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熱】

欄目: 三字經 / 發佈於: / 人氣:5.97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三字經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三字經有感【熱】

讀三字經有感1

真正去開始讀以至去背誦《三字經》是幼兒園老師教了女兒之後,女兒會背一小部分,問我,我不會,當媽媽的我也不甘示弱,於是從網上下載了完整的一套三字經。閒暇之時,隨手翻閲,細細品味,其味無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讀後竟愛不釋手,感歎自己幼時沒能閲讀之,真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三字經》讓我對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對作者廣博的學識、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觀把握能力肅然起敬,為古代教育者獨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通過努力,《三字經》現在已背誦了三分之一。有時我做飯、洗衣的空檔也在背,發自內心快樂的學習,真的被裏面的每一個精駭的字當中所藴藏的天文地理,歷史的概括、做人的哲理所傾倒。儘管求學中耳聞過《三字經》及其中的少量名句,但是從來不曾全文通讀過。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古國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煙海。儘管由於作者所處時代的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有一定的侷限性,成書於封建時代的書籍難免會夾帶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這並不影響《三字經》成為我們特別是兒童學習中華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門之書。據資料介紹,《三字經》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學者王應麟所作,後來在千百年的流傳中,被許多人增補加工,形成了多個版本。《三字經》是中國近800年來流傳最廣的啟蒙讀物,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教育叢書。

《三字經》中一些句子是從古代儒家經典中演化而來的,較好地表達出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許多名言警告,已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為人、勤學、處事、交友、行為的座右銘。關於為人,如”首孝弟,次見聞“;”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關於教子,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關於勸學,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苟不學,曷為人“;”勤有功,戲無益“等,可謂金玉良言。

吸取全面的知識營養,方能成就全面發展的人。從這個角度而言,《三字經》可謂是一塊“全營養飴糖”。説它“全營養”,是因為《三字經》語言極其簡練,內容卻非常豐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勸學、常識、道德、禮儀、經書和借鑑等,擇其要而去其枝葉,勘稱”袖珍而濃縮的百科全書“。比如常識篇,天文地理歷史自然藝術生物等等,幾乎囊括了當時人們已認識的各類主要知識。説它是”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適,全文結構謹嚴,文筆自然流暢,深入淺出,講求押韻,朗朗上口,非常適合兒童包括成人背誦識記;二是指其具有”緩釋“功能,對兒童而言,識記後未必能全面理解,卻能指導其日後的學習,並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學識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豐富的功能,即使對於理解了其內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讀常新,百讀不厭。

《三字經》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這從其對歷史的表述中便可見一斑。文中對於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變遷,寥寥三百餘字,卻集其要點和精華,讓人耳目一新,頗有登高遠望、一覽眾山小的感慨。如”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寥寥48個字,卻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後順序、”三王“所指、三個朝代的開國君王、延續時間,以及從夏朝開始摒棄禪讓、王位世襲等豐富的知識。回想自己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都在學習中國歷史,卻仍然對於各個朝代先後順序、重要歷史事件、延續時間等顛三倒四或者一知半解,真是感慨萬千。

《三字經》雖然重在傳道,但是並非枯燥説教,而是結合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遷,孔融讓梨,黃香孝父,孔子拜師,趙普讀《論語》,公孫弘抄書,孫敬頭懸樑讀書,蘇秦錐刺股讀書,孫康映雪讀書等。這讓人在學習中添了不少樂趣,也讓讀者理解為人、處事、求學、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為直觀的體驗。

真誠向大家來推薦這本書,因為它值得你一讀。

耳邊又傳來女兒背誦《三字經》的聲音,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讀三字經有感2

春節放假前,語文老師送給我一本“三字經”,我非常喜歡它。

《三字經》裏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人一定會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我一定要經常用這兩句話告誡自已,努力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將來做一個成功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3

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學校就開展讀背《三字經》課程。據説《三字經》已經流傳千年之久,這本書聚集了千年的文明和傳統的文化。

《三字經》裏有歷史典故、故事,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一精一華。例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説明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如果年輕時不刻苦學習的話,到老能有什麼大的作為呢?我深深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小的時候就要認真學習,長大才能有所作為。還有一句讓我銘記在心:“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老師告訴我們:一個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其次是見多識廣,學會計算,懂的道理。以前,我只知道向父母撒嬌,現在我知道要孝敬父母和尊敬老師及年長的人。

學習《三字經》後,不僅教會我們怎樣作人,還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各方面的知識,讓我們陶冶情一操一,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美德,激發我們學習興趣,使我們可以健康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

讀三字經有感4

我對《三字經》這本書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

書中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以前比較通俗地把這句話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麼“出名”,可其中也藴含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有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這本書有數百句,它精闢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透徹地瞭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真是教會了我不少知識呢!

