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32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

第一單元本單元由看圖學文《馬踏飛燕》《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講讀課文《古詩二首》和基礎訓練1組成,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案。

一、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頸、咒、沮”等字的讀音;“齡、祭”字的寫法;注意“載、興、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義。

2、理解字詞。能夠辨析“寬廣、寬闊”“繁重、沉重”等近義詞的意義及用法。

3、複習漢語拼音字母表的順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寫。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本單元課文,能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會默寫《示兒》。

三、教學重點:

1、兩篇看圖學文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詩二首要讓學生弄懂詩的內容及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怎樣觀察事物,抓住特點表現中心,根據事物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寫作順序。

看圖學文

1、馬踏飛燕

一、教學要求

1、通過了解“馬踏飛燕”的特點,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具有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先進的科學知識和卓越的創造才能,增強民族自豪感。

2、學習從幾個方面觀察事物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運用圖文對照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繼續培養觀察能力。

2、圖文對照,理解內容。

三、教具準備:

1、繪有銅奔馬的掛圖。

2、生字生詞卡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要求】

1.教育學生從小樹立“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紮根”的志向,小學語文5年下《白楊》教案設計1。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理解白楊本質特性和爸爸的心願。難點:領悟爸爸的心願。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向學生介紹沙漠和白楊樹的有關知識。

2.準備一幅能夠分步拼貼的教學掛圖和幻燈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審題:

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呢?

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老師範讀課文。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查字典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

分辨介紹撫摸表白沉思

(2)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3)大戈壁是什麼樣的?白楊樹是什麼樣的?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

(5)試着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課內練習:

1.寫近義詞:介紹()撫摸()分辨()高大挺秀()

2.寫反義詞:清晰()動搖()軟弱()消失()

3.朗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三個問句。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找出三個問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瞭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並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願。那麼這位旅客的心願是什麼呢?他是怎樣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願的呢?這是這節課學習重點。

先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的三個問句。

小黑板出示: ①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②“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這節課我們就順着這三個問句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部分。

1.列車在哪兒前進呢?齊讀第一小節,讀後回答:大戈壁是什麼樣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黃沙。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大戈壁是多麼荒涼呀!

3.在這樣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車。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齊讀第三小節,讀後回答:大戈壁上的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麗。最高的白楊有35米高,相當於十層樓房那麼高。)

4.老師在大戈壁的背景圖上貼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楊樹。

5.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的呢?分角色朗讀4—13小節。

6.過渡:兄妹只知道白楊很高很直,不知道它為什麼這麼直,長得這麼高,當哥哥提出這問題時,爸爸的臉色有什麼變化?他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

(三)學習第三部分,小學語文教案《小學語文5年下《白楊》教案設計1》。

1.指名朗讀14小節。讀後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後逐句講讀。

第一句:“這白楊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

(1)“從來”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2)朗讀比較,體會感情。

第二句:“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1)這句話講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2)指導有感情朗讀。

第三句:“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這句話讚揚了白楊什麼特點?

(2)幻燈再現白楊與風沙、雨雪、乾旱、洪水抗爭的情景。

(3)老師描述:

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牆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乾旱面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2.小結,指導有感情朗讀。

(四)學習第三部分。

1.啟發過渡:爸爸介紹白楊樹時為什麼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了呢?他為什麼要想一會兒才告訴兒子和女兒呢?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爸爸的心願是什麼呢?你能不能從下面的一段話中看出?

3.引讀16小節。讀後討論爸爸的心願。

(爸爸的心願是:不僅自己要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還希望孩子們也能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話既回答了兒子的問題,又是在借白楊勉勵自己,教育孩子。)

4.引讀17小節。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白楊的知識和做人的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了孩子們幼小的心田裏。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5.老師讀18小節。讀後討論: (1)爸爸為什麼又陷入沉思?(2)為什麼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作者僅僅就是寫小白楊嗎?

