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鼎湖山聽泉》教案 (蘇教版九年級上冊)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64W

教學目標:

《鼎湖山聽泉》教案 (蘇教版九年級上冊)

1.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瞭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法。 

3.學習和應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4.從課文中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1.瞭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 

2.掌握誦讀要領,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學習作者在文章中對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學難點: 

1.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2.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總計第    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介紹:鼎湖山位於廣東肇慶市東北部,與當地另一風景區--星湖齊名。前人為此山寫過很多遊記,當代散文家謝大光也寫過一篇,卻與眾不同。板書課題,並提問:課文題目中哪兩個字是本文的關鍵? 結合教師介紹,展開想象,思考這篇散文會有什麼地方與眾不同,並回答教師提問, “聽”和“泉”字是關鍵字。

二、出示學習目標、檢查自學情況:

1.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個“泉”字來寫,用聽覺來感受,寫出了鼎湖山的獨特的美。 

2.給學生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檢查生詞預習情況

①給加點字注音:       

                 chàngwǎng

古剎  磅礴  楹聯   悵  惘   污垢   萬籟俱寂  泠泠淙淙  雄渾 一泓   

②解釋下列詞語:   

雀躍:高興得像雀兒一樣跳躍;

悵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惆悵迷惘;

楹聯:掛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對聯,泛指對聯;

萬籟俱寂:形容各種聲音都寂靜下來了。 

拾級:逐步登階。

盎然:充滿活力的樣子。

迥然:形容差得很遠。

渾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三、設疑自探:

1.引導:“吟哦諷誦而後得之”是讀書的一種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過吟哦去體會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們在學習中要有意識地培養這種讀書方法,這樣才能夠提高我們的閲讀欣賞能力。 

2.指出:誦讀要立足於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邊讀邊思考,要有所感悟。並範讀課文前三段。 

3.指導學生誦讀課文。把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指定誦讀1-2段。 

4.對學生的誦讀進行評價,並指出誦讀中存在的問題,然後給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誦讀、體會,並在班上巡迴指導。 

5.出示自學提示:

(1)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本文是一篇遊記散文,請問同學們,遊記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概括作者的行蹤順序。

(3)作者這樣移步換景,就逐漸把山泉的形態和精神都描摹出來了。作者為了讓讀者瞭解當時的環境和觀賞景物時的背景,還約略交代了時間的變化,哪位同學來概括一下?

四、解疑合探:

先獨立思考,然後不會的提出來,同桌交流,小組內解決。教師可適當點撥。

教師提示:  

1.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個“泉”字來寫,用聽覺來感受,寫出了鼎湖山的獨特的美。

2.遊記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換境的遊蹤順序來組織材料的。

遊蹤變化(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雲寺)

3.時間變化(黃昏-晚飯後-夜間)

五、質疑再探:

再讀課文,你還有哪些不懂得地方提出來。

教師還可以設計兩個題:

1.課文在這兩條線索的組織下,行文非常清晰,結構層次分明。請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

2.你認為全文的重點在哪裏?

3.從課文的有關語段中找出描寫鼎湖山泉水的語句,並用幾句話歸納描寫的要點。

小組討論,教師點撥:

1.第一部分(1)寫我們來到風景名勝鼎湖山,交代了地點。

第二部分(2-7)寫白天我上山途中觀景聽泉。

第三部分(8-10)寫夜晚我在慶雲寺借宿,細細聆聽、品味着泉聲,抒發了作者在鼎湖山    聽泉的總體感受。

2重點寫了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作者聽泉聲時的美妙感受。這一段的描寫,最能讓我們感覺到鼎湖山泉水、泉聲的獨特之美。

3 ①第一段最後幾句:運用襯托的手法,用景物朦朧、視線模糊來襯托聽覺的敏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點。

鋭,泉聲的清朗,“撲”字用得很有氣勢。“活脱脱迸跳”與“雀躍之心”相吻合。

②第二段:山泉本無生命,而作者卻把他比作一個調皮的孩子,正面寫泉,表現出泉水的活潑,令人頓生愛憐之意。

③第三段前半:因為有了山泉,才靈動了鮮活了山林,讓人屏息靜氣,心馳神往。

④第四段前半:真是一路濃陰一路泉啊。滿眼的濃碧都是泉水藴育的結果。泉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這段最能表現泉水與山林的關係。渾然一片--分清層次,從泉聲中悟出人生哲理,認識鼎湖山之魂。 

六、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個導遊,請你向你的遊客介紹西峽的一處景點,注意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

教後反思:

第二課時        總計第      課時

一、複習:

生字詞默寫:

古 剎  磅 礴  楹 聯    悵  惘   污 垢   萬籟俱寂   泠泠淙淙   雄渾 一泓 雀躍   悵惘   楹聯  萬籟俱寂 拾級  盎然  迥然 渾然

設疑自探:再讀課文,完成學習目標

二、設疑自探

出示學習目標:

1.夜晚,鳥兒棲息了,一切都趨於平靜。因為山靜,更顯得泉響,而在到處都流淌着泉水的鼎湖山,此刻卻能讓我們欣賞到其美妙的聲音,你能想象出來嗎?

