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寸草報得三春暉── 一堂為母親節設計的心理輔導課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63W

               

寸草報得三春暉── 一堂為母親節設計的心理輔導課 教案教學設計

                             浙江省江山中學   鄭逸農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在節日到來之前對學生進行孝敬母親的教育,效果會比平常好得多。而採用心理輔導課的形式進行教育,效果又優於其他形式。筆者曾為此專門設計了一堂名為“寸草報得三春暉”的心理輔導課,使用後效果不錯。

    首先我用故事引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賽曼,剛進入萊頓大學讀書時,不求上進,成天嬉戲遊樂,期末考試物理開了紅燈。母親拿着成績單百感交集地對他説:‘早知你是這樣一個平庸無知之輩,我當初就不該在波濤中拼命地掙扎!’接着,母親把他出生和幼時的艱難以及一些古訓講了一遍。母親的話深深地打動了賽曼的心,他默默地吻着母親蒼老的手,暗自下着悔改的決心。可是不久,母親卻一病不起,與他永別了。為了銘記慈母的教誨,他把母親的遺像嵌在一個很小的鏡框內,不管走到什麼地方,也不管幹什麼事,都把它珍藏在自己的胸前。有一次,在阿姆斯特丹大學講課時,一道難題難住了他。他一度想搪塞過去,這時,他的手突然觸到了母親的遺像。他從心裏默唸着母親,毅然改變了主意,在難題前足足演算了10分鐘,終於把它解出來了。母親遺像陪伴了他一生,給了他戰勝困難的信心。後來,他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

    聽完這個故事,同學們個個心有所感。我及時向他們瞭解情況:

    1. 知道自己母親哪一天生日的請舉手;

    2. 知道母親節有關情況的請舉手;

    3. 古代詩人寫過很多關於母親的詩,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哪一首最有名?(《遊子吟》)請大家齊背。(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請一位同學解釋一下詩的大意。(慈祥的母親用手中的針線,織出了遊子身上的衣服。兒子臨走前母親把衣服縫得又密又結實,擔心兒子一下子回不了家,在外面受凍。唉,誰説小草報答得了三春陽光給它的養育之恩呢?)

    4.詩人孟郊是以怎樣的心情寫下這首詩的?(深深的感激,深深的愧疚。)

    是啊! 對自己的母親,我們也會有這種心情:深深的感激,深深的愧疚。今天我們一起做一個心理實驗。做完實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會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 

    請各位每人準備一支筆,一張紙,把你平時最珍愛的五項東西寫在上面。這五項東

西中有兩項必須是“我”、“媽媽”。 

    實驗開始。現在要請你忍痛割愛了,五項東西中只能保留四項,請你慎重考慮,從五項中去掉一項,去掉的這一項要用筆劃去。請注意,一旦劃去,就意味着它從你的生活中消失了。在劃去以前,你要不斷回憶它在平日給你帶來的歡樂,可現在,它就要消失了,你不得不跟它永別了。想到這些,你會很難過,但你還是要堅決地把它劃去。(這時我挨個檢查,督促學生用筆劃去,劃與不劃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樣的。在下筆之前,要給他們一兩分鐘的思考時間。以下幾步也一樣。)

    實驗進入第二步,現在要請你繼續忍痛割愛,四項最珍愛的東西中只能保留三項,請你慎重考慮,然後從四項中劃去一項。一旦劃去,它就從你的生活中消失了,可它卻給你帶來過無窮的歡樂,把它劃去,你一定非常難過,但你還是要堅決地把它劃去。

    實驗進入第三步,現在你的生活變得更慘了,三項中只能保留兩項。怎麼辦?你自己好好思考吧,再喜歡也得把它劃去,它帶給你再多的歡樂也是昨天的事了。要堅決、徹底地劃去。(做完這一步實驗,學生的心情都很沉重。這時候我發現,每人剩下的都是相同的兩項:我,媽媽。)

    實驗已進入最殘酷的階段了。現在,你和媽媽坐在船上,遇到了泰坦尼克號一樣的滅頂之災,你們兩人只有一人能活下來,怎麼辦?請你在一兩分鐘之內作出決斷。你和媽媽到底誰活下來?劃去你自己嗎?你還沒有好好欣賞這多彩的世界,還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呢!劃去了媽媽,就意味着從此你永遠失去了母親,失去了母愛。請你回想一下,母親平時對你多麼關心,多麼呵護,可現在,你就要失去母親了……(這樣激化之後,不少同學都熱淚盈眶,甚至淚流滿面,我卻偏要逼他們殘忍地從中劃去一個。)

     好, 心理實驗到此結束。請大家回到現實中來。請看,窗外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生活美好安寧,你們沒有失去母親,母親就在你的現實生活中。做了這個殘忍的實驗,你們感受一定很深,請各位談一談剛才的真實感受。 先小組交流,以前後桌4人或6人為一小組,互相交流; 然後全班交流,每小組選派一名代表談談自己的感受。

    全班同學在交流時都談得情深意切,感人肺腑。下面是一位名叫柴草的同學參加全班交流時的感受--

    我曾經在《讀者》上看過關於心理測試的文章,也曾經設想過當我做這樣一個心理測試時的感受。然而,當我真正地做了今天的心理實驗後,我的心,受到了刻骨銘心的震撼!

