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心經

悟《心經》的深義

欄目: 心經 / 發佈於: / 人氣:2.71W

如果你的心沒有停下來、靜下來去看,它們就算在你面前晃過百千遍,也是看不懂,就像你縱使念過《心經》好幾百次、好幾千次,假如沒有停下來好好去體會,還是體會不到《心經》的深義。

各位法師、各位菩薩們、各位同修們!大家好!(師父好!)我們會更好!世界會更好!這是我們對自我的期許與勉勵,同時也把佛教的「菩薩道」具體展現出來,修行不是光為我們自己本身而已,而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人,只要我們能夠淨化、提升,這個世界就會更好。我們再來一次:各位法師、各位同修,大家好!(師父好!)我們會更好、世界會更好!很好、很好!經過彼此溝通之後,大家就很有默契。

事實上,對於《心經》,大家不只是很熟悉,大部份人都會背誦,可謂耳熟能詳。很多人早晚課幾乎都在課誦,一天念好幾遍,有的人可能已經念好幾千遍、好幾萬遍,但是《心經》的深義,能不能體悟到?能不能證悟到?能不能做到?如果我們沒有深刻去體悟、沒有實踐出來,這樣就很可惜。於是《心經》歸《心經》,你的心還是茫茫然,《心經》不斷在敲醒你的心,不斷要開啟我們的智慧,不斷宣説萬法的源頭、源流都在我們的心中,不要心外求法,也在告訴我們所要找尋的究竟解脱彼岸、天堂、淨土、極樂世界,入口處都是從我們的「心」開始切入。所以,佛陀一再叮嚀我們要自依止、回到我們的心中,把我們的生命意義找尋回來,把我們生命的潛能開發出來。

《心經》是在幫助大家乾淨利落直接切入解脱的核心,是敍述解脱者所體悟到的世界,解脱的世界不是在心外、向外求,不是到「他方世界」才有,當你離開你的心去求、越遠,解脱之路就越遙遠。真正最快速的解脱、開啟智慧,是不必外求、向外去奔馳,回到我們的「心」,《心經》的核心就在告訴我們這一點。講座的前半段,稍微解釋一下經文內容,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依文解字,因為我不是在解釋文字,在文字解釋方面,現在坊間有太多相關的書籍與資料。很多人都會講述《心經》,但是空海不做文字解析,而是直接講述《心經》的精神、核心,協助大家怎麼樣去體悟到。講座的下半段,會以幻燈片向大家説明,讓大家在歷緣對境中,處處都可以體悟到《心經》的深義,處都可以看到《心經》在跟你拈花微笑,讓你處處都有可能開悟,這些幻燈片都很珍貴,等一下會跟大家分享,現在先從經文稍微重點解析一下。

《心經》的經文非常短,但是含意卻是非常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光是這一段話,就已經把整個修行的核心、以及終點,與究竟解脱的核心,都已經闡明出來。「觀自在菩薩」一般人看到,都以為是説「觀世音菩薩」很認真、很用功深入修行,體會到「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當然,觀世音菩薩一定有經過這樣的過程、功力,設若你認為説「這是觀世音菩薩,我只是念唸經文嘛!…」這樣就很可惜了。不要把經文裏面的「觀世音菩薩」,認為是外在的一位觀世音,其實是佛陀在告訴大家,每一個人要做到像觀自在菩薩這樣,修行的重點在於要深觀、如實觀。

所謂的「觀」,一開始就告訴我們:你要深觀、如實觀,不是用頭腦去想象、思惟。能夠來到深觀、如實觀,然後出入自在、「觀自在」,這個「觀」不是主觀,不是個人的想象、投射,它是不帶成見的,要把那些「所知障」放下,要把那些狹隘的見解、偏見,過去的成見都要放下,這樣才能夠出入自在。如果還帶着過去的觀念、成見、知見在看,還是以過去習以為常的思考模式在看,就是沒有「歸零」,就沒有自在。所謂「自在」,都是活在當下。一個人會覺得很苦悶、想生氣,或是興起嫉妒心、瞋恨心,是因為我們沒有活在當下,都帶着過去的觀念知見,在看一切人、事、物,被我們的觀念知見、過去的習性捆綁住了,這就是束縛,讓自己不得解脱。

