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污水處理站項目建議書

欄目: 建議書 / 發佈於: / 人氣:1.2W

污水處理是我們保護環境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們怎麼樣寫污水處理站項目建議書呢?看看下面吧!

污水處理站項目建議書

污水處理站項目建議書

一、項目背景

我國90%以上燃煤電廠採用“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脱硫。在濕法煙氣脱硫工藝中,為了維持漿液循環系統物質平衡,防止氯離子濃度超標以及保證石膏品質,脱硫塔必須定期排出一定數量的廢液,即尾端脱硫廢水。

圖1 “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脱硫系統

根據燃煤電廠使用燃料、脱硫裝置及煤種等的不同,其排放的脱硫廢水的

水質也差異較大。綜合比較各電廠的脱硫廢水,其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1)廢水呈酸性:pH一般為4-6;

(2)SS含量高:主要為石膏顆粒、二氧化硅以及鐵、鋁的氫氧化物等;

(3)陽離子:主要為鈣、鎂等硬度離子,鐵、鋁含量也較高,少量的重金屬離子(如Hg、As、Cr、Ni、Pb)等;

(4)陰離子:廢水中含有大量的F-、Cl-、SO42-等陰離子;

傳統的脱硫廢水處理主要採用化學沉澱法,通過氧化、中和、絮凝、沉澱等工藝(即傳統的“三聯箱”),去除脱硫廢水中的重金屬和懸浮物等污染。但因處理後氯離子濃度仍未能減少,導致廢液腐蝕性強,不能回用其他系統。

隨着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許多地方要求電廠脱硫廢水實施零排放。而零排放項目的投資和運行廢水均不菲。以2×600MW機組的燃煤鍋爐為例,脱硫廢水產生量約20-30m3/h,按照傳統的零排放處理模式,工程投資約4000-5000萬元,運行費用往往高達100元/m3。因此,如何尋找高效低耗的脱硫廢水處理技術,是當前燃煤電廠脱硫廢水處理改造中密切關注的問題。

二、脱硫廢水處理技術現狀

2.1 常規處理方法

2.1.1排至除灰系統

若電廠存在水力除灰系統,則可將脱硫廢水送至水力除灰系統,與灰渣漿一同處理。偏酸灰性的脱硫廢水與水力除灰系統漿液混合,對灰水有中和作用。此外,脱硫廢水量相對灰漿量較少,對水力除灰系統影響較小。

方案簡單,運行方便,工程投資小。但脱硫廢水的加入會引起除渣系統中Cl-的逐漸富積,加劇除渣設備的腐蝕,影響系統運行。

2.1.2 化學沉澱法

化學沉澱法,主要包括中和、沉澱、混凝及澄清四個過程。

該方法可有效降低脱硫廢水中的懸浮物、氟離子、重金屬含量等,但處理後廢水中含鹽量仍較高,其中Cl-的含量可達到2~4%左右,不能實現廠內回用。若長期排放,將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該方法目前在國內應用最為廣泛,適用於對出水水質標準要求不高的廢水處理。

2.1.3 流化牀法

丹麥愛屋德電廠嘗試了用流化牀代替化學沉澱池來處理脱硫廢水,效果良好。該工藝由緩衝池、流化牀和循環池組成,流化牀以石英砂為填料。

與傳統化學沉澱法相比,該方法產生的污泥量較其少於25%左右。但由於脱硫廢水中含有大量Cl-,它們能與Hg2+形成複雜的絡合物,其去除效率較低,需採取兩個流化牀串聯的方法才可達到理想的去除效果,增加了處理投資成本。同時,該工藝與化學沉澱法類似,處理出水不能實現廠內回用,外排則因高鹽度存在較大的環境風險。

2.2深度處理及回用

隨着國家對電力企業污染物排放要求的不斷提高,上述處理方法已不能滿足環保要求,脱硫廢水需進行深度處理回用。

目前對於脱硫廢水的深度處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蒸發法濃縮

蒸發法是廢水零排放處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該工藝也被應用於脱硫廢水的處理中。其基本原理是:進入蒸發器的'廢水通過蒸汽或電熱器加熱至沸騰,廢水中的水分逐漸蒸發成水蒸汽,水蒸氣經冷卻後重新凝結成水而重複利用,廢水中的溶解性固體被截留在蒸殘液中,隨着濃縮倍數的提高,最終以晶體形式析出。

