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廣東高考滿分作文彙總

欄目: 高考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6W

 2013年高考滿分作文(1):點亮萬家燈火

廣東高考滿分作文彙總

一個熱心慈善的富翁,向三個貧困家庭提出捐助,卻收到迥然不同的答覆。

一家拒絕,以為是施捨——這是戒。

一家猶豫,聲明要償還——這是慮。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這是善。

面對他人的善心與善舉,我們理所應當以善迴應,在這一來一往中,愛在傳遞,善在弘揚。

戒者,乃戒心、戒備,實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凜冽的寒風中飢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人端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你卻嗤之以鼻,眉眼高揚,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這該是多麼讓人心寒!比起施捨,我們更應説是幫忙與互助,沒有富人與窮人間的高低不等,將彼此聯繫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謀求大眾幸福的温暖紐帶。若存戒備,則是築起冷酷高牆,密不透風,愛也無從滲入。

慮者,乃憂慮、焦慮,也非為上策。慮者將他人輕鬆的好意化為了自己肩上無形的千斤重擔,他們明白接受應當回報,卻並未透徹領悟這回報的內涵。他們將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後是否有能力負擔起這重債,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發散出去,盡己所能點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心房,那該是最好的回報。所謂慮,也是多慮了。

善者,受於外物,發於內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需要內心的空曠與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樣的拒絕,那麼日後的生活該還是在温飽線上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還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倘若如慮者一樣的多慮,那麼日後的生活該是被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壓力壓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償還,不知更大範圍地傳播開去,愛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裏。

惟有善者,不設無味戒備,不思多餘念想,懂得接受,也該是會樂於分享。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話並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樣適用。接受,並感恩,讓光明傳遞,照亮自己,温暖他人,點亮萬家燈火。

點評

這篇考場作文當得起“文質彬彬”四字。

內容上寫的是對三個家庭的評議。要評議就要表態,要表態就要言説理由。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這理由上。面對富翁真誠的捐助,眼前貧困的家庭該不該接受呢?作者認為要看是否有利於善的傳遞,愛的弘揚。能從這個層面上來説理由,很見思想。

今年還是材料作文,材料是故事性的,考生可因事議論,寫成類似於時評的文章。材料反映的又是三個家庭對捐助的態度,也可以説材料是觀點(態度)型的。面對幾個觀點(態度),可以比較一番,論説孰高孰低。對觀點型材料,這種寫法可確保立意不會偏離材料內容和含意的範圍。不過評判別人的觀點妥否需用同一個衡量尺度,而且這個尺度屬正面價值體系,如是否有利於愛心傳播等。此乃關鍵所在。此文是這個方面的典範。質已勝。文也勝。語言準確、簡潔而又冷靜,行文中閃耀着理性的光輝。分析温婉而到位,毫不強加於人而又讓人信服。

總之,這是一篇具有示範意義的考場作文,無論是審題立意還是語言、結構等都有可資借鑑的地方。

2013年高考滿分作文(2): 善行,我該如何安放你?

慈善,本該是一個充滿人性關懷的字眼,是一個能讓行善者體知自身對於社會超出個體有限價值的義舉,亦當成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裏的一把温暖的手爐,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尷尬人盡皆知,就如那個感激卻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處於如此進退維谷的境遇的,在我看來,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況下,我無奈地認識到,行善者的一顆赤誠之心無可置疑,而他們行善舉的方式往往成了讓愛傳遞的最大阻礙。正因為他們總是慣於以“救世主”的目光來表達對弱勢羣體的善意,受助者在這目光的省視下被點燃的一顆過於澎湃的自尊心讓善意之舉充滿了火藥味,從而,受助者拒絕犧牲在弱勢地位下愈顯珍貴的尊嚴和平等來滿足慈善家的自身價值認同。就如那最後以施捨之名拒絕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難以為繼的他們需要這份幫助,也許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經歷或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讓他們艱難的選擇拒絕。

然而,慈善之路不應因行善方式不當而閉塞阻滯。既已找到癥結,何不求良醫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堅決丟下慈善這件標籤,而以人類共同體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約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個孤島,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幫助的對象,才能以最適當的方式給他們以樂於接受而有意義的幫助與扶持,讓受助人覺得,他們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着前進,而不是如難民領取政府施捨的粥糧。

晏陽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發現了“苦力”的價值的基礎上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運動中,與其稱他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為所有農民、苦力的老師、朋友。他曾説:“欲化農民,必先農民化。”他不願安居太師矣,空談誤國計,而是紮根到農民中,探索真正對他們有用的善舉——開化與教育。

人類作為一個共同體,要成為堅固的島嶼,需要慈善的力量來修補脆弱的堤壩,而要讓慈善有力前進,就必須行善者脱下救世主的眼鏡,帶上捐助對象的眼鏡,紮根到他的世界中,問一句:“你需要什麼,我們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麼?”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們以對的方式共同前進。

2013年高考滿分作文(3):讓愛雙向流動

中國有句名言説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見,報答他人的善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被沿襲了下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接受了幫助卻當作理所當然,而不懷感激之心,報答以愛的話,誰還願意提供幫助呢?因此,為了社會和諧發展,請莫傷好人心,讓愛雙向流動。

令人可喜的是,心懷感激的人在我們的社會是佔主流的。當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發財致富時,他必定不會忘記自己以往艱苦的日子,這也就使他有了傳遞愛意給那些還有需要的人的願望。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數人是願意品嚐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當施捨者看到自己幫助的人懂得回報,哪怕不是對自己,而是對社會、他人,他已經看到自己所為的價值,這無疑讓他產生了延續自己善舉的動力。這是愛的付出,是愛的雙向流動,也是愛的獲得,社會因此受益。

