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緣事析理學習寫得深刻》教案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23W

一、目標概説

《緣事析理學習寫得深刻》教案設計

1、教學目的與要求

①訓練學生運用以小見大、由表及裏等方法對事例進行分析,探求隱藏在事例表象後的本質特徵;

②訓練學生展開聯想,找出與事例相聯繫的其他現象,運用比較鑑別、探究原因、預測未來(預測事情的發展趨勢)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

2、教學重點

思維訓練,運用以小見大、比較鑑別、探究因果、預測未來等方法分析事例。

3、教學難點

由一事聯想到他事,進而分析這些相互聯繫的其他事例,比較鑑別,形成較深刻的觀點。

二、教學創意

1、將思維訓練與作文訓練相結合。課堂中大部分時間深入分析一件事例,在分析的過程中滲透以小見大、比較鑑別、探究原因、預測未來等方法,學生思維始終圍繞一件事例,對該事例進行深入探討。教給學生一種思考問題的套路,這種思考問題的套路同時也是一種作文的模式。

2、採用辯論的方式,激活課堂,增大課堂容量,同時訓練學生辨證地看問題。

三、實施過程

(一)故事導入

導語:前不久看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某個大學校園裏,一個大學生出寢室要給室友留一張字條,告訴他鑰匙放在哪裏。可是"鑰匙"兩個字他不會寫,就問了其他寢室的同學,問了好幾個,誰也不會寫,沒辦法,只好用"KEY"來代替了。

請大家就這件事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引導:如果説某一個大學生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偶然現象,是暫性遺忘,那一連好幾個人記不住這個詞就能看出些問題了。

明確:現在許多學生重視英語的學習而忽視了母語的學習,社會上重英文輕漢語的現象也十分嚴重。

過渡:大家從一件細小的生活瑣事看到它背後藴藏的大的社會問題,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叫--以小見大。

(二)解題明旨

過渡:現實生活中每時每刻都發生着這樣的小事,它們的背後往往藴含着一定的道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説理的方法,緣事析理--學習寫得深刻。

什麼是緣事析理呢?緣事析理是指依據事例分析它所藴含的道理。

(三)方法指導

過渡:那麼,如何從客觀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

前人的經驗有很多,今天的課堂為大家介紹這樣幾種做法:以小見大、比較鑑別、探究因果、預測未來。(板書:以小見大、比較鑑別、探究因果、預測未來)

(結合課文講解這些方法。)

提問:我們學習過的雜文《剃光頭髮微》就是一篇"緣事析理"的文章。這篇文章由什麼事想到了什麼理呢?

明確:由理髮匠不肯給農民剃平頭想到掌權者如何使用權力的問題。

過渡:由理髮這樣的小事想到的是社會上權力使用的大問題,這就是--以小見大。那麼,作者是如何由"理髮"想到"權力"問題的?文中幾句話表明了作者思維的轉換過程,是哪幾句?

明確:"當然,問題不在於什麼標準,也不在於這位城裏人的理髮師為什麼瞧不起'鄉下佬'(那裏面當然大有文章的),而在於為什麼他可以任意決定誰該剃平頭,誰只能剃光頭,可以這樣為所欲為?

原因簡單之至:剃頭刀在他手裏。"

提問:作者在這幾段中是如何深入思考理髮匠不肯給農民剃平頭這一事例的?

明確:作者思考理髮匠可以任意決定給農民剃什麼頭的原因,是因為剃頭刀在他手裏,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就是探究因果。

提問:這篇文章作者還聯想到了古今中外許多與頭髮有關的事例來比較鑑別,如清朝"留髮不留頭"、舊社會理髮工人社會地位低、石達開的對聯、古代的髡刑、許多國家罪犯剃光頭,作者這樣比較鑑別的用意是什麼呢?

明確:比較以突出相同點,頭髮自古以來就與政治相關,那麼,本文由理髮想到權力不至於被讀者説是小題大作。

(四)想得深刻

1、過渡:在《剃光頭髮微》中,作者主要運用以小見大、探究因果、比較鑑別三種方法,將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例分析得十分深刻。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事例。

出示課件1:

故宮裏的"星巴克":在故宮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國咖啡店--開門營業了六年。你如何看待此事?