讀三字經有感5

今天中午,老師特地從網上把百家講壇《三字經》下載給我們全班同學看,雖然在一年級時我就熟知了《三字經》的內容,但是觀看了此片後,我還是受益匪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三字經》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曉的一本經書。其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給我的啟示比較深刻,它告訴我,人都是一樣的,但如果從小就沒有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還是會變壞的。因此,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美醜,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此外,還有“融四歲能讓梨”。這雖然僅僅只有六個字,但是卻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説實在的,看到這六個字時,我感到慚愧。當時孔融只有四歲,就知道把大個的梨讓給哥哥吃,自己吃最小的。而我卻相反,買什麼東西,我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挑最好的。比如,有一次,爸爸拿了幾個蘋果,我見了就特別高興,飛奔過去,不管三七二十一,挑了最好最大的拿走了,大人們也沒説什麼,而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因此,我以後一定要向孔融學習,要學會尊老愛幼。

《三字經》還有許多故事呢!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段話講的是:古代,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孟子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成長,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努力學習,孟母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以此教誡孟子只有日積月累的學習,方才有益。

《三字經》裏的這些故事都是那麼有趣啊!故事雖然只有幾個字,但是這幾個字,卻藴含着一個個深刻的道理,它可真稱得上是一本“萬卷書”啊!

讀三字經有感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最近,在我們班能聽到孩子朗讀《三字經》的聲音。

開始,我以為孩子們只是喜歡《三字經》的.朗朗上口,沒想到孩子們也喜歡聽裏面的小故事,也聽懂藴含的道理。《孟母三遷》,《孔融讓梨》,《黃香温席》讓孩子學會尊敬父母,關心他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讓孩子們懂得人為什麼要學習的道理。

《三字經》的學習剛起步,在今後的學習中,孩子們會懂得很多很多的。

讀三字經有感7

《三字經》總是分為三段。下面請看,我為《三字經》第一段做的介紹:

人之初,性本善在這朗朗上口詩聲當中,你是不是會想到自己的孩子。人生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忽視了教育,就可能會變壞。孟母為了孟子的健康成長。曾三次搬家,斷織教子,使孟子成為聖賢之士。竇燕山一聖賢之理教育子女,史稱“五子登科”.孟子和竇家都在良好的成長環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長大後才有作為.

家長們,從這裏你們應該知道了吧!在良好的教育很重要,一定不能忽視.

誦讀《三字經》第二段,我明白了,一個人兒是不學,長大了能有何作為?玉石不雕琢,難成器皿。人不學習,就不懂道德禮儀,就不能成才。所以一個人從小就要尊師愛友,學習道德禮儀。黃香九歲就知道給父親温暖牀鋪,四歲的孔融分東西 就知道謙讓。孝順父母,禮讓長友,尊師愛師觀後感大全,學習道德禮儀。

小朋友們,古人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讀三字經有感8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他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近我專心的讀了一本書。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三遷”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孟軻,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家裏十分貧窮,但他的母親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他的教育。他們最初住在墳地旁邊,見多了出殯的,孟軻就模仿着做喪事,孟母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孟軻的學習,就搬到集市上,於一家屠夫為鄰,可孟軻又模仿起殺牛宰羊來。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學校附近。從此,孟軻就跟着私塾中的先生學習禮儀,學業不斷長進。孟母認為這裏的環境對兒子的成長有利,便長期定居下來。這説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這些小學生,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立鴻鵠之志,刻苦學習,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是讓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懂得了許多知識。你如果還沒有讀過這本三字經,我建議你去讀一讀,它一定會給你帶來無窮的收穫。

