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班數學教案一一對應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53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一一對應,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班數學教案一一對應

小班數學教案一一對應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4以內的數量。

2、提高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植物花(櫻桃花,油菜花,桃花,梨花,小凳子)掛圖;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春天到了,桃花開了,油菜花開了,櫻桃花也開了!瞧,小蜜蜂嗡嗡嗡地飛來採花粉了,你們也想當小蜜蜂採花粉嗎?”

二、遊戲;學做蜜蜂採花粉。

1、出示蜜蜂圖片,讓小朋友學做小蜜蜂。要求;兩隻小蜜蜂就是兩個朋友手拉手,三隻、四隻分別是三個、四個手拉手。練習1至4數與量的關係。口令;一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兩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三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四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

2、師:“小蜜蜂採了許多花蜜,要飛回家中釀花蜜了,我們來幫幫他們找找自己的家吧?”

3、講述遊戲規則;操場上分別擺放的有一隻、兩隻、三隻、四隻小凳。一隻、兩隻、三隻、四隻小蜜蜂要分別找到相對應的凳子上坐下,不能找錯,否則就找不到家了。

4、放音樂,幼兒找相對應的小凳子。

5、音樂停,檢查小朋友找家的情況,從而鞏固數物對應的知識。並對小朋友給予肯定與鼓勵。

三、活動小結。

引導幼兒知道小蜜蜂又愛勞動又聰明,他們不僅採了很多花粉,還能準確地找回自己的家,我們要向小蜜蜂學習。

小班數學教案一一對應2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動手操作活動。

2.能將相關物體進行一一匹配,並説出理由。

3.初步學會相關物體的重疊或並置匹配,感知一一對應的現象。

(分析:一一對應是比較物體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不僅可以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發現相等關係,這是幼兒數概念產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因此,讓幼兒通過嘗試一一對應的操作匹配能較好地為幼兒進行“比較活動”作好準備。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經常不能持久地參與活動,而且他們對自己感知到的東西缺少表達的習慣和方法。因此萌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活動重點】

初步學會相關物體的重疊或並置匹配,感知一一對應的現象。

【活動難點】

獲得一些有關對應的經驗。

(分析:活動中幼兒通過一系列的操作來獲得重疊和並置的對應方法.並通過這種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係。在活動中教師不向幼兒傳授一一對應的方法,而是讓幼兒自己去發現,這有利於幼兒認知結構的發展.有利於他們以後對數概念的理解。)

【活動準備】

1.前期生活經驗準備:幼兒有春遊、捉迷藏、乘車的生活經驗。

2.教具準備:小狗、小貓、小雞、小兔頭飾;分別印有“1”“2”“3”“4”數字的帽子各四頂;骨頭、小魚、蘿蔔、小蟲的盤子。

3.自制火車教具。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聽聲音,猜客人

1.請小朋友仔細聽誰來了?找出它的圖片(小狗、小貓、小雞、小鴨)。

(回憶經驗,展開思路,激發興趣。)

2.小動物們要出遊需要準備什麼物品?提示語:還可以帶上什麼有用的東西呢?怎麼戴帽子呀?引導幼兒説出戴帽子。吃的東西:找食物

(一個小動物頭上戴一頂帽子感知重疊對應的關係。)

二、小動物旅行開始了——學習對應

1.我為小動物準備一個大蛋糕,但它們都不喜歡吃,小動物們喜歡吃什麼呀?(感知相關物體的匹配對應)

2.小動物們都喜歡吃什麼呀?盤子裏有什麼呀?(再次感知相關物體的匹配對應)

三、做遊戲,鞏固練習

1.捉迷藏。

小動物們要玩捉迷藏的遊戲了,小朋友來找他們,引導幼兒尋找規律。如:紅房子後面躲着誰呀?(感知顏色的對應)

2.(1)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一起乘車回去吧。老師是司機,坐在最前面。我們來數數還有幾個座位呀?有幾種小動物呢?應該怎麼坐呢?1、2、3、4個座位。

(一種小動物坐一把長椅子。鞏固手口一致點數4,鞏固一一對應的重疊關係。)

(2)那誰坐前面誰坐後面呀?