提問:請大家運用以小見大的方法來分析這一事例。

引導: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很有代表性。故宮,可以説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則是美國消費文化。

明確:外國文化已大舉進入我國。

2、過渡:同學們以小見大,由表及裏,從現象看到了本質。這則事例反映的是文化問題。僅就此一個事件來談文化問題顯然是單薄而沒有説服力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與之聯繫的事例呢?(有)你如何看待這些事例?對此有何觀點?

引導:近些年對外來文化我們可以説是屢見不鮮,比如外來服飾、外來節日、外來影視、外來飲食等。大家來説説你身邊外來文化的例子,並對此發表自己的看法,請採用"引例--析例--結論"的模式。

出示課件2:

請緣引你耳聞目睹的"外來文化進入我國"的事例發表觀點,按以下模式:"引例--析例--結論"。

學生活動:深入思考一兩分鐘,準備發言。

(對外來文化大肆進入我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會形成完全對立的觀點。只要學生言之成理能自圓其説,教師都應予以充分的肯定。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明確"引例--析例--結論"的模式,並學會對事例作點分析,教師應讓儘量多的學生髮言。可能的觀點如下:)

明確:很多外國品牌的服飾大量進入我國,比如耐克、阿迪達斯等,這樣的服裝樣式新穎、穿着舒適有品位,它們讓我們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外國產品對國產品牌是一個衝擊,很多人寧願花高几倍的價格去購買洋品牌,對民族品牌的發展很不利。韓國人就有強烈的愛國意識,只購買本國產品來支持民族品牌,應當學習這種精神。

--近幾年韓劇日劇大在我國很流行,這些影視作品很感人,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吸引了大批觀眾,觀眾在娛樂的同時得到思想教育。

--很多青少年喜歡的日本動漫作品充斥着色情與暴力,毒化人們的思想,讓缺少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誤入歧途,我們應該堅決抵制。

--現在流行過洋節,比如聖誕節、情人節、感恩節等,這些節日比傳統節日更關注親情,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生活,不應當制止。

--人們在過洋節的同時忘掉了本國的傳統節日,甚至春節在洋節面前也黯然失色,民族文化特色逐漸喪失。比如韓國最近端午節申遺成功,它將被國際公認為韓國節日,這正是中國人不重視本國節日的後果。

……

3、(師小結並過渡,引導學生思維橫向展開,比較鑑別)剛才大家談到的都是文化領域中的"入侵"現象,那其它領域,比如生物界有沒有這樣的事例呢?

明確:食人鯧入侵。食人鯧是亞馬遜河中一種兇猛的魚類,被引入我國內陸河流後,食人鯧瘋狂地捕食其他魚種,導致其他魚種大量減少甚至滅絕。在許多中國人心中,中國的傳統文化是腐朽過時的東西,由此可以想到,如果任由外來文化肆虐,對傳統文化是不小的衝擊,後果十分嚴重。

--祕魯國家動物園裏,一隻重點保護的美洲虎生活在一座佔地1500英畝的虎園裏,它成天躺在裝有空調的虎房裏,除了吃就是睡。可是自從工作人員把三隻豹放進虎園後,它再也沒有回過虎房,不是站在山頂長嘯,就是衝下山來去草地上游蕩。它開始自己捕獵,不再象以前一樣只吃管理人員給的肉,身體變得強壯了,行動也頗為靈活了。引入競爭可以促進自身的發展,所以外來文化的進入對促進我國文化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4、(師小結並過渡,引導學生思維縱向發展,探究因果、預測未來)剛才我們從橫的角度展開思考,想到了許多與"故宮中的星巴克"相關聯的其他事例。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我們還可以從"縱"的角度對這一事例本身進行思考。

師:首先我們來探究原因。前一二十年外來文化在我國就沒有如此風行,為什麼今天會發生這樣的現象?

明確:隨着改革的深入,我國與其他國家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頻繁,而文化方面的交流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很容易在身邊看到這樣的例子。從這一個角度來看,文化的交流勢不可擋。

師:還可以預測未來。你覺得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會有怎樣的結果?