讀三字經有感9

“人之初,性本善”這個耳熟能詳的三字經,是中國人幾千年的中慵之道對美德的概訴。人,生下來本是善良的,只是因為社會這個大染缸對人的洗理,才會對每個人賦予不同的色彩。 看完幾遍事蹟後,感慨時世弄人,有的孩子很小就要扛起家庭的重擔,有的是見義勇為,有的是和奶奶相依為命還堅持上學。 孩子問我“什麼是美德?”我説:“美德是一種品質。誠信、善良、責任、勤奮、勇氣、堅毅、友誼、孝順、自律和智慧都是美德的表現形式。就像你説話誠實也是一種美德啊!”事蹟裏的這些美德都是必要的,也是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人有所欠缺的,如誠信,如果大家都沒有誠信,是不是所有人都活在謊言中,那將很可怕,就同商家做生意,如果沒有信譽,還能在商場立足嗎?

文章中的一些事蹟能讓我們清楚的知道什麼是誠信,什麼是責任……最美司機吳斌,就是對責任的最好訴説,還有最美教師張麗莉,最美抗癌女孩魯若晴,最美媽媽,最美…… 這麼多的最美,構成了我們現今的社會。社會是有陰暗的一面,但天上的烏雲總也遮不住太陽的光芒,這種光,給人們希望,給人們方向,領着人們朝着夢想的方向飛行,讓美德衝破蒼穹,撥雲見日。一次我帶趙欣雨去缽池山公園玩,公園裏鳥鳴不斷,這時有兩隻鳥落在草坪上,我和趙欣雨説:“我們去抓鳥。”她説:“不好,小鳥是益蟲,不能捉。”這短短的一句話,讓我從心底感覺到孩子真,善,美的一面,她們也是有自己的思想,她們想讓這個世界更美好。其實每個人在心底都有最柔軟的一面,如果能把這一面再放大一點點,社會的陽光會更燦爛。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善良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是最容易受到欺騙的,但俗話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在你付出愛的同時,心靈也能夠得到一種浸潤,那種“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感受是何等的美妙!

讀三字經有感10

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覺得,如果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像天空中沒有太陽,就像鳥兒沒有翅膀,就像飢餓的人沒有食物。自記事以來,我看過不少有趣的書,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三字經》、《藍色經典神話》等。其中,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是《三字經》。

《三字經》是我的良師益友。記得有一次我的數學考砸了,一整天都像霜打的茄子——蔫蔫的。百無聊賴之時,我漫不經心地捧起《三字經》來讀。當我看完《刺股苦讀》這篇故事後,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一個連家人都看不起他的蘇秦,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順,發奮苦讀,最終成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看看蘇秦,想想自己,自信似一股清泉重新噴湧而出,瞬間滋潤了整個心田。於是,我暗暗地下定決心,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下次一定要取得好成績。

還有一回,我在語文單元檢測中取得了滿分,這可是全班絕無僅有的一份殊榮。我不禁飄飄然了,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文豪。回到家,我一邊哼着小曲,一邊捧起老朋友——《三字經》讀起來,希望能和她一起分享我難以言表的開心和快樂。但讀着讀着,我的驕傲和得意忘形慢慢地消失了,因為書裏《孔子讓路》一文中,博學多才,受人敬仰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都那麼虛心好學,不恥下問。和他相比,我的這點雞毛蒜皮的成績又算得了什麼呢?

《三字經》,是一條通往我心靈深處的小徑;是一面能時刻讓我發現自己不足之處的明鏡;更是一個我向品德高尚的人學習的窗口。有她相伴,在我悲哀的時候可以給予我安慰;在我消沉的時候可以給予我自信;在我得意的時候讓我恢復平靜;在我迷茫的時候給我指明前進的方向。

我喜歡看書,更愛看《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11

《三字經》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距今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大都採用韻文的方式,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像唱兒歌。別看它篇幅短小,卻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大人孩子讀來都受益匪淺。

《三字經》列舉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們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白;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

“頭懸樑,錐刺骨。”這是《三字經》中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

“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我們現在的許多孩子家境優越,整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卻不知知恩圖報,孝敬父母,有的還對父母大吵大鬧,整天這個不滿意,那個不順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學習,而是好逸惡勞,學習不努力,喜歡趕時髦,比吃穿。可以説,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將來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

列寧説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三字經中的榜樣比比皆是,只要向他們學習,相信我們的孩子都會有所作為!女兒學校給俺佈置的作業。胡亂湊得。

