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教案全集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22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教案全集,歡迎閲讀與收藏。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教案全集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教案全集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熟練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詞語,瞭解文章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文中自然美與風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積累文言文詞語,在誦讀中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壯觀氣勢,享受美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往今來,被稱為“壯觀天下無”的錢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來觀賞。有一天,它迎來了宋朝的文學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錢塘江潮有着怎樣一番景象呢?

二、美讀。

1、範讀,注意讀音、節奏、情感。

2、要求學生大聲地自由朗讀課文。

3、齊讀課文,讀出氣勢。

三、美解。

1、比一比,看誰讀得準。

2、相信你一定能翻譯。

3、合作交流,翻譯全文。

四、美賞。

1、目睹了錢塘江海潮的風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詞語來形容錢塘江海潮?(如:僅如銀線、玉城雪嶺、呑天沃日、勢極雄豪)從哪些角度寫的?(色、形、聲、勢)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讓句子形象生動呢?(比喻、誇張、引用)還有什麼可讓我們琢磨的?(正面描寫)海潮如此雄偉壯觀,慕名而至的人多嗎,多到什麼程度?(觀潮之盛,側面烘托。)

2、全文着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還從哪些方面寫“觀潮”?(作者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了潮來之狀、演習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為我們組成了一幅幅連軸畫卷,四幅圖畫各具情態。描寫演習場景,注意動靜相襯的寫法。還有表現弄潮兒高超技藝的一連串動詞等。)

五、美悟。

寫潮的詩句: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

2、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蘇軾

3、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

4、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潘閬

5、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天塹無涯。——柳永

結合海潮的圖片,結合寫潮的詩句,適當運用修辭手法和寫作方法,試描寫一段關於海潮的文字。

六、結束語。

在中國文學寶庫中,還有許許多多描繪祖國宏偉壯觀的山水風景佳篇,讓我們開啟閲讀的航船,向那一座座寶庫進發。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教案全集2

一、教學目標:

1、熟讀美讀課文,理解“絕、拿、強、更、痴”等字。

2、賞析雪後奇景,體味白描手法。

3、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學重點:

賞析雪後奇景,體味白描手法。

三、教學重難點:

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四幅西湖風光圖片)你知道這些圖片展示的是什麼地方的風光嗎?

是西湖。

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哪些有關西湖景色的詩詞。

(很好,看來大家積累了不少古詩文,善於積累是學好語文的一__寶呢)

有人説,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筆下西湖的陰晴風雨已經被描繪得變幻多端,搖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將有怎樣一番動人的意韻呢?今天,我們就跟隨着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領略西湖的雪景。

(二)瞭解作者

誰告訴我張岱是誰?你是通過什麼瞭解到張岱的?(你表現很棒,因為你懂得藉助工具書、註解來預習課文)

“明亡後不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説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這節課我們就賞讀《湖心亭看雪》。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順,讀通

下面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老師來考考大家,這些字音你都讀準了嗎?

橈毳衣霧凇沆碭一芥鋪氈強飲(幻燈)

下面老師請一個學生讀課文,這次要求更高一點,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注意節奏。

好,你不僅讀得字正腔圓,而且讀得有板有眼。

2、讀懂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在我們來齊讀一遍,讀的過程中去發現一個字,一個評價張岱的字。

“痴”

“痴”説通俗點就是什麼?

傻,笨,舉止異常。

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為就是古怪,顯得呆氣。比如:有一位老師,研究數學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數學題。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電線杆,他忙道歉連聲説:對不起,對不起!現在,我們説張岱也很痴,舉止也有些異常。

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嗎?

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獨往湖心亭看雪。

冬天看雪有什麼難理解的呢?

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

絕?消失

想到了哪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為什麼這時會鳥飛絕,人蹤滅?

天太冷。

可以説是天寒地凍呀,作者還選擇了哪個時辰前往看雪?

更定

更定?

晚上八點

天寒地凍時晚上8點,你會做些什麼?

躲在空調房看電視,躺在被窩看書。

張岱卻選擇去湖心亭看雪,你能從他的行為中看出他什麼性格嗎?

有着與眾不同情趣的人,是個孤獨的人。

張岱説是獨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嗎?有沒有同行的人?

舟子。

這不是自相矛盾了嗎?

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説同往看雪。另外張岱很清高,孤傲,不願與舟子為伍。

是呀,芸芸眾生不可為伍,舟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張岱文人雅士式的孤傲,清高自守。

(四)賞析雪景,體味白描

孤傲的張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景呢?請讀出文中集中描寫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讀出氣勢和感情。

寫雪景的有兩句。我想請男、女同學合作來讀一遍。男生讀前句,__讀後句。大家想想,為什麼請男生讀前句?

因為這句顯得很有氣勢,而男生就很有氣勢。這句寫的景很大氣,應該男生讀。

很好。那就請男同學讀出這種大氣、讀出氣勢來。

你們説讀好哪幾個詞,就能讀出浩大的氣勢來?