6.老師在大白楊樹的旁邊貼上兩棵小白楊樹。

(五)總結課文

1.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生根、發芽、成長。

2.抓住三個問句,總結文章的結構特點。

3.交流感受、昇華中心。

(六)佈置作業

1.造句:(1)哪兒……哪兒……

(2)不管……不管……總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教學設計指導思想

葉老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那麼如何在高年閲讀教學中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學路和文路和諧統一,同步進行,達到“入境始與親”、“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呢?我試着在《白楊》一文的教學中作了嘗試。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3

(一)討論揭題,引入新課

1.我們都見過春雨。大家有沒有發現,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麼不同?(樣子、速度、聲音)板書:春雨。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關於春雨的童話故事。你們讀一讀,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春雨的?

2.投影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拼讀討論。

拼讀:自由讀;同桌互讀;“我會讀”。

討論:

(1)讀了這句話,你知道春雨的樣子了嗎?(板畫:春雨)

認讀生字“線”,組詞。

(2)讀了這句話,你聽到春雨的聲音了嗎?指導朗讀“沙沙沙,沙沙沙”。

3.出示課文最後一段,朗讀質疑。

讀:拼讀;小組讀;集體讀;自己邊思考邊讀。

認:認“歡”字,換偏旁記字。

問: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麼疑問嗎?(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誰?

(2)大家爭論的是什麼問題呢?

4.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弄清以上問題,並在句子中認字。

(1)從句子中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

(2)識字。

音:勾畫出句中的生字拼讀;連詞朗讀。

趣題底顏有趣問題到底顏色

形:你能識記這幾個字嗎?看看這些字有什麼特點?

提示:同結構:趣題同偏旁:題顏

換偏旁:底—低加偏旁:是—題

(二)情景感悟,對話朗讀

1.出示課文插圖或播放多媒體課件,説説圖中畫了哪些鳥。(貼三種鳥的圖片)

2.分角色朗讀,討論。

(1)三種鳥分別認為春雨是什麼顏色的?他們的根據是什麼呢?

(2)春雨從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課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動作的詞,能找出來嗎?

(3)認識生字“淋、灑、滴、油”。

你發現這些字的規律了嗎?去掉偏旁來看看,是你認識的什麼字?可以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聯想法)

(4)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鳥們在爭論?該怎樣讀出爭論的語氣呢?

指導朗讀:“不對”;“不對,不對”;“你們瞧”;“你們看”。

“……花……了,……花也……了。”

(5)分角色朗讀對話。

(6)創設情境演一演。

(三)實踐活動

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到外面看一看,並把看的結果畫出來,跟大家交流。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4、瞭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感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5、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預習生字的方法。

2、複習的方法。

3、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4、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5、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是我們開學後的第一課,我想先考一考你,你知道“族”是什麼意思嗎?

⑴民族:漢族。

⑵聚居而有血統關係的人羣的統稱:家族。

⑶事情有共同屬性的一大類:水族館

⑷滅族:封建時代的一種刑法。

2、你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56個)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民族小學的課文。

二、初讀課文

我想課前同學們一定非常認真地讀了課文,下面就讓你來驗證一下自己學習的結果如何。

三、學習預習方法

1、複習的方法。

2、明確名稱:音部、部首、音節

3、畫表格:

章節

音部

部首

筆畫

組詞

字義

四、學習生字

1、部首相同的:

蝴蝶:怎樣記?(形聲字的方法,左形右聲)

坪壩:山區或丘陵地區局部的平地。

2、注意讀音的字:

坪壩(bà)

傣(dǎi)族

景頗(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3、容易寫錯的字: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構成。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五、練習書寫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豐富的想象能力。從馬良用神筆幫助老百姓懲罰中,受到啟發。把故事講給家人聽聽。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學習第一部分課文內容。

讀第1~8自然段課文,主要講了什麼?馬良看什麼看得出神?他是怎麼做的?又是怎麼説的?大官和畫師什麼表現?他們怎麼説?怎麼做?從此,馬良怎樣做呢?找出重點詞句。馬良為什麼盼望有一支筆呢?(理解:盼望)

學習第二部分課文內容。讀第9~16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馬良的筆是怎樣得到的?為什麼説它是神筆呢?馬良有了這支神筆是怎樣做的?他幫助老百姓做了哪些事情?

