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七年級課文《風箏》教案範例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6.73K

 教材簡析:

七年級課文《風箏》教案範例

《風箏》一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魯迅寫於1925年1月24日,後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是繼“人生”“自然”“科學”主題之後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設的單元。在本單元所選的五篇課文中,《風箏》是意藴最豐富的一篇,對於文章的主題,可以從多角度去審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從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從親情角度去理解,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等等。我認為教材的“點”更在對“精神的虐殺”的覺醒與反思,所以教學時以此為要點,逐步挖掘開去。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對於像本文這樣有深厚意藴的散文詩,學生則容易出現: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所以在教學時儘量考慮讓學生扣緊文本、深入思考、合作探究,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時喚起他們對生活的關注和感受,拓展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探究解讀課文意藴 。

2、過程與方法:以作者情感變化為主線,扣點引導、探究式學習 。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課文。

2、 難點:文章深層的思想情感體悟。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3分鐘)

課前播放兒童歌曲《放風箏》,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語:

放過風箏嗎?喜歡放風箏嗎?聽到這首兒歌,是不是有童年重現的感覺?

風箏這個可愛的玩具,曾是許多人快樂童年的天使,給年幼的我們帶來數不清的歡樂。可是也有一些小朋友,會因為一些看似正當的理由,無端地被剝奪了這專屬於童年的純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散文《風箏》,和作者一同來追憶一段關於風箏的,傷心往事。

2、出示課題。出示本課學習目標。

3、簡介作者。屏顯魯迅有關材料,師生一同閲讀。

魯迅的文章,向來是寓意豐富、思想深刻的,用一節課的時間來完成《風箏》的教學,對於老師是一個挑戰,對於同學們來説也是一個挑戰。老師已經作好挑戰的準備了,同學們作好準備沒有?

那就讓我們來接受挑戰第一關——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教學環節一:聽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出示聽讀要求:

聽清字音,劃出生字詞。

邊聽邊想:文章圍繞風箏,回憶了一件什麼事情?

聽的過程中,用圈點勾畫的方式,標出你認為寫得特別精彩的或者不太明白的詞句。

反饋:

生字詞教學

概括課文內容: 圍繞風箏,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弟弟喜歡放風箏,我不許他放,他偷偷地自己做風箏,快要做好時被我發現並毀壞,二十年後我意識到自己錯了,想要討得弟弟的寬恕,而弟弟卻完全不記得了。(文字提示學生回答)

同學在聽讀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疑問,發現問題的能力非常出色,這些疑問能不能自己來解答呢?接下來要考驗大家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我們進入第二個學習環節:

三、教學環節二:研讀課文,探究意藴。(20—25分鐘)

出示學習步驟和要求:(學生自讀與合作探究用時5分鐘,交流、梳理小能不能理解的問題2分鐘,完成預設的兩個問題15分鐘)

1、快速閲讀課文,聯繫上下文深入理解課文意藴,自我質疑、釋疑。

2、小組內交流、探討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問題預設:

1.文中所説的“對於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殺”?

2.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着説:“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由問題1“精神虐殺”引導進入第三、四段學習:

1.“對於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殺”?(對心靈造成巨大傷害)

2、我是如何“精神虐殺”弟弟的?(找相關的動作描寫,並朗讀。概括我的形象——粗暴)

弟弟的.心靈有沒有受到傷害?(找相關的神態描寫。概括弟弟的形象——可憐)

我踏扁的僅僅是一隻風箏嗎?(童心、快樂、創造力等。從第三段裏找相關的神態描寫,並誦讀)

我為什麼要“精神虐殺”弟弟?(領悟到,出發點是關愛,是親情)

我為什麼要把自己寫得那麼粗暴,弟弟那麼可憐?反映了魯迅什麼樣的感情?(悔恨、自責——同樣體現對弟弟的親情)

問題2:為什麼弟弟不記得了,我不覺得寬鬆,而是“沉重着”?(我無法原諒自己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想彌補而無從彌補,心裏更加歉疚、自責)

小結:二十年的時光,變了的是對風箏和遊戲的看法,不變的是哥哥對弟弟的手足情深,濃濃的親情。

四、教學環節三:感悟主題,體會親情,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3—5分鐘)

從風箏的故事裏,你看到了魯迅先生身上哪些可貴的品質?

(自省精神 知錯就改 勇於承擔;關愛弟弟,手足情深)

2、你從本文中領悟到了哪些道理?

五、教學環節四:説説寫寫,拓展延伸。(5分鐘)

説一説:

在跟家人和同學的相處中,你有沒有被他人“精神虐殺”或“精神虐殺”他人的經歷,至今想起有什麼感受?

寫一寫:

給曾經“精神虐殺”過你或你“精神虐殺”過的人寫一封信,真誠地與對方交流你的感受和想法。(課後完成)

六、課堂小結(1分鐘)

二十年前,年少的魯迅毀壞了弟弟的一隻風箏;二十年後,帶着深深的自責和濃濃的親情,魯迅又還給了弟弟一隻風箏。而這隻風箏同時也送給了我們。從這隻風箏裏,我們懂得了在誤解和衝突中也藴藏着親情;也是從這隻風箏裏,我們懂得了人要敢於自省,要知錯就改,要勇於承擔責任。

一邊是嚴於律己,一邊是寬以待人,擁有這樣的一雙翅膀,我們一定可以在愛的天空中翩翩起舞,愛的天空,將充滿自由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