我們的不得解脱,不是別人來捆綁我們,而是自己的觀念知見沒有「歸零」,沒有自在、來去自如,還抱着過去的觀念知見,在推理、在想象、在思考。所以,所謂的「觀自在」,一開始就告訴我們要「歸零」,要放下那些包袱,所謂「放下布袋,何其自在!」要放下過去的觀念成見,放下過去習以為常的思考模式、判斷,不帶成見,像一個赤子之心,沒有污染的,「活在當下」來看,這樣我們本身當下就是成為一位「觀自在菩薩」。

當你具備這樣的基礎、條件,「行深」注意這二個字,都不是馬馬虎虎、走馬看花啊!不是稍微想一下,用頭腦、大腦去想象、去推理,都是活在當下,很認真、很仔細的去觀、去看。當你「行深」-修行用功程度很深,縱使《心經》誦個千百萬遍,為什麼還是體悟不到裏面的深義呢?因為我們都只是念過、念過、念過…,都只是在表皮層的用功、表皮層的敷衍而過而已,沒有停下來好好深入,我們「行不深」,就無法體會裏面的深義。所以,要把「往前衝」的習性停下來,要把「敷衍的心」、「趕場的心」停下來,做早、晚課不是在趕場啊!不是在應付、不是在交差啊!要做出實質的意義,要深度進入體會,寧願不要量很多、很龐雜,卻都是走馬看花的看,這樣你的生命沒辦法有深度,因此要「行深」。

如果能夠「觀自在」、又能夠「行深」,深度去「止觀雙運」,這時候就會開啟智慧了。「止觀雙運」能夠開啟智慧,所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止觀雙運」開智慧、開悟。當你真正的開悟、大徹大悟,就體會到「照見五藴皆空」,此時能夠「度一切苦厄」。為什麼我們修行修了一、二十年,還在苦海浮沉?因為沒有具足前面的基礎,沒有「觀自在」,所下的工夫不夠深。當你具備前面這些聞、思、修的基礎,然後深度去「止觀雙運」,你隨時都會開啟智慧。只要真正了悟真理實相,很快就能夠「度一切苦厄」,苦海很快就消失、止息,佛陀在《阿含經》裏面就講:不待時節因緣。不是説你的業障深重,要到來生才有可能成就,不是這樣啊!佛陀就告訴大家只要按部就班,一步一腳印的深入,不待時節因緣。只要你夠用功,腳踏實地去聞、思、修,真正能夠「歸零」,不帶成見的深觀、行深,自然水到渠成,很快!就可以「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般人提到「空」,就誤認為「財也空、名也空、利也空、五藴皆空,什麼都空…」結果到後來所體會的「空」,變成頑空、斷滅空,又執着在「空」,生命會失去動力,生命的方向感也失去了,這是因為錯解、誤解,這樣所體會的「空」,不是諸佛菩薩所要啟示我們的「空」。真正的「空」,是充滿着生命力、充滿着活力,充滿着無限的可能,佛經裏面提到「空能生妙有,空中生妙有」,真正體悟到「空」,生命是來到無限的可能、成為生龍活虎,不但不會被任何境界阻礙,沒有什麼繫縛而解脱自在,生命真正是生龍活虎,來到「無所住又能生其心」。真正體悟到正確的「空」,必然、也自然來到「無所住又能生其心」,絕對不是頑空、斷滅空。為什麼説「五藴皆空」?稍後會用幻燈片向大家再解析一下。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裏是在解釋「五藴皆空」,但是這個「空」,以現代的天文物理學解釋,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空」絕對不是頑空、不是空洞、不是斷滅空,「空」是無邊無際的虛空。在無邊無際的虛空裏面,藴藏着無量的「能量」,當這些能量因緣成熟,形成極微的粒子,佛經裏面有講到「極微」,就是現代的天文物理學家、科學家,一直在探討組成物質的「最微小粒子」,現在是來到「夸克」,但是科學家還不死心,繼續要再找尋下去。佛經裏面敍述佛陀二千五百年前,早就解析所謂的「物質」,都是由「極微」所組成,當能量形成之時,它慢慢的凝結,形成極微小的粒子,再慢慢凝結成「夸克」,然後從「夸克」再排列,組合為介子、質子、中子、電子,然後再組成「原子」;「原子」再排列組合,組成各種的「分子」;「分子」再排列組合,於是組成「物質」。

