了點心也表示關心,還提醒他今後要小心,點心要放在書包裏。羅晨不但關心維佳,而且還把自己的點心分給維佳,幫助他。從而體會到小夥伴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情懷,激發大家學習幾個小夥伴的優秀品質,學會關心他人。

八、評價總結

1、 討論:三個夥伴中你喜歡哪個?為什麼?

2、 講講我們小夥伴之間團結友愛、相互關心幫助的故事。

九、作業練習

1、 用“……一邊……一邊……”練習説話。

(1)讀下面幾個句子,你發現了什麼、

郭良吃麪包。

郭良對維佳説話。

郭良一邊吃麪包,一邊對維佳説話。

(2)你能將下面兩個句子照樣子表達嗎?

鬆鬆走路。

鬆鬆唱歌。

2、 描描寫寫。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認讀,練習組詞語。

(2)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關鍵筆畫。

(3)老師示範寫“包”字,學生書空。

(4)集中練習書寫其他的字(要求書寫姿勢正確,書寫正確、美觀)。

本文來源於小編整理,有全面的語文知識,歡迎大家繼續閲讀學習。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十四個生字和新詞“留戀、不禁、展示、顫動、南國、應接不暇”。

2、訓練學生按作者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導學生體會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靜態,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動態,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學重點】

1、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學生活動設計】

1、回答文中設計的問題,勾劃重點詞句。

2、同位討論、小組交流、理解重點句。

3、觀察投影片上的圖,發揮想象,進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

4、質疑問難。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明確目標

1、檢查預習情況,質疑問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層次,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⑴ 讀準字音:

“顫”讀 chàn;“應接不暇”中“應”讀 yìng;“一簇”中“簇”讀 cù;“隙”讀 xì。

⑵ 理解詞語:

留戀:不忍捨棄或離開。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顯地表現出來。

南國:指我國的南部。

顫動:本課指微風吹動樹葉一閃一閃的樣子。

應接不暇:本課指由於鳥兒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過來。

2、用“ ”劃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美的詞句來讀一讀、細體會。

3、自由讀課文:

質疑問難。

二、揭題,學生自悟

1、板書課題:

“天堂”指什麼?在文中怎樣理解?

文中“鳥的天堂”指的是什麼?

2、默讀全文思考:

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黃昏鳥都棲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寫了“天堂”本身──大榕樹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正是鳥兒最活躍的時刻,所以着重寫了“天堂”裏的居民──鳥兒熱鬧活動的情景。)

三、小組討論

我們把作者兩次遊覽“鳥的天堂”各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幾段?各段的大意是什麼?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們划船出去遊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寫我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了“鳥的天堂”──大榕樹。

第三段(10~13自然):寫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們再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了“ 鳥的天堂”裏的居民──鳥兒的活動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寫作者對“鳥的天堂”的讚美和留戀。

第二課時

【明確目標】

1、分析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初步瞭解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段

1、讀一讀、説一説你讀懂了什麼,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來的?

1、作者吃過晚飯,黃昏時,在河邊與朋友乘船出遊。從“吃過晚飯”、“我們陸續跳上一隻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體會到,當時環境十分幽靜。從“沒有波浪”、“平靜地移動”、“聽見了水聲”體會到的。

2、練習朗讀:

體會作者遊玩時愉悦的心情。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圖):

看圖用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概括説説這是一棵怎樣的大樹。

(獨木成林,枝繁葉茂,充滿生機與活力,鬱鬱葱葱……)

2、默讀思考:

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榕樹的?主要寫了榕樹的什麼特點?用 線劃出來。

3、小組討論、互相交流:

這一段描寫了榕樹“大”“美”的特點。

⑴ 描寫“大”的語句:

① “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

② “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看不出主幹在什麼地方。”

③ “當我説許多株榕樹的時候……”

④ “我見過不少榕樹,這樣大的還是第一次看見。”

⑤ “真是一株大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

⑵ 描寫“美”的語句:

① “一簇簇樹葉……真綠得可愛”。

② “有許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③ “那麼多的綠葉……新的生命在顫動。”

4、圖文對照,學生交流、教師點撥、理解重點句:

出示投影片:

這兩句話寫出了這株大榕樹的真面目。樹木的特點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之後就成了樹幹,這就是這株大榕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的原因。