也許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會可能受益萬分。還記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場特大暴雨嗎?災情在播報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夥從河北農村趕來的人們救助災民,置個人安危而不顧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讚賞。殊不知,他們都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獲救者,是眾人的無私奉獻讓他們擁有了繼續生存的物資和信心。而現在,不忘回報的他們來幫助另一撥人獲得新生。愛與正能量的流動頂託着社會,站立、前進。我們也忘不了那最美麗的鄉村教師——伍玉錫,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這麼多年來從沒落下一節課,從沒少批改一次作業。是社會人士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關懷、幫助他支撐在講台邊。這種雙向流動的愛比金子更寶貴、更堅硬。

當然也存在着愛的“返回鏈”缺失的現象。看看陝西一位任內幫眾多企業融資,任後卻慘被企業“拋棄”的局長便可知,單向的愛是多麼痛苦,社會將會變得不那麼和諧。

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2013年高考滿分作文(4):當慈善遭遇傲骨

隨着首富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發起富豪慈善活動,慈善之風便如無數個超級颶風,迅速席捲全球。這似乎是一種皆大歡喜的事情,捐者開心,得者開心。然而,並不是所有貧困者都會滿懷感激地接過免費的贈予。在他們心中,這或許是一種施捨,一種尊嚴的丟失,骨氣的丟失。

那麼,當慈善也遭遇“滑鐵盧”,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作為一個施善者,有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國富豪陳光標高調行善,在獲得無數榮譽的同時,也一直飽受詬病。原因在於他的急躁與高調。在他的每一張宣傳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過他援助的貧苦百姓。但是那些解決了生活困難的農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難掩一臉的卑微與怯弱。陳光標這種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無疑是傷害了他們的尊嚴,活活地擠走了他們的骨氣。相反,大連市的微塵就做得比陳光標好多了。微塵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由無數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給需要的人送去錢財,卻不留名,不求回報。這種慈善方式不僅給受助者留下足夠的尊嚴,還很有可能感動他們,從此也加入微塵行列。由此可見,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實大不相同。窮人也有尊嚴,當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幫助他人,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有心靈上的。因此,用一種更温和,更合適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他人。

其次,作為一個受善者,要視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事,千萬不能意氣用事。古有“不食嗟來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終活活餓死在街上。且不論施飯者態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險時仍爭一時意氣,往往得不償失。接受他人資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點骨氣,但這並不代表盲目拒絕他人好意。台大校長黃中天功成名就後回到耶魯去感謝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國大媽卻一臉嚴肅地拒絕了,並要求他去幫助更多的人來感謝她。黃中天謹記在心,一生中資助了無數學子。黃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該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過的善意經自己的手向四周擴散,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遠。

當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執己見。只有雙方平心靜氣,改變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態,才能使這場慈善皆大歡喜,施者開心,受者也開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澆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樹更加拙壯成長。

 2013年高考滿分作文(5):神聖的尊嚴

海卡爾説:人的尊嚴比金錢、地位、權勢,甚至比生命都更有價值。在美國紐約中央車站,人們向流浪漢或流浪藝人施捨時,一定得平等待之。他們在表演時,身旁放着收錢的金色盤子或帽子,如果你沒有欣賞他們的表演便投錢,會被拒絕,如果你欣賞完後沒有鼓掌或者發表評論,他們照樣不會接受你的錢。因為他們認為:“您的施捨,我的尊嚴,我們是平等的。”所以人活着,要頂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嚴。

尊嚴,是一個人的顏面,是一個人得到他人認可的某種東西。這種顏面不是虛榮的面子,不是用來炫耀的某些東西。

尊嚴,是一種操守,一種價值觀,一種自立自強的精神;是一種通過自尊自愛,從而得到他尊他愛的美好感受。

尊嚴是神聖的,不可侵犯,不可褻瀆,我們應該捍衞尊嚴。一個人如果連尊嚴都沒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無價值的,人都應帶着尊嚴活着。有了尊嚴,你才會看得起自己,從而高標準嚴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嚴,別人才會敬重你,你的所作所為才有意義。一個人,一個民族,如何獲得尊嚴,不能靠別人,只能靠自己。靠自身的修養,靠骨子裏那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自敬者人恆敬之,自賤者人必蔑之,這是最基本的道理。有尊嚴地活着才有意義,決不可放棄做人的尊嚴;卑微的生命因尊嚴而高貴。

在大是大非面前,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視尊嚴為生命,他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美談。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蘇武寧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他們有浩然正氣,他們活得有尊嚴,寧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衞尊嚴。

然而也有許多人為了生存,為了追名逐利,為了向上攀爬……出賣尊嚴。現實生活中有為息事寧人屈辱下跪的,有為金錢觸及道德底線的,更有為一時利益出賣人格的……尊嚴,似乎與我們漸行漸遠。奴顏婢膝,阿諛奉承,丟失尊嚴,喪失人格,就算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只會為世人所不恥。文強、許邁永、曾錦春之流為了一己私利,出賣人格,出賣尊嚴,全然忘卻了做人的基本準則。李浩之流,為泄私慾,不惜任意限制、剝奪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喪失為人的底線,醜惡至極。

尊嚴,不是誰特有的,世間萬物都有尊嚴。沒有貧富差距,沒有高低貴賤,尊嚴是平等的。上至偉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尊嚴。

尊嚴,神聖不可侵犯。

 2013年高考滿分作文(6):善行如雨,潤物無聲

如果善行像春雨,自然潤物而無聲,但若善行像暴雨,它帶來的只有破壞。

——題記

富翁善行,可以説是完全發自內心的,君不見,他“為人慷慨”?殊不知,他“熱心於慈善事業”?而且看到他人家境貧寒,就“同情”起來,要捐助那些人,但是,我們也透過材料可以看出,善行若如雨,潤物方無聲。