「物質」就是《心經》所講的「色」,所有看得到、想得到、觸摸得到的「物質」,全部都稱為「色」,也就是現象界的一切。《心經》所講的「空」,就是無邊無際的虛空與能源,現在物理學家早就已經告訴我們,宇宙發現到的定律、法則,第一就是「質、能互換」,而且「質、能不滅」,「質」、物質就是這裏所講的「色」,科學家所講的「能」,就是這裏所講「空」裏面的能量,科學家所講的「質、能互換」、「質、能不滅」,就是這裏所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物質與能量是互換的,而且當下每一個人-你、我、他,雖然有色身的存在,但是再做深度的解析,就是能量的組合,我們眾生就是「能量的組合」,今天由於時間的關係,沒辦法再做很細部的解析,在「阿含解脱道」的課程VCD裏面,有比較詳細的講解,大家可以參考,現在只能點到為止的講述。科學界就在證明佛教裏面所講的「無上甚深微妙法」,今天最頂尖的科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化學家,包括愛因斯坦,沒有一個人能夠打破佛教裏面的真理、佛法,因此佛教、佛法是非常科學,不只是科學,而且是超科學。

人類現在的智慧不斷慢慢在提升、成長,當今最頂尖的科學家的所有發明與發現,都不會超出佛經裏面所講的「三法印」。以前的邏輯概念,都是很對立性的,對就對、錯就錯、是就是、非就非、黑就黑、白就白…,都是一個截然劃分。但是現在人類的智慧又慢慢提升,現在來到「模糊邏輯」,界線已經不是像以前人類所想的截然劃分了,都是很深奧的。包括以前所理解的「原子」,認為原子、電子、質子…,都像撞球枱上界線很明顯的顆粒,然後在那裏撞來撞去…,這些推論是因為以前人類的觀察能力、儀器還不夠精密,當透過現在人類慢慢觀察越深入之後,發現它們並不是一個範圍很清楚的粒子在撞來撞去,而是「牽一髮動全身」。所以,你、我、他,每個人的存在,跟整個宇宙都有密切的牽連關係,你並不孤單、並不孤獨,你的生命存在,跟整個宇宙的存在,都完全密不可分,要體會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非常莊嚴。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今天我們幻燈片的重點,會向大家解析這幾句話,因為這是《心經》非常重要的內涵,為什麼説「諸法空相」?為什麼説「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今天的幻燈片會加以解析。法界大自然的實相,本來就是如此、這樣,只是眾生不瞭解而已,如果能夠體會到這裏面的深義,體會到什麼叫做「不生不死」,生命會全然的活着、全然的開花,而遠離顛倒夢想。人類最害怕的老、病、死,最害怕生命的消失,《心經》就告訴我們,那是錯誤的觀念知見,那是人類的錯覺,人類沒有正確理解生命的實相。所以,《心經》告訴我們要了解「諸法空相」,「空」的含意很深,一切來自於「空」,以「空」為背景、以「空」為舞台,又迴歸到「空」,但不是頑空,生命不會消失,生命沒有死亡。

這不是空海刻意創造、發明的名詞,然後來説服你們去相信它,我只有如實的介紹真理實相,把體悟到的宇宙真理實相向大家分享。如果能夠體會到什麼叫做「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體會到原來生命是生生不息,生命不會斷滅,生命沒有死亡,只有變化、變化、變化…。這是一個很重要觀念,大家要好好去體會,生命沒有死亡、沒有斷滅、不會斷滅,只有變化、變化、變化…,即是「無常法印」。至於會怎麼樣變化,中間是由很多的因緣組合,意即佛教所講的「緣起法」,在這整個變化的過程,如果能夠體會到「無我」,生命就是體悟「三法印」,來到灑脱、解脱自在,修行的核心都在這裏而已。所有的八萬四千法門、所有的經典,就是要協助大家去體悟「三法印」-無常、緣起、無我。