(引導幼兒發現椅子和帽子數量的對應關係。説出按帽子的號碼來坐。感知數與量的對應關係。)

四、操作紙一一對應填畫:花和蝴蝶

教學反思

上完後,自我感覺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設計順利的完成了!上完後才發現,還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對這一數學思想的領悟遠遠不夠。周主任説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對應更重要的是一種思想,是解題時所運用的一種思路,不應當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對應,可以在數學中挖掘其更深層次的內涵。

小班數學教案一一對應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把相關物體進行一一匹配,感知一一對應的數量關係。

(2)萌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並嘗試着説出自己的想法。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説普通話。

【分析】

一一對應是比較物體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不僅可以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發現相等關係,這是幼兒數概念產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因此,讓幼兒通過嘗試一一對應的操作匹配能較好地為幼兒進行“比較活動”作好準備。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經常不能持久地參與活動,而且他們對自己感知到的東西缺少表達的'習慣和方法。因此萌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2、活動重點:通過活動,初步學會相關物體的重疊或並置匹配,感知一一對應的現象。

3、活動難點:獲得一些有關對應的經驗。

【分析】

活動中幼兒通過一系列的操作來獲得重疊和並置的對應方法.並通過這種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係。在活動中教師不向幼兒傳授一一對應的方法,而是讓幼兒自己去發現,這有利於幼兒認知結構的發展.有利於他們以後對數概念的理解。

説活動準備

1、前期生活經驗準備:幼兒有春遊、捉迷藏、乘車的生活經驗。

2、教具準備:小娃娃胸飾一個(教師)。小狗、小貓、小雞、小兔、小猴的胸飾各五個(小朋友)。分別印有“1”、“2”、“3”、“4”、“5”數字的帽子各五頂。分別畫有“1”、“2”、“3”、“4”、“5”的點子的長椅子五把。分別畫着2根骨頭、l條小魚、3條小蟲、2棵青菜、3只桃子的盤子貼絨五個。

説活動過程:

引出活動:出遊準備,戴帽子1、提示語:小娃娃要帶小狗、小貓、小雞、小兔、小猴一起去春遊,請你想一想,應該帶些什麼東西呢?

幼兒互相討論要帶什麼(吃的)回憶經驗,展開思路。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提示語:還可以帶上什麼有用的東西呢?怎麼戴帽子呀?

引導幼兒説出戴帽子。(一個小動物頭上戴一頂帽子)感知重疊對應的關係。

課後反思

上完後,自我感覺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設計順利的完成了!上完後才發現,還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對這一數學思想的領悟遠遠不夠。周主任説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對應更重要的是一種思想,是解題時所運用的一種思路,不應當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對應,可以在數學中挖掘其更深層次的內涵。

小班數學教案一一對應4

設計背景

為了提高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及認知能力而設計本課題。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引導幼兒進行上、中、下的空間方位辨識。

2、讓幼兒理解符號的含義,按照符號的指示對簡單的方位進行對應判斷,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進行手口一致的點數和計數活動,理解數量的對應關係。

活動準備

1、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杯子數個。

2、三層的杯架。

3、表示上、中、下的圖示卡。

活動過程

一、活動過程遊戲導入

1、組織幼兒安靜。

2、遊戲:拍拍小手。(規則:教師説出上面、中間、下

面等方位詞,請幼兒在相應的地方拍拍小手)

3、小結遊戲:你看,姚老師説“中間”,很多小朋友

就不知道怎麼辦了,這樣好了,如果你們聽到姚老師説“中間”,你們就拍拍自己的小肚子好嗎?

4、再次進行遊戲,適當加快速度。

小結過渡:小三班的小朋友反應可真快!姚老師喜歡和你們一起玩!不過今天姚老師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請小朋友幫忙,我們來看看是什麼?

二、師生互動活動

(一)出示杯架

1、提問:這是什麼?

2、誰能幫我數數看這個杯架共有幾層?(指名幼兒

點數---教師指,幼兒集體點數)

3、“姚老師覺得第幾層第幾層的叫有點太麻煩,我們直接把這個三層的杯架分為上面、中間、下面。”

4、指名幼兒指出上面、中間、下面。

(二)、1、杯架是用來做什麼的?(要求幼兒用完整的一句話回答)

2、師:“姚老師剛買回了一些新的杯子,正愁沒有地方放呢,現在好了,可以把它們放在這。你們看,這些杯子都有些什麼顏色?(紅色、黃色、藍色)

3、誰能把這些杯子按顏色分開,然後把同一種顏色放在杯架的同一層上?

4、教師示範放一種顏色的杯子。

5、指名幼兒擺放並説説自己把杯子放在哪。(用上面、中間、下面表述)

6、指名幼兒用:x色的杯子放在上面(中間、下面)。

三、布題

師:“我們的杯子擺好了,姚老師要請你們去數一數杯架的上面、中間、下面的杯子各有幾個。“

1、出示“√”符號,提問:這個符號叫什麼?