5、指導朗讀:

培養學生體驗“美”、欣賞“美”的能力。

6、小結:

這一段作者由“遠”及“近”地對榕樹的大小,它的根、葉、幹、枝的形狀、顏色、大小等進行了描寫,這是靜態描寫。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思考:

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這一段主要寫了作者和朋友們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

2、再讀討論,教師適時點撥,再讀思考:

作者是怎樣描寫眾鳥紛飛的活動情景的?標出有關語句,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⑴ 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寫出了鳥形、鳥色及鳥的姿態。用這樣相同或相似的句式來寫,讀起來節奏感強,非常上口。

⑵ 作者用了擬人句“樹上就變得熱鬧了。”“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着,那歌聲真好聽。”寫出了鳥兒們在“天堂”裏活潑、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讀:

體會這一段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4、小結:

這一段作者主要寫了鳥的活動──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動態的鳥,構成了一幅“百鳥圖”。是對事物變化活動的描述,這是動態描寫。

四、學習第四段

1、自由讀第四段:

説説你從哪些語句中讀懂了什麼。

(由“回頭看”、“我感到一點兒留戀”、“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戀。)

2、感情朗讀、深化理解:

要讀出留戀、讚美之情。

五、課後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從“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到“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第三課時

〖明確目標

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教學過程

一、過渡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這篇課文按遊覽路線寫了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兩天的記遊,重點不同,方法也有別。那麼作者是怎樣來寫所見所聞的,這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重點。

二、投影出示自學提綱

默讀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時間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沒有看到鳥,因為天晚了,鳥兒們已經在樹上棲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鳥兒,因為早晨,鳥兒開始活動了。

2、因為這棵榕樹很大,而且枝繁葉茂、土地濕潤、環境安寧,正適合鳥兒做巢生活、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鳥兒得到了保護,便於鳥類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鳥兒生活的“天堂”。

三、再讀課文,討論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是靜態描寫?哪些地方是動態描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1、大榕樹是靜止不動的,文中作者從根、幹、枝、葉等部位逐項來寫,這就是對榕樹的靜態描寫,如:

“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2、作者第二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寫了鳥的活動,是動態描寫。如:

“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3、寫文章時,注意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就能把內容寫得更具體、更準確,動靜結合,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4、朗讀課文,深化理解。

四、總結擴展

1、總結全文,歸納中心:

本文記敍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説明大榕樹的美麗奇特及被稱作“鳥的天堂”是名不虛傳的。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讓學生暢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內容,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或熱愛鳥類,保護環境等某一方面來談。如:學了這篇課文,我懂了觀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狀,顏色,位置等,而且還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時間裏靜態、動態的變化。)

五、佈置作業

1、摘抄佳句。

2、用“ ”線畫出短文中靜態描寫的句子,用“___”線畫出短文中動態描寫的句子這隻青蛙,兩隻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兩顆晶瑩的玻璃球,可機靈了。我把它剛放在水盆裏,那長蹼的後腿向後一劃,“唰”地一下,就躥出好遠,還濺中國點水花。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5

一、教材説明

這個語文園地裏有五項練習,包括複習同偏旁的字、讀詞語、比較形近字、讀句説句和讀兒歌。

二、教學建議

第一項“我會認”,是複習學過的帶“訁、亻、口”的三組字。通過歸類認讀加深記憶。為此要讓每個同學獨立練習,忘了的字查查生字表,讀完之後想想每組字在字形上有什麼特點。然後再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讀讀問問,老師可用三組卡片變序抽檢。

第二項“我會讀”,內容是學過的字組成的詞。這些詞在口語中常用,多讀幾遍有利於鞏固生字,積累詞語。可以四人小組的形式互相讀讀。橫向讀、豎向讀,讓學生自己變換讀法,讀得有興趣。讀前老師要提示讀準字音,讀後要注意檢查,糾正不準的讀音。

第三項“比比寫寫”,需區別六組形近字再寫下來。有四組是一筆之差,有兩組字形差別在兩筆以上,要引導學生仔細辨認,學習深辨細究,把字看清楚。比較時要從音形義三個方面清楚地説出每組兩個字的不同。如:“日”,讀rì,紅日、生日的“日”;“白”讀bái,白雲、雪白的“白”。“白”比“日”多一撇。或“白”去掉一撇就是“日”。先同桌的兩人你説一組,我説一組,互相説説、互相補充,再全班交流。比較清楚後再寫一寫。提醒學生寫字時要把不同的地方記住,字要寫正確。