「無我」不是消極、不是斷滅,而是宇宙的實相,如果能夠體悟到這些,你會珍惜每一個當下,珍惜我們的生命,不會自暴自棄,也不會把生命寄託在虛幻的夢幻世界,會很踏實、很充實的度過每一天,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我們的每一個當下,珍惜每一個因緣,在每一個因緣都會加入善因。由於正確瞭解「因果法則」了,「因果法則」不是宿命,而是有無限的可能,掌握在我們的手中,當下你要加入什麼因,將來就會得什麼果;你要得到什麼果,就在每個當下加入什麼因,命運是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如果我們有正確的體會,是會為我們的選擇而負責,每個人都在選擇自己的生命,每個人都在選擇自己的人生,我們要正確的理解,否則會活在充滿抱怨、充滿業力、充滿習氣、充滿宿命的世界,這樣很難出離苦海。如果能夠體會到是我們在選擇自己的生命走向,是我們在選擇我們自己所要的世界,這樣就會為我們的每一個選擇而負責。當你選擇之後,就會播種因。如果能夠清楚知道自己現在選擇播種苦因,一切的苦果就要勇於承擔。所以,具有正確的理解,生命走向才會正確,才能夠早日出離苦海。

為什麼説「不垢不淨」呢?垢、淨,污垢或是潔淨,這是一個二元對立的名詞。事實上,所有的垢、淨都是我們人類添加上去的標籤跟界定。在法界實相里面,是不需要語言、不需要文字,不需要那些界定;而且法界實相里面,你認為的污垢也未必是污垢;法界實相里面,你認為的清淨也未必是你所想的那一種「淨」。垢、淨,是人類按照我們的好惡標準去界定的。如果我們的心充滿着貪、瞋、痴,看我們周遭的每一個人都會看得很不爽,看每一個人都不順眼,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污垢,我們自己的內心充滿着貪、瞋、痴,不是外境的問題。什麼叫做「不垢不淨」?垢、淨,都是我們自己去界定出來。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都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人能體悟到「空」,「空」是佛教裏面的「究竟智」、「涅槃智」,已經是最高級的領悟。如果一個人真正體悟到「空」,就是體道、悟道,然後就會行道,做出「與道合一」的質量、特性。如果真正體悟到「空」的含意,整個人生、心量都會與「空」相應,所展現出來的質量、特性,也都會跟「空」的特徵、特質一樣,「空」有什麼樣的特性,你也會展現出什麼樣的空性。如果真正體悟到「空」,因為「身見」、「我見」消失了、消溶了,沒有那些「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意即「身見」、「我見」消失了。

「無色受想行識」就是我們的「身見」、「我見」消失了。「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主、客也消失了,心境合一、主客雙泯。這時候,這樣的人不是説活在虛幻的世界,好像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懂,不是那樣啊!他沒有多出二隻手,在修道的過程是二隻手,開悟之後還是二隻手;修道的時候是一個頭,開悟之後還是一個頭,沒有變成「三頭六臂」。然而所不同的,就是心境不一樣,以前是心量狹窄,現在是無邊無際;以前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現在二元對立的界線,消失了、消除了。當你有了界線,才會不斷的衝突;當你有了界線,就會導致很多的痛苦。當你這些界線消除了,「身見」、「我見」消失之後,界線沒有了,二元對立消失了,敵人也消失了,所謂「仁者無敵」啊!敵人是我們自己塑造出來的,如果你的內心裏面沒有敵人,真正以慈悲心去普愛一切眾生,就是沒有敵人啊!

如果一個人真正體悟到「空」,自然會展現出「空」的特徵、「空」的特性,體會到什麼叫做真正的「空性」(「空」的特性),就會在身、口、意展現出來,來到無我、無私的境界,展現出來的愛,不同於一般眾生有條件、有所求的愛,而是無條件、無所求,無我、無私的大愛,與耶穌的「博愛」一樣。佛陀、佛教所謂大慈大悲的大愛,就是來到無我、無私,展現出「空性」的大愛。「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就是主、客已經消溶,沒有再對立了。就像禪宗描述的境界,第一個階段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個階段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是在深入經藏,在聞、思、修,看到這個也「無常」,看到那個也「無常」,看到那個也「無我」…,以「頭腦」在解析的過程。但是,當你有一天真正體悟到真理實相,就會來到第三個階段「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就是「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的階段。

