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三字經

錢文忠三字經全集

欄目: 三字經 / 發佈於: / 人氣:3.06W

三字經,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瑰寶。關於錢文忠三字經來了解下!

錢文忠三字經全集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

【畫外音】《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而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為什麼這樣一本小書被歷代人們奉為經典?錢文忠教授又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解讀這部傳統啟蒙經典?在看似簡單易懂的字句背後,都包含着什麼樣的深意?而對於今天的人們,《三字經》還有着什麼樣的啟發意義呢?請聽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解讀《三字經》系列第一集。

【正文】今天每到開學的時候,我們都會看見就很多可愛的孩子,揹着一個很大的書包,裏邊裝滿了各種各樣的課本,沉甸甸的一個書包。這個課本分門別類,語文、數學、外語,印刷精良,由國家教育部門統一編纂,統一發放,這是現代的孩子。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在傳統的中國,孩子們用什麼東西來作教科書呢?用什麼樣的教科書來啟蒙呢?毫無疑問當然是有的。只不過當時沒有一種政府統一安排的教科書。啟蒙的,沒有。而到了中國宋朝以後,突然出現了一部《三字經》,來歷不明。

[字幕:《三字經》——宋朝啟蒙讀物。]

【正文】為什麼説它來歷不明呢?我們連它的作者是誰都不怎麼知道。而這部書《三字經》從宋朝開始一直到今天,流傳不絕。這部書有什麼特點呢?從內容到形式它都有自己的特點:從形式上看,《三字經》嘛,三個字一句,三個字一句,琅琅上口,非常容易記誦,在古代是可以唱的。在中國宋朝以後流行的像這種傳統的啟蒙書裏邊,我們一般知道叫“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字幕:《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統稱“三百千”。]

【正文】這都是孩子啟蒙讀物。那這裏邊,大家一聽這個排列,“三百千”,馬上會有一個感覺,為什麼這個三字稱經呢?為什麼《百家姓》不叫《百家姓經》呢?為什麼《千字文》不叫《千字經》呢?那就彰顯了《三字經》的重要性。在我們傳統文化當中,把一部書稱為經,那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一種地位和榮譽。《三字經》就是這麼重要的一部傳統的啟蒙經典。

也許大家會説,既然是給兒童看的書,那它一定很簡單了,有什麼值得講的呢?錯了,這個看法。《三字經》的確非常簡明扼要,但是也正因為它簡明扼要,它以最簡潔明快的方式凝聚了最深厚的文化傳統。所以我們必須用心去閲讀,用心去體會,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三字經》所要傳達給我們的一種文化信息;我們才能理解《三字經》為什麼能夠流傳到今天;我們才能夠理解《三字經》對於今天我們這些中國人來講,特別是今天我們這些還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孩子們來講,有什麼不可替代的意義。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三字經》。

【畫外音】為什麼一本兒童啟蒙讀物,一個兒童識字課本被大家尊稱為《三字經》?在看似簡單易懂的文字背後都包含着什麼樣的深意?而錢文忠教授又會對傳統經典《三字經》做出什麼樣的解讀呢?

[字幕: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正文】人之初,人出生的時候;性本善,天性本來就是善良的。

就在這麼冒死簡單的六個字背後,就有非常豐富的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它講的是一個人性論的問題,也就是説,人性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良的還是惡的?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化傳統都繞不開人性論的問題。因為無論如何我們必須首先認識我們自己,認識人。在中國傳統當中,關於人性論的討論非常地豐富多彩。在先秦的時候,就儒家傳統當中就有三派説法:一派,孔子的説法,([字幕:孔子])我們後面還會講到。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的説法是什麼呢?就是接着《三字經》的後六個字:性相近,習相遠。什麼意思呢?孔子認為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太大,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會變得差別越來越大。本性相距並不遠,這時孔子的説法。換句話説,孔子並沒有告訴我們人性是善的還是惡的。孔子置而不論,留個懸念。荀子,[字幕:荀子]也是儒家非常重要的一個思想家。荀子甚至和法家有好多關係。荀子的看法是什麼呢?人之初,性本惡。人的天性本來是惡的。這是荀子的看法。這個看法比較容易得到我們的理解。這不難啊!因為我們看一個小孩子生下來,呱呱落地,他餓了他要吃奶,他會管母親很勞累嗎?他會管母親有沒有奶汁嗎?他會考慮母親是不是在生病嗎?不會的,他非要吃奶。而如果有幾個孩子的話,可能幾個孩子爭先恐後地要求吃奶,那人的.本性從這個角度來看談不上善良,對吧?那麼,人之初,性本善究竟是誰的思想呢?是孟子一派的思想,亞聖孟子。[字幕:孟子。]孟子這一派的思想家,儒家的思想家是認為人之初,性本善的。大家不要小看,關於人性善惡的這種分野,實際上中西文化就在這裏開始了不同的發展軌道。我們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説明這個問題:在西方的文化傳統當中,它認為每個人都是有罪的,人都有原罪,只有上帝是無罪的。那也就是説,人之初,性本惡。正因為每個人都是有罪的,所以我誰都不能相信,我不能相信你,我不能把,從管理上,社會管理運作上來講,我不能把所有的權力交給某幾個人,我不放心,因為誰都是有毛病的。那麼怎麼辦呢?我把管理的權力,運作的權力予以分散,相互監督,彼此獨立。我創設出一套嚴格的制度來限制你。西方的文化傳統就這樣發展下來。而中國的文化傳統的主流就是接着《三字經》開始的六個字,也就是説接着孟子的思想走了下來。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相信每個人天性是善良的,每個人都有覺悟,所謂滿街都是聖人,人人皆可為堯舜,那還需要制度嗎?每個人都是自覺的嘛。每個人都知道不要橫穿馬路啊,不要在紅燈的時候橫穿馬路啊,每個人都應該知道不要隨地吐痰,每個人都應該知道不要去損害別人的利益啊,那主要應該是教育他,去引導他,去培養他,而不是用制度去規範他。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六個字,這六個字裏邊的精義非常非常深。

【畫外音】即使在中國儒家學派的內部,對於人性是善是惡的看法也並不統一,就有性善,性惡,有善有惡三種説法,而爭論也從來沒有停止過。這充分説明了人性問題的複雜。孟子以充分的理由來證明他的性善論觀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四心説”。那麼錢文忠教授對於“性本善”又是怎麼看的呢?

【正文】孟子何以斷定“人之初,性本善”呢?孟子這麼説有什麼理由呢?作為一個大思想家,孟子當然不會信口胡説。他認為“人之初,性本善”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孟子》當中,他説人要有四心: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字幕: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Tags:三字經 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