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短文兩篇》的教案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64W

教學目標

《短文兩篇》的教案設計

1、情感態度價值觀:聯繫生活實際,在薰陶感染中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2、知識目標:積累字詞,瞭解作者有具體細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3.能力目標: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

培養深入細緻探究課文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瞭解作者有具體細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誦讀中,品味作者所表達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感悟。抓住事物描寫的語句,深入細緻探究課文,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蟬

教學過程

一、預習

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朗讀課文,思考研討與練習一

就課文不理解的地方質疑

二、導入

1.作者介紹

本文選自《承教小記》,作息和小思,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祖籍廣東番禺,1939年在香港出生。1964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當研究員,1981年或香港大學碩士學位。1978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出版散文集《路上談》、《日影行》、《不遷》、《彤雲箋》等

2.導語

同學們對蟬一定很熟悉,蟬是兒童的伴侶,蟬是夏的歌手。但是你們知道蟬的一生,為了一個夏天的歌唱,甚至在黑暗地底下努力奮鬥了六年,多則十七年。我們該向蟬學點什麼?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探究質疑:思考研討與練習一,作者寫蟬,先抑後揚。抑在哪裏?揚在哪裏?

討論歸納:文章開頭寫蟬使事忙得人聽了很煩,再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可以表現了蟬的惹人討厭和微不足道的一面,這是抑。然而得知蟬17年埋在泥土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作者被蟬活着的生命的意義所感動,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這是揚。

3、探究質疑:蟬的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本來的生活歷程就這樣。它為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活着。

4、探究質疑:我們能從蟬身上得到什麼啟示?

討論並歸納: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5、探究質疑:最後一句“斜陽裏,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秋風”有顏色嗎?作者這樣説給人一種怎樣的感受?

討論並歸納:我們一般是聽到秋風的聲音,但是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風中,言少而意濃。

6、討論:中央電視台的“實話實説”欄目曾經播過一期感人肺腑的節目《感受堅強》,向我們大家講述的是癌症少女張漠然的故事。張漠然年輕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歲的花季少女卻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堅強的搏鬥着。她感人的事蹟,感動了醫生、感動了親友,感動了所有的人,儘管大家並沒有挽留住張漠然的生命,但他勇敢地面對死亡、熱愛生命的事蹟,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堅強。今天我們學習的《蟬》這篇課文,談談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學生自由發言,師生共同探究思考)

四、課堂小結

蟬雖然煩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蟬的一生的經歷給人的啟示確實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五、作業佈置 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

第二課時貝殼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二、導入

1.作者介紹

席慕容,生於1943年,台灣女詩人,出生在四川。1981年,台灣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詩集《七里香》,一年之內出版七次,造成:“席慕容旋風”。席慕蓉既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性詩人,又是一位卓越的女畫家,因此,她的詩具有極強的畫面感。詩情畫意、情景交融是她詩的最顯著的特徵。她的詩空靈、奇幻、遼遠,令人回味無窮,同時又深沉、豪放、曠達,具有極強的個人特徵和風格,精煉雋永而富於哲理是她詩的另一個特點,因此耐讀。

主要作品《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寫給幸福》《河流之歌》、《有一首歌》等。

2.導語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我們經常能看到身邊大大小小的事物,但是我們是否留心去觀察它呢?是否通過它的表象去思考其中藴含的道理呢?這兩篇短文都各我們很好的借鑑。希望同學們能像作者一樣,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正課

1.探究質疑:作者為什麼説貝殼“實在是一件藝術

品”是“寶貝”?

討論並歸納:貝殼很小,卻非常堅硬和精緻。迴旋的花紋中間有着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在每一個小點周圍又有着自我的一圈的複雜的圖樣。

2.探究質疑:作者看到這美麗的貝殼感悟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卻是那樣地用心營造了它的居所——精緻的貝殼。並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是有限,但總比貝殼的生命要長一些。空間要多一些,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地面對它,創造它,讓他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歎呢!

3.探究質疑:文章結尾的一句“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呀!”中的“固執”“簡單”是什麼意思?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事實自己所能做到的更精緻、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苟的事情,它並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只是對自己的生命做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它的絕對的讚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執著的愛美的靈魂。所以此處的“固執”“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説法,其實是執着和單純的意思。

4.探究質疑:對比閲讀兩篇短文,説説它們的異同點。

討論並歸納:

同:兩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從身邊的小事物,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

異:(1).兩篇文章主體不同。《蟬》啟示我們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貝殼》啟示我們應該好好地面對生命,創造他,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歎呢!。

(2)寫作手法不同。《蟬》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首尾照應的首發。《貝殼》運用了類比的手法,把人的生命與貝殼進行比較,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發出異彩。

(3)、描寫手法不同。《蟬》運用了語言描寫,通過了“朋友”的話,揭示了蟬的生活歷程,蟬的生活意義。《貝殼》則直接對貝殼進行了細緻的描寫。

5、探究質疑:能否也像作者一樣,據一個身邊的小事物,談談你對生命的感悟?(師生交流,討論歸納)

四、課堂小結

冰心老人説:“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痛苦又何嘗不是一種美麗呢?”冰心老人的話揭示了生命的意義和真諦,願每位同學都珍惜生命,珍惜時間,讓生命更有意義。

五、作業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