善行,會帶給人心靈的滋潤,但如果方式不當,不僅達不到想要的目的,甚至會傷害別人,我們行善,不應該只是要獲得心靈的滿足,而是要讓援助者真正得到幫助。行善,不僅是一種愛心,更是一種智慧。

如果善行像春雨,那麼它會潤物新無聲。講究方法的行善,會更能打動受捐者。從這點來説,我不由得想起浙江大學的“資助”形式,在浙江大學裏一直都保留着資助貧困生的傳統,學校“行善”時,把貧困生聚集在一個房間,統一派發助學金。這樣做雖然資助了貧困生。但也一定程度上傷害了他們的自尊。而後來,學校發現這種做法雖好,卻不能讓受捐者接受,於是從2012年開始,他們改變了資助方式,直接把錢打到學生的卡里。浙江大學這樣做,不僅幫助了貧困生,還維護了他們的自尊,讓他們能更自信地完成學業。這種幫助,顯示出了學校的人文情懷,不失為一種智慧的善行。

具有人文情懷的捐助,能使受捐者愉快地接受。浙江大學改變捐助方式,令人欣喜。我們不禁會想:為什麼人們至今仍然對雷鋒稱讚不已?很簡單,就是因為雷鋒能默默地為社會付出,不求回報。這樣的善,更容易打動人心,更會持久。

如果善行像暴雨,它將沖毀一切。中學生譚睿跳江救人後發微博自誇,引來一片指責,陳光標高調行善,被疑作秀;重陽節志願者扎堆去敬老院,造成老人不堪負重,一天被洗了7次腳。如此等等,這些善行,已經超出了行善的初衷,已經被許多無法言語的因素摻雜進去,所以被援助者是不會真正得到幫助的。試想,平時老人在養老院孤苦伶仃,無人問津,而重陽節卻被一大羣人圍着,心中難免會產生落差。養老院負責人也表示,如果真的想獻愛心,不必等到節日才來。為什麼富翁捐助貧困家庭,第三家卻不願意接受呢?是因為他採用了直接捐助的方式,被認為是一種同情,倘若富翁能有智慧地行善,相信就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了。

講究行善的方式,我們都能夠在行善的同時,成為聰明的施善者。善行者成為春雨;就肯定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012年高考滿分作文(1):讓未來記住今天

被人稱為“鐳的母親”的居里夫人一百年前生活的社會我們也許已經無法感知,但我們都知道這位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科學家是在怎樣清貧艱苦的環境中奮鬥的故事,和許多科學家一樣,當我們探尋他們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後的動力時,居里夫人的那句話彷彿又響起在我的耳旁,她説“我以為,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是的,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生活在哪個時期或什麼樣的環境中,要想過的“有趣而且有用”在於我們個人的內心世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我不知道屈原是否抱怨過他生活的時代,當楚懷王不再相信他的時候,當他的祖國拋棄他的時候,走到汨羅江邊的詩人的心中已經對未來沒有了期許,但他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錚錚誓言今天還回蕩在時代的天空,屈原讓未來記住了他。比屈原稍早一些時期,在泗水的岸邊埋葬着一箇中國乃至於世界偉大人物,他是儒家學説的創立者,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個曾經是管理倉廩和放牛羊的小官,雖然生活清貧,但他十五即“志於學”,周遊列國,推行“仁愛”思想,知其不可而為之,當今在全世界有一百多所以他名字名命的學院,他就是孔子,“孔子學院”已經成為傳播中華文化和溝通着世界與中國的橋樑。這個早年喪父,家境衰落的沒落貴族子弟孔子不知是否也曾抱怨過生活和時代對他的不公!,但孔子讓未來記住了他,這位對全世界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走自己的路,讓人家説吧!——但丁

餘秋雨先生曾所説他最想生活在魏晉時代,這不禁使我想起一個人物,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詩人陶淵明。發現一片“世外桃源”,那裊裊娜娜的炊煙似山間某座寺院敲響的晚鐘,在山中微涼的空氣中緩緩遊動;一汩汩清澈的流水潺潺地淌過石頭,然後又隱隱約約地流向遠方;暮靄中天邊的飛鳥依戀着舊林,迴歸的浣女在竹喧中隱約可見,相信你你一定能體味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陶淵明也許遇到了不順心的事,五斗米豈能讓他移白首之心,在“復得返自然”後,陶淵明走出了他自己時代的足跡,也許是魏晉時代那特有的無拘無束超逸的時風,也需是他本身就想過“有趣”的生活,總之陶淵明讓未來記住了他。

留下我們的足跡——拿破倫一世

我們不能挽留昨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我們也不能確定未來,但我們還是可以把握今天。

每個時代裏,都有那麼一些守候自己信仰的人,從而留下了他們堅韌的足跡。這些被稱為“孤獨的舞者”的舞姿也成了無數後人所敬仰的姿態。史鐵生不能走路了。於是他與北京地壇公園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每天搖着輪椅去地壇讀書,看日出日落,他説:“沒處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這園子裏。跟上班下班一樣,別人去上班我搖了輪椅到這兒來。”地壇公園瀰漫着沉靜的光芒,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準備了這樣一處安靜的地方,樹陰和夕陽籠罩着史鐵生的身影,對這位長到20歲上忽然截癱了的青年,時代沒有特別眷顧這位健全而豐滿的思想的偉大作家,讀罷他的作品你會從他睿智的言辭中感到為人的價值和光輝。史鐵生走了,然而他的足跡是那樣的鮮明,史鐵生也讓未來記住了他。

正如一位哲思的人物説過“時代不是從青天上叮噹一響掉下來的,是無數的我的呼吸與湮滅鑄成的”,如果有人問我願意生活在什麼時代,我會説我願意生活在“我的時代”裏,在一個時代裏我們要做的是把握今天,讓未來記住今天。

