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國的牛(湘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65W

 教學要求:

中國的牛(湘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

1、 知識目標

    理解課文用對比手法突出中國牛的品質的寫作手法。勾勒出作者筆下的中國牛的形象。2、 能力目標

能夠通過本文和《白鷺》的學習,運用對比手法來描繪、刻畫一個具體的事物。

3、 情感目標

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讚賞中國牛的品質,進一步樹立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吃苦耐勞的思想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對比手法在課文中的運用。

一、新課導入:

大家還記得魯迅的那句明言嗎?“橫眉冷對千夫指責,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們常常用“人民的老黃牛”來讚美勤勤懇懇、愛崗敬業的人。他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那麼牛在同學們的眼裏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生答,明確: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忠厚、老實等等)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中國的牛(板書課題),作者小思。我想先考一考同學們,同樣一個題目:《中國的牛》,如果讓你來寫這篇文章,你會從哪些方面入手呢?(生討論,師作簡單點評,明確牛的深層含義--勤勞、忠厚的中國人)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散文。

二、初讀課文

段落劃分及大意:

文章可以分為三部分:

⑴(第1--4段)通過田壟相遇,人牛對比,寫出了中國的牛先人後己的禮讓精神。

⑵(第5--8段)從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的對比,寫出中國的牛付出多、享受少的品質。

⑶(第9--11段)通過與幾種外國的牛的對比,寫中國的牛平靜、樸實而又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賞析課文

第一部分:

⑴ 作者首句表達對中國的牛的尊敬感情,而尊敬的原因是一次“人牛的偶然相遇”。

⑵ 偶遇經過:

    時間:偶爾相遇的瞬間。

    地點:容不下人牛同過的田間小道。

    對象:完全陌生,互相不能溝通的人與牲畜。

    形勢:人畜對峙、我弱敵強,終有一方要讓路。

            人的想法                              牛的做法

盤算着是否鬥得過牛             “稍遲疑了一下”就“自動”讓路了

在這場人畜相遇的小插曲中,牛表現出了高尚的品格。當文明的人在盤算着如何去“鬥”時,牛卻禮讓在先,這使得一場力量的挑戰變成了道德的較量。牛給人上了生動的一課。

力量的挑戰    道德的較量中國牛先人後己的禮讓精神

⑶ 第4自然寫出了田間相遇的影響。作者對那次對峙的印象太深了,心靈受到強的    震撼,“我們”肯定是一動不動地凝視着那深褐色的牛隊慢慢消失。一個“呆”,     一個“恩惠”,充分表達我對中國的牛的敬佩和拜服。也促使“我”回頭去重新觀察認識中國的牛。從結構上為引出下文作了鋪墊。

第二部分

第5-8自然段寫了什麼?又是怎樣來描寫的?    

    明確:從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的對比,寫中國的牛付出多、享受少的品質。

    運用的對比:中國的牛能負重涉遠,不管耕種是收穫,也不管農忙還是農閒,都默默地為人工作。春耕夏作秋收冬藏,“晨光”“日”等詞,寫出了中國的牛工作時間之長,“烈日”,寫了工作環境之差;“重犁”“石磨”“不計程的路”,寫出了中國的牛肩負工作之重;“一步又一步”“沉默”,寫出了中國的牛的工作態度之踏實、勤勉。而它所需要的,僅僅是“吃幾口嫩草,搖一下尾巴”。

    第三部分

第9-11自然段通過怎樣的對比來寫中國的牛平靜、樸實而又積極的生活態度?

明確:不論在大街上閒蕩的印度牛,無所事事的荷蘭乳牛、日本肉牛,還是狂暴爭鬥的西班牙鬥牛、在作者的眼裏,都是不可取的。一連三個“不像”,作者的褒貶態度十分鮮明,對中國的牛的獨特品質給予了毫無保留的讚揚。

四、課文小結

1、 思想意義

本文的作者用她細膩的情感,通過對中國牛的讚美,含蓄而深情地讚頌了中國人的優秀品質。

2、 語言精練,層次清楚

3、 全文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比來凸現中國牛的優秀品質。

板書:

補充材料:

                          中國的牛之反面觀--請原諒我

今天,我接到一封美國寄來的長信,一個離開香港十多年的男學生寫給我的。這個學生,就是我初為人師時,他“冒險”在週記中批評我上課沒有笑容,教會我當老師更該反省的人。十多年不來信,如今只因看了我寫的東西,不同意,要提出他的看法,就給我寫了一封信。他寫得太好了,我不想轉述--轉述也不會寫得比他好,試抄錄如下:

“……《中國的牛》裏面對印度、荷蘭、日本、西班牙的 牛譬喻得很貼切。對中國的呢,你可不可以改一改?‘默默地工作,平心靜氣’,好象不合時宜。中國的牛畢竟要醒覺了,不能老套着封建餘下的框框去沉默勞動,百般忍受,埋頭苦幹,不隨便發表意見,外國人總是拿中國人這‘弱點’來佔盡便宜。” 

“在外國,發言是必須的一種本領,辯論是起碼的本能。只會忍,你就會被認為是愚鈍,天生被欺負或者不須放在眼內的小人物。在公司裏,只默默得耕耘,無論你成果是多麼好,你只是個平庸,守本分以及馴服的好僱員而已,不算得上一個主管領導之材。單是平心靜氣去忍不獨解決不了問題,有時還帶來更多不必要的誤會和猜測,加重了問題的障礙。”

“單是沉默工作,就不易成大事,特別在這個多元化的現代社會裏。……再者,現代中國的牛多少要藉助現代廣告的伎倆去生產,發展及推銷意念,促成計劃。……我們必須主動地、積極地公開研討及交流。否則你只有被自己遺棄在角落裏,現代人太匆忙了,沒有一刻機會停下來發現你的光芒。老師,要怎樣去引導年輕一代的中國牛,就要看你怎樣去譬喻了。……”

這個學生,十五年前,以一箇中文中學畢業生身份,跑到三藩市去謀生。靠着白天替人家修理及保養房子,晚上坐寫字間,負責批派煤氣及電力技術員對外故障急修,十多年下來,已經有一個幸福家庭,但他在信裏這樣説:

“……我家後園有棵日本櫻,十餘尺高,蟹爪枝橫披出來直徑二十餘尺,濃濃的綠了每年夏季、秋冬之間落足兩個月橙紅的葉,卻只在舊曆年後一兩星期才綻放一樹粉紅粉白的花。雖然不能拿來應節,亦於願足矣,因為可以透國這花樹去聯想到遙遠的東方。年青時跳蹦蹦地和着歌,揮着袖在郊野外恣意地踐踏殘葉的那種瀟灑,如今換上每年隆冬拿着掃帚垃圾箱忙得一把汗去清理滿園凋零落葉。遊河人與擺渡人箇中滋味立刻就分曉每次回港時,我都有這種感覺:我到底是遊河人還是擺渡人?……我歡喜美國的自由空氣,偌大的原野,無盡的高速公路,卻憂於沒有可以生根的泥土。……記得,中學歷史課翻到南京條約時,我們就滿腔年少熱誠地盼望有生之年見到香港迴歸中國,現在,一旦盼到了,我們卻躊躇不前,無限矛盾。畢竟,我們都世故了……”

深夜,我提起筆來,想這如何回一封長信,但再三思索,久久仍寫不出一個字來。

此際,我抄着他的信,卻悽然下淚。淚水迷糊了我的眼睛,迷糊了我的心思。

年輕一代的中國牛該怎樣?

到底是遊河人還是擺渡人?……

請原諒我!

請原諒我!

 

賀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