學習第三部分課文內容。讀17~28自然段,主要説了什麼?大官讓畫師用神筆畫什麼?結果怎樣?大官怎麼辦的?馬良為什麼答應了?他先畫什麼?再畫什麼?然後畫什麼?最後畫什麼?説説大官的不同表現?

1、大官的下場什麼樣?説明什麼?

2、從馬良懲治大官的過程中,你認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二、總結課文。

1、馬良沒有筆的時候是怎樣畫畫的?説明什麼?

2、馬良有了神筆,對窮人和大官的做法有什麼不同?説明什麼?

3、你喜歡馬良嗎?為什麼?

三、作業。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6

一 、導入新課。

朗誦詩句,同學們判斷是描寫哪個季節的詩句:

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冬: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同學們,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像春的嫵媚,夏的妖嬈,秋的豐盈,冬的純潔,韻味各異。你們喜歡四季的哪個季節呢?

喜歡春天的同學舉手我看看?夏天呢?秋天?冬天?

不論你喜歡哪個季節,今天,老師和大家攜手共同走進樑衡的夏季,體悟當代作家樑衡的《夏》讓我們感到的夏的緊張、熱烈和急促。那是一個流金的歲月,那是一個火熱的季節——夏。 (板書課題《夏》)

二、檢查預習,積累基礎知識。

1、全體同學朗誦課文。

要求:注意讀準字音,聲音洪亮,讀出感情。

2、檢查預習:正音及文學常識

(1)芊芊細草 輕飛曼舞 春日溶溶,秋波澹澹 閒情逸致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2)樑衡簡介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體味作者思想感情。

1、作者對“夏”充滿怎樣的思想感情?(要求:在文中找出依據)(板書)

明確:喜歡和讚美。“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2、作者用什麼樣的結構安排全文的?

明確:總分總的結構。

(全班回答,師生共同梳理。)先總概括了夏天的特點,總領下文;下文再緊扣“熱烈、緊張、急促”三個特點來寫;最後再總交代了不歌頌春花秋月,而讚美夏天的其中原因,直抒胸臆。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7

〔解題〕

這是孟浩然寫的五言絕句。“宿”,住宿。“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宿建德江”,指在建德江停船宿夜。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羈旅的惆悵,對故鄉的思念。

〔結構分析

前兩句寫日暮時分,停船靠岸。這是敍事,為下文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後兩句寫日暮之景和入夜之景。這是鋪寫景物,將一顆愁心融入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

〔語意理解〕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划動船隻。“泊”,停泊,使船靠岸,有停船宿夜的含意。“煙渚”,煙霧迷濛的水中小塊陸地。“日暮”,旅途又增添了新的愁思。第一句寫行船停靠在江中煙霧迷濛的小洲島。這一句不僅點了《宿建德江》這一詩題,而且為後面寫景抒情作了準備。第二句寫在黃昏時刻,在孤船小舟上,驀然又出新的愁緒。第二句的“日暮”很關鍵,因為“日暮”,船才需“移”而停宿,江面才會水煙濛濛,“客”才會生出新愁。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野曠”,空曠的原野。“天低樹”,遠處的天比近處的樹還低。“江清”,澄清的江水。“近人”,與前一個詞相聯,寫江水清,月兒明,好像與舟中之人更接近,使人備感親切。這兩句,寫詩人懷着愁心,在廣袤而寧靜的自然中,經求索而發現孤月竟與詩人那麼親近,於是,寂寞的愁心得到慰藉。

〔寫作特點〕

1.情景相生,思與境諧。

本詩除第1句外,都是寫景,寫日暮之景和入夜之景。他善於將情思寄於山水之中。此刻,面對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千愁萬緒湧上心頭。在這如畫的景色中讓人體味到詩人內心的不平靜。

2.恬淡孤獨,淡中有味。

全詩給人以恬淡孤情之感,詩人寫宿建德江,不見他人;寫日暮、曠野、江水、明月,構成淡雅的情境,似乎遠離世俗塵囂。但細體味,卻隱有作者奔騰的思緒:對求仕希望破滅的憂憤、對長期羈旅的寂寥、對故鄉的思念、對人生坎坷的悵惆……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8