2012年高考滿分作文(2):生不逢時

餘嘗聞或歎其時運之不濟,命途之多磨,捶胸怨道:"生不必逢時",然餘又聞我命由我不由天之豪邁言語,故餘以為:生不必逢時也。

生不必逢時也。若君以為,生於亂世則遭難於身,生於太平盛世則高枕無憂,則君將悔矣。有言道:"亂世出英雄,"造就英雄偉才之因非時非出身也,而因人也。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若有才,終將有用武之地,英雄不問出處,是英才是庸才,以其所成之就而論之。成大事者,看己之才德,非天時地利也。

泱泱中華,百家爭鳴,文化之燦爛非他國能及。漢賦之綺麗,唐詩之魁奇,宋詞之精奇,明清小説之傳奇,皆因各朝文化之異,各時有各時之精華所在。無論生於何時何地,凡有才能者皆將佔有一席之地,何須歎生不逢時也,生活之趣,成功之道,非時能佐之。餘以為天生我才必有用,黃天不負有心人。能發揮己之所長,做力所能及之事者,皆能覺生活之趣,以平凡而生不凡,終成大事。

有名言如是:態度決定高度,人之心,定人之行,心,若懼爾生存之境,則使爾因懼避世;心,若能堅則無論爾於何時何地,亦不會輕言棄語,縱生不逢時,爾不自棄,自當有所作為。埋怨無用,哀泣無用,是不能就我我就時,方為真理。有心,堅若如此,又有何懼之?

姜太公苦等半載,白雙鬢老去華顏,亦磨不去其雄心壯志,故其等來文王,最終成百家之宗師,皆因其心堅。太史公曆宮刑之辱,亦不因時而棄,終留無韻之離騷之史記於世,其皆因表心堅勝於時勢。

集上文之所述,故餘以為:生不必逢時,縱時不就我亦應由我就時,以心堅而成大事,不甘認時任命,甘讓己生碌碌無為,此乃弱者所為,餘鄙之。

2012年高考滿分作文(3):各有千秋

“江山代有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言,道出了每個時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燦爛文化的真諦。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學者雖處於動盪之世,思想卻激躍出前所未有的奪目火光。儒、道、法……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爭辯中借鑑,它們是亂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國前進的道路,造就了諸子百家的璀璨輝煌。

人們時常感到生不逢時,期望回到或飛越到某個時空的過去或未來,但不曾想,每個時代自有它得天獨厚,不可比擬的機緣巧合,從而衍生了不可複製描摹的獨特,春秋戰國如此,中國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侵略,知識分子的民族責任感與高遠目光,造就了新文化運動中"新文學"的無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話文小説如《阿Q正傳》等新式文學作品,讓人震耳發聵,喚醒了國人麻木的靈魂與渙散的鬥爭意志,我們亦會讚揚這個時代,欽佩這些愛國者,或者嚮往這血與淚交融而出的文化結晶。

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上演着它們唯一的獨有的歷史,各有千秋。中國如此,外國亦如此。

寧靜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臘的絢爛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話,閃耀的哲學之光……無不讓人心往神馳,願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諧中,但也有人願活在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刺激"時代。

文藝復興時,資產階級為反封建求民主,從古希臘文學典籍中汲取精華。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説:"我願回到古希臘那民主的年代,卻更願活在當下,肩負我的責任,將人文主義延展於今。"的確,各個時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們只能選擇喜歡或傾向於哪個,卻不能脱離我們的時代,但文化責任感卻讓人甘願在這時代開闢人類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來,是時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與文化創造了時代,我們不得而知。即便我們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於某一時期,卻因活在當下而一味埋怨,這終使這一時代的光芒黯淡。與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儘自己所能讓自己的時代大放異彩。

周國平曾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朝聖路,每個人孤獨的路便組成了人類這一時代的精神家園。"每個人的嚮往不同,一如歷史學家湯因比鍾情一世紀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獨愛一世紀以前,伊雷娜卻願生在未來世紀……人們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但若將嚮往化為創造時代文化輝煌的動力,這個時代亦有一番美麗的天地。

2012年高考滿分作文(4):我愛這時代

我也偶爾會在文章裏,暢想未來斑斕的圖景;我也偶爾會在白日夢中,痴想如果我回到古代會有怎樣的奇遇。但是如果時光穿梭真的能夠實現,如果有人邀請我遷居到另一個時代,我一定會堅定地告訴他:我不願意。

因為我愛這個時代。

我愛這個時代,因為我的根在這裏。我已經習慣了這裏的電視、電腦、洗衣機,習慣了和好友在電話上的閒聊或討論,習慣了家門口的菜市場,習慣了人滿為患的公交車。更多的,已經融入血液,成為深深的依戀。我無法想象,我該怎樣與古人談論維生素或是微積分,也不知如何才能使他們接受自由乃天賦人權。我也無法想象,未來的世界究竟會怎樣發達,又會怎樣問題重重?我接受了這時代的滋養與教誨,註定了我對這時代無盡的依戀。

我愛這時代,因為這時代充滿美與機遇。雖然,這時代裏有着像藥家鑫殺人、小悦悦遭遇冷漠路人、動車事故、食品安全屢出問題等危機,但這時代裏也有"最美媽媽"、"最美大媽"、"最美老外"等等真善美的典型。青少年越來越多地投身社會公益,從爭當志願者到支教助學到為環保人權奔走呼籲,他們的身上彰顯了品格精神之美,也讓人看到,我們的舞台正在變得越來越大,我們有了越來越多的追求夢想的自由。當我看到"菜花甜媽"站在舞台上羞澀而自信地唱出《送你葱》,當我看到18歲少年已經在華為基因中從事喜歡的研究,我知道,這個時代如此美好,這個時代夢想更近,人生更加豐富多彩,機遇無窮!