讀好“上下一白”。

三個“與”也要讀得舒緩點。男生再讀一遍。

這次讀得真好。不過,我發現了這句話中的一個問題。

(屏顯:“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個“與”顯得拖沓應去掉,你認為呢?)

我認為不能去掉。“與”字寫出天、雲、山、水萬物融為一體,難以分辨的浩大景象。

去掉呢?

去掉的話,彷彿物與物之間有了界線似的,分開了,沒有那種天地蒼茫的意境。

品得多好啊!我真的很佩服。現在__讀一讀後句,你們説説要讀出什麼意

味?

輕柔點、渺小的味道。

女同學讀得很好,尤其是量詞讀得真好。只是這些量詞用的妥當不妥當呢?我們一般會選擇這樣的量詞來形容這些物呢?

(屏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不是要改成“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餘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為什麼?)

不要改。這樣寫,更好地表現了朦朧。

更好地表現了霧凇沆碭,天地蒼茫的意境。

景物的渺小。

這些景物為什麼會顯得這麼渺小?

天地一片蒼茫,顯得很空曠、浩大。

是呀,把人、物至於天地之間,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讓我們頓生“寄蚍蜉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之感。

聽到你們這樣精彩的發言,真是美的享受。如果要我們描寫一段雪景,你會怎麼描寫?

我會用上一些比喻和優美的詞句。

張岱用了修辭手法沒有?

沒有。

這樣寥寥幾筆,不加渲染,勾畫景物的寫法叫什麼手法?

白描。

(屏顯:張岱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天地之浩大蒼茫,人物的渺小輕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

一切景語皆情語,透過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隱隱約約感到作者具有怎樣的品性嗎?

超凡脱俗、孤獨

你已經觸碰到了張岱的內心。我們看看張岱對自己的敍述,進一步去了解他。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

——《自為墓誌銘》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髮入山……夜氣方回,因想餘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陶庵夢憶〉自序》

經歷國破家亡的重大變故,張岱的心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不再追求繁華靡麗,因為這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是的,他不在追求外在,轉而注重自身的內心世界了,追求與自然的融合了。

讓我們齊讀這兩句,感受天地蒼茫,感受天人合一。

這麼融情於景的佳句,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背呢?同學們讓我們背起來吧!

(五)解讀張岱之痴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孤獨脱俗的張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是誰呢?

金陵人。

金陵人在亭上見到張岱心情如何?用文中的詞表述:大喜。

同學們你們揣摩一下這個大喜,用朗讀來表現大喜之情。

讓學生朗讀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我聽出了欣喜和激動啊。你現在可以把這句話譯成現代漢語嗎?

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這樣的人。

這樣?怎樣?文言文翻譯中有時可以增添成分,讓意思表達的更明確,現在就請你在這樣的人間加上詞語。

有此雅興之人!有高雅情趣的人!有此豪情之人!有此志同道合之人!有此超凡脱俗之人!……

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張岱,喜悦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張岱也和他們一樣滿心歡喜嗎?

強飲三大白而別

“強”字做什麼解釋?

盡力。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勉強喝下三大白就匆匆告辭。

張岱為什麼沒有金陵人那份喜悦激動呢?

張岱是孤傲的,他選擇這一特殊時間出行,本想獨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想被人擾了清淨。

另外,我們要學會“知人論文”,結合張岱的生平,我們或許更能理解張岱當時的心情。讓我們把目光__到課文註釋一

“明亡後不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仕”?

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説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陶庵夢憶》,憶什麼?憶前塵影事。

引用資料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髮入山,駭駭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作自輓詩,每欲引決……

——《〈陶庵夢憶〉自序》

是什麼讓張岱無法大喜?

思念故國的愁緒。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字裏行間我們總能讀到這種追念故國的情思。請默讀全文,試着尋找作者表達對已逝明朝留戀的詞、句。

崇禎五年十二月

這是什麼紀年?明。文章寫於明亡後清朝時。

實際上,張岱集子中凡紀昔遊之作,大多標明朝紀年,以示不忘故國。

——《詩的小品小品的詩》

張岱就是這樣痴迷於他的故國。

(五)小結課文

老師:同學們,我們通過找“痴行”、品“痴景”、議“痴心”,已經體會到了張岱的痴,他是個怎樣的人呢?請你用“好個______________的張岱”的句式評點張岱其人。

好個孤獨的張岱。好個清高的張岱。好個痴人張岱。好個超凡脱俗的張岱。好個痴迷自然的張岱。好個思戀故國的張岱。好個內心孤獨的張岱。

(六)配樂朗讀,讀出情味。

最後讓我們在悠揚的音樂聲中,讀着文字,走進西湖雪景,走進張岱。

結束語:

和張岱同時代有一位文人叫張潮,他曾經説“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__;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因閲歷之淺深,所得之淺深耳”。《湖心亭看雪》一定還有更多的滋味,同學們在未來的日子裏慢慢地感悟吧。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教案全集3

