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地球和地球儀(地理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07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球和地球儀(地理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球和地球儀(地理教案)

知識目標:

瞭解地球是宇宙空間的一顆普通的行星,是人類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知道經線和緯線的特徵及經度和緯度的分佈規律,知道低緯度、中緯度、高緯度的劃分方法,記住東西兩半球和南北兩半球的劃分方法。

能力目標:

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赤道、兩極、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線;瞭解經緯網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能夠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地點的位置。

情感目標:

瞭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與大小的認識過程,知道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無窮盡的,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求科學奧祕的志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空間思維能力,為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奠定基礎。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關於“地球形狀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過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使學生認識到“人的認識水平是可以不斷提高的”。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的球體,但是由於其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個正圓球體,這樣可以為人們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關於“地球儀”的教材分析是:地球雖然只是宇宙中一顆小小的行星,但對於人類來説體積還是太大了。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間概念,人們仿照地球按比例縮小製成了地球儀。地球儀上的經緯線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經緯線在實際的地球上是看不見的,經緯度的劃分也是人為規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繞假想的軸———地軸轉動,地軸目前指向北極星,它與球面的兩個交點分別是南極點和北極點。為了讓學生明確,可以使用地球儀模型和動畫演示,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

關於“經線和緯線”的教材分析是: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都是假想的。課本上提出的問題有利於學生觀察、總結經緯線的特徵。

[教學方法建議]

關於“地球的形狀”教學建議:在課前教師要準備地球儀,每人一個(或2———4人一個)。建議採用觀察法和講述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畫圖、觀看圖片或動畫,補充一些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資料,使學生受到有關科學史的教育。引導學生通過聯繫實際,想象並提出證據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為了加深對地球準確形狀的正確認識,引導學生觀察地球赤道半徑與極半徑圖,按照所給數據計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導學生思考21km與地球平均半徑的比值,使學生認識到地球的形狀接近於正球體。利用學過的公式,計算赤道周長,使學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圓,為緯度、南北半球的劃分埋下伏筆。

關於“地球儀”的教學建議是:建議用觀察法、討論法和演示法。為了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觀察作業,注意作業內容要明確、清楚,如地球儀是什麼形狀的?為什麼?地球儀如何擺放?地球儀的“身子”形狀如何?地球儀是否轉動?如何轉動?學生在觀察和小範圍的討論後,教師通過提示、追問等將學生的思路明確,並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回答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切忌教師自己講述或將答案直接寫成板書灌給學生。地球儀是按地球形狀縮小而成的(實際是一個特殊的立體地圖),通過計算使學生明確地球儀比地球縮小的倍數很大,所以地球儀都做成正球體,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為以後講經線和緯線、經度的劃分打基礎。為了使學生明確地軸的作用,可以先提出問題“球是如何轉動的?”讓學生用籃球演示球在地上亂轉的情況,再讓學生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繞地軸斜着身子轉動的情形,通過演示試驗使學生明確地軸在地球自轉中的重要性。在提出問題“地球斜着身子轉動,地軸指向哪裏?”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配合動畫演示,使學生明確地軸、兩極的位置,形成空間概念

關於“經緯線”的教學建議:利用講述法、小組討論法和問題解決式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使學生認識到地球儀上縱橫交錯的線叫經緯線,它們是認識地球上任一地點的方式,經線和緯線垂直相交成網狀就是經緯網。對於經線、緯線知識,重點在於瞭解經緯線的特徵及其不同之處,教師可以採取小組活動的方式,4—6人一組,分析經線和緯線的特徵,15———20分鐘之後進行小組彙報講解。小組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同學觀察經線和緯線,對照課本介紹,彙報時自己小組制定介紹經線與緯線的方法。學生充分活動、觀察、介紹之後,教師對各組同學的表現給與肯定和補充,並引導學生評價各組講解方法的優劣,介紹對比法是地理學習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確同類事物之間的差異性,最後引導歸納、對比總結、列出表格。歸納時重點強調:緯線是不等長的圓,經線是半圓,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可以組成一個圓圈。它們是經緯度劃分和半球劃分的基礎。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經緯線的概念,可以配合動畫演示,使學生有明確的空間認識,對於不同的學生可以分層次教學。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重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儀、地球上的經線和緯線

難點:經線和緯線的特徵

教學手段:地球儀模型,經線和緯線、地球大小和形狀、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等動畫媒體、世界兩半球掛圖

教學過程(www、jsfw8、com):

[引入]我們都知道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麼樣子、有多大?可能沒有幾個人能夠準確地説出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方案一)