我愛這個時代,因為建設它的責任已來到我們的肩上。我們從降生之時起,就承載了家庭的期望、祖國的期望。我們也無數次構想過自己的事業,遙望過自己的理想。只有我們能繼承父輩的事業,只有我們能為後輩的幸福奠定基石。這份光榮的使命讓我們怎能不心潮澎湃,心懷自豪!這個時代,既是我責任所在,也是我心之所在。

我為這個時代而激動自豪,我為這時代而夢寐思忖。縱然還有千千萬萬個別的時代,它們自由熱愛它們的赤子。我愛這個時代,我的根、我的夢、我的責任所在!

2012年高考滿分作文(5):生逢其時

我想起《雙城記》中開篇時的那句話,這是一個最繁華的時代,這是一個最蕭條的時代,我們永遠在時代的夾縫裏徘徊、掙扎、躊躇獨行,天上地下人間更仿得找不到一個立足之地。而我卻以為,不論生活在那個時代,我們都該懷着寬恕與愛,去面對這個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十九世紀的狄更斯,彼時改革初行社會動盪,英國貴族與底層貧民矛盾激化,資產階級戴着虛偽的面紗招搖過市,那算不上一個好的時代,換句話説,那並非一個適合文藝發展的時代。可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狄更斯並沒有縱情歌酒懷着絕望的心情自暴自棄,也沒有憤懣偏激、用一支筆寫作生命的孤注一擲,相反他給當時的英國開出的一劑良方是寬恕與愛。他書寫《雙城記》、《霧都孤兒》,他寫的不是革命時史,而是捕捉了那個時代的氛圍,用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仇讎相報終無已時,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寬恕能拯救這個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適合那個陰暗的時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個社會,在最不適合的時期裏做出了最合適的壯舉。

而在現代,二十一世紀的伊拉克,我彷彿又看到了這種力量——那個生活在巴格達的八歲少年卡馬爾。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這麼一句詩歌形容這個時代的中東,“山坡上的靈車來來往往,日以夜繼。”沒有少年的玩樂,沒有吃得飽的熱飯,只有硝煙與戰火,明滅不熄,多少人在貧民窟、難民營裏祈禱,來生不要生在這裏,可是卡馬爾並沒有,他拿着相機記錄伊拉克的點點滴滴,每一個温情的畫面:有老人坐在書店的門口閲讀,太陽從棕櫚樹後徐徐升起,咖啡館的門外擺着一杯免費飲料。這算是一個糟糕的時代,這是一個沒有任何孩子願意生活的時代,然而卡馬爾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去記錄那些愛與温暖,鼓勵每一個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這是在最不適合的時期裏最合適的救贖。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終生困於自己的生不逢時而最終鬱鬱而終。如那個錯生在帝王家的亡國詩人李煜,如那個最憂憤了一生最終病死的賈誼。倘若他們能正視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一些什麼,那麼歷史會否有所不同?

不論我們生在繁華的時代,抑或蕭條的歲月,都應當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殘忍的力量,不是無情的力量,它或許微弱並伴隨苦難,卻能在深淵中帶來光明,在堅韌中捍衞我們的愛——這便是生逢其時的全部詮釋。

2012年高考滿分作文(6):我想生活在唐朝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為那裏是詩的世界。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夢迴無數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與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我可以與他並肩闖天下,學詩學道,任劍闖逍遙。每日,我與他高吟"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放詩句。我與他於花間獨酌,於月影下舞劍。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為那裏是屬於詩的神聖殿堂。太白秀口一吐是半個盛唐。在唐朝,我可以接觸到高吟"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陳子昂,感受他的悲憤;我可以接觸到暢言"閣中帶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氣;我可以接觸到那"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登科後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輕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詩的世界裏。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生活在唐朝,我可以領略到楊貴妃的驚人美貌,可以感受到唐玄宗的痴情,可以感受到那股纏綿悱惻的哀怨之情。馬嵬坡下的濺血,散發的是一股蒼涼。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為我想領略唐朝的情,唐朝的氣度,唐朝的盛轉衰。傳説中唐朝恢宏大度,充滿泱泱大國的氣度。我想生活在唐朝,如詩如畫的世界。"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只為妃子笑;"漠漠水田飛白鷺,鶯鶯夏木囀黃鸝",王維眼中的唐朝如此如詩如畫,吸引着我的嚮往。我想生活在唐朝,每日陪伴王維看那雲捲雲舒,花開花落,看那明月在鬆間上,那清泉在石上流。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我想生活在唐朝,那個用詩來構造的朝代。安史之亂的踐踏,使我感受到了杜甫的悲憤。當他聽聞河南河北收復之時,高吟"青春作伴好還鄉"時,我感受到他的狂歡。我想生活在唐朝,領略一羣愛國人士發出的肺腑之音,聆聽大唐王朝的號角聲,領略由盛轉衰的悲壯。沒有人為杜甫送葬,沒有人為他默哀,我想守在他身邊,用他的詩、他的才,來表達那股愛國之情。

我想生活在唐朝,無論是盛唐還是衰唐,它都是詩化了的世界,充滿了詩意,如畫江山在王維手中成了詩境,豪邁之情在太白口中一吐便成了千古之情,熱血灑落的戰爭在詩的表達下盡顯其情境。唐朝,一個詩的朝代。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為那是詩的世界,埋藏着千年的情感。

2012年高考滿分作文(7):生於此岸,心無岸

洪荒宇宙之中,歲月長河之上,我們就降生在這一時代,不偏不倚,不快不慢,誕生在屬於我們的時代。我們生長的這片土地,有林立高樓,燈紅酒綠;我們停靠的這個海岸,有冷漠喧囂,名利衝突……

於是我們埋怨此岸的風景,一心想跋涉到看似富饒的彼岸。恰如歷史學家湯因比,他選擇出生在公元一世紀的中國新疆,去感受眾多文化交織迸發的絢爛景象。但正如狄更斯所説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每個時代都有其兩面性,所以面對身處的時代要積極地投入其中,縱使身處喧囂,只要在心中修籬種菊,也如身處淨土。