如“馬”第一筆是“”不帶“鈎”,“鳥”第二筆是 “”與“馬”不同,裏面還有一點。要藉助田字格把字寫勻稱,沒把握的同學可再看看課文中的範字。

第四項“讀讀説説”,要求通過讀句,瞭解“嗎、呢、吧”的用法,會用它們説疑問句。這三個語氣詞都可用在問句裏,“嗎”一般用於是非問句,只需別人作肯定、否定的回答;“呢”用於特指的問句,需對方説出具體的答案;“吧”用於推測、估量的問句,回答也只需肯定或否定。這些用法只供教師判斷學生用詞説句合適不合適,對於學生則只要求通過讀句來培養語感,學着説一説。教學時先指導學生明白題目要求,再讀三句話,啟發學生想想三句話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指導讀出問句的語氣。然後分組練讀學説。最後檢查説句的情況。

第五項“我會讀”,內容是一首兒歌。這首兒歌想象豐富,形象地描繪出白雲的姿態,流露出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與第12課《雨點兒》有一定的聯繫。兒歌中“站、躺、涼、肥、才”沒學過,“着”是多音字,要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注意輕聲的讀法。朗讀中可啟發學生想象自己在看白雲,與白雲談話,力求把兒歌的韻味讀出來。兒歌的內容不必講,要通過讀來感知了解。

三、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6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6課,請大家齊讀課題。(出示PPT),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提出讀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其實今天,還有一位朋友跟我一起來到了課堂上,它就是小鳥波比。波比想請大家去它居住的森林裏看看。咦,怎麼出現了一些詞語寶寶?只有打敗了它們,我們才能繼續趕路。

(1) 出示帶拼音生詞,小老師領讀

蓬鬆 活躍 鳥巢 嶄新 木牌

撲稜稜 嘰嘰喳喳 蹦蹦跳跳

撲稜稜 “稜”單獨讀一聲,組成詞語是變成了輕聲。(放在什麼地方?)

撲稜稜,小鳥在做什麼?(它在揮動翅膀呢)請學生做動作體會。

撲稜稜,你能再説説這種形式的詞語嗎?(ABB)

詞語寶寶一看大家讀得這麼好,一下就把帽子摘掉了,你還認識它們嗎?

(2) 去掉拼音自讀,排火車讀

現在只剩下了生字,大家加油啊!

(3) 去掉拼音讀生字:同位互讀 齊讀

大家識字這麼棒,一定都有自己的方法,誰來説一説?

(4) 交流識字方法

大家都説得很好。下面我給大家出一道看圖猜字

出“鳥窩”圖—古文“巢”——巢

我們的祖先用類似圖畫的符號記錄自己的生活,這種字就是象形字。演變到現在就是“巢”

我們終於趕上了波比,快跟它走吧。

三、學習課文

這裏就是波比生活的森林。(視頻,小鳥在林中)如果你是生活在這裏的小鳥,會有什麼感覺?(快樂)

教師隨機板書:小鳥 快樂

那讓我們用快樂的語氣來讀一讀第一小節。

大家都注意到了,第一句是問句,讀出了疑問的語氣。請大家再讀一下第一句讓我欣賞好嗎?我學會了,下面老師問,大家答,合作讀第一小節。

找同學讀第一小節

你讀得真好,我彷彿看到小鳥就在我眼前,一會兒唱歌,一會兒梳理蓬鬆的羽毛。

誰還能用一會兒,一會兒來造個句子。

3學習第二小節(出示第二小節)

其實,清晨的林中,小鳥不光快樂,它們還最(指着活躍)

教師隨機板書:活躍

請同位互讀第二小節。

它們在忙什麼?(捉害蟲)

你都知道哪些益鳥是捉害蟲的?(生答)

大家知道的益鳥真不少.咱們一起來看看。

小鳥們棒不棒?有了它們,小樹才能健康茁壯的成長!誰能再讀讀第二小節,誇誇這些小鳥呢。男生女生互問答。

有了你們的誇獎,小鳥捉害蟲就更起勁了!

