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端午節作文範文400字(精選10篇)

欄目: 六年級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57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作文範文400字(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作文範文400字(精選10篇)

六年級端午節小作文1

啦啦啦,啦啦啦,又是一年端午節。各家各户又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忙着準備過端午節的食材,忙着準備端午必備的粽子。這不,爸爸的同事請我們到他家去做客,也嚐到了那飄着香味、誘人的粽子。

一進他家的房門,一陣誘人的飯菜味直往我們的鼻子鑽。只見阿姨手裏捧着一大堆東西,準備去院子裏包粽子。包粽子?從小到大,我就只看到一次包粽子,於是好奇包粽子的我也屁顛尼顛地跟在阿姨身後去學如何包粽子。只見桌子上擺着一大盆曬好的糯米,一堆正浸在水中的棕葉,還有一小捆的繩子。當然,最重要的還有一袋子蜜棗。只見阿姨從水中拿上來兩片大小差不多的棕葉,將它重疊在一起,仔細折成一個漏斗形。又再“漏斗”裏放了少許糯米,又從袋子裏掏出一顆蜜棗,然後再放些糯米,直到將“漏斗”填滿為止。當將粽子填滿了,再將多出來的一小部分粽葉包裹起來,再在粽子外面繞上幾根繩子。這樣,一個小粽子就做好了。可是,包粽子看上去簡單做上去難。後來,我試了一下,總是失敗了,經過幾次努力,在媽媽的幫助下,終於成功做了一隻。

後來,粽子全部包完後,放在高壓鍋裏煮。過了一會兒,一股粽香撲鼻而來,我如同一隻餓虎,撲上去,拿了自己做的那個粽子,開咬了一大口。嗯,那黏黏的糯米和甜甜的蜜棗拌在一起,真是人間美味啊!

在此,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六年級端午節小作文2

今天是端午節,也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紀念古人屈原的節日。在這一天我們可以吃美味的粽子。

早上媽媽早早的起牀了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早餐,我和剛從開江回來的姐姐津津有味的吃着。但是媽媽説要我們打掃房間、客廳的清潔。我和姐姐便開動了,不一會我和姐姐就把清潔打掃完了。

幹完這些便幫媽媽擇菜,突然媽媽喊我到樓下買啤酒。我便拿着錢出門了,買完我回到家後。看見二姨爹已經到了我們家,媽媽還一邊嘮叨説:“你外公咋沒來?我不是讓人轉告他了嗎。”不一會兒的功夫媽媽把一大桌豐盛的菜餚做好了,我們就只等外公和爸爸了。

時間已經12點了爸爸早早的回來了,我們左等右等外公還是沒有來。我們就沒有等了,媽媽今天做了好多菜。油炸魚、粽子、酸魚湯、辣子雞、油炸鬆餅、花椒黃瓜等等。都是我最愛吃的菜,還有魚那可是我二姨爹親自在河裏釣,吃着可香了。

的遺憾是外公沒來,但是這個端午還是過的十分快樂!

六年級端午節小作文3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能吃到外婆包的粽子。她先買來優質的大米,再找來粽子葉。首先,把粽子葉放在鍋裏煮。外婆説:葉子煮煮就能發出香味。

外婆又把葉子兩頭剪掉,把不好的挑出來。然後,開始包了。拿兩三個粽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再把大米放到葉子裏再拿一根粽葉包住頭部,不讓大米漏出來,最後用線把粽子系的嚴嚴實實。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就這樣,一個、兩個、三個……直到包好為止。

最後,外婆把粽子放到鍋裏煮。幾個小時後,香甜可口的粽子,終於出鍋了。

六年級端午節小作文4

小小的粽子有四個尖尖的角,外面包裹着一層嫩葦葉,就像一個小孩兒穿着一件嫩綠的衣服似的。為了不讓葉子散開,人們包好粽子後,還在外面纏上一根細線。細細的線,像根腰帶似的,真有趣!

粽子是糯米做的,一粒粒飽滿的、雪白的糯米擠在一起,看上去很誘人。不過,要讓粽子好吃,餡也要好。那餡各種各樣,棗的、肉的、豆沙的……數也數不清。咬上一口,可真香啊!