2、出示三層的表格。師:“等會兒這個‘√’跑到表

格的上面(中間、下面),你們就去數杯架上面(中間、下面)的杯子。

3、教師分別出示表示上、中、下的圖示卡,請幼兒根

據圖示卡的指示去點數杯子

小結談話:小朋友們數得真好!我們不但要學會數數,而且還要學會做記錄。小朋友們請看:

出示黑板布題:(黑板上半部分畫有共三層的玩具架,在上中下層分別放有不同顏色的玩具車子數輛,下半部分是與書上形式相同的習題)

1、引導幼兒觀圖。

2、請幼兒看圖示的指示去點數相應位置的玩具車。

3、教師提出練習要求:先看圖示---再去數數---最後

給相應數量的圓圈貼上顏色。

4、教師示範一題。

5、指名幼兒完成剩下兩題。

6、交流反饋練習完成情況。

四、完成書上的評價練習。

教學反思

1、在遊戲中幼兒積極參與,能夠分清上面、中間、下面,為下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

2、出示杯架,幼兒很清楚地瞭解上、中、下的概念。

3、在點數過程中,幼兒很認真,能夠正確點數。

4、本節課流程清晰,幼兒積極參與,能夠掌握空間與數的對應。

小班數學教案一一對應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

2、學習在標記圖上從左到右地擺放物體。

3、初步形成邊講述邊操作的講述習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貼絨或磁性圖片(小猴子5個,香蕉5個)以及標記圖。

2、學具:第一、二、三組:幼兒用書第3頁,人手一支筆。第四、五、六組:幼兒用書第4頁,剪下第17頁上的實物卡片。(提供給幼兒5頭大象、4串香蕉、5個蘿蔔、4只小兔、也可以4頭大象,5串香蕉、4個蘿蔔、5只小兔,放在桌上的小筐裏。)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在標記圖上探索從左到右地整齊地擺放物體。

出示標記圖,猴子及香蕉圖片,請個別幼兒上來給小猴子排隊,讓幼兒説説自己是怎樣為他們排隊的,集體討論:怎樣為猴子排隊最整齊?通過討論使大家明確:將小猴子在紅旗的後面,紅線的上面一個跟着一個排列最整齊。

2、嘗試一一對應擺放物體。

啟發幼兒給小猴子送香蕉吃,先請個別幼兒上來給小猴子送香蕉,在請大家評價:他送的好不好,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使大家清楚地發現:將香蕉放在紅線的下面,並且香焦和猴子一一對整齊最好。最後,可再請一位幼兒到前面來擺放香蕉,鼓勵他邊擺放香蕉邊和大家一起説:一隻小猴子我送你一隻香蕉,二隻小猴子我送你……

3、學習用比較的方法感知物體的多少。

教師:小猴子和香蕉哪個多?哪個少?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拿走一隻香蕉。提問幼兒:小猴子和香蕉哪個多?哪個少?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在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拿走兩隻猴子。提問幼兒:小猴子和香蕉哪個多?哪個少?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二、操作活動

1、第一、二、三組。觀察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邊指圖邊説:圖上有什麼?是怎樣排列的?哪個多?哪個少?請你給多的一組打√觀察畫面,請你給多的一組物體塗上顏色。

2、第四、五、六組。對應擺放實物,比較實物多少。啟發幼兒在標記圖上擺放動物和食物,鼓勵幼兒邊擺放邊説:一個×,送你一個×。

三、活動評價

展示個別幼兒的活動材料,請幼兒説説:畫面上有什麼?哪個多?哪個少?教師進行簡單的評價,對邊講述邊操作的幼兒給予表揚。

活動反思

這節課,我通過這些環節的教學設計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眼,動手,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是幼兒學習有興趣,學有所獲。

小班數學教案一一對應6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較為感性的活動。一是以小動物蓋房子,引出課題。引導幼兒學習一一對應,對於幼兒而言,通過對比的方法更容易發現兩個物品之間的對應關係,所以在活動中讓幼兒做對應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對應的關係,教師提供給幼兒誘發對應性的材料,如狗和骨頭(即兩種材料之間有內在聯繫)。容易使幼兒進行一一對應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形成了一一對應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課是幼兒園小班一節數學領域的課,幼兒對動物本身很感興趣。所以本活動的主要是為幼兒提供觀察、探索、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幼兒的興趣轉移到對活動中出現的一一對應的興趣上,從而引發進一步探索的願望。

設計思路:

一、情境導入引出主題

二、出示圖卡師幼互動

三、趣味遊戲鞏固知識

四、動手操作活動延伸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物體之間一一對應的關係。

2、在操作及遊戲活動中,感受對應的關係。

3、樂於參與集體遊戲活動。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大象、牛、兔子、刺蝟、貓、木頭、小狗、骨頭、點圖卡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主題

1、出示"小狗"導入。

師:今天小狗家要造房子,可是蓋新房子要用很多的木頭,(在黑板上出示木頭隨意排列),小狗自己搬不動怎麼辦呢?