一、學習目標

1、積累理解並學會運用“倒坍、引頸受戮、周道如砥”等詞語。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課文的主旨。

3、理解託物寓意的創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藝術性。

4、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正確認識發展與環保的矛盾,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二、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

1、瞭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難點:

1、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激憤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三、教學模式

讀讀、議議、講講、練練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預習思考題。

2、讀讀想想,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明確:全文大致分為三部分。

(1)描寫早期的大樹,寫了大樹的形象、經歷和對人類“友善”的情況。

(2)描寫近期的大樹,寫大樹妨礙了道路發展引起人們的.議論,使人們質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3)描寫現時的大樹,作者對大樹的最終命運作了關鍵性的描述,並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本文按大樹生命經歷的順序敍事,越是久遠敍述得越簡略,越是近期的敍述得越是詳細。(可找語言標誌)

3、用自己的話概括文意,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

熟讀課文,感知那樹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

討論:文中的樹是一棵什麼樣的老樹,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品格,最後遭遇怎樣的命運?

明確:

1、大樹有奇特的容貌;大樹生長在特殊的環境中;大樹對人類大有功德;總之,大樹為世間珍奇之物,是人類的守護神。

2、大樹的生存受到了威脅,淹沒在滾滾黃塵裏和焦躁惱怒的喇叭聲裏,即便如此,大樹依然奉獻着生命的綠色,醖釀着詩意,表現了大樹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忍辱負重、胸懷豁達的本性。

3、那樹無端被判刑、被殺戮、被消滅。慘不忍睹,悲壯異常,像勇士被迫離開疆場,哀怨、無奈而又剛烈。

(三)總結。

那樹經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滄海桑田,給人以邈遠的歷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災禍面前“毫髮”未損,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幟;它綠化大地,蔭庇人類,只願給予,從不索取,無私地奉獻,表現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卻不放棄綠的願望,表現了豁達寬容的胸懷;它在自己面臨殺戮時,也要保護自己的螞蟻國民,讓其安全撤離,表現了一種愛心。

(四)整合提高,拓展延伸。

再讀課文,體味作者的情感。

思考:作者描述老樹的形象時,融注了濃濃的情感,請揣摩在“綠着生”“綠着死”兩個生命階段的描摹過程中,表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認識3種筆畫和5個偏旁。

2、會認9個字。

3、正確朗讀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背誦課文。

4、知道課文寫了哪幾種動物,並瞭解它們尾巴的特點。

教學重點:學會6個生字,認識3種筆畫和5個偏旁。

教學難點: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發現學習、實踐創新教學法。

教學準備:收集動物圖片、CAI課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介紹自己。誰有膽量向在座的同學、老師介紹自己的姓名、年紀?

2、引入課題。剛才誰最有膽量?他們兩個誰高?誰最胖?我們剛才對這兩個同學進行了什麼?今天我們就讓動物們比一比它們的尾巴,好嗎?(板課題:比尾巴)

二、小組賽讀課文。現在我們就來比一比,哪個小組把課文讀得最好。一個小組讀,其它組評議:讀得怎樣,為什麼?最後老師評出優勝組,並説出原因:讀準了字的讀音。

三、學習課文。

(一)1、看CAI課件,問:看,這邊開來了什麼?大家快上車,快坐好,我們出發了!(配合音樂)我們來到了什麼地方?動物園裏有什麼?仔細看那些動物,你們發現什麼?你是和誰比的?

2、為什麼你們不把這些動物和花、草、樹木相比?

小結:比較要和同一類事物相比才行的。出示生字卡片:比

2、出示生字卡片巴字,組成什麼詞語?下巴在我們的哪裏?

