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吶喊》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05W

教學目標

《吶喊》教案

1.瞭解魯迅生活經歷和思想發展過程;

2.理解寫作《吶喊》的緣由及小説集命名為《吶喊》的含義,語文教案-《吶喊》自序。

教學重點

魯迅自身經歷與其思想發展的歷程

教學難點

魯迅嚴於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認識作者寫作《吶喊》的緣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初中曾學過魯迅的哪些小説?(《故鄉》、《社戲》、《孔乙己》等) 這些小説選自哪一個小説集?(《吶喊》)

《吶喊》是魯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説集,共收集短篇小説14篇(第一版是15篇,包括《不周山》。)1922年12月,魯迅為自己的這個集子寫了序,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吶喊》自序)。

二、簡介“序”

什麼叫序?什麼叫自序呢?請大家齊讀“自讀提示”前三句話。

提示已講得很清楚,序言,是寫在著作前面的文章,可分為自序和他序,自序,多為説明寫書的目的和經過。而魯迅的這篇序言中,魯迅通過敍述自己的經歷來反映思想發展過程,並説明寫作《吶喊》的緣由,這正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三、分析課文

1.引出“夢”

問:緣由即來由,那麼本文在哪裏概括交代了《吶喊》的來由?

明確:開頭部分:“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

問:是什麼的“一部分”?

明確:“我年輕時候曾做過許多夢”的一部分。

問:這裏“夢”指的是什麼?

明確:指作者年輕時候的理想和追求。

問:為何理想叫做“夢”呢?

明確:由於這些美好的希望、理想都未能實現,所以後來回憶起來,就如同夢幻一般。

問:年輕時的魯迅曾做過哪些夢?

師:夢的產生是與作者的生活經歷、思想發展密切聯繫、相互影響的。我們先來看文中敍述了作者怎樣的生活經歷,思想又是如何發展的呢?請對照下面的表格看課文,給大家兩分鐘時間,找出地點並概括其生活經歷和思想發展。

2.根據課文內容,填表説明作者的生活經歷與思想發展的過程,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吶喊》自序》。(用投影復片)

地點

生活經歷

思想發展

紹興

侍親疾

先請一學生找出文中地點:紹興、南京、仙台、東京、北京,再請學生自讀課文填寫生活經歷、思想發展,學生大體完成後再討論明確具體內容。(具體內容見下,學生概括恰當的少講評,概括不到位的作指導)

(1)紹興 侍親疾 看透世態,想走異路

問:在紹興的四年,作者做了什麼?

明確:幾乎是每天出入於質鋪和藥店,並尋找藥引。

中心事件是服侍久病的父親,我們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為“侍病父”或“侍親疾”。這段生活經歷,魯迅的感受如何?

提示:看見世人的'真面目,想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

如何理解這幾句話?我們可結合魯迅的家庭情況。魯迅幼時家庭經濟比較寬裕,家裏有四五十畝水田,並不愁生計。但十三歲那年,家庭突遭變故,祖父因科舉案件下獄,繼之而來的是父親患了重病,家庭陷入困頓,只得靠典當衣服首飾來換錢給父親治病,在侮蔑裏接了錢,昔日閏土眼中的“少爺”遭到了別人的歧視與白眼,倍感人間的冷漠,看透世態炎涼,於是想走異路,產生了第一個夢“學洋務” 。

(2)南京 求新知 選擇學醫,救民報國

在洋務學堂,魯迅所學課程有:格致(物理、化學)、算學、地理、歷史、繪圖、體操,並且看到了一些生理衞生之類的書。這些知識與作者在三味書屋中所學的《四書》《五經》中的孔孟之道相比較,都是新知識,因此在洋務學堂作者主要是探求西方新的知識,可概括為“求新知” 。

問:這些新的知識給作者的思想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明確:漸悟中醫是騙子,知道西方醫學能維新,於是去仙台學醫,“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治的病人的疾苦,促進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因此我們可概括為“選擇學醫,救民報國”。

(3)仙台 攻醫學 領悟要著,棄醫從文

在仙台,作者主要攻讀西方醫學,初中學的《藤野先生》就是對仙台學醫生活的回憶,作者回憶了最使他鼓舞,最使他感激的藤野先生。學醫之夢很美滿。魯迅後來為什麼又動搖呢?

明確:原因是看時事畫片。領悟了要著,棄醫從文。

時事畫片的內容是日本人殺中國人,圍觀的是自己的同胞,這場景使魯迅受到極大震動,他為麻木得受人欺侮、任人宰割而不自知的同胞感到激憤和悲哀,這使魯迅的學醫之夢徹底破滅,以此為轉折,樹立了新的夢想,提倡文藝,開始了新的人生,去東京,進行最初的文學活動

(4)東京 搞文藝 悲哀寂寞,深刻反省在東京,魯迅為搞文藝從事了許多工作,文中主要敍述了辦雜誌《新生》。

Tags:吶喊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