明確:也許有一天文化大融合,漢民族的文化會被其他強勢文化同化甚至消失。歷史上就有過類似的現象,比如我國很多少數民族文化到現在已經逐漸萎縮消失,被漢文化所同化。

--漢文化源遠流長,受到其他許多國家青睞,其影響遍及全球,如近年來流行的漢語熱、儒學熱等。漢文化不會被其他文化同化,相反會吸取其他文化所長,繼續發揚光大。

5、(過渡語)剛才大家所談的觀點有很大的分歧,對外來文化的進入,有的同學贊成,有的同學反對。那麼,外來文化進入我國,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下面請大家就此展開課堂小辨論。

辯論過程略。

6、剛才大家脣槍舌劍、你來我往,辨論十分激烈。其實,對這個問題,不僅是我們青少年學生,就連那些學術的泰斗也是見仁見智,各執一端。請看大屏幕。

出示課件3:

現代西方文明為創造一個乾枯無味的物質世界而大鬧天宮,破壞全球生態,是亙古未有的例外,是世界宇宙觀中的異教!面對着歐風美雨的大氾濫,要把築堤開渠奮不顧身的抗洪的大禹精神,轉化為學術文化的道德大勇。

--哈佛大學教授、美國社會科學院院士杜維明

中國人有一份豐厚的文化遺產,然而一個多世紀的歷史表明,這份遺產非但沒有能給我們以惠贈,反而是一種負擔,一種妨礙我們踏上現代新路的阻力。這種文化遺產,雖然可為後人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文化基礎,同時又妨礙後人對新事物的接納和對新事物的創造。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湖南師大教授啟良

美人之美,美已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中國社科院院士、華中理工大教授楊叔子

(五)寫得深刻

(過渡語)剛才大家談了自己的看法,我們也瞭解了文化名人對外來文化進入我國的觀點。老師又如何看待這一問題呢?請看老師的文章《從"故宮中的星巴克"説開去》。

出示課件4:

下水文《從故宮中的"星巴克"説開去》

教師範讀下水文。

提問:將思考問題的過程下筆成文就是一篇緣事析理的文章,那這篇文章的結構是怎樣的?

明確:引例、析例、再引例、再析例、結論。

提問:文中運用到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明確:以小見大、比較鑑別、探究因果、預測未來。

(六)實戰演練

(過渡語)看來,寫緣事析理的議論文並不難,大家將事例想深刻了,再把這種"想"的過程落筆成文,就是一篇思想深刻的文章了。我們來看下面這則事例。

1、出示課件5:

金魚是鯽魚的變種,徹頭徹尾是人類馴育的結果。人類對其一貫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魚的捕食能力卻被作為美的代價退化殆盡。不會捕食,危機感便無時不在,它別無選擇地必須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細製得可口至極,成為一種其無力抗拒的誘惑,於是不會搖頭的金魚吃啊吃,直到連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

2、學生根據前面的思維訓練方法"緣事析理",以《金魚之死的啟示》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課後完成)

(七)課堂總結

我們生活中所遇到的多是些平凡小事,它們粗看不起眼,細究大有深意。我想通過這堂課讓大家學習運用以小見大、比較鑑別、探究原因、預測未來等方法去緣事析理,並將自己的感悟記在練筆本中。我相信,只要大家堅不懈,一定能寫出深刻的文章,最終成為一個目光鋭利、思想深刻的`人。

四、教師下水作文

從"故宮中的星巴克"説開去

在故宮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開設了六年。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鶴立在長袍馬褂的建築羣裏,格外醒目,不,應該是格外刺眼。它彷彿向前來故宮的遊客訴説着什麼……

(在描述與評論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國消費主義、實用主義的象徵,"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宮生存六年,説明它迎合了許多遊客,尤其是外國遊客的消費心理。故宮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聖地,將"星巴克"開到故宮,卻令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它象徵着外國文化的"軟力量"在我國--一個五千年文明古國的滲透與擴張。

(析例,以小見大)

近年來,外國文化的滲透與擴張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聳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國外品牌服飾店;那一層層張貼在學府校園裏的英語補習海報;那一部部佔據着電視屏幕的日劇韓劇。還有那五花八門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歐風美雨,鋪天蓋地,日劇韓劇,遮天蔽日。

(橫向展開,聯繫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扣題"説開去")

面對軟力量的強大攻勢,許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自我。他們花大量的時間苦讀英語卻忽視自己的母語;他們熟知比爾o蓋茨、喬丹卻冷落了老舍、巴金;他們迷戀日本漫畫卻不讀《詩經》、《離騷》……

(再引例,展開對比,已現觀點)