[教師引導]閲讀課本“讀一讀”,瞭解人類認識地球的階段,並舉出生活中的實例來説明地球的形狀。(學生看書、思考、回答)

[教師講解]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地球的認識不斷深入。通過地球衞星的精確計算,發現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請觀察地球赤道半徑與極半徑圖,計算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差值、赤道長度(學生計算、回答)

[承轉]地球很大,怎樣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們製作了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儀為什麼做成正圓呢?(學生回答)

[板書]二、地球儀———地球的模型

[提問]地球儀由哪幾部分組成?地球儀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儀如何轉動的?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回答)

[演示講解]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軸組成的;地球儀上有各種符號、文字、顏色用來表示陸地、河湖、海洋、山脈、城市等。還有經線、緯線、南北極;地球儀是繞地軸轉動的,它指向北極星附近,是一個假想的軸,與球面的交點為北極點和南極點

[承轉]想一想為什麼要在地球儀上畫許多的線呢?(學生回答)是為了確定地球上任何一點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們重點研究這些線——————經線和緯線。同學4人一組,觀察地球儀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什麼樣的線是經線?什麼樣的線是緯線?

經線和緯線,哪個是半圓,哪個是整圓?

所有的經線和所有的緯線是否相等?

經線和緯線各指示什麼方向?

在地球儀上你能畫出幾條經線和緯線?

(學生代表發言,教師歸納總結,帶領學生填

表對比二者的區別,加深印象)

[板書]三、經線和緯線

[講解]地球的正確形狀是“兩極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為了研究方便,我們取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km

[應用強化]你能否舉出幾個例子説明地球是球形的(學生討論回答)

[承轉]地球對於我們來説實在太大了,要研究地球上有什麼,不可能一一去看看,怎麼辦?就需要建立地球的模型即地球儀。每個同學有一個地球儀,觀察它的轉動情況、形狀、球面上有些什麼?(學生觀察、回答)

[板書]二、地球儀

[學生演示動畫]籃球不繞軸轉動,就會在地上亂滾,而地球儀是繞地軸運動的,始終自西向東繞地軸轉動

[教師引導歸納]地球是自西向東繞地軸運動的,在轉動過程中始終斜着身子繞地軸轉動。地軸與地球有兩個交點即南極和北極。在擺放地球儀時,將地軸指向北極星方向,大家擺一擺,互相評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學生觀看:地軸、兩極的空間位置)

[講解]地球儀是按地球形狀縮小而成的(實際是一個特殊的立體地圖),因為它比地球縮小很多倍,所以地球儀都做成正球體

[提問]地球儀上有什麼地理事物?(學生回答)

[教師指導]在地球儀上有縱橫交錯的網———經緯網,通過它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當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沒有,它是人為畫出來的。下面我們學習經線和緯線的知識。

[板書]三、經線和緯線

[提問]請同學們分組,先看書,觀察地球儀,然後討論完成表格內容(學生看書、填表,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

經線

緯線

概念

圓弧狀況

長度

指示方向

[教師演示動畫、講解]經緯線在形狀、長度和指示方向上都是不同的,比較二者的不同利於我們更加明確它們的特徵。這是地理學習中常用的方法———比較法。

[鞏固練習]

【板書設計】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三、經線和緯線

探究活動

活動:在課餘時間自己動手製作簡易地球儀。

材料:乒乓球、鐵絲、膠布、橡皮泥等。

步驟:

(1)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紅筆畫上一個圓圈,作為赤道;在赤道兩側各鑽一個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點的距離相等。

(2)把鐵絲彎成下圖所示的形狀,注意傾斜的鐵絲要與垂線成23、5°角,同時所彎的半圓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3)把乒乓球用傾斜的鐵絲穿起來。

(4)在下圖中箭頭①所指的傾斜鐵絲兩頭,用膠布裹幾圈,這樣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傾斜鐵絲的中間,同時又可以自由轉動。

(5)在上圖中②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儀不會翻倒。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關於地球的形狀,可以讓學生列舉地球是球形的證據。如在海邊看到有帆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再如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擋了月亮,根據月食照片可以推測地球的形狀等等。並可使學生談一談從人們認識地球的形狀的過程中感悟到了什麼?課堂上的討論可以活躍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得知識的理解更透徹。

針對第一章中關於“地球和宇宙的關係”部分內容,可以在業餘時間組織學生去天文館參觀,瞭解宇宙、星系、地球的相關天文知識,開闊眼界。參觀過程中可以進行講解,或者請天文館的講解員帶領學生進行參觀。參觀完畢後要寫觀後感,並舉行觀後感的評比活動。該活動即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