第三個階段與第一個階段,雖然同樣是「見山是山」的階段,其實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心靈質量。第一個階段是用一個「我」在看山水,第三個階段是「無我」,看山、我就是山,看水、我就是水,看花、我就是花,與當下的境界就是溶為一體;看一切眾生,沒有不順眼的,沒有接納不了的,沒有敵對的對象,因為看一切眾生就像是在看自己,愛護每一個人就像愛護自己一樣。如果真正能夠體悟到「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身見」、「我見」一定是消除的,這不是用“修”出來的,想要做到無我、無我…,於是就用忍耐的,當然這是一個過程、過渡時期而已,到後來自然是大慈大悲,看到每一個人,就像是自己的兄弟姊妹,看到每一個人,都像是我們的同胞。

所謂「民胞物與」,人民都是我的同胞,萬物都是我的同類,看到一棵樹,一樣會很尊重它,看到飛雁、看到動物,都一樣把牠們當做是我們的同胞,即是「永嘉大師證道歌」所講的「夢裏明明有六趣,醒後空空無大千」,以比較白話來講,是「夢裏明明有六道,醒後空空無界線」,這時候你會體會到什麼叫做「無上正等正覺」,才會真正以平等心來對待一切眾生,包括六道所有的眾生,沒有我慢、也沒有自卑,都是一連貫下去的,因此「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到後面結論是這樣一連貫下來,然後「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為什麼會有罣礙?因為我們內心有很多的界線,有很多的對立,有很多的衝突,有很多包容不了的人,樹立了很多的敵人,當你有敵人,才會有所罣礙。如果你的內心裏面,能夠慈悲愛護一切眾生,所謂「仁者無敵」,是沒有任何敵人的。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同胞,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兄弟姊妹,所有一切眾生,跟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以愛己之心去愛護每個人,自然沒有敵人,這樣就不必在那裏牽掛,恐怖之心也就自然消失。當你真正了悟真理實相,體會到不是從外來賺到很多錢,而是開發出我們「本自具足」的無盡寶藏,每個人都擁有無盡的寶藏,只是有沒有開發出來、有沒有挖掘到而已。如果沒有開發出、沒有挖掘到,就會覺得自己很貧窮、很痛苦,於是不斷向別人祈求。

如果你開發出「本自具足」的無盡寶藏,就會很快樂、很安詳、很知足,因為體會到你沒有欠缺什麼,於是這時候也不會吝嗇,很自然的大慈大悲善待一切眾生,這些是「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因此無所得、但是也無所失,你沒有失去什麼。如果能夠體會到原來開發出來的,是我本來就藏有的無盡寶藏,因為來到大安心、大自在,沒有得、沒有失,沒有得失之心,就「沒有掛礙」,這樣就能夠「遠離顛倒夢想」,這時候就能夠來到「究竟涅槃」。

這一張照片是今天在加拿大拍攝的,看起來不起眼的角色,但是可以呈現出富藏、富涵命力,有沒有看到?平常縱使你走過千百回,也未必懂得欣賞它,懂得跟它們心靈交流,但是現在把它拍攝下來,讓大家看看它的生命力,看看它的莊嚴。這是加拿大温哥華這裏的櫻花,你的人生處處都是活在天堂、淨土裏面,只是有沒有心眼打開去看得懂而已。你的人生可以是「花開見佛悟無生」,處處開花的世界,也可以是充滿荊棘的世界,你的人生的世界、人生的路途,到底是要充滿了荊棘?還是充滿着鮮花朵朵開?要看你自己怎麼選擇,因為都是在我們自己的心,即是《心經》所講的深義。如果你真的會選擇,可以讓我們的心花朵朵開,生命每天都是在開花,就是把生命意義發揮出來,把我們的生命潛能發揮出來,把我們的生命貢獻出來,回饋這個世間。