外國文化正一步步蠶食着我們原本有限的心靈空間。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説,武漢東湖的水面就曾被從國外引進的水葫蘆--一種生長極迅速的豬飼料侵佔,導致其他物種的萎縮甚至銷聲匿跡。文化也是如此。當人們只滿足於聲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靈就會被金錢物慾所填滿。今天,有幾個人能靜靜地坐下來與古典對話和傳統交流?傳統文化正漸漸被我們拋棄。山東曲阜孔廟恢復祭孔儀式竟然要跑到韓國去學習程序不正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嗎?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們斬斷曾滋養我們的傳統文化的臍帶,斬斷將我們緊緊聯繫的民族文化紐帶時,我們的民族凝聚力在哪裏呢?我們靈魂的根又在哪裏呢?楊叔子博導説得好:"科學落後,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

(再析例,比較鑑別,分析任其發展的後果)

這絕不是杞人憂天危言聳聽,最高意義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經説過:"文化的衰落表明一個民族的衰落,這兩者走下坡路的時間是齊頭並進的。"

(補説一層,論證嚴密)

誠然,外國文化也有精華值得我們吸收。在各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我們再也不能閉關鎖國固步自封;但我們要牢記,在對外來文化實行"拿來主義"時,一定要將本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國文化的特色。

(得出結論)

五、教學反思

這堂作文課的主要目的是進行思維訓練,通過深入思考一件事例"故宮中的星巴克"來讓學生明確,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因此思考問題不能就事論事,事物又是發展變化的,要以發展變化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由此,我們緣事析理的方法主要就是以小見大、比較鑑別、探究因果、預測未來等。我覺得本課的教學要注意如下幾點:

1、在課堂中凸現以小見大、比較鑑別、探究因果、預測未來這幾種方法,讓學生學有所獲,舉一反三,在分析其他事例時運用這幾種方法。

2、選擇文化作為議論的話題,對高中生來説有點深,要儘量選擇與高中生生活聯繫緊密的文化現象,如能讓學生課前蒐集有關資料,課堂的討論會更加順暢深入。

3、對事例的辯論目的不在於形成一致的觀點,而在於學會在辯論中辯證地看問題,學會在分析問題時從"對手"的角度思考,以使自己的觀點更加嚴密深刻。

4、教師例文有較強的示範性,展示例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將自己深入思考事例的過程落筆成文便是一篇深刻的文章。

六、學生例文

金魚之死的啟示一

金魚玲瓏可愛,贏得了不少人的青睞。但它貪戀美食,對人類拋來的美味的魚餌"來者不拒",最終飽脹而死,沉於缸底。追根究底,金魚之死是由於它經不住美食的誘惑。因貪圖美味而喪失了生命,悲夫,"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銛鈎"。

當今世界,如美食般的誘惑何其多也:名牌服裝,鋪天蓋地;電腦遊戲,層出不窮;網絡傳奇,亦夢變幻;觸目驚心……

有多少人在這燈紅酒綠中醉生夢死!潛意識中對種種誘惑保持警惕的能有幾人?徹底與這些誘惑劃清界限的又有幾人?很多人打着"向新奇領域進軍"的旗幟、喊着"享樂在前,吃苦在後"的口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終釀成悲劇,自食惡果。

前幾年震驚國人的"大頭娃娃"事件,至今回想仍是心有餘悸。正是由於廠家經不住高額利潤的誘惑,摧毀自己的道德底線,昧着良心生產劣質奶粉,才會導致一個個無辜兒童的傷殘甚至死亡。當真相查出,這些不法廠商所受到的不僅是法律的制裁與道德的譴責,更多的是良心的倍受煎熬。當他看到無辜的受害兒童,或許他自責後悔過,但苦果已經釀成,即使含淚也要嚥下。

現實生活中,這種因不能抵制誘惑而誤入歧途的例子不絕於耳。今天報導某某少年犯原本品學兼優,只因一念之差而邁向深淵,明天傳聞某某大官因大肆貪污而受法律制裁……倘若有一天,這個歷經滄桑,不曾屈服於列強的堅船利炮的泱泱大國,因為我們這一代人被誘惑消磨了鬥志再次落後於世界民族之林,試問我們有何臉面面對艱苦創業的先輩們,又如何配得上"東方雄獅"的美譽。