讀三字經有感12

上學時媽媽給我買了兒童讀物《三字經》,並告訴我《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古人認為,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讓我沒事時讀一讀。我很好奇就根據注音慢慢讀了起來。我發現它三字一句,很上口,裏面的小故事更是吸引着我,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懂得小的時候不學習,長大什麼都不會,有什麼用呢?“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實禮儀。”讓我明白:我們從小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讓我知道: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的行為,是每個人從小就要學會的。“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我知道意思是蠶能吐絲,蜜蜂能釀蜂蜜。人如果不學,什麼都不會,連一些動物、植物都不如。

《三字經》的內容包羅萬象,為我們講道德,論古今,有名人英雄,有歷史戰爭,有學習方法,有自然規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通過誦讀《三字經》,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讀三字經有感13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寶貴遺產,它短小精悍的詞句,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三字經》三字一句,兩字一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三字經》是每個人都應該讀的啟蒙書,是人們的良師益友。

讀了《三字經》讓我知道了:人剛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善良、美好的,也是一樣聰明的,只是由於自己的勤和懶來決定自身的智慧和笨拙。做事不能半途而廢,要知道謙讓,對父母要孝敬。四時節序,循環不已,運轉無窮。人生來就有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情感。對自己的長輩要講禮貌,和睦相處,不能以一點點小利益爭鬥。現在,我們要以古人為榜樣,認真學習這些道理。

讀了《三字經》還讓我瞭解了很多名人的故事。其中孟子的故事是在講,孟子的母親第一次把家安在墓地旁,年幼的孟子便學別人堆土築墳;第二次把家遷到屠宰場旁邊,孟子又學別人殺豬;第三次把家遷到學宮旁邊,孟子便開始讀書。

孟子稍大以後,拜子思為老師。有一天他對學習開始感到厭倦,便逃學回家。孟母當即氣憤的把織布機上的線剪斷,責備他:你放棄學習,半途而廢,就像織布機上的線剪斷了一樣,最終一事無成。孟子領悟了母親的教誨,立即回到子思門下,發憤學習,忠實的實現自己的所有決心,終於成為了古代思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小時候的教育對人生很重要,不能半能半途而廢。

我喜歡《三字經》,它讓我知道了很多故事,瞭解了很多道理。

讀三字經有感14

《三字經》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少兒啟蒙讀物,它不但濃縮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還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原文雖然只有1000餘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包羅萬象,我讀了《三字經》後,真的從中學到了很多道理。

就拿“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這句來説吧,我們學習要從簡單開始,學英語應該先學單詞,最後再學課文。語文呢,也要先從拼音學起,然後學聲調,學生字、詞語、句子、課文。這樣我們才能由淺到深,最後用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使我們成為有知識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15

《三字經》相信大家都在小學階段讀過或背過,大家都有所瞭解,下面就談談我對它的理解和感悟吧!

《三字經》是一本歷史悠久的古代名書,是小學階段必備的課本。《三字經》主要告訴我們要尊敬師長,講禮貌,還要有孝心和愛心。其中,對我感悟最深的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段話,講的是母親把我生下來,不僅僅是要讓我們吃飽穿暖,更重要的是教育,如果父親沒有教育好我們,那就是父親的失責,同樣,我們一定要自覺學習,以後報答父母。相同,在學校裏,如果老師不把我們管嚴,那也就是老師沒有做好,但我們班的老師可好了,她上課嚴肅,下課就像朋友,感謝可敬的老師,您讓我們在快樂中收穫知識。還有, 玉不琢,不成器。我更喜歡這句話,是比喻一個人就像一塊玉,學習了,等於把這塊玉打磨,進行加工,就成為一個物器。相反,如果不學習,那塊玉等於碰也沒碰過,就是塊普通的石頭,沒有價值。最後: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是我印象最深的,是説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他這種兄弟情誼,不自私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其實,這種行為也可以用在生活當中,比如:不要為了一點小事而吵架,你爭我搶,而是要懂得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是好的。

《三字經》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要認真並快樂地學習。同時,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父母和老師,這不是在喊口號,我要一步一步用實際行動做好,要做個“沒有我,地球就不轉了的人。”

Tags:三字經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