    當我聽了實驗規則一半的時候,就明白了實驗的內容和意義。我本想很隨便地湊幾個了事,那樣我就不會經歷內心的感情掙扎,就不會患得患失,權衡再三了;然而,我又很想知道 自己在實驗中會有什麼樣的感覺,試一試我最終會選擇什麼。

    在這種矛盾的心情下,我在漂亮的紙箋上小心翼翼地寫下了五樣我最珍愛的東西:我、媽媽、朋友、事業、財富。

    第一輪淘汰開始了,我在“財富”上劃了一條斜線。我向來認為錢夠用就行了,把錢列上去只是為了讓自己不在第一輪就猶豫徘徊,失去感情的天平。

    第二輪開始後,看着剩下的四個,我把眼光對準了朋友和事業。可朋友和事業,我該放棄哪一個呢?朋友?不,我馬上否定了這個想法;事業?也只能是它了。事業可以帶來名利,可以帶來成就感,可以讓我活得更有意義,但它畢意是沒有生命的,不能和我交流溝通。而朋友,傷心時給我安慰,成功時為我喝采,寂寞時與我作伴,苦悶時和我談心……友情比成就更重要。帶着深深的遺憾,我劃去了“事業”。

    只有三個選項了:我、朋友、媽媽。實驗還在繼續,我必須放棄其中的一個。“我”嗎?“我”都放棄了,實驗還怎麼繼續?我用筆在朋友和媽媽之間比劃着。無疑,朋友給了我許多,但是親情、母愛更加無法割捨。可是,難道我就這樣把朋友一劃了之了嗎?一時間,我難以下手了。想了很久,在深深的慚愧中,我用顫抖的手劃去了“朋友”,心裏默唸着:“原諒我吧!”

   折磨人心的時候到了,我和媽媽,只有一個生的機會!把“我”劃去嗎?可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只有16年呀,人生的快樂,人生的價值難道就這樣突然消失了嗎?把媽媽劃去嗎?可媽媽前幾天剛寫給我一封信,那封信寫了滿滿四大張,一字一句都是母親的心血。母親敍述了我從一個小生命成長到現在的風風雨雨和我每一個小小的進步給家人帶來的喜悦。我從來沒有如此強烈地感受到母親對我的關懷和珍愛。信的第一段的最後一句是Because I love you。看到這句, 我就哭了。我一邊哭一邊看,看完後又躲到屋子裏大哭一場……現在,看着“媽媽”兩個字,我彷彿感到母親就要離我而去了,我就要失去母愛了,我的眼睛噙滿了淚花,紙上的字朦朧了。

    最後,我用顫抖的手,在“媽媽”兩字旁邊劃去了一個字:“我”!

    ……  ……

    每個人的情緒又一次受到了氛圍的感染,心靈再一次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教室裏靜穆一片,有人流淚,有人抽泣……

    感受交流之後,我讓同學暢談節日打算:“母親節即將來臨,你準備在母親節做點什麼?”於是大家各抒己見,暢談開了--

    我要為媽媽認認真真地梳一次頭,仔細數數她頭上的白髮。   

    我要為媽媽燒菜、洗碗,讓她好好休息一天。

    我要給媽媽買一個她那天捨不得買的漂亮髮夾。

    我要把自己所有日記都給媽媽看,向媽媽敞開心扉,讓她瞭解自己的成長心跡。

      ……  ……

    沉重的氣氛這時變得歡快了,不時傳出同學輕鬆會意的笑聲。

    最後,我以一段小結將這節活動課作了昇華:

    今天,我們上了一節關於母親節的心理輔導課。詩人孟郊説:“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請向各位,你們能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嗎?(學生齊聲回答:能!)好,現在我們把孟郊的詩句改一改,作為這堂心理輔導課的標題。(引導學生回答:寸草報得三春暉。然後教師大書於黑板上。)

    孝敬父母,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這一美德沒有被我們很好地繼承下來。前幾年,一家青少年研究所對中國、日本、美國的高中生進行問卷調查,題目是:“最受你尊敬的人物是誰?”統計結果發現,日本學生把父母親列在前兩位,美國學生把父母親列在前三位,而我國的學生卻將父母列在10名之外,排在前3 名的分別是歌星劉德華、影星劉曉慶、球星貝利。這結果太值得我們深思了。日本人在學習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把我們的傳統美德也學去了。例如日本松下電器商學院的學生每天早上起牀時,先集合、點名,然後每人要面向故鄉,遙拜父母,默唸:“孝,德之本也……”睡覺前也要各自面壁思父母,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德,是人的立身之本,今天我們上這堂課,就是要喚起每一位同學對真善美的嚮往,對父母的孝敬,做一個於家於國都有益的新世紀人才!

本節課到此結束。請每位同學在心理輔導專用本的“豐收園”欄目中認真寫下這節課的感受和體會。 

     *本文寫於1999年2月寒假。寫了兩種形式,教案的形式發表在湖北省青年心理研究所主辦的《心理輔導》(全國獨家心理諮詢月刊)2000年第4期;記敍文的形式發表在湖南省教委主辦的《湖南教育》2000年第8期(半月刊)。本處是記敍文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