每到端午節來臨時,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那麼,你知道為什麼要吃粽子嗎?告訴您吧,這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當時,他看見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了,可楚成王卻無動於衷。他多次直言上諫,可成王不但不聽勸,而且還把他流放在外。他悲痛萬分,寫下了《懷沙》這首詩: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五月初五這一天,他悲壯地吟誦這首詩後,投江殉國了。人們怕魚把他的身體吃了,就包了粽子扔進江裏讓魚吃。

後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每年端午節,人們都以吃粽子和賽龍舟來悼念屈原。

六年級端午節小作文5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想起這首歌,我就想起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端午節大家就包粽子,賽龍舟,和雄黃酒,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以上各説,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吃粽子和和雄黃酒……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粽子習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盛。

六年級端午節小作文6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

這天,我和媽媽到街上去買菜,我聞到一股粽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又有哪些風俗?我便想去問媽媽,而媽媽卻説:“你自己去查書就知道了.“我心裏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説幹就幹.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翻開它,它説:“端午節這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

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我看見香噴噴的粽子,情不自禁的唱着關於端午節的兒歌: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六年級端午節小作文7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民族節日,在端午節中我們要幹兩件事:一是要在端午節包棕子吃;二是要給我們繫上五彩繩。你們知道嗎?因為古人説:如果端午節這天給小孩子們手腕上繫上五彩繩,這樣小朋友就不會被蟲子咬了。現在讓我來給你們講講怎樣做棕子吧!

首先做好準備工作1、我先幫媽媽買30顆大棗,你知道為什麼要買30顆大棗嗎?因為我們要做30個棕子。再將洗好的棕子葉拿出來,棕子葉是用蘆葦做的,因為它非常結實。媽媽又讓我拿出一個大盆出來,我問媽媽用盆做什麼呀?媽媽説:包好的棕子放在盆裏呀!媽媽將提前泡好的米又用清水洗了兩遍,放在那裏,這樣一切準備工作結束。

然後是包棕子了,我先幫媽媽把棕子葉屢平直,四個有層次的疊起來,只見媽媽雙手捧起疊好的葉子把它們打個筒,然後將糯米放進筒裏,再把一顆大棗放上,最後把葉子一折,再扭一下之後用繩將它緾上,這樣一個三角棕就包完了。看看媽媽重複着,二個、三個......就包完了,放入鍋內開始煮,我已經等不及了,終於聞到了香味,我感謝媽媽做這麼好吃的棕子給我!大家端午結也是這樣包棕子的嗎?

六年級端午節小作文8

農曆五月初五早晨,我們一大家子人興致勃勃地趕往奶奶家。到了奶奶家,就看到奶奶已經鋪開了包粽子的場面,我便快速地加入了。

我可不會包粽子,奶奶耐心地教我:“先把粽葉疊在一起,注意不要有洞。”奶奶一邊拿着粽葉做樣子,一邊滔滔不絕地講着。“第二步,把糯米放進粽葉裏,記住放一半,不要放太滿。第三步,放上自己喜歡的餡。”説完奶奶捏起一大塊肉放了進去。“第四步,放上糯米。最後一步,你可要認真再認真地聽哦!”“會認真的。”我説。“最後把兩片粽葉下壓,一定要按緊,然後把絲線纏在粽子上,纏緊了,不然蒸時散了就糟了。”奶奶説完,我便按奶奶説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將粽子包好。第一次失敗了,奶奶又教了一遍,第二遍、第三遍……

包好了粽子,爺爺拿出毛筆蘸上雄黃酒,在我和弟弟的額頭上寫了一個“王”字,在我倆的手指和腳趾之間塗上雄黃酒。聞着灶上飄出的.粽子香味,奶奶端出“五黃”和幾個小菜,我們便開吃啦!

我喜歡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很喜歡吃味道可口的粽子,因為它是我心中的端午的味道!

六年級端午節小作文9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

這天,我和媽媽到街上去買菜,我聞到一股粽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又有哪些風俗?我便想去問媽媽,而媽媽卻説:“你自己去查書就知道了。“我心裏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説幹就幹。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翻開它,它説:“端午節這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

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我看見香噴噴的粽子,情不自禁的唱着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六年級端午節小作文10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説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可真是個有趣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