還記得大唐時代的玄奘,那時只有烽火狼煙,錦書雁帛,交通不便,但他乘危遠邁,策杖孤征,穿越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心懷"寧可西行求生,絕不東還求生"的信念,最終達到印度,取經返回大唐。從此,讓更多人在佛經中虔誠地洗滌盡自我的靈魂。玄奘沒有生於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但他憑藉心中的信念,到達了心中的聖地。因此,環境的束縛並不重要,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適應時代,儘自己所能為腳下的土地植樹種花,涵養靈魂的源泉。

所以面對生活節奏快的今天,我們要在日常工作後為自己衝一杯淨心之茶,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面對道德缺失,人情冷漠的現狀,更要堅守內心本真,儘自己所能為世界點亮一絲光。

生於此岸,認真走好每一步,儘管歲月的跫音落在了此岸,靈魂卻盡情地遊蕩,去感受過去的淳樸,揣摩未來的發展。著名作家熊召政便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獨自行走在黃山的雨夜中,他不感到寂寞,因為黃山的每一山、每一水、每一木都是等待了他千年的酒友,陪他把酒言歡,與他在崇山峻嶺間完成了一次心靈的對話,讓他領略了千年間時光留下的箴言。

恰如居里夫人所説的:"我以為,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生活在這個鋼筋水泥築成的年代,我們也依舊尋得自我的價值,同時也能在心靈清淨中聞宮商角徵羽,行仁義禮智信,我無法趕上李白的春夜桃李夜宴,也不想到未來的土星上居住,我需要的是好好愛護腳下的土地,欣賞此岸的風景,然後讓心靈攜取古今的有益的思想,細描未來的美妙,且歌且行,足矣!

2011年高考滿分作文(1):回到原點1

電影《讓子彈飛》讓人捧腹之餘更予人一個耐人尋思的結尾,張麻子歷經腥風血雨又重上馬鞍,馳入山林。也許英雄的歸宿終是草莽!電影的結局總是太蒙太奇,但我慶幸,英雄不是走回頭路,他只不過是回到原點,那裏才有刀光劍影,那裏才有豪邁與灑脱。

回到原點,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難忘畢淑敏的一句話:“額頭上沒有一絲皺紋的美人,怕血管裏流動的都是水。”的確,生活在現代世界裏的人們是不是已經忘記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顏,是不是已經遺漏了真性的原點?我們習慣於擠出不由衷的笑容,習慣於對化粧品和麪具的依賴。殊不知我們暗自高興以為歲月的痕跡和世故的表情統統遮去,卻令自己最珍貴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熱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點在於個性的張揚,在於情感的表露,在於性格的突圍。回到原點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裝;回到原點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點,而是以淡定而真實的姿態上路,輕輕抬頭,已屈指行程二萬,翻越無數的高山……

每次坐飛機時,空乘人員都會為乘客演示應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對乘客,本是機上空姐綻放最美麗一面的時機,但我卻每每看見一張張木然而冰冷的臉,很規範卻很敷衍。

我想,再動人的臉容也經不起隨意的解讀和虛偽的擺弄。回到原點,雖不完美亦叫人親切;遠離原點,儘管精緻但讓人生厭。回到生命的原點,是展現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軌跡上搏動着最和諧的節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繹着真善。

於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學家馬寅初。儘管在那個人雲亦云的年代,多少學者為苟全學説已放下知識分子的尊嚴,但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説他已丟掉立場的原點,我卻謂馬老回到了一個學者應有的原點。“絕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頭”。這個原點如此厚重而神聖,承載了人性的光輝和一個知識分子最倔強的底線。

原點不是起點,堅守原點者業已登上一個道德的高台,原點又是起點,堅守原點,回到原點者從這裏再出發,再揚帆啟航,最淋漓也最真實,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轟轟烈烈。

在一個浮躁的社會裏,我們滿足於”枝枝葉葉外不尋”,但一個人人都標榜“金錢為原點”、“權力為原點”的社會又何嘗不是一個迷失了原點的貧血社會?惟有每個人都自覺地尋找原點的座標,重獲人性的莊嚴,才有“民德歸厚”的一天。

回到原點,重拾本真,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2011年高考滿分作文(2):回到原點2

頭頂灰白的天空,翻過塵土飛揚的馬路,我終於可以停下腳步,駐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邁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點”——— 那條打從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條充滿西關風情,予我人生第一課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緩緩步入巷的深處。映入眼簾的是久違的西關老屋。深紅的趟櫳門前是三級淺平的石階,某户人家的家貓正慵懶地躺在石階上,享受正午到來前温和的陽光。偶有微風拂過,老貓用前爪輕輕撥弄臉上的鬍子,發出”喵”的一聲後,打了個滾又沉沉睡去。我知道,這是喧囂大城市的深處才有的悠閒與寧靜。而我人生的起點就始於這一片祥和中。

趟櫳門後,原本掩着的木門已敞開。藉着屋內微弱的光線,我看見頭髮花白的老爺爺正躺在搖椅上看報紙。忽然,一個小皮球“嘭”地一聲打在了搖椅上,緊接着一個年紀大約只有兩歲的孩子屁顛屁顛地走到搖椅旁,揪着爺爺的衣角 “爺爺,球球!”老人摘下眼鏡,笑着起身,把孩子攬入懷抱,細聲細語地説着:“哦,球球去哪兒啦!在這裏嗎?不是!啊……在這兒!”只聽,一陣銅鈴般的笑聲傳入我耳中,我彷彿看見早已過世的爺爺也曾這麼抱着我。是的,在我人生剛開啟的那幾年,這條老巷承載着來自親人的無數關懷,西關人特有的温情。