師:小狗請來了好多小夥伴來幫忙,讓我們看看都有誰吧?(刺蝟、小花貓、小兔子、牛、大象)

小結:小狗請來了好多小夥伴來幫忙

二、出示圖卡師幼互動

1、師:小狗請來了力氣最小的小刺蝟來幫忙,一個刺蝟一根木頭,木頭太多了,小刺蝟太慢了

2、師:小狗請來了二隻小花貓來幫忙,二隻小花貓二根木頭,木頭太多了,小花貓太慢了

3、師:小狗又請來了三隻小兔子來幫忙,三隻小兔子三根木頭,木頭太多了,小兔子累壞了

4、師:小狗又請來了四隻牛來幫忙,四隻牛四根木頭,木頭太多了,牛也累壞了

5、師:小狗又請來了力氣最大的大象來幫忙,五頭大象五根木頭,終於所有的木頭都搬運完了,小狗的房子蓋好了

小結:好多小動物來幫忙,小狗的房子終於蓋好了

三、趣味遊戲鞏固知識

1、小狗家族邀請小夥伴吃骨頭了,但是每一隻小狗只能吃一個骨頭

2、教師出示一隻小狗,請幼兒對應的拿一個狗骨頭,出示二隻小狗,請幼兒對應的拿二個狗骨頭,出示三隻小狗,請幼兒對應的拿三個狗骨頭

小結:小朋友真棒

四、動手操作活動延伸

1、出示操作用具,講解操作要求

2、師:依次給小狗找到對應的骨頭

小結:小朋友真棒,每一隻小狗都有自己的狗骨頭了

小班數學教案一一對應7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較為感性的活動。一是以小動物蓋房子,引出課題。引導幼兒學習一一對應,對於幼兒而言,通過對比的方法更容易發現兩個物品之間的對應關係,所以在活動中讓幼兒做對應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對應的關係,教師提供給幼兒誘發對應性的材料,如狗和骨頭(即兩種材料之間有內在聯繫)。容易使幼兒進行一一對應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形成了一一對應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課是幼兒園小班一節數學領域的課,幼兒對動物本身很感興趣。所以本活動的主要是為幼兒提供觀察、探索、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幼兒的興趣轉移到對活動中出現的一一對應的興趣上,從而引發進一步探索的願望。

設計思路:

一、情境導入,引出主題

二、出示圖卡,師幼互動

三、趣味遊戲,鞏固知識

四、動手操作,活動延伸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物體之間一一對應的關係。

2、在操作及遊戲活動中,感受對應的關係。

3、樂於參與集體遊戲活動。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大象、牛、兔子、刺蝟、貓、木頭、小狗、骨頭、點圖卡。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主題

1、出示"小狗"導入。

師:今天小狗家要造房子,可是蓋新房子要用很多的木頭,(在黑板上出示木頭隨意排列),小狗自己搬不動怎麼辦呢?

師:小狗請來了好多小夥伴來幫忙,讓我們看看都有誰吧?(刺蝟、小花貓、小兔子、牛、大象)

小結:小狗請來了好多小夥伴來幫忙

二、出示圖卡,師幼互動

1、師:小狗請來了力氣最小的小刺蝟來幫忙,一個刺蝟一根木頭,木頭太多了,小刺蝟太慢了

2、師:小狗請來了二隻小花貓來幫忙,二隻小花貓二根木頭,木頭太多了,小花貓太慢了

3、師:小狗又請來了三隻小兔子來幫忙,三隻小兔子三根木頭,木頭太多了,小兔子累壞了

4、師:小狗又請來了四隻牛來幫忙,四隻牛四根木頭,木頭太多了,牛也累壞了

5、師:小狗又請來了力氣最大的大象來幫忙,五頭大象五根木頭,終於所有的木頭都搬運完了,小狗的房子蓋好了

小結:好多小動物來幫忙,小狗的房子終於蓋好了

三、趣味遊戲,鞏固知識

1、小狗家族邀請小夥伴吃骨頭了,但是每一隻小狗只能吃一個骨頭

2、教師出示一隻小狗,請幼兒對應的拿一個狗骨頭,出示二隻小狗,請幼兒對應的拿二個狗骨頭,出示三隻小狗,請幼兒對應的拿三個狗骨頭

小結:小朋友真棒

四、動手操作,活動延伸

1、出示操作用具,講解操作要求

2、師:依次給小狗找到對應的骨頭

小結:小朋友真棒,每一隻小狗都有自己的狗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