學習目標

1、誦讀積累,理解課文大意,提高閲讀理解能力。

2、品讀賞析,體會白描手法、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導語設計1:

被譽為“人間天堂”的西湖,無數文人墨客曾為它留下佳作。關於西湖的詩句,我們耳熟能詳的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温柔纏綿。可見,擁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見不同的西湖。

導語設計2: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詩,詩中“寒江獨釣”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懷叫人讚歎。而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則營造了另一番意境,抒發了別樣的情懷。今天讓我們隨着張岱,走進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二、自主學__—預習與展示

1生字注音

更(gēng)定擁毳(cuì)衣崇禎(zhēn)

沆碭(hàng)(dàng)餘舟一芥(jiè)鋪氈(zhān)對坐

餘挐(ná)一小船喃喃nán霧凇(sōng)

2生詞註解

(1)通假字

挐一小船挐:通:“橈”撐船。

(2)一詞多義。

一:①上下一白全②長堤一痕數目,最小的正整數,大寫是“壹”

更:①更定舊時將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②更有痴似相公者還

是:①是日更定這②問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斷或解釋

絕:①絕消失②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

(3)古今異義。

①餘住西湖古:我。今:剩餘,多餘。

②餘挐一小船古:撐、劃。今:捉拿、手拿、拿腔拿調

③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古:酒杯。今:顏色、光亮、沒有效果、無報償

④是日更定古:這,代詞。今:用於判斷,或與“非”相對

3作者名片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著作頗豐,今存有《琅奈募》《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等。

4背景追溯

張岱出身於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着布衣悠遊的生活。明亡以後,他曾參加過抗清鬥爭,後來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本文選自《陶庵夢憶》。

三、合作學__—探究與交流

(一)整體感知

1播放朗讀,學生聽讀,再跟讀。留意文章敍了什麼事,寫了什麼景。

2思考回答幾個問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

告訴了我們什麼?(點明時間、地點。)

(2)“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從哪種感覺來寫?(從聽覺來寫。)

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突出大氣的嚴寒;也為下文更定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筆,突出遊興強烈。)

(3)“是日,更定矣,餘籋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雪。”

這麼冷的天氣,才凌晨時分,作者獨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嗎?(孤懷雅興,孤高自賞。)

(4)“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幾句寫雪景,有什麼特點?(寫西湖雪景,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齊讀第1自然段。

(5)齊讀第2自然段。

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意外遇到了什麼?(已經有人在自己到之前到了。)

(6)齊讀第3自然段。

作者看到了什麼?和這些人有些什麼交往?(即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翻譯這段內容。)

(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裏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説:“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閒情雅緻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飲酒。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後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作者和這些人相遇飲酒共話的情境,使我想起兩句詩:“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作者不善飲酒,卻“強飲三大白”,真可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啊。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尾聲,你怎樣理解這個“痴”字?(舟子説作者“痴”,又説還有像作者一樣“痴”的人,實際上是突出作者的“痴”。)

“喃喃”一詞,你看出了什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舟子自言自語、大惑不解的狀態。)

(二)深層理解

文章後半部分近一半筆墨寫人,對此,你有何看法?最後用舟子的話作結,有何意義?

【交流點撥】文章的標題是“湖心亭看雪”,人們很容易產生一種定勢思維:看雪就是寫雪景,但這篇文章卻用了近一半的篇幅來寫人,寫奇遇,寫飲酒,抒感慨,豐富了文章內涵。繪景寫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為有了人的活動更具魅力。張岱的文章寫景,同時也寫觀賞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點睛之筆,往往在此。結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話“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個“痴”字,似貶實褒,對作者到湖心亭賞雪這一行為給予了肯定與讚賞,不僅如此,還包括了對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與讚賞。

(三)走進語言

1找出寫景的句子並體味作者的感情。作者寫景使用了什麼手法?有什麼特點?

【交流點撥】“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作者寫景使用了白描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徵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表現出悠遠脱俗的情味。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2文章開頭説作者“獨往湖心亭看雪”,這裏又説“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否矛盾?談談你的理解。

【交流點撥】不矛盾。在作者看來,芸芸眾生不是為伍,一個“獨”字表現了文人雅士的孤傲。

(四)走進寫法

人與景相融合。人與景的融合是本文的特色之一,如第2自然段寫景,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作者以其精準的感受,體會到隱藏在簡單背後的震撼力,使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景物因此有了內容。湖心亭巧遇雖是敍事,但重在抒情,情緒的變化一波三折,是“看雪”行動的延伸。人的參與,給本來顯得有些冷寂、單調的景物注入了生機。

(五)走進主題

本文通過對西湖壯觀的雪景的描寫及湖心亭奇遇的記敍,表現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

四、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痴行:大雪獨行

上下一白

痴景(奇景):一痕、一點、

一芥、兩三粒

痴情(雅趣):知己之樂

(痴人就是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醉情於世俗之外的閒情雅緻。)

白描:抽象、概括

渲染:形象,具體

五、拓展延伸

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不同之處。

【交流點撥】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脱俗的感情,《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