該工藝系統流程簡單,蒸發回收水水質較好。但由於該工藝具有能耗高、設備易結垢和投資大的缺點,大大限制了其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

2、煙道蒸發法

煙道處理法是在煙道內對廢水進行噴霧蒸發處理的一種方法。採用煙道蒸發法處理脱硫廢水時,首先採用一定的噴射方式將脱硫廢水霧化後噴入電除塵器之前的煙道內,廢水以小液滴的形式經過高温煙氣加熱後迅速蒸發氣化,其中的懸浮物和可溶性固體形成細小固體顆粒,然後在氣流的夾帶作用下進入電除塵器並被電極捕捉去除,最終實現脱硫的廢水近零排放處理。

圖2脱硫廢水煙道蒸發技術路線圖

但是此種方法降低煙氣温度,對於設備腐蝕嚴重;霧化噴頭堵塞嚴重,影響正常工藝運行;煙道固體鹽分堵塞,影響正常發電生產安全;煙道施工難度大,存在安全隱患等缺點,無法實現廣泛應用。

3、膜分離技術

膜分離法包括擴散滲析、電滲析、隔膜電解、反滲透和超濾法等方法。這些方法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各類陰陽離子,或使生產廢水實現循環回用,具有低耗、高效、操作方便等優點。

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膜組件的昂貴和使用過程中膜污染和通量下降。由於脱硫廢水水質複雜,膜容易堵塞,系統運行可靠性差,投資成本昂貴,無法實現零排放工藝。

圖3脱硫廢水膜濃縮技術路線圖

4、組合工藝

根據現有深度處理工藝的特點,部分電廠採用“混凝沉澱+化學軟化+膜濃縮+蒸發結晶”的方式來進行脱硫廢水的深度處理,以實現脱硫廢水的零排放。該工藝的基本思路是,是將脱硫廢水通過蒸發結晶的方式,實現鹽分和水分的分離。

但因蒸發結晶投資和運行費用均較高,為降低成本,蒸發前採用膜法進行濃縮,產生50%的膜濃縮液再進入蒸發結晶器。同時,脱硫廢水原水中的硬度較高,極易結垢堵塞膜系統,需要在膜系統前增加軟化除硬單元,通過大量藥劑(通常為石灰和碳酸鈉)的方式除硬,增加運行成本的同時,帶來大量的沉澱污泥(污泥量常常達到廢水量的70-80%)。

該組合工藝,能夠一定程度彌補單一技術在運行中存在的弊端,但仍未能解決脱硫廢水處理投資高和運行費用高的難題,給企業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

三、脱硫廢水處理及回用新思路

3.1 處理思路

傳統的脱硫廢水深度處理思路,基本上是圍繞廢水脱鹽,出水回用至循環冷卻水的技術路線(圖4,路線1)。處理出水水質較好,但整個脱硫廢水處理系統投資和運行費用居高不下。

我公司通過詳細剖析“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系統、脱硫廢水污染來源及脱硫廢水無法內部循環的根源,圍繞脱硫廢水因氯離子富集、腐蝕設備管道而無法回用的瓶頸問題,針對性開發出脱硫廢水氯離子去除劑,並通過與現有脱硫系統銜接,將處理後的廢水回用至脱硫系統中(圖4,路線2)。

圖5 脱硫廢水萃取除氯工藝路線圖

四、工藝設計

4.1 設計水量

根據業主提供資料,污水處理站污水處理量為720m3/d,設計每小時平均處理量為30m3/h

4.2 設計進、出水水質

4.3 工藝流程圖

4.4 設備一覽表

4.5 投資及運行

4.5.1 投資費用

設備投資約1850萬元。

4.5.2 運行費用

本項目採用萃取除氯,運行費用主要為藥劑消耗,即萃取時用酸和反萃時用鹼量,以脱硫廢水含氯量1.5萬mg/L為例,萃取除氯的藥劑費用構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