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一剪梅》優質課教案(人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8W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因為有詩仙、詩聖、詩鬼等一大批傑出詩人的存在,詩歌到了唐朝已發展到了顛峯階段,於是,宋代文人另闢蹊徑,發展並完善了詞這一文學樣式,使它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提到宋詞,人們就會想到一名傑出的女性,她的出現,給森然的中國歷史帶來了幾多水氣,幾多温馨,它就是被認為是婉約派詞的正宗,提出“詞別是一家”主張的南宋女詞人----李清照。 

二、知人論世 

明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與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侵後,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李詞工於造語,善於創意出新。擅用白描,創立了雅而不難、易而不俗,生活氣息濃郁的“易安體”。 創有《漱玉詞》。 

後人對她的評價:“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 

三. 寫作背景介紹 

李清照自幼受家庭環境的薰陶,感情十分細膩,對於花開花落,四季變化也很敏感。趙明誠在擇妻時作了一個夢,夢中註定要有文詞之妻,而李清照與趙明誠有是門當户對,並且志趣相投,於是,兩個人的婚後生活十分美滿。但美中不足的是,趙明誠在太學讀書,一個月只有兩次回家的機會。長期的獨守空房,使李清照深感閨中的寂寞孤獨,春去秋來,眼見時光如流水一般偷偷溜走,而自己只有孤獨寂寞相伴,只能用詞來排遣內心的憂愁。於是創作了本詞。 

四.內容賞析 

1.“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分析:首句寫紅色的荷花開始凋謝了,白色的竹蓆也有些涼了,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蕭條,詞人通過這些景物的描寫,融入了一種時光易逝,年華易老的感慨,是一種融情於景的寫法。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閒愁起了襯托作用。如果説“紅藕香殘”是從客觀景物(視覺、嗅覺)來表現秋的到來,那麼“玉簟秋”就是通過作者的主觀感受(觸覺)來表達秋的到來,一句話,把客觀和主觀,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板書:融情於景) 

接着寫她再次去划船的景象。這句的意思是:我輕輕地解開了綢羅的裙子,換上便裝,獨自划着小船去遊玩吧!上句“輕”字,很有份量,“輕”,是輕手輕腳的意思。它真實地表現了少婦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的心情。正因為是“輕”,所以誰也不知道,連侍女也沒讓跟隨就獨自上小船了。下句“獨”字就是迴應上句的“輕”字的。“羅裳”,是綢制的絲裙子。“蘭舟”,即木蘭舟,船的美稱。這兩句極寫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獨上蘭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實,“獨上蘭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極何以出此?然而,它不過是象“舉杯消愁愁更愁’一樣。過去也許雙雙泛舟,看到的是無限春光美景,雙棲的鴛鴦,煙柳畫橋。今天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獨”字是“背面敷粉”的寫法,其實她想説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該多快樂啊。 

  

2.“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分析:前秦竇滔之妻蘇若蘭曾寄給她丈夫一首織錦回文詩,後來借錦書指代夫妻之間來往的書信。清照所盼望的自然是趙明誠的來信,遺憾的是一直等到 了月滿西樓,而此時雁自回時,卻沒有為她帶來錦書,於是心中難免就會產生失落和傷感。 

3.“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分析: “花自飄零”,是説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説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體現了李清照的感歎語氣。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複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的。兩人分居異地,卻有同一種相思。自己的閒愁自己有深切的體會,又設想對方的閒愁也不易排遣。舊時文人所描述的思婦詩中,大多表述的是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結,但“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卻直接點明瞭夫妻的兩相恩愛。他倆同樣互相思念着,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着。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鍾情和充分信任,體現了她開朗的性格,善於為對方着想,與一般婦女的狹隘心胸不同。 

(板書:青春易逝  無人欣賞) 

那麼,李清照的“閒愁”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此情無計可消除”就是説,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皺着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一句話就是時刻在相思着。這裏,作者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時總是縐着眉頭,愁眉苦臉的。作者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領會到她內心的綿綿痛苦的。“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兩者之間有着連接的關係,體現了愁緒轉移的迅速,絲毫沒有間隔。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種感情在短暫中的變化起伏,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 

五.總結:1、提問: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李清照的愁的話應該是什麼呢? 

明確:閒愁。 

追問:詞人是用什麼意象,什麼手法來表現閒愁的?可以與上首詞相對照。 

明確:選取景物從小處着筆,用細膩之筆描繪。 (板書:細膩描繪) 

2、本首詞選取細處之景,用細膩的筆墨描繪出與丈夫分居兩地思念的“閒愁”。寫出了婉約女詞人的細膩之心的閒愁。 

3.比較鑑賞李清照寫愁的名句,小結李清照詞的語言特色(清麗典雅)和藝術風格(深婉細膩)。 

(1)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 

(2)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 

(3)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鳳凰台上憶吹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