一般人提到這個,就認為它是骯髒、污垢的,覺得好惡心!這我是從馬來西亞帶回台灣的,又從台灣把它拍攝下來,然後帶到國外來,這是要用錢買的,在馬來西亞買的玩具,比如説在朋友生日,或是特殊的日子,送給好朋友一個驚喜的玩具,但是眾生卻很容易被這個外相所欺騙。同樣的材料,如果把它雕塑成一個觀世音菩薩,大家就會放在佛桌裏面膜拜;同樣的材料,把它做成這樣(大便)一個形狀,大家就會覺得「哎呀!好骯髒、好污垢!」現在假設,把同樣的材料,原來是做成這樣(大便)的形狀,現在把它做成一個「觀世音菩薩」像送給朋友,就算是同樣的材料,第一次先送給朋友原來的形狀(大便),他一定會很生氣,覺得你這個朋友實在太輕視我了;再來,等他生氣的時候,我們再送給他用同樣材料做成的「觀世音菩薩」,他又覺得好高興。

眾生很容易被外相、外境牽着走。事實上,本質都是一樣的,因此《心經》講「不垢不淨」,「垢、淨」是我們貼上去的、我們去界定的,當它是同樣的材料,只要外相一改變之後,眾生判定的是非、好壞,就馬上對立出來了。

這些迎春花也是在温哥華這裏拍攝的,本來我還不知道這是什麼花,什麼花、什麼名稱都不知道,名相對我來講不重要,而是我懂得跟它心靈交流,我懂得欣賞它,我看到「黃金遍地」啊!不只遍地,遍滿虛空啊!當你停下來,「行深」啊!好好用你的心靈去感受、去體會,去跟它交流,它也會跟你心靈交流、心靈對話,用你的心靈來看,它會幫助你心花朵朵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含意很深,由於時間很有限,只能夠跟大家分享一些重點,但是也夠大家回味無窮了。

當你真正會看,生命到處都是充滿着黃金歲月,從現在公元二00六年的三月二十五日開始,你的黃金歲月現在才開啟,真正體悟《心經》的深義,會開啟生命的黃金歲月,不管我們的年紀大小,超越這些、超越這些,「無老死」沒有老、沒有死,當你真正體會到這些,生命的黃金歲月就會開啟出來。

現在來看空中的這些白雲,在那裏飛啊!飛翔!最重要是讓我們看到「虛空不礙白雲飛」,看到所有的「色界」,不管是所有的建築、白雲,都是包含在虛空裏面,沒有虛空為背景、為舞台,現象界的一切沒辦法成立,只有虛空能夠沒有質礙、沒有阻礙。如果你的心境能夠體悟到「空」,心與「空」相應,你的世界不會被任何境界阻礙到,什麼境界都不會阻礙到你,就是解脱自在。如果我們被境界阻礙了,就是被境界繫縛住了。如果我們的心境能夠像虛空,不但白雲不會阻礙到你,也能夠讓白雲在虛空中成為法界的莊嚴,白雲也是朵朵在飛翔,有沒有看到白雲在飛?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虛空之中,藴藏了無限的能源,而這些能源會慢慢的旋轉,形成極微的粒子,然後再形成一片星雲。這些星雲、極微粒子,它們慢慢的旋轉,於是各種物質就會產生出來。中國的《易經》非常深奧,是在解釋宇宙創世紀,也在解釋萬事萬物怎麼來的,都是用簡單的符號,解釋宇宙最深奧的真理實相。當這些極微的粒子,它在旋轉、運轉的過程,會慢慢不斷在分裂,就是《道德經》裏面,所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就是《心經》所講的「空」,「道」就是「空」。

佛經裏面所講的是「空」,藴藏了無限的能源、能量,因此「空生妙有」,就是《道德經》所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同樣的,只是用不同的名詞解釋而已,它會不斷的分裂,只要有能源、能量的供應,就會不斷分裂,然後不斷成長,亦即在整個解脱道課程,有介紹過的太極花,原來雖然只是一棵小樹,在還沒有形成花苞之前,就是處在無極之中,因為宇宙裏面有很多的能量,繼續供應這一棵小樹的存在,這個花苞就會出來,最初是一朵(道生一);這一朵開完之後,它會分裂、演變成二朵;二朵開完謝了,然後演變成四朵;於是一、二、三、四…,層級一直一直這樣,它是一批、一個層級開完之後,又分成二個出來…。所以,請大家仔細觀看,二朵開完、謝了之後,再分成四朵;這四朵開過、謝了之後,再來八朵;八朵開過之後,又再分裂,然後十六朵、三十二…。因此,我們把它稱為「太極花」,就像「道生一,一生二」,然後二、四、八,十六、三十二…,是不是像太極的實相搬出來,真是很奧妙。