1學習第三小節(出示第三小節圖)(這裏需要多讀一邊課文嗎?放在哪裏?)

師問:翠綠的樹林中,小鳥一邊捉害蟲,一邊唱歌,它們在讚美誰呢?(紅領巾)

紅領巾指的是誰?(少先隊員)

原來加了引號的紅領巾指的是少先隊員呀! 板書:少先隊員

自讀第三小節,回答。

少先隊員來做什麼?(“放鳥巢”) 還做什麼?(放木牌)

(出示空木牌)你認為這塊木牌上會寫些什麼呢? (小組互相討論,指名説)

2“紅領巾”為小鳥做了這麼多好事,小鳥會説什麼呢? (指名説:)

讓我們帶着感謝的心情來讀一讀最後一個小節吧。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像“紅領巾”一樣愛護小鳥們。(圖片)

你想對這樣的人説什麼?

所以,我們要做到(PPT)

當堂檢測:照樣子寫詞語。 AABB 來去

3指導書寫

(1)(出示本課生字“躍“)仔細觀察這個字,它是什麼結構?

(2) 仔細觀察“躍”你覺得在寫這個字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

(3) 老師範寫,學生書空

(4) 學生在書上練習寫一個

四、擴展閲讀

小鳥活潑可愛,不僅少先隊員喜歡它們,愛護他們,古人也有愛鳥護鳥的意識。

(出示古詩,齊讀) 畫眉鳥 [宋]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

板書: 26紅領巾真好

放鳥巢 快樂 晨

少先隊員 小鳥

立木牌 活躍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認識3種筆畫和5個偏旁。

2、會認9個字。

3、正確朗讀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背誦課文。

4、知道課文寫了哪幾種動物,並瞭解它們尾巴的特點。

教學重點:學會6個生字,認識3種筆畫和5個偏旁。

教學難點: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發現學習、實踐創新教學法。

教學準備:收集動物圖片、CAI課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介紹自己。誰有膽量向在座的同學、老師介紹自己的姓名、年紀?

2、引入課題。剛才誰最有膽量?他們兩個誰高?誰最胖?我們剛才對這兩個同學進行了什麼?今天我們就讓動物們比一比它們的尾巴,好嗎?(板課題:比尾巴)

二、小組賽讀課文。現在我們就來比一比,哪個小組把課文讀得最好。一個小組讀,其它組評議:讀得怎樣,為什麼?最後老師評出優勝組,並説出原因:讀準了字的.讀音。

三、學習課文。

(一)1、看CAI課件,問:看,這邊開來了什麼?大家快上車,快坐好,我們出發了!(配合音樂)我們來到了什麼地方?動物園裏有什麼?仔細看那些動物,你們發現什麼?你是和誰比的?

2、為什麼你們不把這些動物和花、草、樹木相比?

小結:比較要和同一類事物相比才行的。出示生字卡片:比

2、出示生字卡片巴字,組成什麼詞語?下巴在我們的哪裏?

(二)指導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1、看課件讀第一節,你發現了什麼?有問號該怎麼讀?老師示範讀第一句,你會讀第一節了嗎?指導讀出句子的疑問語氣。

2、看課件第二節,告訴我們什麼?你又發現了什麼?有句號怎麼讀?老師示範讀第一句。你會讀第二節了嗎?指導讀出肯定的語氣。

3、你會朗讀後面的內容嗎?一定要注意什麼?(疑問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肯定句讀出肯定的語氣)學生自由朗讀。

4、理解四會字:長、好、把、傘。第三課還要我們會寫哪些字?它們可以組成什麼詞?讀詞組:一把傘。看課件中的刀、尺、扇説一詞,指導運用量詞把字。課件出示一把()還有什麼東西用上把這個量詞的。指導學生積累量詞。

四、編兒歌鞏固課文。

1、看課件編兒歌。看課件:大象和肥豬、跑馬和小兔(小兔和烏龜比,誰快?)。引導編寫兒歌。附:

比鼻子比快慢

誰的鼻子長?是誰跑得快?

誰的鼻子短?是誰跑得慢?

大象鼻子長。馬兒跑得快。

小豬的鼻子短。小兔跑得慢。

2、自由編兒歌。你還能編其它比一比的兒歌嗎?