2.泉水流過高低不平的地方,都會發出不同的聲音。這些聲音是美妙的,美妙在哪兒呢?

三、解疑合探:

1、美妙在“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像琵琶一樣清脆的”、“像大提琴一樣厚重回響”、“像鋼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課文通過這些比喻,寫出泉聲的千變萬化,把泉聲寫得很具體,有層次,同時也給大家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讓泉水盡情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2、動詞:“繞過”、“拍打”、“穿越”、“流連”,這些詞語更是把泉水當作人來寫,寫出了泉水的歡快,讓我們感覺到泉水與人是那麼的親近,那麼的充滿活力。

只有真切地去感受,才能體會到泉水的美。美的感受孕育出美的語言,美的語言寫盡了泉聲的美。

教師可在學生廣泛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

四、質疑再探:

1、我們知道遊歷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觀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態千姿更是需要我們用心去描繪的,可是作者為什麼單單從泉聲來表現鼎湖山的泉水呢?

(黃昏進山煙雨迷濛;泉聲豐富多變,頗有情趣;前人多從形態表現泉水,作者這樣寫可以有一個全新的視角)

2、作者在鼎湖山聽到的泉水的聲音是怎樣的?指名讀這些描寫泉水聲的文句。

(泠泠淙淙的泉聲;歡快清亮的泉聲;柔曼、厚重、雄渾、輕重緩急的泉聲)

3、鼎湖山的泉聲,真是美妙奇幻呀。作者最初就是帶着像我們現在這樣喜悦激動的心情,來鼎湖山聽泉的嗎?

那麼他是帶着一種怎樣的心情來到鼎湖山遊覽的?在聽到這泠泠淙淙的泉水聲時,他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指名讀第一段。

(鬱悶悵惘--頓生雀躍之心)

4、沒見泉水,先聞泉聲,心境隨之改變,有了這一巧妙的過渡,入山尋泉也就自然而然了。作者入山尋泉又有了怎樣的發現和感悟?

指名誦讀2段。作者以嬌兒來喻山泉,你覺得這一比喻恰當嗎?

(既寫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也寫出了鼎湖山的年輕充滿活力,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對泉的愛意萌生)

青山幽泉,置身其中你有了怎樣的感受呢?作者是否體會到這其中的精神了?

(清澈透明的自然環境盪滌人的心靈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人心寧神靜)

5、有了這樣的領會越發使人對山泉充滿了喜愛之情。一路尋聲而來,此時泉聲卻不在單調了,暮色裏,山寺鐘聲與山泉之聲交融,創設了一個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來描寫這兩種聲音的呢?指名讀文句。説説你對此處描寫的理解。

(鐘聲渾厚似老者,泉聲清亮若孩童;鐘聲表現出鼎湖山的古老幽遠,泉聲表現鼎湖山的年輕活力)

學生自學、交流

教師指名回答(學習成績較好的回答)、點撥。

小結:湧流的清泉,變幻的泉聲,同學們那豐富的想象力、驚人的感悟力以及那美好純潔的心靈,同樣也在老師心田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完成後還可以激發學生再質疑:

感受作者一路聽泉的獨特感受。讀完全文後,老師仍覺得意猶未盡,鼎湖山的風景絕不僅僅限於着豐富的泉聲。可作者為什麼只寫泉水呢?

(滋養萬木,是鼎湖山的靈魂。給人生命的感悟。)

五、吟詠感悟:

美文是要通過不斷的誦讀來加深感悟的。請選擇文中你認為最精美的地方反覆吟誦。説一説,你認為它寫得好在哪些地方?

六、拓展延伸:

把你昨天介紹的西峽景點拿出來,讀一讀,比較一下,你有哪些收穫?

七、課外作業:

1、選背課文中你最喜歡的文句文段。

2、仿造文章的寫法,通過對聲音的描寫表現一種自然事物或景物。

板書設計:

      未進山

一聽:泉之清吟   泉水泠泠淙淙       雀躍               泉影不現

                 如見姿影           身不由己

                 

進山                                  泉聲動聽

                 泉脈處處                心曠神怡

二聽:泉之渾鳴   泉影隱閃(擬人、聯想)                泉是靈魂

                 泉聲處處(比喻、擬人)                  藴育生機

                 夜宿                                  滋潤萬物

                 層次清晰                    陶醉      淨化心靈

三聽:泉之交響   音色多樣

                 節奏多變(比喻、聯想、排比)

教學反思

 

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