誘惑的危害由此可見一斑。它看似美麗,讓人為之心動,然而一旦被它纏住,便如同飲了慢性毒藥,一點點將生命消磨殆盡。古往今來,甘願"以身試藥"的人卻絡繹不絕。

嫦娥經不住仙丹的誘惑,隻身升月,落得"碧海青天夜夜心"的下場;亞當夏娃經不住好奇心的誘惑,偷食禁果,最終受到上帝的懲罰,永離伊甸園;劉阿斗經不住奢侈生活的誘惑,貪圖享樂,苟且偷安,終成亡國之君;大官劉青山經不住金錢的誘惑,背棄黨章,背棄人民,背棄自己的原則,甘願淪為金錢的奴隸,最終身首異處,為人不齒……

歷史與現實都在提醒我們,面對形形色色如潮水般向我們湧來的誘惑,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決果斷地向誘惑説"不"。惟有如此,我們才不至於成為那不會搖頭最終沉入缸底的金魚。

"金魚之死"這一現象的本質是什麼?作者探究因果,得出其飽脹而死的原因是經不住美食誘惑,再據此橫向展開聯想,寫到歷史現實中不能拒絕誘惑的實例,使文章內容充實。文章的結尾得出結論,面對誘惑,我們青少年要懂得搖頭説不,聯繫現實,事例典型,"嫦娥"一例,可謂妙筆,觀點較為深刻。

金魚之死的啟示二

靈巧可人的金魚,在透明的魚缸內肆意地綻放着它們的美麗。這美的精靈,為飽口福,不遺餘力地追逐每一粒人類拋下的食糧。最終飽脹而死,永遠地沉入了缸底,如鮮花一般凋謝。

金魚之死究竟是誰造成的?一定會有人説是金魚的貪婪殺死了它自己。可是,螻蟻尚且偷生,失去捕食能力的金魚,對人類投下的食物,每投必食,何過之有?相比之下,人類似乎更為貪心--有多少人為了追名逐利用盡心機甚至不惜傷害他人利益?金魚為何不能為了生存而追逐?由此可見,金魚之死,原因不在於金魚,而在於人類。是自詡聰明的人類,妄想征服自然,剝奪了金魚的捕食能力,扼殺了這自然的美麗。

人類從來就不曾放棄征服自然的幻想。青藏鐵路的建成使它成為貫穿世界屋脊的中華龍脈,人類不禁得意洋洋,即使高寒缺氧,寸草不生的絕境,人類不也能把它踩在腳下嗎?是的,人類的確該為此自豪,然而,在自豪的同時,又有多少人關心那些藏羚羊去何處產仔?那些波黑勁鶴向何處遷徙?是的,修了路橋過道,而這些真能保證它們的生活不受影響嗎?

當今世界,人類的欲壑越來越大,總是千方百計地填補空虛的心靈。於是,人類充分發揮創造力,將魚困進一個個造型各異的魚缸,欣賞它們在其中掙扎的姿態;將一個個小昆蟲製成項鍊掛在美麗的脖子上來彰顯個性;將一隻只小動物關進實驗室為人類的科學發展作貢獻……

可是,擁有聰慧大腦的人類,卻一再忘記,物極必反,任意改變自然,最終必會遭受自然的報復。

巴西昆蟲學家為使當地蜜蜂多產蜂蜜,特意引進一種高產蜜蜂與當地蜜蜂雜交,可他們萬萬沒想到,培育出來的,竟是一隻只毒性極強、兇猛異常的殺人蜂。自1957年起,超過1000人被它叮咬而死,被蜇死的家畜更是不計其數。目前殺人蜂向北進入委內瑞拉,向西進入祕魯和智利,而人類卻無計可施,只能默默承受。再如近年來不斷出現的自然災害、環境惡化、空氣污染,無一不是人類不計後果破壞自然的惡果。

誠然,歷史在前進,我們不會再對自然俯首稱臣,我們要逐步改造自然,為人類造福,但最聰明的改造一定是與自然和諧相處。任何征服自然的做法無異於自掘墳墓!要時刻謹記:自然絕不會任由人類擺佈,人類的肆意妄為,必將以自食惡果而告終。

反彈琵琶,透過材料的表象,指出金魚的悲劇是人類造成的。人類因為貪慾而造成金魚的悲劇,而造成大自然的悲劇,最終也將為自己製造悲劇。啟示如警鐘,令人警醒,觀點新穎,且能自圓其説。文章採用"引例--析例--結論"的結構,層次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