五、指導書寫六個生字。

1、看課件書空、説説比、巴、長、好、把、傘的筆順,怎麼記住?

2、隨生字認識筆畫:豎提、撇折點、提。認識偏旁:提手旁、人字頭。

3、指導學生寫生字在生字本上。

六、總結,佈置作業。

今天,我們就比到這。課後寫完這些生字,每個寫一行。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學習課文第二、三段,推敲重點詞句。

2、 感受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感受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

教學準備:錄像 小火車 居庸關、八達嶺開鑿隧道的示意圖 畫像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

1、(出示畫像)昨天,我這個導遊向大家介紹了大屏幕上的這個人,

遊客們還認識嗎?(詹天佑)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詹天佑是怎樣

一個人?(板書:傑出 愛國)

2、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一生建了很多橋,修了不少鐵路,其中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這是一條具有特殊意義的鐵路。昨天很多遊客問我,詹天佑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接受修築鐵路的任務的?現在哪位遊客還記得?

(板書:阻撓、要挾、嘲笑)

(板書:毅然接受)

二、學習第三段

1、 清朝末年,面對着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嘲笑,面對着祖國母親受侵略被壓迫的處境,面對着科技落後、人才缺乏的現狀,面對着高山深澗、懸崖峭壁這種險要的自然環境,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務,大家都非常佩服他。今天,我繼續擔任你們的導遊,現在你們正乘坐在由北京開往張家口的列車上。詹天佑主持修築這條鐵路,大家肯定還有很多疑問,趁此機會請大家提出來。(遊客們提問)(隨機板書問題)

2、 提了那麼多問題,幸好你們手裏都有一本書,書中有一篇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文章,我們還是從書中去尋找答案吧!請大家自由朗讀第三段,想想課文主要通過哪幾個典型事例突出詹天佑在主持修築鐵路過程中的傑出才能和愛國之情的?

(板書:勘測線路 開鑿隧道 設計線路)

3、 細讀“勘測線路”部分。

(1)、請大家細讀“勘測線路”部分,文章哪一處你最感動,你想對詹天佑説些什麼?(把自己的體會用簡明的點評寫在書上)(和旁邊的遊客交流)

遊客們閲讀得真認真,我想與大家一起分享。哪個遊客願意第一個交流。

(謙虛、與民同甘共苦、認真、一絲不苟等)

(2)、詹天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面前,憑着一顆灼熱的愛國之心,一絲不苟、高度負責的工作作風,依靠羣眾,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勘測線路的任務。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自然段,感受詹天佑的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灼熱的愛國之情。(我從你們動情的朗讀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詹天佑強烈的愛國之情。)

4、 開鑿隧道

(1)、遊客們請注意,現在我們的火車要進入隧道了,哇,隧道好長呀!噢,終於出來了。修築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詹天佑又是怎樣開鑿隧道的呢?請大家默讀第5自然段,看看屏幕上哪個是居庸關隧道,哪個是八達嶺隧道?並劃出詹天佑開鑿隧道方法的句子。(交流)

(2)、我請遊客們來當設計師,邊察看地形,邊在練習紙上設計開鑿隧道的示意圖。

(與周圍遊客討論,説説為什麼這樣設計)

(3)、交流:請設計師拿着你的設計圖上來説説設計理由。

(因為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所以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開鑿,可以加快速度。八達嶺隧道長,從山頂打兩口直井,分別同時向兩端開鑿,就有四個工作面,加上兩頭又向中間開鑿,就有六個工作面同時施工,速度就更快了。)

(他超人的才幹不僅表現在採用的方法巧妙,更重要的是採用這種巧妙的方法必須勘測計算得十分準確。否則隧道不通,打成支離破碎的幾段,工程無法進行,還會出現塌方之類的嚴重事故。)

詹天佑創造了開鑿隧道的新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工期,這是他傑出才華的表現。

5、 設計“人”字形線路

(1)、遊客們,我們的火車馬上要到青龍橋了,在青龍橋附近修築鐵路又遇到了麻煩。坡度特別大,那怎麼辦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請大家讀讀第6自然段,看看屏幕上的“人”字形線路,哪一種是詹天佑設計的?(交流)

(2)、假如你是火車司機,你讓火車怎麼開?拿自己的小火車邊解説邊演示一遍。

(同桌説,演示)

我請一位遊客當小火車司機,上來邊講解,邊演示,把火車開上坡去。(評議。)

(3)、説説為什麼“人”字形線路能使火車上山容易得多?