如果你的心沒有停下來、靜下來去看,它們就算在你面前晃過百千遍,也是看不懂,就像你縱使念過《心經》好幾百次、好幾千次,假如沒有停下來好好去體會,還是體會不到《心經》的深義。所以,大自然處處都在跟我們講經説法。

這一張是海棠花,有很多人會插花、種花,但是你有沒有停下來去看?海棠花一樣有太極圖的含意在裏面,大家仔細看,有沒有?道生一、二、四、八、十六…,就在宣説「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萬法是來自於「空」、來自於「道」,然後又浸泡在裏面,又再不斷的分裂、不斷的分裂,就像這是你、這是我、這是他;這是佛教、這是基督教、這是回教、這是一貫道,這是其它各種宗教…;這是美國、這是台灣、這是中國大陸、這是歐洲、這是加拿大…。如果我們的心境沒有向上提升,就會停留在「我這個國家,跟你這邊的國家不相干;我這個種族,跟你那個種族不相干…」我們的心胸、我們的視野,沒有打開、沒有提升,心靈沒有淨化、沒有提升,就是在人我是非裏面爭個不完,所有的身見、我見、衝突都是這樣,因為我們看得越狹窄,我們越往下看,於是導致種種衝突不斷。

為什麼把修行定義為就是一個心靈的淨化、心靈的成長、智慧的開啟?如果我們能夠把心靈往上提升,把我們的世界往上提升,慢慢的提升上來,我們的世界就越廣闊。如果能夠提升到上面來,就會體會到一體的世界。以前我們是把「六道」分別得很清楚,當你慢慢提升上來,「醒後空空無大千」沒有界線,就是《心經》所講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主客消溶。如果處在比較下面層級的境界,外面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則「眼、耳、鼻、舌、身、意」-「我」跟境界是分裂的;如果能夠提升上來,它們就是一體的,這就是「空」,真正的虛空。

這一張是從實際的虛空中,把它拍攝下來的。真正的虛空,藴藏了無限的能量,就是天文學家描述的宇宙大爆炸,大爆炸是爆出什麼呢?就是能量。星球的爆炸,事實上它就是釋放出等量的能量。物質的消失,但是絕對不是斷滅,是釋放出等量的`能量。假如説這個物質原來的形成,總共需要一億卡的能量,當它消失、消溶的時候,一樣釋放出一億卡的能量,一卡也不會把你揩油掉,就是「質能不滅、質能互換」。所以,當具有足夠的能量,就會醖釀出廣大的星雲,極微的粒子就會醖釀出來,就是天文學家所觀察到、拍攝出來的「老鷹星雲」,這是非常廣大、非常廣大。只要一個小小的角落,醖釀、醖釀、醖釀出來,它就會發亮,即是一個太陽系。這麼廣大的星雲,只要隨便一片,隨便一個角度,醖釀、醖釀出來,就是一個星星,就是一個太陽系,一個亮點就是一個太陽系,全部都是由能源轉換過來。

這一張是「薔薇星雲」,很像一朵玫瑰,每一個白點都是從星雲裏面,慢慢醖釀出來的一個太陽系。這一張是「火鳥星雲」,看起來就像一隻火鳥,同樣都是由虛空裏面的能源,醖釀出來的廣大星雲,裏面一個角落又可以演變出一個太陽系。現在是太陽系的凝結、形成過程,當有一片星雲分裂,星雲就不斷的一直在旋轉、旋轉,佛經裏面所謂「諸行無常」,現象界的一切,一定都在走、都在變、都在動、都在旋轉,當它慢慢的旋轉,中間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大,這是一直在旋轉、旋轉的過程,慢慢的中間就會形成一個太陽。旁邊壓力不夠大的,就形成為「行星」;中間壓力夠大的,就會形成核溶核反應,而開始燃燒、發放光出來,就是太陽系形成的一個過程。這些都是天文學家、科學家,把它做成動畫描述出來的,都不是迷信,而是依據科學呈現出來。一個太陽系,也是由能量所組合而成,就是由「空」轉變成為「色」。

Tags: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