滿洲窗,青瓦磚,古榕樹,越來越多的景緻衝擊着我的視覺膜,也敲打着我心。可是,忽然地,一個紅得早已褪色卻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現在我老屋的牆壁上。這一“拆”字與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圍是何等的不相符。這時,我方驚醒:早在十一年前,這條老巷便已列入拆遷範圍,也就是説:我人生的“原點”將要被抹去。

眼淚不爭氣地湧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吶喊:這條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僅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讓我感受人間温暖的最初的開始。這裏的一花一草,一磚一瓦都是嶺南文化形成的開始。將這裏拆掉,就是毀了我的根,就是毀了上百廣州老街坊的根!可是,這樣的吶喊誰會聽見呢?人生的原點,文化的原點與高速發展的經濟,與拔地而起的大廈相比,似乎已經變得渺小了。

這夜,我又夢見了久違的老巷——— 不同的是,這次當我回到人生的“原點”時,紅紅的“拆”字竟然不見了蹤影。

2010年高考滿分作文:與你為鄰

“特大新聞!特大新聞!孟家又搬家了!”賣報紙的小販在大喊道。喲!孟子又搬家了。想必大家都聽説過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了吧!這回不知道孟與誰為鄰了。

還記得孟母説過的一句話:“鄰,是無法迴避的,卻可有選擇的。”這次孟母卻是因為學堂附近出現一大堆工廠,什麼鋼鐵廠,石油加工廠的,環境受到了很嚴重的污染。孟母曾去申訴道:“與你為鄰,我們眾人深受污染其害,這土地幾裏盡是烏煙,爾何不速速離去?”但一直沒有答覆,孟母只得帶着孟子又一次搬家了。

孟母經過自己再次深思考慮後,決定在廣州的摩天大樓的最高層落户了。孟母想,我已經在最高層了,不會有人打擾到孟子的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風平浪靜,孟母發現孟子有些奇怪,出入西裝革履,穿金戴銀的。於是一探究竟,發現住在周圍的鄰居都為暴發户,還聽到一次孟子與他們的對話。“孟子先生,與你為鄰真是三生有幸,希望能借助一下你的聲譽來為我們的商品提升一下形象,至於酬價方面,任你定奪。”甲説。“這個嘛!好説。只要你會做就可以了。”孟子的這一番話,嚇着孟母!嗚呼!她決不容忍自己的孩子如此的重勢利金錢。

這會,孟母再一次帶着孟子遠離中國到國外去了。

誰知到了美國定居後,孟母又一次的希望落空了。由於恐怖主義的存在,他們經常受到恐嚇,甚至襲擊。孟子在此驚慌下,得了精神病。

孟母大哭道:“與他為鄰,傷我孩人格,與你為鄰,害我孩身體。到底是為何?難道找一個好的”你“作鄰居都沒有嗎?為何要為難我們這些想要廉潔的人?為何要我們與那些世俗不堪的人為鄰?

孟母的三次搬家尋鄰的希望落空了,最後,孟母帶着孟子在精神病院裏住下,他們的鄰居都是些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都是些風霜高潔、不畏強暴的人,好像是陶潛和李白也在裏面吧。

我想他們應該找到了和找對了自己的鄰居。因為我總聽到孟母這樣説:“陶潛先生,與你為鄰,真好!看我們家的孟子又聰明瞭不少……”

2009年高考滿分作文:懂得賞識

説到常識,突然想起趙本山的小品,之所以每年看後都樂而忘懷,現在想起來才明白,其實他説的都是常識。人們也許離常識太近而又無法觸摸,想得到而又怕失去,所以我們只有以笑釋懷。海子説:該得到的尚未得到,該喪失的早已喪失。我們曾經生活在一個常識被割斷的年代,看過《高考1977》後,我説不出是哭還是笑,可能在我們這個年代覺得那是一個完全沒有常識的年代,但是反過來問我們自己,我們是否懂得了常識而真正的生活在常識中呢?我們每個人是否也象《皇帝的新衣》裏面圍觀羣眾一樣噤若寒蟬,我們敢不敢站在敢説出常識的那個小孩的後面呢?

經常看到小鳥嗷嗷待哺的樣子,很可愛,大鳥的神情舉動更令人敬佩,不知為什麼沒次也就會聯想到母親那佇立在校門口為我送東西的一幕,“最近在校怎麼樣?”“身體如何?”她總是那麼通常很普通的一句,有時我還覺得很煩的心理,只是簡單的問候,拿過東西就走,不知她有沒有感受到。但無論是什麼樣的季節,母親都在那裏。終於要畢業了,然而我越發覺得我雖然能把試卷答得滿滿的,懂得了很多東西,但我確還沒有明白一個普通的常識,那就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母親,生命來自您,在風霜雪雨的交織中,在鍋碗瓢盆的交響裏,在歲寒織就的白髮裏,有您不變的期待和愛的常識,如果可以我想為您扶起倒掉的醬油瓶子,做一次自己每天都會享用的早餐,為您按摩勞累的雙肩,將飯後的碗筷用清水洗刷,用名牌的護膚品將您裝扮,挽着您的手,與您一同享受一次美好的春天!