(火車分2次上坡)

“人”字形線路的設計更説明了詹天佑的傑出才能。

6、 小結:隧道的高速施工和“人”字形線路的高超設計,這在世界築路史上也是罕見的。直到現在,公路、鐵路的修築中,還運用着詹天佑創造的方法。剛才有遊客問京張鐵路的修築幾年才完工。我可以自豪地告訴大家,京張鐵路不僅修築成功了,而且只用了不到4年的時間,提早兩年竣工,給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地回擊,詹天佑不愧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7、 遊客們,現在火車已經到達青龍橋車站了,請大家跟隨我下車去參觀詹天佑的銅像。(出示畫像)這就是詹天佑的銅像,在這麼一位傑出愛國的工程師面前,你想對這位偉人説些什麼呢?(機動:有時間。用簡短的文字寫在書上)我們當中還有不少外賓,外賓想説些什麼呢?

8、 詹天佑真了不起,連外國朋友都這麼説,真不愧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我還特地準備了一首小詩,想不想看?我們把它獻給這位偉人。

傑出愛國工程師,

重任毅然擔在身。

排除萬難修鐵路,

中華浩氣永世存。

自由讀、大家朗誦。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的名字——詹天佑。

遊客們還提了很多問題,過一會兒我們上車之後繼續討論。

三、課後延伸

蒐集有關詹天佑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附板書:

5、 詹 天 佑

傑 出 愛 國

毅 阻撓 要挾 嘲笑

然 高山深澗 懸崖峭壁

接 回

受 勘測線路 擊

任 開鑿隧道 提前竣工

務 設計線路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9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問路指路》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教材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七單元的聽説課,也是這一冊中最後一次聽説訓練。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有序

本學期聽説訓練的要求是能聽懂他人講的一件事,邊聽邊記住內容,並學會簡單交際應用中的應對用語。《問路》則是延續《打電話》後第二次進行交際性聽説的教材。

它由三局部組成。為什麼要問路、怎樣問路指路和結果怎樣。因為小蘭把寫着鼕鼕家地址的小紙條不知放哪兒去了,小蘭到鼕鼕家玩,於是就要問路。小蘭邊問,民警叔叔邊指,最後小蘭找到鼕鼕的家。教材依照不清楚具體地址——小蘭問路、民警指路——找到鼕鼕的家這樣的事情發展順序寫下來,思路清晰,條理清楚,便於同學述説。

(2)有物

這節聽説訓練的重點則是問路和指路的對話訓練。如何讓同學較易地掌握應對用語呢?教材圖文並茂,插圖的適當出現,則可引導同學仔細觀察圖上民警叔叔的姿勢、臉部的表情和手指的動作來體會他指路時的熱情態度。文章則可以引導同學閲讀,在民警叔叔指路的那段話裏,除了態度熱情外,還要注意指清路名、方向、標誌等,這是很重要的基本知識。同理,小蘭問路時態度該怎樣,注意什麼,禮貌用語該怎樣運用等都可以引導同學——觀察、——體會、——掌握。教材有血有肉,聲情並茂,變一段枯燥乏味的聽説訓練為一段連貫生動的對話訓練。

(3)有用

本節課的問路指路用的日常應對用語,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又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加之教材內容豐富,畫面形象,在訓練同學的會話能力上又能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真正體現了聽説訓練的廣泛性、交際性和實用性。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同學實際情況,按知識、能力、情感三條線,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懂得問路時態度要有禮、問得要得體;指路時態度要熱情、指得清楚。

(2)初步學會問路和指路,能説清一段連貫的對話。

(3)能把學校到自身家裏的路線説清楚。

3.教學重難點

本節聽説訓練的重點內容有三大塊:①問路和指路要注意什麼?②分角色扮演問路和指路。③能説清學校到自身家的路線。三塊中難以掌握的是理解指路時必需注意什麼。這必需聯繫自身的實際生活去概括。由於指路時關係到實際的方向,可能和地圖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位相矛盾,所以説清學校到自身家裏的路線也是一個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