(二)指導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1、看課件讀第一節,你發現了什麼?有問號該怎麼讀?老師示範讀第一句,你會讀第一節了嗎?指導讀出句子的疑問語氣。

2、看課件第二節,告訴我們什麼?你又發現了什麼?有句號怎麼讀?老師示範讀第一句。你會讀第二節了嗎?指導讀出肯定的語氣。

3、你會朗讀後面的內容嗎?一定要注意什麼?(疑問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肯定句讀出肯定的語氣)學生自由朗讀。

4、理解四會字:長、好、把、傘。第三課還要我們會寫哪些字?它們可以組成什麼詞?讀詞組:一把傘。看課件中的刀、尺、扇説一詞,指導運用量詞把字。課件出示一把()還有什麼東西用上把這個量詞的。指導學生積累量詞。

四、編兒歌鞏固課文。

1、看課件編兒歌。看課件:大象和肥豬、跑馬和小兔(小兔和烏龜比,誰快?)。引導編寫兒歌。附:

比鼻子比快慢

誰的鼻子長?是誰跑得快?

誰的鼻子短?是誰跑得慢?

大象鼻子長。馬兒跑得快。

小豬的鼻子短。小兔跑得慢。

2、自由編兒歌。你還能編其它比一比的兒歌嗎?

五、指導書寫六個生字。

1、看課件書空、説説比、巴、長、好、把、傘的筆順,怎麼記住?

2、隨生字認識筆畫:豎提、撇折點、提。認識偏旁:提手旁、人字頭。

3、指導學生寫生字在生字本上。

六、總結,佈置作業。

今天,我們就比到這。課後寫完這些生字,每個寫一行。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央、瓦”等13個生字。會寫“央、交”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的變化。

3、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感受祖國首都的美麗。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從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祖國的心臟。從北京傳出來的聲音,響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國人民的眼睛,也越來越多的聚焦於北京。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讓他們愛北京、以北京為豪。在學習時我打算先讓學生説説自己對北京瞭解了哪些,在放幻燈片,讓學生對北京古老而現代的景觀有所瞭解,再進入本文的學習。生字的學習還是發揮小組的作用,有小組長帶領讀一讀、説一説、記一記,再通過讀短文檢查。課文的朗讀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的作用讀通、讀順、讀的有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説説北京,導入新課

1、説説你知道的北京。

2、課件出示:美麗的北京。

展現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現代的文明:天安門廣場、立交橋、頤和園、故宮、中華世紀壇……

請同學們認真觀看。説説你看到的北京。

3、北京多美呀!今天,我們一起出發去北京遊玩。

二、初讀識字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⑴ 學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檢查。

⑵ 課件出示詞語:

中央 城市 旁邊 花壇 祖國 莊嚴 圖案 立交橋

風景優美 綠樹成陰 高樓大廈 名勝古蹟

① 學生自讀;

② 小老師領讀;

③ 開火車讀。

⑶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正音。

⑷ 給生字找朋友。

三、朗讀欣賞,悟情

1、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讀課文,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麼。

2、讀讀想想説説:哪些地方寫出了北京的美,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

3、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把你覺得最想讀的地方劃出來,再讀給你的同桌聽,並和他説與説你為什麼想讀。

4、你覺得哪些地方不明白?你還想知道哪些關於北京的事情?

5、指名朗讀課文,大家評議,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四、實踐活動

北京的景色如此美麗,讓我們動手把它畫下來,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畫一幅想象畫,並配上一、兩句讚美的話。

第二課時

一、展示交流,複習鞏固

1、在小組內展示、交流自己畫的想象畫。

2、課件出示課後讀讀記記中的詞語:

綠樹成陰 鮮花盛開 風景優美

來來往往 高樓大廈 名勝古蹟

⑴ 自己讀讀這些詞語。

⑵ 同桌互相讀一讀。

⑶ 全班齊讀。

⑷ 開火車朗讀。

3、拼詞遊戲。

4、自由選擇詞語練習説話。

二、我會寫

課件出示本課要求書寫的字:

央 市 優 壇 國 交 旁 陰 城 圖

1、讀準這些字的音。

2、仔細觀察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佔位,同桌互相説一説。

3、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學生仔細觀察,並書空練習。

4、描紅仿寫。

三、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並背給小組長聽

四、拓展活動

説説知道的北京新變化。

【教學後記】

學生對北京非常向往,課件展示了北京的名勝古蹟、新風貌等風景,學生一看就激發了自豪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讀出課文。在佈置作業時,引導學生蒐集資料,培養想象力,這種練習須繼續加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