父母是無私的,他們傾盡所有,將全部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子女。為人子女,應對父母常懷感恩之心,有報答之情,因為這是常識,它會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感恩是常識,我們要牢記在心。明代的《增廣賢文》中有“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意思是説,烏鴉在母親老了的時候,知道反過來哺育自己的母親;羊懂得喝奶時給母親下跪,感謝母親的哺育之恩。李密在《陳情表》中説“烏鳥私情,願乞終養”令人情不自禁,禽獸尚知禮義,知恩報答,人類豈可喪德?老子曾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自然”就是常識,我們丟失了常識就會失去我們生存的根本。傑弗遜説,“我對人類的常識有巨大的信心”,我也相信感恩的常識猶如隔窗的陽光,必將喚醒我們每一個人。

2008年高考滿分作文:不要輕易説“不”

我不是個勇敢的孩子。我害怕困難,我害怕前路的茫然,還害怕面對前路的艱辛,我害怕面對沒有方向感的世界,我害怕失去自我。我總是會在事情快要有結果的時候,特別是在自己有不好感覺的時候,選擇逃避。

我總是想學着去堅強,可是堅強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堅強總不是我想象的那樣子堅強,它並不是兩個字,它並不是一種心情,它不是一時的衝動就能完成的事情。我覺得它好難。我曾經嘗試着去做,可是最終我還是失敗了。我還是放棄了。雖然事情總是以失敗而告終,雖然事情總是以放棄而結束,但是我並沒有很輕易的説出不。搜雖然不是個勇敢的孩子,可是我也不是輕易放棄的孩子。我的放棄總是在掙扎了之後才做出的決定。

請你不要以為,在你堅強了之後就一定是彩虹,就一定是美麗的世界在等着你,人並不是會事事都順心,我們照樣會面臨失敗,我們照樣會面臨痛苦,我們照樣會面對哭泣,只是在我們失敗在我們痛苦在我們哭泣之前,你要儘量爭取。

或許,我是個失敗的孩子,我是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所以我的世界總是失敗比較多。不管我努力了多少,我的失敗率總是會有70%。

可是那天之後,我覺得,我的生活不該是這樣子的,我的生活也不應該是失敗的,我的生活也該是五顏六色的。我也權利我也有能力去爭取彩虹的。

生命真的很脆弱。大自然兩分鐘的顫抖,我們就面臨生離死別,我們就開始人心惶惶,我們就開始不知所措,我們的大地就是一陣陣的慌亂。

同樣,生命也是很堅強的。廢墟中的可樂男孩,為了有活着意志力的看書女孩,那個廢墟中鋸掉雙腿才被拯救出來的女孩,經歷了幾天幾夜還能被解放軍戰士救出來的人們,如果面對着眼前的廢墟,看着周圍的黑暗世界,他們放棄了生的意志力,那麼他們活着嗎?他們還有生存的希望嗎?

經歷了那天,我漸漸的明白,我好像不再是個小孩了,我該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我不該那麼輕易的説放棄,很多事情我要是再咬咬牙,我也是可以看見彩虹的,我也是可以看見美麗的火光的,可是我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猶豫了。儘管我的猶豫也是經歷了思考的,可是要是我在思考一下,再好好的想一想,我的周圍也會有美麗的奇蹟出現的,我的彩虹也在不遠處的。我錯過了很多次看見彩虹的機會了。

錯過的是永遠不會再來的,眼前的還在,我要抓住現在,對眼前的事情不要輕易説不了,我要用心的去堅持,我應該用盡自己全身的力量去爭取。還是那句,經歷了風雨不一定見彩虹,可是不經歷風雨就一定不會看見彩虹。

2007年高考滿分作文:愛在心口難開

喝完最後一口牛奶,我默默地把145分的卷子放到父親面前,他抬起眼哼了一聲,簽上大名後又繼續埋頭看報了。我嘴脣動了動,想説什麼,但終究還是作罷,反正我也習慣了。收拾好東西,我順手把門帶上,那輕輕的關門聲,彷彿一聲歎息似的。我頭也不回,大步向學校走去……

其實,我也想他對我笑一笑,説聲“考得不錯”的話……

我跟我父親好像是天生仇人,從小到大,我們的交戰便沒停過。調皮是男孩的天性,每當我闖了禍,他總一聲不吭,掄起皮帶沒命地抽。大概是遺傳了他的執拗,我也不哭,一陣清脆地抽打聲和媽媽的哭喊聲混戰,最終便以“砰”一聲摔門的巨響——我奪門而出告終。

媽媽常跟我説,其實他是愛我的,只是不知道怎樣表達,我要試着和他溝通一下。溝通?我冷笑,和他這種機器怎麼溝通?他甚至對路邊不相識的掃街大嬸笑一笑,卻吝惜地不肯對我展露分毫,他表達“愛”的唯一語言,便是那無止境的皮帶抽響。而我回報他的愛,便是比説話還多次數的摔門聲……

想着想着,便來到了學校。“嘿!”好友神祕地湊過來,“知道今天什麼日子嗎?父親節!”頓時,冰冷的老臉又浮現在腦海,我厭惡地説:“關我什麼事?”“你不對你父親表示點什麼嗎?我昨晚等不及,已經送了,當我對我爸説‘我愛你’的時候,他居然哭了呢!”好友興奮地説,然後不由分説地拉我去了精品店……

拿着一瓶二鍋頭和一盒包裝精美的皮帶,我忐忑地回到家裏。送皮帶,真諷刺,他又要抽我了吧?

“爸,今天是父親節,這是送你的禮物。”我不動聲色道。他愣了一下,慢騰騰地拆開了禮物。出乎意料,他沒有勃然大怒,只重重地歎了口氣:“今天你媽不在,跟我喝一杯。”也好,壯壯膽。

可怕的寂靜,只有酒杯碰撞聲。兩人都喝得微醺,我望着父親,幽幽地説:“爸爸,我……我……我愛你……”極輕極快地帶過,也不知他聽到沒有,“我沒別的意思,只是你那條皮帶快斷了……”沒等我説完,父親喉嚨裏冒出一句:“今天考試考得不錯……”我的眼頓時熱了。他拿起酒杯,仰頭猛地一倒,眼睛閃閃的,紅了。他慌忙掩飾道:“這酒……這酒太烈了……”我笑笑,哽咽着:“是烈了點……”説罷也舉杯一飲而盡,熱淚,流進了嘴裏……有愛的淚,是甜的……

一聲“我愛你”,化解無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