由於這是一篇具有生活氣息的生動活潑的聽説訓練教材,於是沿襲保守的“揭題——出示圖片——指導觀察——小段分説——整篇總説”的聽説訓練模式,大膽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融“優美的動畫揭題,多種形式的説話訓練,讀讀説説、演演説説、畫畫説説、評評説説”於一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教師的主導精神,勝利地達成教學目標。

2.學法

同學是學習主體,聽説技能的掌握也必需通過不時的練習才幹熟練。因此這節聽説訓練以同學的自學和扮演為主。通過自學讓同學明白聽説訓練的要求,懂得問路和指路時須注意的問題,再通過扮演、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在操作中提高交際會話能力,出色地達成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程序

1.講述精彩故事,展示生活畫面——揭題

運用故事激發興趣,是我們教學中常見的導入揭題方法。但多媒體計算機集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動畫、視頻圖像於一體。它的大容量信息向同學提供了許多生動形象的感性素材,為聽説訓練創設了優美的情境。於是,上課一開始,我就邊講故事《糟糕的大頭兒子》,邊又為它添上新奇的一筆——動畫展現生動畫面。如“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正是一年春遊的好季節。”馬上畫面上就出現鳥語花香、桃紅柳綠的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再如當講到“當大頭兒子來到第一個十字路口的時候,糟了!爸爸給的路線圖不見了。”畫面上先出現一個十字路口,再出示一個大頭兒子摸摸後腦勺的頭像,最後音樂提醒,出現字幕:“糟了,路線圖不見了。”這樣畫面清晰,條理清楚,形象生動,其中也藴含了大頭兒子接着為什麼問路的原因。同理接下來“大頭兒子沒禮貌地問路,小白鴿不負責任地指路,以致最後大頭兒子仍在十字路口,傷心地流下眼淚”也都出示了一連串的動畫,不但讓同學更直觀、更形象地瞭解故事,饒有興趣地走進課堂。同時也激起了同學的好奇:大頭兒子在小白鴿的指路下,為什麼找不到長城呢?它們到底該怎樣問路和指路呢?教師在同學懸念迭起,思維被疑問所激活的時候順勢揭題,導入聽説訓練。

2.勇闖三關,紮實訓練

美國蓍名教育家布盧姆曾説:“假如同學對教學目標有明確規範的話,假如同學在學習遇到困難時能得到協助,所有的同學均能掌握學校所教的大量東西”。於是我就帶領同學去闖聽説訓練三大關。第一關就是內容關。如圖所示:

這三道題其實就是本節聽説課的重點,特別是後兩道題問路和指路的要求更是本節課的中心。讓同學通過自學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學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

接着訓練聽説技能。技能是明確目標、掌握方法後通過不時的變式訓練而形成的。緊接着我就出示:

當同學自由扮演、指中扮演,再議議評評後,已初步具有操作問路和指路的能力時,我就帶他們闖進第三關:

以上三關,從熟悉要求——掌握方法,初步運用——兩次遷移,多次運用;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同時勇闖三關,爭奪金盃,形式新穎,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為攻克內容關,同學迅速地積極憑藉教材,閲讀考慮,解決問題。接着分角色扮演,同學在活動中主動探索,掌握方法。為順利闖過練習關,同學必需動腦、動手、動口來攻克難關。教師則重在指導、點撥、評價,還可以讓同學再次藉助電腦形象演示行走的路線(包括方向、路名、標誌等)協助同學準確地掌握指路的難點。這樣,教師教得輕鬆,同學學得主動,整個課堂教學實現優教、優學。

3.首尾呼應,小結回味

好的課堂教學結尾,不只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使同學堅持旺盛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的效果。當同學闖三關後,我又重新帶領他們回到故事中,把故事揭題中留下的問題放在課內將結束之際解決,讓同學判斷剛才大頭兒子糟糕在哪?他該怎樣問路呢?小白鴿又該怎樣正確指路呢?讓同學在辨析明理中再次提高認識,也從同學的信息交流中反饋教學的效果。這樣首尾呼應、完整鮮明。最後課在大頭兒子經過小白鴿的指點,終於找到長城,師生一起欣賞長城美景的愉悦氣氛中結束。同學得到了美的享受,課也得到了美的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