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佛經

法師經典佛語

欄目: 佛經 / 發佈於: / 人氣:1.29W

世間萬物都是由具體的因素和條件組成,若離開了許多的因素和條件,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存在。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法師的經典佛語,歡迎大家閲讀!

達照法師佛語20句

1、幸福在於心靈的淨化,而人們內在的心靈沒有被淨化,是因為人們只注重外在的物質生活水平。

2、知足常樂、心存感恩,才會產生幸福感,從而讓內在心靈得到淨化。

3、佛説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

4、真正學習佛法並能夠受用,就一定要看到,佛法的核心內容,就是要用來對治我們這顆心的。

5、世間的無常源於內心。

6、世間的一切一定是無常的,快樂的時光會過去,痛苦的時光也會過去,你只要習慣了就沒有什麼了不起。

7、無論外在的世界賦予你多少壓力,只要認識到它們的真相都是無常的,並以接受無常這樣一種心態,那麼就能坦然面對。

8、在這個世界當中,我們面對的這一切痛苦的遭遇都是正常現象;而且這一切遭遇的來源卻是我們的內心。

9、業因和業果的這種關係,實際上是根源於我們的內心深處。

10、西方極樂世界是隨念所成的,沒有一點讓你討厭的地方,但他是一個完全滿足我們內心要求的世界。

11、人們之所以造成內心的痛苦,是源於心靈上的不健康。

12、能使我們的心靈得以淨化的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確定自己想要什麼。

13、心能夠產生業風,而業就是風。當我們的心到了,風也就到了。

14、只要你確信你絕對不會那樣死,確信你絕對不會活着很難受,你就會很安心地活着,這便是信念的力量。

15、當戰勝了自己內心的`煩惱時,無論對待哪一位眾生,你都能夠給予他們慈悲和智慧。

16、佛法中所倡導的所有修行法門都告訴我們要往好的地方想,即心有所想,想有所成。

17、天台的止觀是通過讓我們去感受心靈像虛空一樣無所得的空觀,以及像佛菩薩的淨土一樣莊嚴的緣起世界,從而回歸性空不二的中道,圓融自在。

18、“即心即佛”,無論是妄想的心也好,不妄想的心也好,凡夫起心動念的這顆心就是佛的心,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19、如果你敢於承擔,無論是妄想或不妄想,這顆心一定是跟佛一樣的 。

20、金剛妙慧眼掃蕩一切妄念執情,定將身心世界一眼看透。

昌臻法師佛語20句

1、所謂佛法本來就是宇宙自然法則,是客觀存在的,決不是佛陀製造出來的。

2、人生的意義應該就是利人,利人的範圍越大,時間越長,那麼你這個人生價值就越大。

3、所謂菩薩精神,就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4、佛陀提出來的四宏誓願,第一句是目標:眾生無邊誓願度。為了要度眾生,必須先斷除煩惱。修學法門,圓成佛道,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提出的。

5、一切萬事萬物都是各種因緣合和而生,因緣分散而滅。

6、我們這個生命也不是突然出現的,也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由許多條件相互依存而產生的。

7、因果網絡是互相依存的,沒有一個絕對的中心,也沒有一個絕對的邊緣,所以世間一切萬事萬物都是相互依靠而生存,沒有單純存在的東西,人也是一樣。

8、佛教認為“四大”不協調就會生病,四大一分散就意味着死亡的到來。.

9、一個人的命運就是善惡業報的體現,佛教不講“命運”,而強調因果。

10、往生的目的是度眾生,成佛的目的也是度眾生。

11、學佛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成佛,這一點是佛教與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

12、心像田地,能播種善惡的種子,生長善惡的苗子,最後結成善惡的果實。

13、心能造作一切業,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種種諸心行,能生種種諸果報。

14、一切法門,都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才能有成就,淨土法門當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 ,必須專修,不能雜修。

15、學修佛法,不同於研究世間學問,而是一經通一切經通。

16、我們這一生,真正要想往生,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是一個“專”字,沒得別的訣竅,就是專。

17、佛告訴我們的法門,每一個法門都可以使我們到達涅槃彼岸。

18、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相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受用。

19、佛法以人為本位,學佛先學做人。

20、做人從家庭開始,從起心動念下手,從日常生活做起。

聖凱法師佛語20句

1、戒是善良的利己又利他的品行,重視有善良的動機以及美好的成果。

2、有意思、有意圖、有目的之行為是“戒”;通過心所抉擇,合乎戒條之活動是“戒”;以律則規範,防護不作惡而行善是“戒”;提醒自己,不犯罪過是“戒”。

3、“業”是造作、作用的意思,身體與語言文字的行為,是由思心所所引發的。

4、生命延續中積累的經驗,將在識田中形成不同業力,包括善、惡、無記三種。

5、主宰一切的我見是妄情的計執,不應以自我為中心,不固執己見,要尊重別人,與人和諧相處,也就不會因我見而引起無邊的痛苦了。

6、無論過去多少惡業,只要我們在現世不斷增長善業,惡消善長,自會感到未來的樂報。

7、在業力招感果報中,必須有煩惱的助緣,才能招感生死的果報。

8、懺悔的作用即是在於改變業感的因緣,使種子不成熟或得到一種相對性的變化,而達成果報改變的目的。

9、即使是重大惡業,如有足夠懺悔的時間——壽長,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重業即輕受而成為不定業。

10、修行人既能知命,又能達觀,才能不怨天、為尤人,達成心理上的泰然和寧穆;同時,必須有十足的勇氣與毅力,才能克服自他的弱點,作向上的轉變。

11、修行者能夠承藉佛力、福報、功德,亦能免三途苦報。

12、豐裕的生活並非就是幸福快樂的保障,還需懂得駕馭人生這部列車,才能穿越層層的無形之牆,進入快樂的園地。

13、只有佛教中的般若智慧才能徹底解決人生面臨的種種問題,使人們得到人生真正的快樂。

14、世間萬物都是由具體的因素和條件組成,若離開了許多的因素和條件,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存在。

15、萬物由因緣和合而生起,故稱緣起;緣起必然是無自性,無自性即是性空。

16、凡夫迷於緣起性空,佛菩薩具有般若智慧故能了達,般若人生就是緣起性空的人生。

17、我們生活中應能經常與空相應,了知緣起必然是空性的,而因為是空性,所以才能隨緣而起。

18、通過緣起,對於好的你必須珍惜它,把握它;對於不好的也不必垂頭喪氣,只要添加善緣,不好的就能改善。

19、緣起性空的般若人生觀不是悲觀的,也不是盲目樂觀的,而是發自智慧、符合實際的現實人生觀。

20、緣起的人生就是無我的人生,這就要求每個人都具有同體大悲的心,能從無我的慧光中湧現出真愛。

Tags:法師 佛語